第60章 军中技术

蒙恬的车马离开频阳已有数日,卷起的尘土早已落定,但那短暂接触所带来的涟漪,却并未平息。就在吴柒忙于督促水利工程、处理工坊事务,并应对地方官吏日益复杂的观望态度时,一名风尘仆仆的蒙恬亲兵校尉,再次出现在了频阳县寺门前。

这一次,他没有带大队人马,只跟着两名随从,携带着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木匣。

“吴特使,”校尉对着迎出来的吴柒拱手,语气比上次见面时多了几分郑重,“奉内史之命,将此物交予特使。内史言,此乃军中常用之臂张弩,然弩机内‘望山’(瞄准具)与‘牙’(挂弦机构)磨损甚快,尤以连续击发为甚,影响射速与精准。军中工匠多次改进,收效甚微。内史听闻特使精于物性推演与工造优化,特命末将携来,请特使观摩,或有良策?”

校尉的话语简洁,但意图明确。这并非正式的官方委托,更像是一次基于蒙恬个人兴趣和初步认可的、非正式的技术咨询。木匣中躺着的,是一架制式精良的秦军臂张弩,但关键的弩机部位,明显有多次拆卸和试图改进的痕迹,某些金属部件边缘确实能看到磨损的亮边。

吴柒心中了然。蒙恬这是在用一件具体的、关乎军队战斗力的难题,来进一步试探他的“天书”之能,也是评估他是否真的具备超越寻常工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若能解决,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他在蒙恬乃至军方眼中的价值;若不能,或者提出的方案不切实际,那么之前建立的那点好印象恐怕会大打折扣。

“蒙内史信重,柒愧不敢当。”吴柒神色平静地接过木匣,“且容我细观之。”

他没有立刻大包大揽,而是捧着木匣回到了自己办公的偏厅,屏退了左右。他仔细检查了这架弩机,尤其是磨损的“望山”和“牙”。【基础物质成分分析】模块悄然启动,对磨损部位的金属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扫描分析。

结果显示,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材质。弩机关键部件使用的是当时常见的青铜合金,其硬度、耐磨性和韧性在面对高强度、高频率的挂弦、释放冲击时,确实存在不足,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和磨损。二是结构设计。现有的“牙”和“望山”的受力结构,存在一些应力集中的点,加剧了磨损。

找到了病根,接下来就是开药方。吴柒深知,他不能直接给出高碳钢热处理工艺或者复杂的合金配方,那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他必须基于现有的材料和技术条件,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

他首先针对材质问题。在现有青铜冶炼技术的基础上,他通过推演模块,模拟了微调铜锡比例,并尝试添加极少量已知的、可能提升硬度和耐磨性的其他矿物元素(如磷、砷等,以符合时代认知的“五金之精”等模糊概念表述)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最终,他给出了一个在现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优化后的青铜合金配比建议。

其次,针对结构问题。他重新设计了“牙”和“望山”的几何形状,利用推演模块进行受力分析,优化了轮廓曲线,尽可能消除了应力集中点,使得力量传递更均匀,减少局部磨损。同时,他还建议在“牙”与弩弦接触的受力面,尝试进行局部的“冷锻”强化处理(一种通过锤打使金属表面硬化的古老工艺),以进一步提升其耐磨性。

他没有绘制超越时代的复杂图纸,而是用这个时代工匠能够理解的线条和标注,清晰地画出了优化后的部件形状和关键尺寸。并在旁边附上了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了为何如此修改能减少磨损、提升寿命,以及那优化合金配比的建议和冷锻处理的要点。

整个过程,他耗时不过半日。当他把重新包好的木匣,连同那份附有简图和说明的羊皮卷,交还给那名等候的校尉时,校尉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这位特使如此迅速就有了回应。

“此乃柒一些浅见,基于物性推演所得,或可一试。”吴柒语气谦逊,但透着自信,“然,军国重器,干系重大,具体是否可行,还需蒙内史交由军中工匠验证打造,实地测试方知。”

校尉郑重地接过羊皮卷和木匣,拱手道:“末将定当亲手呈于内史。有劳特使!”

带着吴柒的“药方”,校尉再次快马离去。

吴柒站在县寺的台阶上,望着远去的烟尘,心中并无十足把握。他知道,理论推演与实际制造总有差距,军中工匠能否理解并完美执行他的设计,优化后的材料能否顺利冶炼,都是未知数。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非正式的尝试。但它所代表的,是“优化”理念,第一次越过了民生农工的范畴,触及了帝国最核心的武力基石。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或许激不起太大浪花,或许,能在某个关键处,引发一丝不易察觉的改变。

他并不知道,那份看似简单的羊皮卷,当它被送到北疆蒙恬手中,并经军中大匠反复琢磨、尝试打造后,会在不久的将来,给边境的戍卒带来怎样的细微变化。而他吴柒的名字,也随着那经久耐用的弩机部件,开始在少数高阶将领和工匠间,悄然流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