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CS热潮已经掀起的时代,C却说他想学硬件。
他说这话是在一天晚上,我们下晚自习后约着去吃夜宵,C无端冒出来这一句,听得我一愣。
“为什么?”
“我喜欢硬件。虽然现在软件流行,大家都说CS才赚钱。”他说,“不过,钱哪有理想重要,你说是不是?”
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只好问一个质朴的问题:“为什么你不做游戏?”
C乐了:“做游戏是另外一桩事,我不是那块料。你呢,你以后想做什么?”
“好高深的问题。”我说,“不知道。可能社会学?文学?反正不是理工科。”
C没有说“文科社科不好找工作”那种爹味的话,而是赞赏地点头:“这不是挺好的方向么,等你申请的时候说不定就知道想学啥了。总之,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绝不做随波逐流之人。”
当时他正在备战一个机器人比赛。
C走这条竞赛路已经几年了,他寄希望于靠名次拿到好学校的offer,然后就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了——C说他父母承诺,只要他能被普世意义上的名校录取,就不会干涉他学什么专业。
“典型的东亚父母。”C对我吐槽道。
“还好了,”我说,“起码没逼着你选他们喜欢的专业。”
“那倒也是。”C说完又开始继续做物理题。机械工程是他考虑的第二个专业,C似乎一直偏向于传统的学科。
C对自己的理想很上心,也顺势顾及到了我的。他不仅盯着我练口语和听力,还督促我好好学数学(我生平最恨的科目),理由是数学可以培养逻辑思维。C很务实地表示:“买菜又不用站那里当场算账,多买少买一点也无伤大雅。但是逻辑不好吵架会吵不赢别人。”
“你是对的。”我无法反驳。
C一直能说出一些让我醍醐灌顶的话。
高一的那场同学聚会也如他所料以非常一般的形式收场。
那天的情形甚是尴尬:来的基本都是B最亲近的那一圈人,我不知道B是怎么沟通的,反正从表情上看,他们没想到我会出现。当然,他们也没打算在谈话里带上我,所以说的都是我融入不了的话题,比如分班、高考之类。我和这群天之骄子们一向谈不拢,走了不同的升学路线后更是无话可说。
我唯一的收获就是那家火锅店口味一般、价格偏高,不宜再来。
最尴尬的是,我坐在B旁边,却也没和他聊天。他忙得很,和每个人都有话说,除了我。
饭局未过半,我已经开始思考B的短信是不是发错人了,我是不是压根不该来。
C听完我的叙述后,连连劝我放下。他对B的评价是不厚道,因为邀请是他发的,按理来说他至少不该让我那么尴尬,尤其火锅局本不该让任何一个人有被冷落之感。
我深以为然,自此以后再没和B联系过。原以为我会有很痛心的感觉,实际上还好,刚开始几天心里有些闷闷的,很快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就把B抛在了脑后。
C说:“这说明你不是真的喜欢他。”
“你觉得我只是怀念从前的时光吗?”我不太相信,“可是我和他之间也没什么好回忆的啊。”
“你这个人很感性。”C提出了一个我以前没有想过的思路,“我认为,你是喜欢那种有喜欢的人的感觉。”
这句话颇为绕口,我细品了一遍才理解。
“算啦,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时间会证明一切,”C断言,“以后你会发现我的判断是对的。”
不过,虽然放下了B,但是明信片还在写。C说可以当一个情感寄托。他还说,以后若是我功成名就,B一定会后悔,因为他就是那种投机分子,这一点从他剽窃我的创意上就能看出。
我没做声。
我很难附和C去说B的不是。
“但你千万别把这些给他看,算我求你了。”C叮嘱道,“像他那种人是不会懂得的,更不会珍惜。”
这句话让我很受用。我知道C在安慰我,这份心意可比B高上许多。
那个时候MBTI这种说法还没流行起来。用现在的话说,B那样的ST人是很难共情NF人的情感表达的。“我把你当做一个远在天边的精神支柱,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这样抽象的表达,他估计看都看不懂。
他可能也不在乎,最多觉得这又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句子,可以拿去放在动态里塑造一下文艺人设。
那年圣诞节,班上搞了一个礼物交换的活动,大家轮流上台抽奖,抽到什么号码即可拿到号码对应的礼物。
大部分人准备的都是不太贵的东西,譬如好看的本子、杯子、玩偶之类。有少部分人加上了小巧思,准备了小型乐高和拼图那种可玩性高的东西。
唯独一份礼物异常惹人注目——两个多月前刚刚发售的《模拟人生4》本体,在一众循规蹈矩的礼物中显得格外醒目。
班主任的脸黑了,我觉得她很想知道是谁公然放了一个游戏光碟在这里,可惜礼物全部都是匿名放上去的,她环顾四周,只见所有学生乍舌之余都兴奋不已,根本看不出来谁是潜在的游戏提供方。
谁不喜欢游戏呢,更何况这个游戏已经逐渐流行起来且价格不菲。
我一看到就下意识地回头去看C。
他得意地向我抛来一个眼神:“能不能拿到就看你的运气了。”
“你小子还真买啊。”那套游戏作为送同学的圣诞礼物未免还是过于隆重了,更何况这是一个抽盲盒环节,万一被有眼无珠的人抽去,岂不是浪费。我心痛不已。抽奖偏偏按照座位顺序来,排在我前面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会直接把游戏带回家。
我用我拙劣的数学能力计算我抽到游戏的概率,越算越小,越算我心越凉。
“我说真的就是真的,从不打诳语。”C不满道。
我提心吊胆盯着。
“你别这么紧张,”他说,“是你的总是你的,别人抢不走。命里无缘的话,就别强求了。”
“嘘!”我说,“你吵到我祈祷了。”
第一个,没有。
第二个,没有。
第三个,没有。
第四个,没有……希望越来越大,最终轮到我时,我在心底把佛祖观音耶稣圣母玛利亚都求了个遍,然后精挑细选从盒子里摸了个纸团出来。
“恭喜,”旁边充当主持人的班长大声宣布道,“13号礼物!”
我的心拔凉拔凉的,欲哭无泪。
拿着那个阿根廷队的纪念杯在手,我只好尽力龇牙微笑。
这种看见摸不着、近在咫尺又阴差阳错的感觉,谁懂啊!
下一个上台摇奖的是C。我魂不守舍地拿着杯子回到座位上,C没有一丝犹豫直接抓了一张纸条出来,接着听到主持人高声宣布:“27号!”
啥?
我大惊,差点跳起来。
C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随后被掩饰过去,他云淡风轻地接过游戏套盒,在一众艳羡的目光中走下台。
谁能想到,C居然抽中了自己的礼物。
我的心思全然不在之后的抽奖以及游戏和才艺表演环节了。整个晚上我都直勾勾地盯着C的抽屉:SIMS4正躺在那里跟我招手,我的脑海里已经回响起了预告片里的bgm。
Su~Su~
好不容易挨到最后一个环节结束,我自告奋勇留下来帮忙收拾装饰品。C也没走。
这是个好兆头。
我直觉有希望,于是手头的动作越发磨叽,直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我俩。
C慢吞吞在那儿收拾彩带,似乎不急着回宿舍也不急着跟我说什么。我等了又等,仿佛他没有要说话的意思。
“走了啊。”我故意说。
“拜拜,”他头也不抬,“明天见。”
你小子。
我不死心,故意把动作放得很慢。万一呢,万一他决定直接把游戏送给我呢。
C无动于衷。
我拎起包,一步三回头走向后门。
C总算收拾完了彩带,开始收书包。
我不抱希望了,转身朝黑夜走去。
“喂。”C叫住我。
我唰一下转回来,满怀期待地望着他。
他忍不住笑了,直接把盒子向我抛来:“给你。”
我忙不迭接住搂在怀里,嘴上客气道:“真的假的?”
“别装了,你都眼冒绿光了。”C笑道,“真的,不是说好了要送你的么,拿着吧!”
“这多不好意思啊。”
“拿着!送你的!”
我看了又看,喜欢得不得了。
“收好了,别让别人发现。”他叮嘱道。
我急忙把它塞进包里,却又想起来另外一个问题:“要是这个游戏被别人抽走了怎么办?”
“抽走了就抽走了呗。”C说。
我扬起眉毛。
“这不是还有明年的圣诞节。明年资料片都该出了好几部了,今年反而还让我省钱了。”C说的很平淡,可是在我看来,他简直帅呆了。
“朋友。”我激动地冲上前去握住他的手,“你是我一辈子都要抱的大腿。”
“恶心!”他一步弹开,夸张地大叫道。
“圣诞快乐。”我说。
“你也是,”他说,“圣诞快乐!”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