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失眠

宋宝璐陪太皇太后、皇太后尬聊了半个时辰,连小世子一日拉几次大便小便这样的细枝末节都问了,直到最后无话可说。

太皇太后开始追昔抚今,说起先帝小时候如何、摄政王小时候如何、常宁公主小时候如何、小皇帝小时候如何。

别的人倒也罢了,不熟悉,静静地听着就好。摄政王的幼年经历,宋宝璐倒是怀着好奇的态度仔细听了听。

据太皇太后回忆,孝昭皇帝(先先帝)潜心政事,后宫子嗣不多,唯有六个孩子。太皇太后生的先帝和安庆公主,安庆公主已经远嫁吐蕃和亲;温仁皇贵妃生的项则和常宁公主;再就是两位王爷,当朝的景王和康王。

别看摄政王项则如今冷言冷语,总是板着一张脸。其实他小时候和小世子一般爱笑爱闹,又聪颖好学,很得孝昭皇帝喜爱。

可是他的生母温仁皇贵妃身子骨不好,他和常宁公主常常随侍左右。兄妹俩最爱吃的便是温仁皇贵妃做的笋泼肉面,每年两人生日时,温仁皇贵妃都会亲自下厨。

可惜温仁皇贵妃命薄,在项则十二岁那年病逝。

彼时,先帝已经成婚开府,并育有一子;安庆公主也已经远嫁。太皇太后见项则和常宁公主可怜,膝下又无儿女,便将二人接到身边亲自抚养。

过了两年,孝昭皇帝去世,先帝项钊继位。又过了几年,先帝病逝,临终前命项则任摄政王,辅佐他的六岁幼子。

太皇太后摸着小世子的脸蛋,道:“小世子长得挺像项则小时候,白白嫩嫩。哀家记得有一回,温仁皇贵妃带着则儿和常宁公主来坤宁宫请安,哀家备了一些点心,哥哥让妹妹先吃,妹妹让哥哥先吃,兄妹二人亲密无间很是要好。不像先帝和安庆公主两兄妹总是闹别扭。一眨眼都过去这么久,孝昭皇帝走了,先帝走了,哀家也老了。”

皇太后叹气道:“安庆公主远嫁不归,先帝早逝,臣妾和太皇太后虽受天下万民景仰,却也是无边凄凉。如今只期盼着皇上早日成熟,做一位明君。”

再这么聊下去,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该抱头痛哭了。

宋宝璐赔笑道:“奴婢进王府前,是一名普通秀才的女儿,曾听父亲盛赞孝昭皇帝和先帝的英名。不仅父亲,天下百姓都夸赞他们亲民爱民。有孝昭皇帝和先帝的福泽庇佑,又有摄政王的倾心辅政,皇上将来一定会是历史上响当当的明君仁君。”

太皇太后、皇太后闻言甚喜,宋宝璐却如身在水火之中,只想摄政王赶紧议完朝政,来接她和小世子回家。

又陪着在院子里走了走、吃了午膳、玩了小游戏、打了盹、用了晚膳……宋宝璐度日如年,时时刻刻不绷着一根神经。天空从蓝汪汪的变得晚霞灿灿,又布满璀璨繁星,已是戌正二刻,摄政王迟迟未来。

宋宝璐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摄政王。她又不敢自己开口提这件事,毕竟太皇太后再三说要留小世子在宫中住一段时间。此时她只希望摄政王能来力挽狂澜。

皇太后回宫安寝去了,太皇太后道:“宝璐,时间不早了。给小世子沐浴吧,该安置了。则儿还在议政,怕是不能来道别。”

宋宝璐推托道:“今日进宫匆忙,未带小世子衣裳。不如改日再进宫请安,陪太皇太后住一段时日。”

太皇太后喝了一口安神汤,笑道:“无妨。哀家早让人预备下了。”

宋宝璐磨磨蹭蹭,最终还是不敢违背太皇太后的懿旨,抱着小世子随秋竹而去。大不了就在这住一晚,王爷今儿个忙,不能来接我们,明天总有空过来吧。

忽有丫鬟来报,摄政王求见。

你终于来了!快带我回家!

宋宝璐在门口撞见项则,眼神一触碰,都是止不住的喜上眉梢。项则道:“宝璐,你也进来。”

宋宝璐跟在项则后面又回到正殿。

项则给太皇太后请安道:“今日议改革一事,未能注意时辰,回来得迟了,还请太皇太后恕罪。”

太皇太后正在给一只鹦鹉喂食,道:“赋税改革本是一项势在必行又阻挠重重之事。则儿为了天下百姓,操碎了心。这么晚不必再过来请安,回去好好歇着。”

项则道:“多谢太皇太后体谅。皇上宵衣旰食,此时还在御书房读史勤政,特命微臣代为请安。”

“皇帝年轻,对朝政一知半解,能刻苦读书、学习政事也是好的,不必夜夜过来请安。秋竹,你去给皇上送一碗乌梅饮,提醒皇上保重身子。”

秋竹领命而去。

项则道:“夜深了,微臣带小世子回去,免得打搅了太皇太后歇息。”

宋宝璐偷偷瞧了一眼项则,发现劳碌了一天的王爷面有憔悴之色。

太皇太后拨弄手上的佛珠,道:“你瞧你,还来慈宁宫,原是放心不下小世子。你是小世子的亲舅舅,哀家原想着身为男子,你难免有粗心大意的时候,见你这样牵挂小世子,又有宝璐悉心照顾,哀家没什么不放心的。”

太皇太后一面说一面笑,愈发显得慈眉善目、和善可亲。

“不过哀家是实实在在想留小世子在宫里住上一段时间。今日小世子一来,宫里多了不少欢声笑语。哀家许久没有这么畅畅快快地大笑了。宫里没有小孩,皇上又未大婚,所以一直清清静静的,留小世子在宫里几日,让哀家陪他几日,快活几日,等小世子厌倦哀家这个老婆子,哀家再把小世子送回王府,可好?”

项则撇头看了眼小世子和宝璐,太皇太后这番话实在不好拒绝。既是懿旨,又有情分。

宋宝璐也听出了太皇太后话里的意思,出宫无望了。

太皇太后又道:“再不放心的话,哀家让人把东暖阁收拾出来,你也住这。你小时候也不是没住过哀家的宫里,你母妃去世后,你和常宁公主都在哀家身边长大。”

话已至此,若再拒绝太皇太后岂不太拂她的面子?项则只好道:“太皇太后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小世子能陪在太皇太后身边是他的福气,微臣岂会不放心。只是小世子半夜哭闹,微臣怕扰得太皇太后不能安眠。”

“傻孩子。”太皇太后薄嗔道,“哀家又不是没生养过小孩。论起来,哀家比你有经验多了。”

她拍了拍项则的手,朗声笑道:“哀家留小世子几日,到时候他离不开哀家,你可千万不能强要了他去。”

如此,项则只好独自回王府。

空荡荡的王府,一点生气都没有,就像个没人住的宅院。接小世子进王府前,东院就是现在这样的,静如死水,没有一点波澜。那时候项则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甚至很喜欢这份清宁。

可现在呢?

没了宋宝璐在跟前回禀,没有小世子牙牙学语,项则还真有些不习惯,不习惯一个人静默无声,不习惯想说句话都找不着人。恍惚回到了妹妹刚逝世那会的心境,天地之大,唯他一人而已。

胡思乱想一通,项则失眠了。他决定接下来的这段日子,每天都要去慈宁宫请安,不只是要掌握小世子的生活情况,也要和宝璐打个照面。

睡在慈宁宫西暖阁的宋宝璐也失眠了,她不怪项则留她在宫里,毕竟太皇太后盛情难却。她只是认床,想念王府里熟悉的床铺,想念燕燕,惦记没做完的茉莉花茶,不知道奉纸、奉墨能不能按照她教的制作好茉莉花茶,她还想念王爷,不知道王爷这会儿是睡了还是挑灯夜读……

小世子倒是没多久就入睡了,这个没心没肺的小家伙,只要有张床,在哪都能睡得香沉。

次日一大早,窗外鸟鸣啾啾,宋宝璐被吵醒了,梳妆打扮毕,她准备随时恭候王爷入后宫请安。

没多久,宝璐听见皇上和皇太后来向太皇太后请安,因着小世子没醒,她就没过去。

直到皇上、皇太后走了一炷香的功夫,小世子才醒了过来。宋宝璐一面给他穿新衣裳,一面软软地道:“小星星,你今天怎么睡得这么沉呀?在王府,你有时候可醒得比宝璐姐姐还早呢。是不是梦里梦到王爷……梦到你舅舅,所以不愿意醒来呀?”

小星星睡足了,欢喜地在床上蹦跶,穿上绣了老虎的小鞋子后,就要下地走路。

宋宝璐笑嘻嘻地道:“好,咱们去给皇外祖母请安。”

宝璐牵着小世子来到太皇太后所住的内殿,道:“奴婢请太皇太后安,小世子来给您请安啦。”

太皇太后笑容可掬,道:“来来来,乖外孙儿。见了你,皇外祖母就高兴,再活五十年也不成问题。秋竹,传膳。”

宋宝璐道:“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何止再活五十年。”

太皇太后含笑点头道:“难怪小世子喜欢你,既细心妥帖,又会说话,哀家也喜欢。”

吃了小米粥后,宋宝璐牵着小世子在殿里走了两圈,小世子突然要往殿外走,却怎么抬脚都迈不过门槛。

见他抬了四五次小脚,始终都差一点,众人不由得发笑,可小世子还不肯放弃,依旧吭哧吭哧地抬脚。

小世子抬头看一眼宋宝璐,宝璐蹲下身子,给他加油打劲:“小星星,再慢慢地把脚抬高一点,踩在门槛上,宝璐姐姐扶着你,咱们先两只脚踩在门槛上,再一只脚放下去……”

宝璐抱着小世子踩在门槛上,话没说完,小世子直接跳了下去。

众人又是一顿噗嗤嗤地笑,太皇太后笑得合不拢嘴,道:“这孩子可真莽呢。看来他是想出去玩了。咱们就陪他一起去御花园逛逛。这个时节的桃花开得最盛,咱们去赏花。”

到了御花园的夭桃圃,果然看见一棵棵桃树上的芳菲如霞似锦,置身其间,恍若仙境。

太皇太后道:“当年温仁皇贵妃喜爱桃花,善酿桃花酒,孝昭皇帝便为她种了这一片桃花林。”

宋宝璐凝神望着一簇簇的粉红桃花,不禁神往孝昭皇帝和温仁皇贵妃的浓情蜜意,春天赏花酿酒,夏天喝酒消暑,秋天吃桃子,冬天看雪起舞,日复一日,相看不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