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的榕城,像是被彻底清洗过一遍。
天空呈现出一种罕见的、清澈的蔚蓝色,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穿透尚且挂着水珠的树叶,在湿润的地面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空气里弥漫着泥土、草木和被雨水涤荡后的清新气息。
孟晚舟站在阳台上,看着工人将最后一块新玻璃严丝合缝地嵌入窗框。刺鼻的玻璃胶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取代了昨夜风雨的狂乱和……沈怀序留下的气息。
那个男人在昨天上午,洗好了碗,换回自己那身半干不湿、皱巴巴的衣服,离开前,只是站在门口,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重复了一遍:“记得想我。”然后便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奔赴他的机场,他的出差地。
没有孟晚舟预想中可能会有的、令人无所适从的亲密举动,甚至连一个正式的拥抱都没有。他的“告别”,仅仅停留在言语上,却比任何实质性的接触,都更深刻地烙印在孟晚舟的脑海里。
公寓恢复了往日的整洁、安静,甚至比以往更加空旷。阳台的窗户焕然一新,清晰地映照着外面碧空如洗的世界。昨夜的风暴、黑暗、无助,以及那个踏着风雨而来的身影,都仿佛是一场过于逼真的梦。
但手机屏幕上,那个置顶的对话框,以及里面新增的航班信息和酒店地址,又在清晰地提醒他。
那不是梦。
沈怀序的“入侵”,并未因物理距离的拉远而停止,反而以一种更密集、更无孔不入的方式,开始了。
沈怀序登机前发来了一张机场候机厅的照片,熙熙攘攘的人群背景里,他拍了一下自己的登机牌。
【沈怀序】:准备起飞。榕城放晴了?
【孟晚舟】:嗯,窗户修好了。
他落地后,报了个平安。
【沈怀序】:到了。临市也在下雨,烦。
【沈怀序】:[图片](酒店房间窗外的雨景,高楼林立,玻璃上蜿蜒着水痕)
然后是入住酒店后。
【沈怀序】:酒店网络还行。你吃饭没?
【孟晚舟】:吃了。
【沈怀序】:吃的什么?
【孟晚舟】:……面条。
【沈怀序】:又是面条?我不在,你就这么敷衍自己的胃?[皱眉表情]
沈怀序的信息内容琐碎而日常,仿佛他们已经是相处多年的伴侣,自然而然地分享着彼此生活的点滴。他会吐槽合作方的苛刻,会分享临市某个有意思的建筑设计,会在深夜发来一句“刚结束会议,累瘫了,你睡了吗?”
沈怀序甚至会在中午休息的间隙,直接拨通视频通话。第一次响起时,孟晚舟吓得差点把手机扔出去,手忙脚乱地整理了一下头发和衣领,才紧张地按了接听。
屏幕里出现沈怀序的脸,背景是简洁的酒店房间,他穿着衬衫,领口松开了两颗扣子,脸上带着一丝工作后的疲惫,但看到孟晚舟时,眼睛立刻弯了起来。
“在干嘛?”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波特有的细微杂音,却仿佛近在耳边。
“画……画图。”孟晚舟有些不自在地调整了一下手机的角度,让自己看起来不至于太邋遢。
“我看看。”沈怀序很自然地说。
孟晚舟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摄像头翻转,对着自己的数位板屏幕,上面是他正在绘制的一幅商业插画,线条繁复,色彩冷静。
“好看。”沈怀序的评价简单直接,他的目光似乎透过屏幕,认真地看着那幅画,“就是感觉……有点太冷了。”
孟晚舟心头微动。他总是能一眼看穿他作品里隐藏的情绪。
“工作需要。”他低声解释。
“嗯。”沈怀序没有多说,转而问道,“中午吃的什么?拍给我看看。”
这种程度的“报备”让孟晚舟有些窘迫,但在他那理所当然的语气下,又似乎难以拒绝。他只能硬着头皮,将中午吃的外卖拍了一张惨不忍睹的照片发过去。
果然,迎来了沈怀序毫不留情的“批评”和一连串健康饮食的建议,末了还加上一句:“等我回去,得好好给你改善一下伙食。”
沈怀序的语气太自然,仿佛“回去”和“一起吃饭”是天经地义、早已安排好的事情。
孟晚舟被动地接受着这一切。他很少主动发起对话,回复也大多简短,对于沈怀序那些带着明显亲昵意味的调侃和关心,他往往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笨拙地转移话题或者用一个“嗯”字搪塞过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沈怀序的存在感,正通过这些不间断的文字、图片和偶尔的视频通话,强势地填充着他原本单调的生活空间。他开始习惯在清晨醒来时查看手机,看看有没有他落地的问候;习惯在午休时,下意识地等待可能响起的视频邀请;习惯在深夜,看着他那句“晚安”,然后才能放下手机,陷入睡眠。
这种习惯,让他感到不安,却又隐秘地依赖。
这天晚上,孟晚舟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他母亲打来的。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说刚好来榕城办事,明天想顺便来看看他。
挂了电话,孟晚舟的心情有些复杂。他和母亲的关系,因为过去那些事,始终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薄膜。母亲是爱他的,他清楚,但母亲自身婚姻的不幸,以及当年带着他仓皇离开榕城的决绝,也在他心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母亲的到来,总会不经意间勾起那些他试图掩埋的记忆。
他下意识地点开了沈怀序的对话框。
这段时间,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将生活中细微的波动,在犹豫之后,分享给屏幕另一端的那个人。
【孟晚舟】:我妈明天要过来。
消息发出去后,他才意识到这个举动本身所蕴含的意味,他正在向他分享自己生活里重要的人和事。
沈怀序的回复很快,几乎是秒回。
【沈怀序】:阿姨要来?好事啊。[笑脸]
【沈怀序】:需要我做什么吗?或者,需要我“暂时消失”一下?[调侃表情]
沈怀序敏锐地察觉到了孟晚舟文字背后可能存在的微妙情绪。
孟晚舟看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一时不知该怎么回。他并不打算让母亲知道沈怀序的存在,至少现在不是时候。但沈怀序这种体贴的、带着玩笑性质的询问,却让他心里微微一暖。
【孟晚舟】:不用。她只是来看看。
【沈怀序】:好。那代我向阿姨问好。(虽然她还不认识我)
【沈怀序】:别紧张,晚舟。正常相处就好。
沈怀序总是这样,能轻易看穿他隐藏的不安,并用最平常的话语给予安抚。
第二天下午,门铃响起。
孟晚舟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位衣着得体、气质干练的中年女性,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秀丽。她是孟晚舟的母亲,孟琳。她手里提着一些水果和保养品,目光锐利地扫过孟晚舟的脸,又顺势打量了一下门内的环境。
“妈。”孟晚舟侧身让她进来。
孟琳走进客厅,将东西放在茶几上,视线在过于整洁、甚至显得有些冷清的房间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在阳台上那扇崭新的玻璃窗上。
“窗户换新的了?”她随口问道。
“嗯,前几天台风,玻璃碎了。”孟晚舟给她倒了杯水,语气尽量平淡。
孟琳接过水杯,没有喝,只是握在手里,目光重新回到儿子脸上,带着审视:“一个人换的?没伤着吧?”
“没……朋友帮忙弄的。”孟晚舟含糊地答道,心跳有些加速。
“朋友?”孟琳挑眉,似乎对这个词有些意外。她了解自己的儿子,性格内向,几乎没什么深交的朋友,更别提会在这种时候上门帮忙的。
“嗯。”孟晚舟避开她的目光,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下,“就是……一个普通朋友。”
孟琳没有再追问,只是喝了一口水,开始了例行的询问。
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有没有按时吃饭?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孟晚舟一一作答,语气恭顺,但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疏离。母子间的对话流畅却缺乏温度,像完成某种既定程序。
直到孟琳放下水杯,看着儿子低垂的眉眼,忽然轻轻叹了口气,语气软化了一些:“晚舟,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
孟晚舟心里一紧,抬起头:“没有啊。怎么了?”
“感觉你……气色好像比上次见你好一点。”孟琳的目光带着探究,“人也好像……没那么沉了。”
孟晚舟怔住了。
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细微变化,竟然被母亲一眼看穿。是因为……沈怀序吗?那些不间断的信息,那些视频通话,那些琐碎的分享和笨拙的关心,像细小的光斑,在他灰暗单调的世界里,投下了一些明亮的色彩?
孟晚舟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手指,掩饰住内心的波澜,低声道:“可能……最近睡眠比较好。”
孟琳看着他,没有再说什么,但那眼神分明写着“我不全信”。她又坐了一会儿,嘱咐了几句注意身体之类的话,便起身准备离开。
孟晚舟送她到门口。
就在孟琳换好鞋,准备出门的时候,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了玄关角落的鞋柜。那里,除了孟晚舟常穿的几双鞋外,还放着一双明显不属于他的、尺码偏大的男士深蓝色软底拖鞋。那是昨晚沈怀序穿过,后来清洗干净,却一时不知该放哪里,暂时搁在那里的。
孟琳的目光在那双拖鞋上停留了两秒,然后又缓缓移开,什么也没问,只是拍了拍孟晚舟的手臂。
“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记得跟妈妈说。”
说完,她转身走进了电梯。
孟晚舟关上门,背靠着门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竟然有些汗湿。母亲最后看向那双拖鞋的眼神,让他心惊肉跳。
孟晚舟走到鞋柜边,看着那双格格不入的拖鞋,心里乱成一团。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起来,是沈怀序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屏幕里,沈怀序似乎刚洗完澡,头发湿漉漉地耷拉着,穿着酒店的白色浴袍,背景是暖黄色的灯光,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柔和了不少。
“阿姨走了?”他笑着问,眼神明亮。
“嗯。”孟晚舟点点头,声音还有些没缓过来的虚浮。
“怎么样?一切顺利吗?”沈怀序敏锐地察觉到他情绪不对,收敛了笑容,关切地问。
孟晚舟看着屏幕里那张带着水汽的、专注看着自己的脸,又低头看了看脚边那双拖鞋,一种强烈的倾诉欲忽然涌了上来。他需要一个人来分担这份被窥探秘密的心慌,需要一个人来告诉他,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带着些许后怕和茫然的语气,低声说道:
“她……好像发现了。”
屏幕那端的沈怀序,闻言微微怔了一下,随即,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了一个极深、极温柔的弧度。那笑容里,没有惊慌,没有意外,反而带着一种……计划得逞般的、混合着心疼与喜悦的复杂情绪。
“发现什么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低沉而充满磁性,带着一丝引导的意味,“发现你这里,多了点……不该有的东西?”
沈怀序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精准地落在了孟晚舟脚边那双拖鞋上,也落在了孟晚舟慌乱失措的心上。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