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顾易花了一周的时间,将杨青给的三个剧本都看了一遍。
随后,又将《守法》的剧本另外看了两遍。要不要选择它作为计划的开端呢?
难得,顾易心里有些举棋不定。
顾易并不歧视新导演,她当然明白,每个人都是从新人阶段走过来的。
但是在顾易和新导演交流的过程中,她认为无一例外,不是好高骛远自命不凡,就是固执己见。
所以,顾易最终选择不合作,她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
所以,尽管心中的天平已经明确有了倾向性,顾易也下意识地试图回避。
最终,在认真思考超过二十四小时以后,顾易拨通了杨青的电话。
“喂,青姐。”
“什么事儿?身体不舒服?”杨青有些担心地问道。
“没有,我挺好的。”
“我打电话是问你,《守法》的导演,你之前说是新人,那你有联系方式吗?我觉得我们可以见面先聊一聊。”
“怎么,你愿意接?!”杨青语气一下变得高亢起来。
“嗯,有点想法,但不是百分百,见面先聊一聊吧。”比起杨青声音,顾易的声音听起来要冷淡许多。
“好,你想什么时候约?”
“尽快,最好是这两天,你可以问问对方有没有时间。”
“行,我问了以后尽快回复你。”
杨青的速度很快,两个多小时以后,顾易便收到了杨青的两条微信消息,人物信息、时间、地点一应俱全。
杨青:导演姓名李雯,戏剧学院导演系。
杨青:明天下午三点,赵黎工作室。
顾易:赵老师?
顾易是童星出身,她的出道作品的制片人正是赵黎,将赵黎称作是她的伯乐完全不为过。但是,赵黎已经有好几年不曾参与到电影制片工作中了,就连顾易都以为他是提前步入半退休状态了。
杨青语音回复道:“是的,我也是这两天才知道,这部戏由赵黎老师担任制片人,是他亲自找的我,也许是为了让我对这个项目更有信心一些,还跟我保证他会认真对待。”
“对了,还特别强调了,叫我先不要告诉你他也会参与,看你自己会不会主动选择这个项目。”
听完杨青的话,顾易想,这十几年,赵老师年纪虽然变大了,但是顽童的这个本质可真是一点儿也没变。
于是顾易直接引用了杨青所发的地址信息,简单回复了一句“OK”。
这也是顾易一贯的,人机一般的微信消息风格。
第二天下午,顾易按时来到赵黎工作室赴约。
不知道是不是赵黎也在的原因,这一次的交流,顾易竟然觉得意外的和谐,甚至可以称得上相谈甚欢。
也不知道聊了多久,突然有一阵敲门声响起。
李雯十分主动地起身去开门,门一拉开。她就看见姜晨背着一个书包站在门外,右手里攥着一把伞,正不断向下滴着水。
她身上那件普通的衬衫,两边的肩侧由于大雨都有些洇湿,披散的头发末梢凝着水珠,一缕缕地垂落。书包更是重灾区,一眼看过去整个表面几乎都已湿透,整个人看起来颇为狼狈。
“怎么会这么狼狈?”李雯下意识感叹道。
姜晨垂下头甩了甩伞柄上的水珠,苦笑着回答:“我出门的时候忘看天气预报了,没想到突降暴雨,又打不到车,就连这把伞我都是在路旁买的。”不知是不是因为淋了雨,姜晨喉间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要不给你找个毛巾先擦一擦,全是水。”李雯认为,姜晨以这样一个形象去见里面那俩人,也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赵黎和顾易二人原本就坐在靠里面的位置,从他们的角度看过去,可以说是只闻其声,却没法看见人。
见二人迟迟不进来,赵黎扯着嗓子问:“是姜晨吗?”
“是我,赵老师。”姜晨边回答,也忘记了她此刻是一副多么狼狈的面貌,弯腰从门后探出一个脑袋来打算跟赵黎问个好。
于是,下一秒,姜晨便看清楚了赵黎身边坐着的人是谁,直接怔愣了几秒,随后立马将身子伸了回去。
虽然只有几秒钟,对姜晨而言却仿佛时间静止一般,有几分钟那么长。随后,姜晨心不在焉地给李雯留下一句“我去擦一下马上回来”就立刻跑开了,活像个落跑新娘。
李雯转过身,主动向赵黎和顾易解释,“我是两小时前临时通知她的,想着如果是跟剧本相关的问题可以问她。没想到时间不巧她正好赶上暴雨,所以才迟到这么久。”
在顾易还没从门后看见姜晨的脸时,只能听到对方的声音,顾易就无来由地想,真是很像校园电视剧中的女主角。
音色本身不乏磁性,却因为话语里充满了阳光积极的情绪而又添了些许软糯感。
等姜晨将脑袋从门后探出来的那一刻,顾易想,是很令人很舒服的长相,虽不至于一眼摄人心魄,却让人如沐春风。
很氧气美女?或者说,很元气。这是顾易对姜晨“第一眼”的印象。
姜晨没说谎,她真的很快。基本上可以说,以大学时50米体测的速度完成了跑去找毛巾、将头发和脸蛋擦干、再跑回来这一流程。
一进门,就低下头,规规矩矩地向赵黎和顾易的方向欠了欠身,十分真诚地道歉道:“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赵黎摆摆手,“没什么,刚刚李雯已经跟我们解释过了,坐下吧。”
姜晨循着赵黎手指的方向坐下了。待她坐下后,李雯主动开口道:“那我来介绍一下吧!”
“这位是编剧,姜晨。”
“对面这两位,我想不必多说吧。”姜晨不断点头,笑着答:“那当然。”
姜晨的眼神从对面二人身上划过,却存在明显的时间分配差异。赵黎大概有个五秒钟,而对顾易,大概直视了一秒钟不到,就浅浅地低下了头。
如此明显的差别对待,姜晨自己或许意识不到,可作为被“歧视”的当事人,顾易却将这细微的差异尽收眼底。
我见过她吗?顾易在脑海中仔细回忆了片刻,似乎并没有。
于是她主动开口对姜晨说:“你见到我,似乎很惊讶?”
姜晨原本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跟见到顾易,没想动第一次见面自己会是这种“毫无准备”的样子,心里正紧张得不行。
她知道自己今天属实太慌张了,但没想到明显到已经引起了顾易注意,姜晨在心里暗自悲叹。
李雯也注意到姜晨今天明显不在状态,于是主动解围:“是我故意瞒着的,想让姜晨惊喜一下呢。”
听完李雯的话,顾易盯着姜晨又看了两眼,随后幽幽开口:“但我怎么觉得,她好像只有惊。”后面的“没有喜”三个字,顾易很体贴地没有说出口。
姜晨鼓起勇气道:“我是您的影迷,每一部戏我都花钱去电影院看过。所以,今天没想到会在这遇见,有点……不会说话了。”这话确实是十成十的真实。
“是吗?那你之前怎么没跟我说过?”赵黎有些惊讶。
“要是早知道,可以早点介绍你们认识呢!”
“我……有些不好意思。”姜晨只是单纯怕打扰到顾易,并且,她有自知之明,她不配。
姜晨成为编剧原本就只有唯一的一个理想,那就是能跟顾易合作一部戏。只不过暂时,如果说姜晨的地位目前在地面,那么顾易,就正在珠穆朗玛峰上稳稳坐着呢!
甚至,姜晨自己对这个理想原本都不再奢求了。却没想到,命运这么眷顾她,居然给与她这样的机会。
一阵笑声打断了姜晨纷飞的思绪,是赵黎感叹了句“脸皮这么薄啊”引得其他人发笑,包括顾易。
姜晨也只能在一旁跟着陪笑。
“没事儿,你们之后还有很多交流机会。”赵黎安慰道。随后,话题正式步入了正轨,延续着刚才未尽的话题。
姜晨全程都表现得十分安静,基本只有涉及到剧情问题的时候,才会说话。其他的时候,她基本都在专注地听顾易说话或者看顾易听别人说话。
虽然听得极度认真,但结束以后,姜晨记住的寥寥无几。以至于晚上靠在沙发上的时候,她有些后悔,为什么一开始没想到把音录下来,那样一来,她就可以随时回忆顾易说了些什么了。
一直到六点多钟,天色微微黯淡,赵黎才“呀”了一声,“没想到一下聊了这么久,那要不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你们先回去吃饭,我还有两句话找顾易单独说一说。”
“好好。”李雯和姜晨应和道。
“我们加个联系方式吧。”顾易主动开口,并展示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
李雯和姜晨很快拿出手机,自觉扫码申请好友。
等二人走后,赵黎拉着顾易坐下,“其实我知道,你不爱接这种新人导演的项目。本来打算,如果你不选我这个项目的话,我亲自上门找你求求情,没想到你会同意。”
“本子确实不错。”顾易轻笑着回答,但同时她并没有否认自己在选择班底时的确存在强烈倾向性的事实。
“我能看出来,你现在内心对我们这个项目还有些犹豫。不瞒你说,我们这个项目需要你,十分需要。”随后,赵黎话锋一转,“但不是我托大,我认为你接下这个项目,一定是双赢。对你而言,如果这次在这种全新人班底都能够大获成功,对你商业价值前途,助力会比你与大导名编合作后成功要大上许多。”
顾易摸了摸下巴,点头表示同意:“嗯,但风险也大。”
顾易话语中没有包含任何情绪,像是判官一般给出自己中立的意见。
赵黎继续道:“相信你也知道,女演员在我们这一行,想要长久地待下去是很艰难的。”赵黎此刻如同一位历经风雨沧桑的老者,“二十岁正是风华正茂,三十岁或许鹏程正举。但再往后,就是举步维艰。顾易,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如果你的目标是长久,那么最好现在就开始早做准备。”
原以为赵黎刻意将自己留下来,仅仅只是为了劝说自己。顾易没有料到,他会和自己说这些。
赵黎说得不错,女演员可替代性太强,即使今天红如顾易,明天也许就慢慢黯淡。《守法》这个剧本,顾易扪心自问,她愿意相信自己一定是最佳人选,但终究不是唯一人选。
此时此刻,顾易望着赵黎深邃的眼神,这位一向无比理智、更关心项目得失的老师,甚至先于她自己去替她考虑未来,心里不免有些触动。
只是……对于未来二字,顾易暂时还不必认真设想。
因为,也许在清空自己内心的仇恨以后,顾易便再也不是如今这个如日中天的样子。
但好在,她目前和赵黎还是顺路的。顾易也要提高自己的商业价值,只不过,并非赵黎口中的在电影上的商业价值。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