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冬天像台年久失修的除雪车,吭哧吭哧地碾过城市。闻也升任客服总监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是处理因极寒天气导致的大面积航班延误。航站楼里挤满了焦躁的旅客,像一锅煮过头的粥。

就在这时,言川带着他的"无声救援队"出现了。

这支奇怪的队伍由聋哑学校的老师、话剧院演员和航站楼地勤组成。他们不说话,只是穿梭在人群里,用手语引导旅客去取暖点,用哑剧表演安抚哭闹的孩子,甚至即兴编了段"航班延误版"的《等待戈多》。

有个暴躁的商务客正要摔手机,言川突然在他面前模仿起他刚才的动作——掏手机、看时间、抓头发,最后夸张地要把不存在的手机摔出去。那人愣了两秒,居然笑了。

"比我们广播管用。"现场指挥对闻也说。

这场危机成了无声艺术最好的广告。电视台来采访,言川把镜头让给小杜。年轻人在手语翻译帮助下侃侃而谈:"沟通不一定要靠声音,就像飞行不一定要靠翅膀——还有热气球呢。"

闻也在监控室看着直播,想起多年前那个在咖啡馆擦杯子的沉默青年。现在的言川依然不说话,但整个世界都在听他说。

春节前,他们再次收到新加坡艺术中心的长期合作邀请——每年驻留三个月,附带一个亚太无声艺术研究项目。这次言川没有犹豫,在合同上签字的动作像完成某个仪式。

签完字那天晚上,他们在咖啡馆后院烧旧稿。火焰吞食着无数个版本的《筑巢》《航站楼》《听见寂静》,灰烬像黑蝴蝶般飞向夜空。

"舍得?"闻也问。

言川往火堆里又扔一叠手稿,火星溅起来,照亮他眼下的泪痣。他在空气中写:

"旧巢不拆,新巢不来。"

开春时,梧桐树发了新芽。医疗团队在中国开了分院,就设在咖啡馆隔壁。苏小姐负责装饰,把候诊区做得像艺术展厅;老陈志愿当接待,用Kindle给候诊的人念诗;小李考上了哲学系研究生,论文题目是《沉默的言语力量》。

最让人惊喜的是小杜。他通过手语等级考试后,在航站楼开了个"无声服务站",现在每天要教十个同事基础手语。"言先生说的,"他认真地对每个学员强调,"手语不是替代,是延伸。"

四月某个清晨,闻也发现后院多了个东西——用废旧航材搭的简易舞台,背景是块磨砂钢板,能照出模糊的人影。言川正在上面排练新作品,动作像在摸索什么。

"这叫什么?"闻也比划着问。

言川拉过他的手,在掌心画了个符号:圆圈里套着飞机和候鸟。

"归巢与启航"。

当天下午,航站楼广播响起特别通知:"乘坐CA1234航班的李女士,您的家人在B12登机口等您。"

那位李女士是聋哑学校老师,今天要调去外地工作。当她走到登机口时,看见全校师生用手语比着《送别》。言川站在最前面,动作是她教过孩子们的"一路顺风"。

飞机起飞后,她在手机上发来消息:"原来告别可以这么美。"

闻也看着监控画面,突然理解了父亲当年说的——地勤的使命,是让每次起降都值得纪念。

傍晚回咖啡馆,发现言川在收拾行李。新加坡的驻留期要开始了,这次闻也申请了同期休假。

"就当度蜜月。"他在行李箱里塞进两个陶偶。

窗外,暮色中的航站楼亮起灯火,像一座永不熄灭的巢。而有巢的地方,就永远会有归来的航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