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万事俱备,邵翡特地翻黄历,选了个诸事皆宜的好日子开工。
门口放了两鞭挂炮,江州市方圆手工艺加工厂,就这么在老街上正式挂牌成立了。
不少邻居街坊过来看热闹,一边恭喜开业大吉,一边夸邵翡敢想敢干,顺手再从门口的箩筐里,抓两把糖果瓜子,偷偷塞进兜里。
转过头也有蛐蛐的,说邵翡一个离婚带娃的失业女人,怎么突然就有钱开工厂了?看她每天出去摆摊,风吹日晒的,瞧着也不像有钱人啊。
“八成是借的呗,胆子倒是大,也不怕血本无归。”
“听说连一台机器都没有,招人进去就是做手工活的,我儿子都说了,这种厂没什么技术含量,肯定不用多久就被淘汰了。”
“嗨,一个初中生,哪懂什么技术。”
“那加工厂招工,你报名了没?”
几个人瞬间就不作声了。
议论归议论,要是真有赚钱的机会,大家也同样舍不得错过。
就是这家新厂子,条件不怎么样,选人却挑得很,被选上的高高兴兴,没被选上的,则酸溜溜的对着加工厂的方向啐一口:“有什么了不起的,说不定下个月,就关张倒闭了呢。”
这群说闲话的人里,绝大多数,都是没被挑上的。
————
邵翡可顾不上管别人的闲言酸语,她这时候正忙着呢。
开工的第一天,是鸡飞狗跳,乱作一团的一天。
哪怕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预演了很多情况,但刚搭起来的草台班子,总也架不住冒出更多鸡毛蒜皮,之前却想都想不到的小麻烦。
比如装修的时候,邵翡特地在小院子里用油布拉了个棚子,桌椅货筐也全都提前买好,安装到位,结果等正式上工的时候,才发现空间有些逼仄,转不开身,做事总磕磕绊绊,很不利索。
于是只能把几条桌椅的空隔再往远处拉一拉,结果,棚子的面积又不够了,只能临时调整,把其中一套生产线换到屋檐下头,才总算把场地给周转开。
头一天上工,大家的操作也很不熟练,不是挤多了胶,就是走歪了线,还有几个年纪大点的妇人,手上的针线活是没话说,但理解能力总差一些,反反复复教了好多遍,才总算听懂要求。
不过到了结工钱的时候,那是谁都不会犯糊涂,今天自己做了几个工,能不能拿到当日奖金,都算得清清楚楚,一个子都少不得。
为了发钱的事,又闹闹腾腾的吵了半个钟头,人群才渐渐散去。
这还是刚开始,邵翡没让工坊直接就满负荷运作,而是先只干白天那两班,要是晚上那班也开了,可能头皮都能闹麻掉。
真是谢天谢地。
一天下来,废料和瑕疵品比之前预估的多出不少,满满当当装了大半框,胡秀英看着这些耗损,简直比老板还要肉疼:“早知道这样,还是该罚款,罚了自己的钱,才晓得心疼。”
邵翡对于混乱的局面倒是早有准备,毕竟也不是第一次了。
她哈哈一笑:“才刚开始呢,总要有个适应时间,到下午的时候,耗损率不就下来了不少嘛。”
“等过两天晚上开工,还有得乱呢,”胡秀英继续发愁,“很多事情也是我没考虑周全,要不,还是直接罚我的钱吧。”
她之前有多信心满满,这时候就有多沮丧,胡秀英原本还想着,纺织厂那么大一个盘子,只要制度清晰,都能顺顺利利运转下来,怎么到了自己这里,人数连纺织厂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却处处都是绊子?
邵翡被胡经理逗乐了,赶忙安慰:“纺织厂都是运营了几十年的老厂,该磨合的早磨合完了,就算有新人,那也是老带新,哪像咱们,全是新人,问题当然多。”
她其实还挺满意胡秀英的工作效率,毕竟她当初刚开店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比现在还多呢。
无论如何,也要稳住这员大将。
胡秀英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再被老板这么一安慰,更觉得头顶责任重大,决心等回去以后,再把流程仔仔细细捋一遍,明天再不能出什么岔子了。
第二天,耗损率果然下去了不少,效率也终于上来了,虽然依旧没达到胡秀英之前的预估产能,但七八成总是有的。
一个个漂亮的发夹头花,装在透明的玻璃纸包装里,上头还贴着方圆手工艺厂的标志,看起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还有厂里的女工偷偷问胡秀英,这些货自己能不能提前买一点,拿出去自己用或者送人,都很体面。
甚至有个60来岁的大姨都忍不住想要:“我那小孙女最近迷白娘子迷得不行,要拿个这个给她,她指定高兴。”
现在存货的量还太少,邵翡没打算提前开卖,不过还是让每个员工挑了两个带走,不用钱,全当员工福利。
剩下的绝大多数产品被直接装箱,还有一部分,则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货架上,只等着过两天,精品店正式开张,就可以对外销售了。
精品店沿用了加工厂的名字,就叫方圆精品店,门口的牌匾做得很精致,旁边还雕了祥云和龙凤纹饰,同样古香古色,在略显黯淡的老街上,看起来分外打眼。
有人好奇这店究竟是卖什么的,特地过来打听,结结果听说是卖各种饰品,一脸不以为然,觉得那种东西去地摊上买就好了,哪用得着还特地弄个店面。
这不是钱多了没处花嘛!
再说了,这种快要被遗忘的老街,住的一多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谁有闲钱买这些东西,说不定等开张的时候哟,一个买的人都没有。
邵翡当然知道选址的重要性,不过她当初决定开这个店,一是顺便,二是给上门的批发商做个展示,原也没想真的靠这家店发财。
可被别人这么一嫌弃,她的好胜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就在开业前一晚,邵翡收拾收拾之前摆摊没卖完的存货,又拉着胡经理:“跟我一起去青年广场销存货去,顺便给咱们的牌子宣传一波。”
店里人流量大起来,在批发商眼里,那才是妥妥的活招牌。
胡秀英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毕竟新店开张,最要紧的,就是招揽客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