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胡秀英回家,把自己当经理这事儿跟她家男人美滋滋说了,结果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就你?还经理?那人靠得住嘛?不会是骗你钱的吧。”
胡秀英对他翻了个白眼:“咱们家哪有钱?就那半屋子背心袜子,那个叫钱?”
男人就不作声了。
她之前看邵翡生意好,也想去进点新鲜货,男人却以家里的货还没清完,怕亏本为由拒绝了。
胡秀英觉得,要照男人那副慢吞吞等客来的架势,家里的货,这辈子怕都卖不完。
她现在也懒得多说什么了,男人想摆摊就自己去摆,反正她,决定把宝压在邵翡身上了。
一是觉得这人有能力有眼光,二是,也没别人愿意给自己个经理当当啊。
反正她无论如何,不能对不起经理这个名头。
胡秀英连夜,就把图纸分解出来了。
她根据邵翡给她的图纸,明确划分了工序和步骤,还真被她搞出了4条生产线,小作坊买不起传送带,那就靠手,每人前面一个框,后面一个框,做好了往后放,就这么一个个传下去,直到最后生产出成品,也算是实现了最原始的流水线手工作业模式。
不过还有个麻烦,她要跟邵老板先商量:“我算过了,要真按这个流水线做起来,还是三班倒的话,原料大概三四天就用完了。”
是先把货卖掉,回了本金再做下一批,还是无缝衔接继续生产,这就要听老板的意思了。
“这么快?”邵翡都有点愣住了。
她原本的打算,就是先搞一个手工小作坊,花10天半个月做一批货,趁热度挣笔块钱。
可要是效率能提得这么高,那计划就需要调整了。
说不得,还真能变成一条稳定的赚钱门路。
邵翡只沉吟了几秒钟,就很果断的决定:“继续生产,不用停下来,原料不用担心,我手上钱还够用一阵。”
计划赶不上变化,平时她一心求稳,可真要看到机会,同样也会毫不犹豫,牢牢抓住。
胡秀英点点头说知道了,又说:“不过我算了算,要真三班倒的话,人手又有点不够,”胡秀英忧心忡忡的说,“要不,还是换成两班?这样材料和人手的消耗,都没那么大了。”
她其实也担心,一口气生产的太多,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就跟当年的纺织厂似的。
“还是三班倒吧,只要做好品控,出货问题不大。”邵翡在市场上转悠了一圈,知道现如今还是卖方市场,市场上的好货,无论大件小件,一直都是缺的。
这两年,大家的工资涨了不少,温饱也不愁了,消费**就一下子膨胀起来,眼光虽然变得越来越挑剔,但是对于款式新奇,市面上少见的东西,还是很买账的。
不像几十年后,市场空前繁荣,消费者什么都见识过了,那才是真的难做起来。
邵翡敢冒这个风险,也是因为很清楚,在这个年代,稍微有点设计感的商品,只要控制好成本和质量,绝对不愁卖。
区别只在赚多还是赚少。
“行,那我再去多找几个人来。”胡秀英爽利的点头。
很快她又拉了几个原来厂里的姐妹过来,老街上不少闲暇时间多的妇女,也被她挨家挨户聊了个遍,不少本来有空但没什么兴趣的,都被她说得心动了,纷纷报名,说愿意试一试。
本来人手还有点不够,这么一来,报名人数反而超了,她又挑挑拣拣,筛掉了一些不大合适的。
又过了一周,胡秀英做了一套上工安排表交给邵翡,不但有正表,还有备表,谁家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或者有其他突发情况,随时都可以补人调整。
就连工资和奖金安排也做得很细致,因为是流水线,计件肯定不合适了,但这边不少人只是抽空过来赚个零花钱,按天不现实,按小时算又太琐碎,干脆分了早中晚三个班,一个班一算。几条生产线上还会互相比效率和质量,效率高,完成得好的全组有奖金,完不成或者次品率太高的扣钱,大家互相监督,谁也瞒不过谁。
邵翡再次确定,这胡大姐,还真是个搞管理的天才。
不过,她还是小小改动了一下:“罚款就算了,每天都准备一笔额外的生产奖,完成得好的小组,根据百分比发奖励,没完成的,就不奖不罚好了。”
她向来不大喜欢罚钱那一套,也不爱连坐,以前经营连锁超市的时候就从不搞这一套,现在自然也是一样。
要是有偷懒耍滑或者特别拖后腿的,私下里沟通,换人就是。
胡秀英是觉得,有奖有罚,就不用出那么多钱,不过老板大方,她也没必要多那句嘴。
被画了一张大饼的胡经理,每天都在焦头烂额的捋人手和生产流程的事,邵翡自己当然也没闲着。
首先就是联系批发商,寻找更稳定的供货源,还有就是办各种证。
既然决心要把这个手工作坊张罗起来,必要的手续总是少不了的——上辈子在女子监狱,法律这门课,她可是学得最好的。
个体工商户申请,税务登记,银行开户,还有对生产场地的审查,一项一项,都要跑。
还好这时候国家正大力鼓励“下海经商”,注册门槛低,管理也松,唯一就是下证时间比较久,说是要至少一个月。
邵翡急着开工,还去走了以前老邻居的人情,总算把一个月的时间缩短到小半个月,顺利拿到了证件。
该办的手续办下来了,事情却半点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除了开个小作坊,她还顺便,把心心念念已久的店也给开了。
只不过开的不是她曾经最熟悉的小超市,而是精品店。
其实最开始,邵翡是打算把自己的货送去批发市场卖,可是后来□□的时候,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她顺手把开店的资格也办了下来,现成的店面也有,就是老街上那套房子。
这房子本来就是个前店后院的结构,虽然前头很多年没开过张了,但简单收拾收拾,再摆几个专门定制的货架,青瓦白墙,木门青阶,别说,古香古色,还挺有一番风韵。
这风格和她准备做的工坊也是相映成趣,前店后厂,摆在批发商面前,都显得硬气些。
就是一不小心,摊子越铺越大,说实话,邵翡自己也有点紧张。
上辈子,除了刚创业那几年,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压力了。
可她就是这么一个性格,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
一连十几天的东奔西跑,联系原料,□□,搞装修,这么一股脑的干下来,邵翡不但黑了,还瘦了,身板却更壮实了,精神也比之前好得多。
这大概就是日子有了奔头的模样。
她越来越精神,女儿也长得越来越好了。
邵翡哪怕忙得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但去幼儿园接孩子,再跟孩子聊一会儿天,依然是每天雷打不动的日常。
吃完了晚饭,她就会把孩子放在隔壁,托蒋璐一家管两个小时,然后再去忙自己的。
蒋璐的女儿小禾本来就是这一带的孩子王,虽然是个姑娘,性格里却多少带些霸气,喜欢领着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东奔西突,简直就跟个大将军似的。
自从跟小禾姐姐一起玩,圆圆性子里的胆小怯懦,渐渐被洗刷干净,小孩儿的天性,就像花骨朵一样,扑簌簌地冒了出来。
她总体来说还是个乖小孩,但偶尔的调皮任性,上房揭瓦,时不时闹得人头疼,却又叫邵翡,打从心底里的欢喜。
这原来才是她女儿,小时候应该有的样子。
虽然孩子越来越活泼了,乖巧懂事这一点,却一点都没削弱。
听说妈妈要当开店老板了,圆圆可得意了,还特地带了几个妈妈做的小发饰去幼儿园显摆,没成想,等邵翡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还被一个妈妈给堵住了,问那些发饰从哪里买的,方不方便帮自己带几个,钱不是问题,只要能买到。
邵翡自己也没想到,还没开工呢,女儿就已经给自己当起了销售,果然之前没白教。
难不成,这孩子还有点经商的天赋在身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