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争议

烨京,金銮殿内。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殿内的金砖上,却未能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阴霾。

丰贤帝宋晟正值而立之年,高坐龙椅,面色阴沉如水,龙袍下的双手紧握扶手,指节泛白。他的目光扫过阶下的百官,仿佛带着千钧压力,让众人皆低垂着头,不敢与之对视。

“朕刚接到消息,临济二州沦陷,东平王……薨了。”丰贤帝的声音低沉沙哑,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轩然大波。

“什么?这……这怎么可能!东平王麾下兵强马壮,怎会轻易被流寇所害?”工部尚书魏昭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略微苍老的声音颤抖着打破了短暂的死寂。

“哼!”御吏大夫王崇冷哼一声,出列奏道:“陛下,臣听闻那东平王近年来在封地骄奢淫逸,荒废武备,以致军心动荡,纪律松弛。流寇来袭时,竟无力抵抗,此乃其自取灭亡!”

“王大人此言差矣!”兵部侍郎乔墨立刻反驳道:“东平之地虽富饶,但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流寇狡诈凶残,又占突袭之利,非战之罪也!当下应速速调兵遣将,剿灭流寇,为东平王报仇雪恨,否则,若让流寇之势蔓延,我朝危矣!”

“乔言清,你说的倒是冠冕堂皇!谁不知乔贵妃乔蕙乃你姑母,那东平王是你兄长。若不是东平王日夜纵酒享乐,日益奢靡,我临济二州怎会沦陷!你如此着急为他开脱,我虞朝被屠百姓在天之灵何以告慰!”说话之人乃吏部尚书李素。

李素乃宫中为数不多的清流,李家三代皆为人正直敢说敢做,礼贤下士,在世家和清流中都颇负盛名,朝中不少廉官皆是李素一手提拔上来的。

乔墨正欲辩解,被他爹户部尚书乔裕撇了一眼,即刻噤了声。

一时间,殿内议论纷纷,百官各执一词,争吵声此起彼伏。有的主张严惩临阵脱逃的将士,以正军威;有的提议安抚流民,防止其与流寇勾结;还有的建议加征赋税,以充军饷……

丰贤帝听着这些嘈杂的声音,眉头越皱越紧,心中怒火中烧。“够了!”他猛地一拍龙椅,怒喝道,“朕养你们这群臣子,是为了让你们在这朝堂之上争吵不休吗?朕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殿内鸦雀无声。

许久,内阁首辅蔺鸿儒缓缓出列,他白发苍苍,面容憔悴,却依旧沉稳如山。

“陛下息怒。”蔺鸿儒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缓慢,“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派得力将领率精锐之师赶赴东平,围剿流寇,务必以雷霆手段将其扑灭,彰显我朝之威;二是安抚东平百姓,减免当地赋税,发放赈灾粮饷,使其归心,不致为流寇所用;三是加强各州郡的城防戒备,以防流寇流窜他处。此三者,需同时并举,方可解当下之危局。”

丰贤帝微微点头,脸色稍霁道:“蔺老所言,甚合朕意。诸卿可有异议?”

众臣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反对。

“那依蔺老之见,何人可担此围剿流寇之重任?”丰贤帝目光灼灼地盯着蔺鸿儒,追问道。

天佑年间良将皆起,北有开朝大将军漠北王祁风,南有开朝大将军淮南王上官煜明,东有镇国大将军江戬,西有镇远大将军夏侯琰。

只是如今漠北王祁风和淮南王上官煜明皆年老身退,漠北王长子祁羿独挑大梁,淮南王嫡长女上官若雪守着淮南重地,夏侯琰独守着西靖平州重地,如今便只有江戬可用。

蔺鸿儒略作沉吟,目光在殿内武将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镇国大将军赵江戬身上。“陛下,老臣以为江将军久经沙场,作战勇猛,谋略过人,且麾下将士精锐善战,可当此大任。”

江戬闻言,心中一凛,忙出列跪地说:“陛下,老臣愿领命出征!不灭流寇,誓不回朝!只是……”

“只是什么?”丰贤帝目光一紧,问道。

“只是如今国库空虚,军饷筹备艰难,粮草转运亦需时日。若无充足的钱粮支持,恐将士们后顾之忧难消,影响战事啊。”赵崇武面露难色,直言不讳地说道。

此言一出,殿内又是一阵窃窃私语。户部尚书乔裕额头上冷汗直冒,连忙出列解释道:“陛下,近年来各地天灾频繁,税收锐减,又加之修筑水利、赈灾济民等项开支巨大,国库实已捉襟见肘。如今要筹集大军出征所需的钱粮,臣……臣实在是力不从心啊。”

丰贤帝的脸色愈发难看,他深吸一口气,强压着怒火,冷冷地说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朕的江山社稷,难道要因为这区区钱粮之事而拱手让人?”

这时,宰相赵琅上前一步,奏道:“陛下,老臣听闻近年来不少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家中奢靡成风,藏金积玉无数。值此国难当头之际,臣恳请陛下下旨,令其捐资助国,共度难关。”

“这……这如何使得?”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变色。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钱昌挺着肚子出列,此人人称“钱万贯”,祖上天佑年间挖盐矿贩盐发了财,又在各州开了许多商品铺子,可谓富可敌国,被丰贤帝亲封了贵族,实力与世家平起平坐。

“我等商贾贵族,皆为陛下效力,该交的税一分不少,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怎能无端让我们捐出家财?这岂不是寒了众人之心?”

赵琅毫不退缩,直视着钱昌,义正言辞地说道:“钱昌,国之将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今流寇肆虐,若不及时剿灭,一旦攻破京城,玉石俱焚,又何来的荣华富贵?捐资助国,乃是为了保我朝之根基,救万民于水火,此乃大义之举!”

丰贤帝沉默不语,心中权衡利弊。良久,他缓缓开口:“百官所言,亦有道理。朕会考虑此事。诸卿暂且退下,各自准备应对之策。三日后,朕要看到详细的计划呈上来。”

“遵旨!”百官齐声应道,然后依次退出大殿。

次日。

晨光熹微,却驱不散烨京皇宫内弥漫的阴霾。大殿之中,一片死寂,唯有皇上丰贤帝沉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丰贤帝死死地盯着手中那份来自东平的加急文书,玤州又被攻陷,短短几日东平十三州折了三州,他的双手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眼中的怒火似要将这薄薄的纸张瞬间燃尽。

“放肆!这群流寇竟敢如此肆意妄为,竟北上攻了玤州,屠我百姓,害我东平王!朕定要将他们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丰贤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吼声响彻大殿。

众大臣纷纷跪地,头埋得极低,噤若寒蝉。宰相赵琅却在此时微微抬眼,目光闪烁,嘴角几不可察地轻轻上扬,旋即又恢复了那副忧国忧民的沉痛模样。

“陛下息怒,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派江将军前往东平,平复这场暴乱。”赵琅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国丈,当务之急是粮草问题,朕的朝堂养着你们这群大臣,关键时刻竟无人能为朕分忧!”丰贤帝怒目圆睁,扫视着一众臣子。

内阁次辅甯颢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粮草可从东平澶州调,澶州乃东平最南端,暂未受到波及,且去年澶州丰收,粮仓充盈,方可解燃眉之急。”

“甯爱卿所言有理。乔丹清!”

乔裕出列叩首,“老臣在。”

“朕命你即刻从澶州调粮,朕限你三日,三日后朕要看到详细的折子!”

乔裕领命退下。

赵琅不慌不忙,微微躬身,恭敬道:“四殿下宋铭日日在那祈明寺吃斋念佛,心系天下苍生。若能让四殿下跟随大将军江戬出征,必定能激励士气,一鼓作气荡平流寇。再者,四殿下身为皇室血脉,亲临前线,更能彰显我朝平定叛乱的决心。”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微的议论声。大臣们交头接耳,目光在赵琅和皇上之间来回游移。

丰贤帝的目光瞬间如寒芒般射向赵琅,那眼神仿佛要穿透他的心思。赵琅却坦然地迎上皇上的目光,心中虽有些许紧张,但面上依旧镇定自若。

“陛下,老臣这也是为了我朝江山社稷着想。四殿下必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赵琅再次进言,语气坚定诚恳,只是那藏在袖中的手,却不自觉地微微握紧。

“罢了,就依国丈所言。”丰贤帝缓缓地说。

太后被轻纱罩着,隐在那纱罩之后,凤冠垂着,闻此未出一言,只是端庄地静坐着。

郑富贵立在丰贤帝旁侧,恭敬地站着。

“郑公公,传朕旨意,宣宋铭觐见。”

郑富贵闻言先行跪拜。

“宣宋铭觐见!”太监独有的尖利嗓音打破了朝堂的死寂,声音在空旷的殿堂内回荡,仿佛一道催命符。

“罗清霜!”

锦衣卫指挥吏罗绮出列跪拜,“臣在。”

“朕命你随郑公公一道前往祈明寺,将宋铭接出来。”

“是!”

大臣们闻言,心中皆是一惊。他们望向皇上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赵琅则暗暗松了一口气,嘴角再次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臣遵旨!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齐声高呼,那声音在金銮殿内久久回荡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