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扶苏回护

咸阳宫温室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君臣之间的寒意。扶苏将一卷缣帛徐徐展开在嬴政面前,绢面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在宫灯映照下格外清晰。

"父皇请看,频阳试行区亩产三石七斗,较旧制增四成有余。今岁夏赋已全数入库,另补缴往岁欠赋千石。"扶苏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特意在"往岁欠赋"四字上加重了语气。

赵高侍立在御座旁,细声插话:"然臣闻频阳民怨沸腾,新法扰民..."

"儿臣亲眼所见!"扶苏朗声打断,锦袍袖摆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黔首得饱暖,何怨之有?倒是某些豪强——"他目光扫过殿中垂首的群臣,"因清丈田亩损了私利,便散布流言,其心可诛!"

嬴政默不作声,指尖在御案边沿轻轻敲击。李斯适时出列,将另一卷竹简呈上:"陛下,频阳今岁刑案较去岁减三成,盗匪缉拿数增五成。据郡守府查验,新法施行后,逃亡农户陆续归乡者已达百户。"

一直沉默的御史大夫冯劫突然开口:"老臣听闻,吴柒在频阳擅动义仓..."

"正是要奏明此事!"扶苏接过话头,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西乡蔷夫与田氏勾结,盗卖义仓存粮多年。吴特使开仓放赈,当场擒获罪证。这是涉案供词与账册抄本!"

竹简在群臣手中传递,殿内响起细碎的议论声。赵高脸色微变,正要再言,嬴政忽然将朱笔掷入笔山,"啪"的一声脆响让整个大殿霎时寂静。

"朕记得,"帝王深沉的目光扫过群臣,"去岁此时,频阳夏赋尚欠三千石。"

李斯躬身回应:"今岁非但足额完赋,另补欠赋千石。据治粟内史核算,频阳一县赋税,已抵得上河东三县之合。"

这番对比让殿内气氛陡然转变。几个原本想要进言的老臣悄悄缩回了脚步。

扶苏趁势再奏:"儿臣在频阳月余,见新式农具省时省力,老弱妇孺亦能操持。水利整修后,往岁易涝之地皆成良田。更难得的是..."他故意顿了顿,"吴柒严守秦法底线,所有新政皆在律令框架内施行,未越雷池半步。"

这句话显然触动了嬴政。帝王微微颔首,终于开口:"太子所言,诸位可都听清了?"

赵高急忙躬身:"陛下圣明。只是...吴柒借天书之力,恐非长久之计..."

"天书?"嬴政突然冷笑,"朕要的是实效。频阳的粮食不会骗人,国库的赋税不会骗人。"他目光锐利地看向赵高,"中车府令若是闲来无事,不妨去查查河东郡的粮仓为何连年亏空。"

赵高顿时冷汗涔涔,不敢再言。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郎官跪禀:"陛下,频阳急报!"

嬴政展开急报,眉头渐渐舒展:"好个吴柒...昨夜工坊纵火案已破,擒获凶徒三人,缴获田氏与河东郡往来密信数封。"

扶苏趁机进言:"父皇,如今证据确凿,是否..."

"不急。"嬴政抬手制止,"朕倒要看看,这些蛀虫还能玩出什么花样。"他转向李斯,"丞相,你以为如何?"

李斯沉吟道:"陛下圣明。此时收网为时尚早,不如放长线..."

"正是此理。"嬴政目光深邃,"传朕旨意:嘉奖频阳县令王贲办案得力,赐金百斤。吴柒...赐帛五十匹。"

这明显有别的用意的赏赐让群臣面面相觑。扶苏还要再谏,却被嬴政用眼神制止。

退朝后,扶苏特意在宫门外等候李斯。

"丞相留步。"

李斯驻足,神色复杂:"殿下今日在朝堂上,未免过于维护吴柒了。"

扶苏微笑:"丞相不也觉得新法可行吗?"

李斯沉吟片刻:"其法可用,其人...还需观望。"

"那丞相可知,"扶苏压低声音,"吴柒在频阳所用的统计之法,与丞相当年在《谏逐客书》中提出的'统数术'一脉相承?"

李斯眼中精光一闪,终于露出真切的笑容:"殿下用心良苦。"

"不过..."李斯话锋一转,"殿下可知陛下为何只赏王贲而不赏吴柒?"

扶苏神色一凛:"请丞相指教。"

"树大招风啊..."李斯遥望宫墙,"陛下这是在保护他。如今朝中多少双眼睛盯着频阳,若赏赐过重,反倒害了他。"

扶苏恍然大悟:"多谢丞相提醒。"

"殿下若真想助他,"李斯低声道,"不如让他在频阳多待些时日。待新政根基稳固,再图进取不迟。"

与此同时,频阳县寺内,吴柒正在烛下阅读咸阳来的密报。当看到赏赐名单时,他会心一笑。

白计吏不解:"特使立下大功,为何陛下只赏王县令?"

吴柒将密报投入火盆:"陛下这是告诉我,功成不必在我。况且..."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开始。"

次日清晨,一队禁军突然抵达频阳,押解着西乡蔷夫和田氏涉案人员前往咸阳。为首的将领特意向吴柒传达了口谕:"陛下有言:新政可行,当稳中求进。"

这句话让吴柒陷入沉思。稳中求进...这是肯定,也是警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