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这一天的永和宫额外热闹,是十三皇子二十岁生辰。卿若一大早就来到永和宫帮助两位娘娘处理大大小小的琐事。
“来,签到版放这边。”
“花都慢些放 ,放这边来。”
“笔墨都拿好了吗?”
“文函呢?每个座位上放一张。“
.......
“卿若,德妃娘娘叫你。”绾儿的声音传来。
“来了来了。”卿若一边应着,一边提醒着绾儿,“舞剑的部分都记好了吗?一会再练练,晚上可别出岔子。”
“德主子叫奴才?”卿若进门作福后问道。
“卿若呀,你姨娘说这次的生辰宴,主意都是你出的。”德妃瞧见卿若进屋,笑着问,“回头本宫可要告诉皇上,好好的记你一功。”
“奴才不求什么赏赐,能为德主子和和主子分忧,是奴才的福气。”卿若很谦逊的回答道。
德妃听见卿若的回答,更加欣赏的看着她:“前些天,你和绾儿采的菊花做成的菊花茶很好喝,本宫很喜欢。也难得你有这份心。”待卿若谢恩后,便和和嫔聊着来宾入座的事情,卿若瞧着她们在忙,便很识趣的退了出来。
卿若刚出来,便听到一太监呵道:“四爷、十三爷到!” 寿星到了!
“四爷吉祥,十三爷吉祥。请四爷、十三爷签到。”绾儿在永和宫门口叫住他们。
今日的十三爷穿的喜庆,一身红色长马褂,果然是寿星的专属颜色。倒是四爷嘛,还是平日里爱穿的墨色长袍,一如既往的稳重。四爷、十三爷正向外里走,听到绾儿一喊,立马停了脚步:“签到?什么签到?”
卿若立马迎了上去:“所谓签到,就是劳烦两位爷在这板子上,签下你的名字,表示两位爷已到达。”说完,卿若指了指自己背后的一块大板子。整块板子用一层淡黄色的宣纸装饰着,外框边沿都用棠棣点缀,顶上正中间写着大大的“十三爷生辰吉乐”,下面有一行稍小一点的字,写着“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卿若!”十三爷一看见卿若,眼里发着光,随后问道:“以前,也没看见这方法呀。”
“这不为了十三爷的生辰,特意想的新方法呀。还请两位爷签个到。”卿若说完,便给绾儿递了个眼神,绾儿很快明白了,递上来笔墨。
四爷、十三爷觉得新奇,便照做了。“谢四爷、十三爷。”绾儿说,“还请两位爷移步,往右走。”说完,便指了右边的方向。十三爷边走着,边对四爷说:“四哥,这个生辰,看样子很有意思了。”四爷笑着点点头。
“这里呢,是礼品区。既是十三爷的生辰,还问四爷,礼在何处?”卿若解释道,同时示意着这区域的小厮接礼、记录在册。“四爷进,望远镜一副、文房四宝一套、古玩字画一幅。”
话音刚落,“八爷、九爷、十爷、十四爷到!”八爷党这么快也来了?
“几位爷吉祥。几位爷请签到。”绾儿很负责任的守在第一线,守着自己的工作区域。
果然,八爷党流露出了和四爷十三爷之前一样的表情。看的十三爷大笑:“八哥九哥,你们就照做吧。弟弟我和四哥刚也是这么过来的。”八爷党只好照做。
卿若悄悄抬头一打量,那日绛雪轩的男子,不出她所料,果然是八爷。那日回去后,她便觉得所见男子一定是八阿哥。那日他被皇上斥责,想必下朝后没有立马回府,而是去到很少有人驻足的绛雪轩练武练剑发泄心中苦闷,恰好被她遇见。
正看着,八爷签完了自己的名字,转头来,两人再一次四目相对。与那日不同,今日的八爷不再青衣素裹,一袭深蓝长袍,着皇室黄腰带,还真如真正的瓜尔佳卿若所言,是一个“风度翩翩,气质非凡”的男子。
“四哥,十三弟。”八爷笑着朝礼品区走来,和四爷十三爷打着招呼。卿若连忙做了一福:“奴才给几位爷请安。”八爷自然也看到了卿若,含笑的眼睛看着卿若:“起来吧。”卿若很淡然的说道:“还请几位爷将礼物放置此处。”卿若的坦然倒让八爷微微有点诧异,她显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几位爷,请随奴才来。”礼物一念完,卿若便带着几位皇子走进永和宫内。众人笑着跟上。
“十三爷到啦!”卿若冲着院里喊了一声,她的声音像某种信号。
“奴才们给几位爷请安。祝十三爷生辰吉乐,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院里的奴才一听一齐跪下,说道。要知道,这首词卿若教了好几遍,大家才记住。也难得这回众人能这么齐声的说道。
十三爷显然被这几句给愣住了:“卿若这......” 几位皇子进到院内一看,无不惊讶:满院的棠棣,淡黄的、浅粉的、一簇簇、一盆盆,供人行走的石子路上都铺满了棠棣花瓣,每个桌子中间放着一簇棠棣,每把凳子后全都粘贴着棠棣,每个房门口都是棠棣做的花门;不仅如此,连诺大的戏台也是由一朵朵的棠棣装饰而成,戏台顶上横挂着“棠棣之华,鄂不韡韡”的字样。每个人的座位上都放着一封文函,画成书本的样子。十爷走过去拿了一封打开来看,内页写着“贺十三爷吉乐”,上面画了一幅画,画上一男子在房内坐着拿着书批阅着什么东西,眼神却看向窗外:庭院里的棠棣开得正好,还有一群人在骑马围猎射箭。这一看,是十三爷无疑。
“奴才祝十三爷生辰吉乐,祝几位爷棠棣情深。”卿若跪下缓缓地说。
“十三弟,你这生辰太与众不同了。”十爷羡慕的说道。
“哟,大家都来了。”德妃带着和嫔一撩帘子从里屋里走出来。
“额娘(德母妃)吉祥,和母妃吉祥。”众皇子请安。
“胤祥多谢两位母妃为儿臣的生辰花费不少心力。谢两位母妃,儿臣很喜欢。”十三爷恭敬的一弯腰。
“来来来,快起来。”德妃连忙拉住他,转头对大家说:“大家都入座吧。吃些点心。”
卿若退到一边,对翠姑说:“翠姑,奴才先去准备晚上的舞蹈,就不在这候着了。”翠姑应允着,还催她快些点去,别误了时辰。卿若进屋前,看到几位皇子正在吃桂花糖蒸栗粉糕。十三爷应该会很高兴吧。卿若想。突然意识到四爷八爷同时在看自己,卿若连忙低下头,进了屋。
不一会,绾儿也把“前线”的工作交由旁人,进了屋。
姐妹俩排了好一会的舞,往窗外一看天都黑了。想着时间也差不多了,该去戏台那做准备了。卿若换上了一身乳白色粉色相交的绸缎拖尾裙,外罩一件淡粉色水袖纱衣,裙摆和袖口处都缝有棠棣图案,腰间围了一条淡黄色腰带,末尾还挂了三朵棠棣花,勾勒出身材的窈窕。头发没有挽成髻,而是像自己在21世纪那样额头两边的两撮头发编成小辫,其余的头发随意的散在身后,如此显得柔美稚气。绾儿则着一袭淡黄色丝绸上衣,下罩淡黄色长锻裤,一段乳白色的腰带上绣着淡粉的棠棣花。卿若把绾儿的头发用淡粉色荷叶丝带梳成高高的马尾,再挽成髻,多了一丝帅气。如此,两人相得益彰,彼此搭配。
卿若透过窗户往外看,徐琪大人和他的乐团已早做好了准备,便拉着绾儿出了门,绕到了戏台后方。偷偷的看了眼戏台前,皇上,悫惠贵妃、惠妃宜妃德妃荣妃、良嫔和嫔,太子众阿哥携家眷都在,虽说是家宴,场面不算大,但这重量级别的历史人物可都登场了。远远的一瞧,凝音、语柔、雨晴都陪着自家主子。大清五美可算是凑齐了。
一首麻姑拜寿毕,卿若和绾儿登上台。于此登上台的还有琴司坊的乐团。卿若之前特意交代过要乐团的人一同上台开幕谢幕。礼毕,台上只留下了卿若、古琴古筝队和萧队,其余人下了台待命。五个歌者都出自乐团,下台后他们便围在戏台前方站了一排。这样一来,开场新颖别致,台下观众们更有兴趣看这场表演。
前奏仅由古琴和萧完成,第一句前加入了古筝:
「嘲笑谁恃美扬威 没了心如何相配
盘铃声清脆帷幕间灯火幽微
我和你最天生一对」
「没了你才算原罪没了心才好相配
你褴褛我彩绘并肩行过山与水
你憔悴我替你明媚」
卿若随着古筝声舞动起来,她的身子数着节奏慢跳,轻轻的挥舞着她的长袖。她时而微微向后退几步,微一拱背,时而转身背对众人,步履轻盈,时而足尖轻点,水袖开合遮掩。
「是你吻开笔墨染我眼角珠泪
演离合相遇悲喜为谁
他们迂回误会我却只由你支配
问世间哪有更完美」
卿若像是真的进入了这首歌中,她的神情悲怆又无奈;似在等待,也在期许;像在注视来往,又是挥别过去;一会抹泪,一会顿身一笑。紧接着,卿若舞姿越来越快,一急转身向空中一个甩袖,任由长袖左右交叠,退回到戏台后方,把更多的空间留给绾儿。琵琶声在这时加入进来。歌者转换成戏腔,古筝、箫声此时骤然转急。
「兰花指捻红尘似水
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
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
愿谁记得谁 最好的年岁」
绾儿持着剑,一个侧空翻来到戏台前。她的剑如蛇如龙,在风中穿梭,她的点剑,步伐轻快如燕,她的出剑,速度如鹊鸟高飞。随后愈舞愈快,一道道银光闪耀在永和宫院内。
「你一牵我舞如飞你一引我懂进退
苦乐都跟随举手投足不违背
将谦卑温柔成绝对
你错我不肯对你懵懂我蒙昧
心火怎甘心扬汤止沸
你枯我不曾萎你倦我也不敢累
用什么暖你一千岁」
第二段时,卿若和绾儿同时留在戏台上,一柔一刚,一甩袖一舞剑,手上的动作十分统一。徐琪的乐团看着两人,根据她们的步伐,节奏时缓时急,时轻时重。接着,天空竟下起了花瓣雨。这是卿若安排的重头戏。棠棣花瓣如雨的翩落下来。台下传来惊呼声,卿若听得到众人大声说的“好”。
「风雪依稀秋白发尾
灯火葳蕤揉皱你眼眉
假如你舍一滴泪假如老去我能陪
烟波里成灰也去得完美
风雪依稀秋白发尾
灯火葳蕤揉皱你眼眉
假如你舍一滴泪假如老去我能陪
烟波里成灰也去得完美」
花瓣雨中,卿若尽情的长袖曼舞。她长袖一甩,那层纱衣在风中飘动着,长发肆意飘洒,显得十分灵动。绾儿的剑柄上拴着的银铃碰撞着出清脆的响声。两个妙龄少女,一个优美若仙,一个酣畅淋漓,在场众人无不赞叹。
一曲毕,台下掌声雷鸣。
小课堂:
1.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诗经·小雅》
像上弦月渐满, 又像太阳正东升;
像南山寿无穷,江山万年不亏崩;
像松柏长茂盛,子子孙孙相传承。
2. 棠棣情深: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棠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后世很多人用“棠棣情深”形容雍正(四爷)和怡亲王(十三爷)的感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数字军团齐聚生辰宴(1)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