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蒙恬到访

深秋的关中,寒风已带着凛冽的意味。频阳县境内那条新规划的、连接频水与北部高地的水渠刚刚破土动工,民夫们在胥吏的吆喝下,沿着标定好的石灰线挖掘着冻土,工地上旗帜招展,一派繁忙景象。改良工坊里,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新一批曲辕犁正在加紧打造。一切都按照吴柒的规划,在有条不紊又略显艰难地推进着。

这一日,天色有些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似乎酝酿着今冬的第一场雪。县城东门外的官道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午后的沉寂。守门的兵卒探头望去,只见一队约五十人的精锐骑兵,盔甲鲜明,刀弓俱全,护卫着几辆覆盖着防雨毡布的辎重车辆,正朝着城门疾驰而来。为首一将,身形魁梧,面容刚毅,披着玄色战袍,虽未打旗号,但那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已让守门兵卒心头一凛,不敢怠慢,连忙让开通道,并飞快地向县寺禀报。

这队人马并未在县城过多停留,直接来到了县寺门前。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他将马鞭扔给亲兵,大步走向县寺正门。早已得到消息的县令王贲,带着一众属官急匆匆迎了出来。

待看清来人面容,王贲更是吃了一惊,连忙躬身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惶恐与恭敬:“不知蒙内史驾临,下官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来人正是内史蒙恬,九卿之一,掌治京师,更是威震北疆、深受始皇信重的大将。他此刻不应在咸阳或北地督军,怎会突然来到这小小的频阳县?

蒙恬摆了摆手,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爽直:“王县令不必多礼。本将军奉陛下之命,往北地督运一批冬衣军资,途经此地,听闻陛下钦点的‘新政特使’正在频阳试行新法,心中好奇,特来一见。顺便,也看看这县内的改良工坊。”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王贲等人,最后落在了闻讯从偏厅走出的吴柒身上。

吴柒此时也已得知蒙恬到来,心中微动,整理了一下衣冠,上前几步,不卑不亢地行礼道:“下官吴柒,见过蒙内史。”

蒙恬上下打量着吴柒,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好奇。这就是那个以“天书”闻名,在朝堂上掀起波澜,被陛下寄予厚望的海外客?如此年轻,相貌也并无出奇之处,唯有一双眼睛,沉静而深邃,不似寻常年轻人。

“你就是吴柒?”蒙恬的声音带着一丝探究,“陛下对你可是期许甚深啊。你在频阳搞的这些动静,连咸阳都有所耳闻了。”

“蒙内史谬赞,柒只是奉陛下之命,尽忠职守而已。”吴柒谨慎回应。

蒙恬哈哈一笑,似乎并不想过多寒暄:“走,带本将军去看看你那工坊。听说弄出了些省力的新犁?我北疆军屯,亦需大量农具,若果真有用,倒是好事一桩。”

一行人遂移步前往城东南的改良工坊。工坊丞,那位年轻的匠作吏,见这么多大人物突然到来,尤其是威名赫赫的蒙恬将军,紧张得有些手足无措。

蒙恬进入工坊,对那熊熊的炉火和叮当的锻打声似乎颇为熟悉和亲切。他饶有兴致地观看工匠们打造曲辕犁的各个工序,尤其是对那弯曲的犁辕和奇特的犁壁多看了几眼。

“此犁,果真如传闻般省力高效?”蒙恬拿起一件近乎完工的犁铧,掂了掂分量,问道。

吴柒示意匠作吏回答。匠作吏强自镇定,将曲辕犁的力学原理和实测效果简要陈述了一遍,并提到已有不少农户试用后反响良好。

蒙恬听完,不置可否,却指着那初步实行的“流水作业”和几个简单的木质模具问道:“此法,也是你所创?将打造过程分解,专人专事,再以模具统一规制?”

“正是。”吴柒点头,“如此可提升效率,统一品质,便于大规模制作。”

蒙恬眼中精光一闪。他是统兵大将,深知标准化和流程化对于大规模制造军械的重要性。秦军弩箭之所以威力巨大,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零件的标准化和制作的流程化。吴柒在这农具工坊里推行的方法,其思路与军工作坊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更为精细!

他没有立刻评价,又在工坊内转了一圈,仔细查看了已经打造好的几架曲辕犁成品,甚至亲自上手摸了摸犁壁的光滑度和犁铧的锋利程度。

“不错。”良久,蒙恬才吐出两个字,语气中带着一丝认可。他转向吴柒,目光变得认真起来:“吴特使,你此法,于军器制造,或许亦有所助益。”

吴柒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顺势道:“蒙内史明鉴。下官于数算推演上略有心得,若军中有些许棘手的测算难题,或器械上有可优化之处,下官或可借‘天书’之力,略尽绵薄。”

蒙恬深深地看了吴柒一眼,似乎要看透他心中所想。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接话,只是道:“此事,容后再议。本将军还需赶路,不便久留。”

离开工坊前,蒙恬似乎无意间对身旁的一名亲兵校尉低声吩咐了几句。那校尉点头,目光在工坊内那些忙碌的工匠和崭新的农具上停留了片刻。

蒙恬的到来,如同一次突如其来的检阅,虽未多做停留,却给频阳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咸阳文官体系的、来自军方力量的关注。吴柒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或许已经开始在更广阔的领域,寻找生根发芽的土壤。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