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勤政殿内,永安帝密诏三法司与七卿商议沈玉之事,沈玉毕竟做了户部尚书,当朝二品大员的审讯,依律需要三法司在场。
不过,这次却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审讯论罪,还要合理地处置此事,如何顺理成章将此事揭过才是今日的目的。
永安帝坐在龙椅之上,看着台下众臣,开口道:“三法司。”
刑部尚书段衍衡,左都御史程平,大理寺卿徐若里同时出列:“臣在。”
朱祁佑继续开口道:“今日议的事,想必大家都明了,今日,咱们就议户部尚书沈玉的功过。”
“来人,带沈玉上殿。”
沈玉被内侍带着上了殿,因着还未定罪,身上并未带枷,只穿着囚袍,众人已然知道沈玉是个女子,目光全都聚在沈玉身上,这样看着,沈玉眉目清秀,除却官袍,确实像个女子。
沈玉跪在殿上,背脊挺直。
永安帝开口道:“段卿,便由你来审吧”
段衍衡:“微臣遵旨。”
段衍衡之妹,乃是永安帝的生母,此番审讯,朱祁佑已然跟他打过招呼。
他转身面向沈玉。
“沈玉,你是个女子,那你是如何逃过脱衣验身的?”
“臣那年,并未严查身形,是以逃过一劫。”
“那你的黄册之上,为何填的是个男子。”
“臣母亲当年看错了,后来为了争夺家产,便将错就错,将微臣当儿子养了下来。”
“那你为何要参加科举啊?”
“臣自小读书,于是便想试试,看看能否与天下读书人一样,金榜题名。”
“那你又为何要入朝为官。”
“没有为何,想便做了,事实证明,臣确实做成了。”
“没有别的私心?”
“若说没有,何人会信,臣已无家人,继续做官,不过以此谋生罢了。”
“你瞒的这样好,瞒过了朝堂诸位,又为何要道出自己身份?”
“臣以男子之身行于世间,装够了,臣是位女子,从始至终都是。”
段衍衡问完便向永安帝又行了一礼:“回陛下,臣问完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问的,证据确凿,只是永安帝不想让这位死,所以才当众审讯。
永安帝看向台下众人:“那众爱卿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置啊?”
刑部尚书段衍衡率先开口:“回陛下,沈玉虽欺瞒陛下,却是个有功之臣,不若留她一命,让她将功折罪,继续为朝廷效力。”
左都御史程平,恪守吏治,开口道:“臣不赞成,这人能欺瞒世人三十年,如此心机,欺瞒陛下,当秘密处死,不让世人知晓。”
大理寺卿徐若里一直在旁看着,徐若里当年,对于沈玉来说,算是半个恩师,当时沈玉被贬出京,是徐若里的举荐,才能让政绩优秀的沈玉调回京城。
昨日在堂上得知沈玉之事时,他先是愤怒,想他官场多年,竟也有拙了眼的时候,后来,细细想,其实,沈玉也没有做错什么,不过是个女子罢了,他不和一无知小儿一般见识。
“徐卿认为,该当如何啊?”
“臣觉得,哪有什么女尚书,她只能是个男子,就让她以男子之身死去,至于沈玉这个人,是杀了还是终身监禁都行,没了这层身份,她就翻不出这层浪,这样便可以保全朝廷颜面。”
这便是要抹去沈玉女子身份了,他要让户部尚书沈玉死去,让她女子身份永不得见天日。
这番举措,其实也能合了一般帝王的意,只可惜,他高估了自己揣摩圣心的能力,也低估了永安帝的容人之量和对沈玉一路相携之恩的感激。
殿内正谈论着此事,殿外永定长公主在门口吵着要进来。
门口内侍未拦住,朱祁筠就这样闯进殿内。
进来之后,扫视一圈,行礼道:“参见皇兄,许久不见,皇兄可安好。”
“朕安。”
众人看着,正奇怪永定长公主为何闯宫之时,朱祁筠便开口解了他们的惑。
“皇兄,臣妹来交银子来了,还有一事,要呈给皇兄看,对了,户部尚书何在,正好我将这交予她。”
户部尚书,正跪在殿内。
一旁的张无咎连忙回道:“公主可交由下官。”
朱祁筠看了看张无咎身上穿的官服:“本宫问的是户部尚书,你的堂官,怎么沈大人不在吗?”
这时,朱祁筠才仿佛看见了殿内跪着的沈玉,走进大惊一声:“沈大人,你这是犯了甚么事,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还是杀人放火了?”
朱祁佑和沈玉都没眼看她这番拙劣的戏码,一旁知道真相的吴常憋住笑意,面色看起来甚是古怪,朱祁筠这才看向章叙,用眼神叫他配合一下,别让她一个人尬在这里。
收到信息,章叙出列配合道:“长公主殿下,都不是。”
朱祁筠:“那沈大人犯的是什么罪?”
章叙:“欺瞒女子之身。”
“什么,你说沈大人是女子?这位中了状元并且升任户部尚书,还帮我谈成五十万黄金生意的人,是个女子!”朱祁筠看向沈玉,咂舌道:“沈大人,当真是个人才!”
一旁对数字敏感的户部侍郎张无咎开口道:“长公主殿下,您刚才说,五十万两黄金是什么意思。”
朱祁筠拿出文书道:“这就是方才我要寻沈大人的原因。”
这份文书被传阅在众人之中,上面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着波斯与盛朝交易,总计数额共五十万两黄金,长公主的私印与波斯国的国印都在上面盖着。
上面也有沈玉的签字。
一时之间,众人都未作答话,他们都知道这笔银子对大战之后的盛朝意味着什么。
与安南之战,去了国库大笔银子,战后的赏金,重建,各处都需要银子,而安南的使臣与和亲的公主与皇子至今还在京城。
他们看向沈玉的眼神中又带上了几分不同,有人贪婪,有人嫉恨,有人不甘,他们都知道,沈玉的命,保住了。
她造出大船,又与波斯通商,桩桩件件,对于盛朝来说都是及时雨,不可或缺。
方才想要将沈玉治罪的人都不说话了,朱祁筠观众人的脸色,那是相当好看,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这便开口道:“皇兄有如此能臣,何愁我盛朝不能繁荣昌盛,是男是女,又有何妨,当年皇爷爷与皇祖母一起打天下的时候,皇祖母也是披甲杀敌,皇爷爷去世后,皇祖母临朝处理政务,将我盛朝打理的井井有条,谁不赞一句治国有方,依臣妹看,若是父皇与皇祖母在世,定会大赞沈大人,并将她留在朝堂,为国效力。”
此番言辞,长公主将高祖、先皇与先太皇太后都搬了出来,字字珠玑。
这时,一直跪在殿内沉默不言的沈玉开口道:“臣记得,圣祖在时,先太皇太后身边便有三位女官便进入朝堂之上,与朝中大臣一起谈论朝政,时人称她们为内相,圣祖还称赞她们抚绥万方,后来,与当时的七卿一起并称开国十大功臣。臣虽为女子,亦有报国之志,沈玉愿效仿前人,以女子之身,居庙堂之高,全力辅佐陛下,共创太平永安。”
说罢,便合手一揖,双手伏地,郑重磕了一头。
高坐明堂之上的朱祁佑突然站起道:“好!好!好!英雄不问出处,朕也愿效仿皇祖父,不拘一格,任用沈玉这样的能臣,如此,朕便恕了沈玉欺君之罪,吏部,即日起,恢复沈玉户部尚书之职,礼部,朕命你们即刻为沈玉重新制作官袍。”
“陛下!”吏部尚书常明向上看去,正对上朱祁佑的眼神,带着杀伐之气,这时他已然明白了,再说,就过了。
于是话音一转,便对着一揖:“微臣遵旨。”
听到满意的话,朱祁佑慢慢走下台阶,边走边笑着说:“沈玉一事,朕希望,到此为止,出了这扇门,都管好自己的嘴,若再有人拎不清,仔细着自己的脑袋。好了,朕乏了,都下去吧。”
尘埃落定,勤政殿内诸臣鱼贯而出,下了平步台,吏部尚书常明对着左都御史程平道:“御史台当真不再管了。”
“五十万两黄金,抵得上国库一年的税银,陛下心中自有一杆称砣,还折腾什么呀,怎么,非得我御史台死谏你才满意,有本事你自己去。”程平甩甩袖子,不理常明的茬。
一旁的严准摸摸自己的胡子,笑眯眯地拍了拍常明的肩:“常明啊,你若当真有骨气死谏,我必定为你立碑著书,多新鲜呐,朝廷许久未有这么新鲜的事儿了。哈哈哈哈哈哈。”
常明自是不会也是不敢的,见这群老东西都四散而去,便也回了吏部。
殿内自是听不见这群人的话,朱祁筠看着沈玉还跪在殿上,向她走进问道:“人都散了,你还在跪着做甚。”
未等沈玉回答,一旁未走的章叙便走到沈玉右侧,伸手扶起她。
沈玉一手扶着章叙,另一只手便挥向朱祁筠面前。
朱祁筠一把将沈玉的手扶起,揶揄道:“原来是腿麻了。”
跪了这么些时候,腿确实麻的很了。
直到此刻,沈玉绷紧的弦才算真正的放下来。
活了三十年,一朝身份明了,不用再担惊受怕,不用再学着男人走路,不用再每日束胸,不用再穿着不合身的官袍,不用再刻意画眉。
终于,不用再装了。
真好,她,终于是她了。
沈玉觉得此时全身舒畅。
即使腿还麻着。
沈玉看着身侧二位,站了起来,后退一步,对着面前的章叙和朱祁筠,以及屏风后面的朱祁佑,合手一揖:“多谢各位,一路相携之情。”
走到如今,他们四人之间,说是恩未免太轻,不如说是情,友情,亲情,知己情,君臣情,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索性记下,将这些都记在心里。
屏风后面的朱祁佑看着这边,听见此话,放下手中奏章向这里走来,边走边道:“我们之间,早已不必说谢字,不过沈玉,朕的话已放了出去,你这户部尚书若是做不好,丢的,可是朕的脸。”
看着走过来的朱祁佑,一如当年,眼前之人与当初梅林之中走向她的那个少年将军重合,沈玉笑了起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必不负君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