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报恩的郡主(60)

说到公主娘亲和皇舅舅的母族,楚霏便想起那位皇外祖母的事,那是出自周家的姑娘,其祖上也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武将,只是没能挣来爵位,到皇外祖母的祖父时,以累年战功荣封卫国大将军,也是因这位卫国大将军之故,周家子孙多自幼习武、入军中历练。

不过,大祁建国后,太.祖在世时就把仗都打得差不多了,大祁周边要不被打服了、要不被吞并,战事便没多少了。而武将出身的周家,虽每代均有人在军中任职,但因战事少、建功机会少,自是升不到高位。

好在周家处事稳妥,没有掺和朝堂纷争、储位册立这些事,所以平平顺顺传承了下来,而皇外祖母的祖父,从青年时兢兢业业为官,还抓住了多次机会建立了些功业,多年累积下来才得以在年老时获得荣封,让周家地位高了许多。

皇外祖母待字闺中时,应该是周家最荣光之时,卫国大将军哪怕年老也还支撑着门楣,子孙们自然会因此受益。

当然,这样的身份,只是让皇外祖母有资格跻身贵女行列,与先帝的距离还甚为遥远。

先帝其实比皇外祖母年长9岁有余,他们也不是原配夫妻,在皇外祖母之前,先帝还有位原配皇后,只是大婚后五年便薨逝了,也没有留下皇嗣,此后相隔几年,先帝才册立了皇外祖母为后。

皇外祖母虽为继后,但在后位17年,共诞育了三子一女,只是嫡长子、嫡次子均未养成,仅公主娘亲和皇舅舅平安长大了,大概也是那两次丧子之痛让她备受打击,这才早早薨逝了。

周家出了个皇后,先帝在位时,确因此被重视了几分,提拔了几位周家人,不过他们仍底蕴不足、势单力薄,这样的家族做后族挺好,可作为太子倚仗就不行了。

“护国公府那时也不算很强啊?”楚霏看向公主娘亲。

文瑾抚着她笑叹:“元元,那时候先帝还活着呢,且他看着很康健。”

先帝9岁登基,14岁大婚亲政,19岁丧妻手握大权,25岁娶了她的母后为继后,给她赐婚那年,先帝才48岁。他们文家的历代帝王,只她的祖父穆宗34岁英年早逝,往上数的孝宗驾崩时51岁,太.祖一生戎马,偏长寿得很,驾崩时都68岁了。

眼看着先帝是个长寿之君,那她怎敢直接拉拢那些位高权重、实力雄厚的家族?

护国公府这样的,恰恰刚好。

彼时的护国公已年迈,世子又不成器,而宋慎、宋慆兄弟才刚开始科举为官,就算护国公府要崛起了,那也得至少十年。

果然,在护国公府上奏求娶后,先帝问了她的意思,没考虑多久便爽快下旨赐婚了。

且,在那之后,大抵是觉得太子势单力薄,先帝自己主动给东宫安排起了臂膀。册立太子时配的一些东宫属官,便是在这之后陆续调任到了一些重要职位,比如被调去戍守皇宫的禁卫军统领张季,就是这时候的事。

此外,还有些东宫属官被派到了六部,官职大都不高,但他们成了太子在六部的眼睛,哪怕影响不了什么政事,却不再对朝中之事一无所知。

这些个事自不好和女儿说,文瑾便没有明言,可于楚霏来说,仅凭着她简单的一句“先帝看着很康健”,就足以领会到其中深意了。

公主娘亲选择护国公府,只因着两个字:合适!

“娘,爹爹可知您的考虑?”楚霏不禁问道。

文瑾轻叹:“元元,你爹爹不傻。”

言下之意便是知道了。

接着她又抚着女儿道:“不单单你爹爹知晓我想拉护国公府支持你皇舅舅,同样,我也知晓他求娶我是为护国公府增添助力,这些为家族、为亲人的考虑为真,但……我与你爹爹彼此有情也为真。”

楚霏若有所悟:“婚姻之事,不可不考虑家世、利益,也不可不考虑感情?娘是想告诉我这个?”

文瑾眼露复杂地点头:“这世上的人呐,谁都不是孤家寡人,有家族、有亲人,便不可能全然不顾。婚姻,结两姓之好,就是两个家族的事,自然不能只考虑自个儿喜欢与否。”

“不过,你与我们不同。”她亲昵地揽住女儿蹭了蹭,“我的身份地位,你爹爹的官职地位,在这大祁已是极致,作为我们的女儿,你自可全凭喜好选择,嫁一个喜欢的人。”

楚霏心底涌出感动和孺慕,情绪汹涌得差点冲出胸口,这是原身的感情。

大概也是经她问出口,得了爹娘的这些话,原身才明白爹娘对她的疼爱有多深吧!

爹娘都希望她能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想到镇北王世子,楚霏暗自思索,原身第一次见面就想嫁给人家,这肯定就是她喜欢的人了,那嫁给他不是正好?

只是……这婚事也仅这么与楚霏谈了一下,宋恒、文瑾便都闭口不提了,显然,两人都觉得女儿还小,这事大可不必那么着急。

不过,她这边不急,倒是护国公府那边,其他人的婚事有着急的。

二房的嫡次子宋济玉的婚事,因二房夫妻在宛都而托给了大房这边相看,这不,姜氏寻摸一圈总算是有了点眉目,这还是沾了文瑾给宋瑾玉相看媳妇的光,姜氏总算寻摸出个好姑娘。

“殿下觉得,那肃平伯府的三姑娘配济哥儿怎么样?”姜氏心里有了人选,便来找文瑾商量。

“那姑娘确实不错!”文瑾夸赞。

因着给宋瑾玉相看媳妇,对于这位肃平伯府的三姑娘,她派人仔细查过,品性确实很好。

“也是殿下先前递过话,我才注意到这个姑娘,这段日子借着去参加宴会见过两三次,瞧着是个好姑娘。”姜氏得了文瑾的夸赞,心里顿时一定,笑着道,“论家世,咱家是护国公府,她家是肃平伯府,都是勋贵人家;论品级,二弟任宛都府丞,是从四品,而肃平伯任了个偏将,也是从四品,这般看来两家倒是门户相当的。”

话虽如此,但实际情况却不同。

哪怕都是勋贵人家,可护国公府比之肃平伯府那就强出几条街了,不论是地位、权势、影响力,都非肃平伯府可比。

至于官职……虽说都是从四品,可宛都府丞乃是实权官员,而肃平伯的那个偏将职务,咳,谁都知道是上一任肃平伯豁出脸面求来的,这些年在那个位置上就再未动过,只是个恩封的闲职,两者根本没有可比之处。

“肃平伯是个老实人。”文瑾这般道。

她知道大嫂来寻她的用意,并不是让她参谋着给二房嫡次子相看媳妇,而是想从她这里探问这家人是否稳妥。

在律法规定了动辄连坐的当今,姻亲关系可太重要了。

若是儿女婚事选错了人家,别说那是二房的亲家,一旦有什么事,整个护国公府都会受牵连。

“如此……那我就去信与二弟妹说说这个肃平伯府的三姑娘,等他们过年回来,正好再相看相看。”姜氏拿定了主意,面上笑吟吟的,“可算是能和二弟妹交差了,打从接了她的信,托着我给济哥儿寻摸媳妇,真真是把我给愁的呀,就怕找不到个合适的好姑娘!”

“眼下有了人选,待二哥、二嫂回来再看看,应当是能定下了。”文瑾笑着应和,“大嫂看人的眼光自来就好,二嫂必是也能瞧中的。”

姜氏笑而不语,作为宗妇,她当然是合格的,若不然先国公夫人也看不中她。

时间过得快,一转眼就到了腊月里,二房夫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回到了护国公府。

最高兴的莫过于二房的三个孩子了,为了更好教养,他们养在公府,但作为子女,哪有不想念父母的,特别是宋澄玉这个女儿,13岁的她已是个大姑娘了,平日里都行事有度,得知父母归家竟欢快得像是小了好几岁,看得大人们又是可乐又是心疼。

一大家子坐在一处叙话,宋澄玉依偎着亲娘齐氏不肯分开,大家也不说她,只由着她依恋母亲。

“离过年没几天了,回来了就好生松散松散。”宋文远打量着二儿子,见他四平八稳坐着,神色一如既往的平淡,心里也很高兴他能归家过年。

“二哥还要述职?”宋恒算了算,宋慆这宛都府丞做了也有几年了,按惯例是该挪个位置了。

“嗯,吏部发了公函,后日去述职,估摸着年后有新的安排。”宋慆端着茶盏也不喝,只垂眸瞧着,仿佛在打量烧制的花纹。

“不知会否在祁都任职?”宋慎瞥向宋恒,家里能提前得知这种消息的唯有老三。

宋恒低头喝茶,没有接收到自家大哥的视线。

宋慆眼中划过一缕笑意,他们兄弟三个一母同胞,他和大哥相差不大,而相比起来,三弟就小好几岁,但谁能想到呢,他和大哥少时头悬梁、锥刺股地奋力读书,方能入仕为官,耗费数年才能爬到今日的位置,可偏偏如今反不如三弟这个没考过科举的品级高,真真是没有道理可讲!

不过,他们兄弟感情一直很好,比之有些人家兄弟阋墙、争斗内耗来,他家算是极和睦的人家了。

“三哥,二哥年后要调任祁都了吗?”宋慷见三哥没留意到大哥的眼神,便出声问道。

宋恒一愣,抬头扫过一圈,发现大哥垂了眼抿茶、二哥神色淡淡,唯老四盯着他等答案,心里不禁有点无奈,这种事……他怎么可能知道?也不该知道。

遂笑着摇头:“这得年后吏部下发公文才能知晓吧!”

这话,答了和没答一样。

宋慆唇角微勾,他就知道是这样。

他们兄弟四个,大哥的敏锐性差些,做官为人尚可,三弟做官为人都好,就是极其谨慎,至于老四,文采较好,但做官上是真的不大擅长。

至于他自己,实干勤勉,与人交际上差些,好在当今陛下圣明,他这样的,踏踏实实干下去,陛下自然会看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