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走了好一段路,突然,华霜蹲下不走了:“我走不动了,歇一歇行不行啊。”
冯肃臣看了一眼天边的太阳:“如果你们想看庙会的话,那就歇不了了。”
华霜叹了口气,她体力实在是太差了,可也不愿意耽误大家看庙会,便道:“那便走吧,我走慢点就行了。”
秦裳道:“霜霜,我背你吧。”
华霜看了一眼她的小身板,笑着摇了摇头:“没事,这点路根本不算什么,你说我们今天能找主持去求到那个签文么,也不知道能不能排得上啊。”
“签文?什么签文?”杜敬轩很好奇,直接从最前面跑到她身边来。其余三人脚步未停,继续向前,反正冯肃臣也是识得路的。
华霜有些嫌弃地轻轻推了他一下:“就是那种卜算姻缘啊仕途啊那种签文……喂,你离我远一点!”
杜敬轩未动,只嬉皮笑脸道:“你还信这些啊,还求什么姻缘,我告诉你,这些都不准,还不如我给你算一卦呢。”
华霜才不信杜敬轩有这本事,暗中翻了个白眼。
又走了一段路,华霜越走越慢,突然杜敬轩躬下身子,挡在了她面前。
华霜忍住了想要对着他的屁股踹上一脚的冲动:“干嘛。”
杜敬轩道:“上来。”
华霜没听明白:“什么?”
“上来,我背你。”杜敬轩转过头来看她,“再让你这么走下去,我们也不用去看庙会了,直接站在山上看夕阳吧。”
华霜比较纠结:“可是,这于礼不合啊。”
“什么合不合的。”他指了指已经走出一段路的三人,“这又没人看到,你想想吧,到底上不上来。”
最终,华霜妥协了。
杜敬轩背着她,故意走得很快,脚步却稳。华霜有些紧张地抓着他的肩膀,看着一旁不断后移的翠叶发愣。
她从来没觉得它们这样好看。
*
几人下了南山,赶上了一个庙会的尾巴,只见四个穿红绸裤的人抬着一顶小轿子,轿子四面开着口,隐约能见到里面坐着个戴面具的人,正在与围观的百姓们挥手。
楚芃茵道:“咱们进庙里去,霜霜,你不是打算求那个签文嘛,走吧。”
秦裳对签文也很感兴趣,虽然还不认得几个字,但她知道,庙里的老和尚会给解签,心诚则灵。
一进庙里,华霜就被那棵姻缘树给吸引了去,也打算求个红绸子挂上去。
一个红绸子十两银子,对于华霜来说这倒不算什么,一旁的杜敬轩却扯了扯嘴角:“你看这红绸子像不像抬轿人的红绸裤哦。”
华霜不高兴地瞪他。
不远处,楚芃茵无奈叹气:“他们不会又要吵起来了吧?”
冯肃臣却在关注另一件事:“你不去吗?”
楚芃茵一顿,摇摇头:“我不信这个。”
冯肃臣又指了指排队等着抽签文的秦裳:“求仕途也不信吗?”
楚芃茵浅笑:“仕途是求来的么,若真是如此,那世上便没有书院了吧。”
冯肃臣认同地点点头,又道:“你在这里会不会觉得无趣,我可以陪你四处转转。”
楚芃茵抬眼,对上他明亮的双眸,不自然地抿了抿嘴:“这里的漂亮姑娘这么多,你还有时间陪我转转?”
冯肃臣笑道:“楚同窗这算打趣我了?我这个人眼光极高,平常姑娘可入不了我的眼的。”
楚芃茵呵呵一笑,声音压低了些,只能他们两人听到:“什么叫平常姑娘?姑娘在你心里还要分个一二三四等么?”
冯肃臣听了也不恼,只陪笑:“在下嘴笨,再不与楚姑娘论了,心服口服,只是诚心诚意想邀你去逛逛,可愿可允?”
楚芃茵摇摇头:“我实在是累了,想在此处歇一歇,你去逛吧,不必顾我。”
冯肃臣张了张嘴,随即一笑:“好。”
山风掠过檐角铜铃,楚芃茵望着冯肃臣渐行渐远的玄色衣角,终于倚着斑驳的朱柱缓了口气。
很快,忽有莺啼般的笑声穿透竹林,猛猛向这边扑来。
楚芃茵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可那笑声就像长了脚,一直在她耳边绕圈圈。
她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循声望去。
月洞门内,冯肃臣斜倚梅树,手中转动着一支并蒂莲银簪,簪头珍珠垂在那绿衫女子发间。
冯肃臣眼角含笑:“这簪子配小娘子的芙蓉面,倒比庙里的观音像更动人。”
那小娘子红着脸,羞答答的:“多谢公子夸奖,不过,这本来就是我的簪子啊。”
冯肃臣笑笑:“银簪与美人,实在是太相配了。”
楚芃茵后退半步,撞得身后铜鼎轻晃。青烟裹着檀香扑面而来,呛得眼眶发酸。
冯肃臣听着声响,讶异回头,只捕捉到了小娘子一截翻飞的衣角。
他愣了一下,继而又看向那个小娘子:“这么好看的并蒂莲银簪,莫非是在彧沣店铺专门定做的?”
那小娘子摆摆手:“彧沣店铺可做不出这么精细的东西,这个可是在……”
楚芃茵拼命往外跑,路过姻缘树,看到华霜和杜敬轩。
“哎呀,笨死了,怎么挂个红绸子都挂不好,哎呀呀,真是笨!”华霜一脸嫌弃地看着杜敬轩。
杜敬轩气得脸都红了:“你你你你你,明明是你长得还没有一个豆芽菜高,自己挂不上,我好心帮你,你还说这种话。气死我了,气死我了,下次我再帮你我就是……”
“芃茵?你怎么了?”华霜分神,正好看到跑过来的楚芃茵,她将红绸子往杜敬轩身上一扔,转身跑过去,关切地问,“怎么了?”
楚芃茵摇摇头:“没什么,就是有点累了,我坐这里休息一下就好。”
“哦,那我陪你坐一会儿。”楚芃茵托着下巴,“芃茵你看杜敬轩,他好笨啊,这么半天都……”
她转头,愣住。
树上红绸子随风飘起来,杜敬轩朝他得意地挑挑眉。
石阶蜿蜒处,忽然传来急促脚步声。
冯肃臣气喘吁吁跑过来,见到楚芃茵,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楚同窗原来在这里,太好了。”
他将手里的两条红绸子递过来:“虽然知道这个没什么大用,但好歹添个喜气。一不小心多买了一条,楚同窗拿一条吧。”
楚芃茵抿了抿唇:“我……算了吧……”
“方才见这颜色十分衬你,若是不想挂在树上,那就挂在手腕上吧,保平安。”冯肃臣期待地看着她。
楚芃茵垂了垂眼,面无表情接过来:“多谢。”
*
另一边,秦裳倒有耐心,看着前面出来的人或喜或忧,有些紧张地捏了捏裙摆。
她前面站着一个身姿挺拔的公子,见她这副神情,笑笑,便转过头来搭话:“姑娘是求姻缘签?”
秦裳不认识他,自然也不理会。
那公子笑笑,便不再搭话了。
秦裳着实松了一口气。
赵憬叮嘱过她,独自在外,主动找你搭话的人都要警惕,因为你猜不到他与你搭话的目的。
过了一会儿,华霜走过来:“裳裳,别着急,咱们不着急回书院的,我一会儿还想去外面转转。”
此言一出,华霜慌张地捂住嘴巴。
她说顺口了,直接把“书院”二字说了出来,万一被有心人听到……
前面的公子立刻有了兴趣:“你们是哪个书院的?”
华霜与秦裳对视一眼,皆不言。
那人又尴尬了:“额,我就是随便问问,没别的意思。对了,我是北海书院的。”
秦裳不愿与他们多说:“反正不是北海书院的。”
那公子还想再说些什么,一个小和尚走过来:“施主,师父在里间等你,请随我入内。”
他便跟着那个小和尚走了。
旁观的人都看得明白,无非是书院的几个学子贪玩跑了出来,便纷纷移开了视线,安静等待。
唯有一人,身着一袭青衫,立于秦裳身后,若有所思地瞧着她的背影。
很快便排到了秦裳,她随小和尚入了里间,跪坐于蒲团之上,望向对面手执佛珠闭目安神的老和尚。
“姑娘想要求什么,便写于黄纸之上。”
秦裳一愣,有些不好意思地答:“我……我会写的字不多。”
老和尚宽容地笑笑:“无碍,姑娘想求什么?”
秦裳道:“求平安。”
“给自己吗?”
“不是。”秦裳顿了顿,“我可不可以多给几个人求一下?”
老和尚道:“姑娘不可贪心。”
秦裳有些难过,却听老和尚下一句道:“若是求平安,倒可以去外面找我的弟子拿福袋,来这里,多是求个签文的。”
“好,那我求仕途。”秦裳道,“给我的朋友,赵憬。”
老和尚点点头,嘴唇颤动,无声地念了一会儿经,方开口:“好,你现在可以摇签筒了。”
秦裳拿起那签筒来,才发现是真的重,需要双手扶着才能摇起来,所以她摇的时候力气用得大了些。
许是她用力过大,两支签同时从签筒里飞出来,落在她身前。
秦裳:……
老和尚也挺无语的,寻常人家的姑娘,咬着牙摇了半天都摇不出一支,她可倒好,一下出来了两支,这让他怎么解签!
秦裳无辜地眨了眨眼,然后将其中一支快速地塞了回去:“我选这支吧,大吉。”
老和尚看着那支大凶的签陷入了沉默,这姑娘果然是不识字啊。
秦裳倒是挺期待的,丝毫没记起自家米店就叫大吉米店,根本就不是这个字。
她将签规矩放好,手托着下巴:“劳烦师父解签。”
老和尚看她一眼,悄悄叹了口气,提笔在红纸上写下——
青云不上,安乐一世。
秦裳一看这签文,眼睛亮了亮,心道这老和尚人真好,知道她识的字不多,专挑简单地写。
老和尚颇为无奈:“姑娘,你可以走了。”
秦裳拿着签文,又确认了一遍:“是上上签吧?”
老和尚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你只管拿着这签送予那位小友。”
秦裳解下腰间的小荷包,添了香油钱,一蹦一跳地出了内室。
老和尚将那签藏于袖中,出家人不打诳语,他可什么都没说。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