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喜欢就要告诉她”
这日,书院休息,刘彦终于得闲,一早出来闲逛,虽说是闲逛,但方向是直奔文庙而去。福来心下领会,直接带着到了后院。此时,文君正在教孩子们读书,声音温柔又甜美。刘彦二人悄悄躲在一颗大树后面偷看。
“少爷,您若是喜欢文君小姐,就要告诉她。”
“怎么告诉,那不把人吓跑了。我们只见过一面,她恐怕都忘记我了。”
“那就多创造见面机会。”福来附到刘彦耳边轻语一番,只见刘彦慢慢喜笑颜开:“你个家伙,鬼点子挺多。速去”
二人走出文庙,刘彦回府,福来来到西市坊的“懋隆园”糕饼店。二层店面,一楼是各式各样,各种口味造型别致的糕点,二楼可以品茶堂食。
“掌柜的---”
“客官请进--”林父喜笑迎客“您看有什么需要”
“我家少爷,内阁首辅大人家长公子,听闻你们这糕点不错,今天将店里这些,每样都要一份送到府中,要三小姐亲自送去。”
“为何要三小姐送。”
“这么多品种,难道不需要有人过去详细介绍一下吗。”
“哦,介绍的话,店里小二比我家老三更了解.......”
“那就让他们一起,但是必须要三小姐亲自送去。明白吗?现在马上送过去。”
林父虽有迟疑但是来不及多问,福来已经转头离开。林父带着疑虑赶紧让店铺伙计打包糕点,并遣人去文庙寻文君。
文君听闻父亲急寻,匆忙赶回,只见林父正呆呆坐在柜台后面,
“爹,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唤我。”
听到女儿声音,林父起身:“文君,你可记得内阁首辅刘大人家的大公子?”
“那日在黉阳书院见到的那位吗?”
“对”
“记得,怎么了。”
“你们最近还有见过吗?”
“没有啊,爹爹怎么这么问。”
“刚刚,他的书童来店里,要了所有的糕点,指明要你亲自送去......”
“哦?”文君略有思索“无妨,我送去便是。都打包好了吗。”
“虽然不知为何,但是他们是朝中大臣,我们这小门小户,刚到京城,一定要万事小心。切莫开罪了他们。”
“好的爹爹,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让升子跟你一起,有事好有个照应。”
“好的,没事,放心吧爹。我去去就回。”
文君思索着记忆中小阁老的模样,身形高挺、衣冠华服、眉目深邃干净,透着一股坚韧阳刚之气。思索中不觉已来到刘府门前,这里是内中城,达官显贵都住在这条街,站在门前已觉得肃然,福来早已在门前等候,看到文君,立马招呼。
“文君小姐,快里面请”
这府邸属实奢华,石林、池塘、百花园、亭台楼阁,穿梭的丫头小厮,让人不敢大声喘气。随着福来,他们来到了内院一处轩榭,小阁老正坐在石桌前品茶。远远看去,谦谦君子风度翩翩。
“少爷,文君小姐到了。”
刘彦抬起眼,四目相对,文君立马躲开视线低头行礼:“小女文君,给小阁老送来糕点,请小阁老品鉴。”
看到文君害羞躲开眼神,刘彦心下窃喜:“文君小姐请坐。”
“小女惶恐,让我为小阁老介绍一下糕点吧”说着便示意升子将糕点摆开。
“你先坐。”
文君心下疑惑,未敢抬眼,只得怯生生的坐下。刘彦本来一直在紧张,见状反倒放松了,便逗她:“那日,在书院门前,你一直盯着我看,怎么今天不敢抬头看我了。”
“那日,不知道是小阁老大人,小女失礼,还望大人见谅。”文君低头作揖。
“无妨,平日里旁人见了我都弯腰低头,那日只有你一直盯着我,甚是有趣,所以我记下你了。”
“什么意思,”文君心里揣摩,“记下我了,是记得好还是记得不好,听这语气倒不是在怪罪。”
“你便还是如那日一般便好,不要把我当作小阁老,今日这样反倒无趣了。”见文君低头不语,刘彦继续解释。
这时,升子已经将糕点都摆好,文君便开始一一介绍。刘彦心里开心,只是看着文君出神,抿嘴笑,什么糕点、名字、口味一概没听进去。介绍完毕,文君抬眼,四目相对,刘彦慌张眨眼躲闪:“哦,行,好,不错,呃,哪一种好吃。”
“不知小阁老喜欢什么口味,清淡的还是甜一点的。”
“清甜的......”说完刘彦开始暗悔,“我在说什么,问我清淡的还是甜的,我说清甜的。”
“那您可以尝一下这个栀子花糕,里面有淡淡的花香,也不是很甜。”经过刚才一番讲解,文君已经放松下来,看来这不是一场鸿门宴。
刘彦抿了一口,继续问:“那你喜欢什么口味”
“我都挺喜欢的”
“那最喜欢的呢”
“最喜欢的......这个,绿豆冰糕,口感绵密,入口即化,有一股绿豆的清香。还有这个,桂花冰糕,吃完整个口腔都会萦绕着桂花的香气。”
见文君神色放松下来,刘彦使了个眼色让福来退下,福来领会,拉着要升子一起退下,升子慌张,不知该如何进退,林父嘱咐要照看好三小姐。
“你先回去吧,告诉林老爷,三小姐在我府中要多留一会,我一会儿会亲自送三小姐回去的。”
只剩下二人,瞬间觉得微妙了很多。
“来京城多久了。”
“七八天了吧。”
“都安顿好了吗。”
“对,来之前父亲就租好了房子和铺子,所以过来后稍加收拾就可以了。铺子做的还是在鲁南时候的老营生,只是新换了伙计,伙计顺上了就一切如常了。”
“还习惯吗”
“嗯,京城很繁华,人也很多,还好,家里人都在一起觉得没什么变化。”
“你那天去私塾被拒了?”
“对呀”说到这里文君就像打开了话匣,开始把找私塾遇到的烦心遭遇诉说了一通,也说到了在文庙遇到孟夫子,以及在那里开始教书的事情。虽然这些刘彦都已知晓,但是看到文君说话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神情,他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
“那你还想去书院听学吗”
“黉阳书院吗”
“沈维州先生是如今学识最渊博的大儒,听他讲学会有很大的收获。”
“可是需要有朝中大臣的推荐书和百金学费,这个我都没有。”文君有些沮丧。
“我可以帮你。”
“真的吗。”文君不可置信。
“对,但是有条件。”
“哦--什么条件。”文君怕条件是自己给不起的,所以弱弱的问。
“想要正式入学黉阳书院,朝中一品以上大臣的推荐信和百金学费,缺一不可,所以无论如何你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去听学,我有办法。”
“哦?你说。”
“每个学生都可以带一个书童在旁侍学,你可以做我的书童。”
“做你的书童--”文君低声重复,“那做你的书童需要做什么。”
“要做的事情很多,上学前要将我所有的书籍、作业、学具都准备妥当,还有糕点、茶具也要备好。在课上要随时研磨、涮笔、换纸,这些都是书童要做的。”
“这么多,我没有做过,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如果做不好会怎样。”
“做不好--,你说呢”刘彦故意逗她,说着俯身凑到文君眼前。
文君闪躲:“我考虑一下,我怕自己做不好,会惹祸。”
“哈哈哈哈,”见得逞,刘彦忍不住大笑起来,“逗你的,放心,这些福来都会做的,你安心听课便好了。”
啊?还有这好事,文君有些不解。但想来只赚不亏,先应下便是。
刘彦又引着文君在宅子里到处转转,二人年纪相仿,虽然身份有别,但文君出身商贾之家,自小与人打交道多,性格活络,又落落大方,没有那许多规矩束缚,如今见刘彦谦谦君子,温文儒雅,也增了不少好感,聊的甚是欢畅。刘彦平日里不苟言笑,都是由于父亲的缘故。首辅刘崇脾气暴戾、说一不二,自小对刘彦要求严厉,规矩颇多,今日与文君一聊,甚是开心,对文君也是更加喜爱。二人无所顾忌的欢笑,却不知早已引得刘彦母亲的注意,也为日后变数埋下了伏笔。
年少只知随心而动,不知世道险恶。随着刘府的马车停在了西市坊懋隆园门前,立刻引来了一阵骚动,街坊百姓纷纷围观,议论纷纷。刘彦并未下车,送下文君后便道别离去。林父林母担心文君一直坐立不安,见到文君回来,忙不迭拉下询问情况如何。
“什么?小阁老让你做他的书童去听学?”林父不可置信。
“对呀,我答应了,想来也没什么不好,沈先生是当今大儒,听学机会难得。”
“文君呀,我们虽是商人,但是爹娘自小也没让你们干过粗活,都是养尊处优,你能伺候得了小阁老吗。”
“当个小书童而已,应该也不难。想必就是研研墨、涮涮笔、烹个茶、盏个水......如果他要为难我的话,我不干便是了。”
“嗯---行,这小阁老可不是一般人呐,听闻他爹是当今首辅,是陛下的亲叔父。当今陛下自8岁登基,一直是首辅在旁辅佐,而今虽已成人,但身体羸弱,又无子嗣,整个朝堂唯首辅马首是瞻......哎,这样的家世可是我们招惹不起的。”
文君虽熟读诗书,但向来不关心窗外之事,寻常百姓家更是对政治绝口不提,鲜少听闻,如今听父亲这样说,心下吃惊,竟不知那风度翩翩、与人亲近的小阁老竟是如此厉害。
“我们寻常人家知道的规矩甚少,你在小阁老身边伺候切记要谨言慎行呀。”
“知道了爹爹,我会小心谨慎的。”
已是深夜,林父林母房中依然烛影幢幢,将一天的台账整理完毕,二人盏上一壶茶,对坐愁眉,依旧对白日里发生的事情忧心忡忡。
“这小阁老莫不是看上文君了。”
“三丫头这些年沉迷诗书,对儿女之事一直未开窍,我们倒了疏忽了。”
“是呀,过了年,文君就是17岁大姑娘了,也该寻摸着婚事了,只是这小阁老......这家世背景,岂是我们这小门小户寻常百姓能够高攀的。”
“他们这家世,只怕三丫头会吃屈呀”
“即便文君真能嫁入首辅家,怕也只能当小妾。”“若是这小阁老只是一时兴起娶了去,三五载就倦了,不能对文君长久,只怕文君要苦一辈子的。”
“我定不会让三丫头吃屈的,不能做妾!这几日我便打听着合适的,给三丫头寻一门好亲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