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寻春

洛石身上有功夫,看众人完全失了智一般争夺,先制服抢得最凶狠的两人。

然后用力将木材摔在地上。

哐当一声巨响后,众人才将视线落在洛石身上,见他身穿不凡,又有身手,纷纷变了脸色。

不到一会儿,熙攘的人群如潮水般退去。

角落里,早前搓麻的老汉鼻青脸肿,手撞在地上,鲜血淋漓。

洛石连忙上前,扶起老人家。

“我拦了,没拦住。”

老汉声音依旧嘶哑,说完,捂着胸口低低咳嗽。

洛石看着老汉的胳膊,眼中满是懊恼。

他心底愧疚,低声道:“是我思虑不够周全,害您老受此大灾。您放心,您吃药看病的钱我都会出。”

老汉上下打量了眼底年轻人,摇了摇头,“看着唬人,其实没伤到筋骨,回家去养两天就好。”

洛石道:“这不成。眼下我还有差事。等我送主家回府,再来送你去医馆。”

一边说着,一边扶着老人家坐在树荫下。

老汉眯了眯眼睛,透过树叶看着太阳,像是陷入沉思。

*

李意清看着两人举动,没有出声惊扰。

洛石安顿好老汉,回头扫了眼七零八碎的马车残骸,有些底气不足地道:“殿下,是我没有考虑周全。”

李意清道:“此事突然,你能让人帮忙照看,已经很难能可贵。”

可是没有想到城南的民风竟然彪悍至此。

李意清在心底叹息,看着树下的马,对洛石道,“老人这边我来照看,你先回城中将此事告知京兆尹,顺道回府上和元辞章知会一声。”

洛石迟疑片刻,点头应下。

说完,他翻身一跃,骑上大马,转过身道了句“很快回来”,便疾掠而去。

一直在暗处的两个侍卫见洛石离开,走到李意清身边请罪。

李意清看了眼两人,道:“回去自行领罚。”

侍卫跪在地上,听到李意清的决断,反而松了口气,齐齐应声。

他们这一趟出来,远远跟在李意清身后,全然将这边马车托付给老汉一人照料。

就连他们走的时候,还在想洛石办事周到,知道请人照看。

谁知道不仅马车没保住,连人都一并伤了。

这般放松警惕,确实该罚。

*

侍卫腰佩大刀,面带煞气。路过的人瞧见地上的木头,即使心中垂涎,也不敢有什么动作。

李意清站得累了,随手捡了一块还算平整的木块,放在地上坐下。

老汉瞅了她一眼,抿了抿干裂的唇,“他喊你‘殿下’,你是大公主?”

顺成帝已经及笄的公主一共两位,二公主年方十六,不曾婚配,只梳少女发髻。

能梳妇人发髻,只能是城中奔走相告、新婚刚过的於光公主。

李意清微微颔首,“正是我。”

老汉有些迟疑,像是举棋不定。

李意清坐得端正,见他心中犹豫,也没有直接开口询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老汉内心挣扎,浑浊的眼球转了转,长长叹息一声。

“我……你随我来。”

李意清挑眉,起身跟在老汉身后。

搓麻的树荫后面,有一间小屋,小屋的墙根布满青苔,发出一股霉味。

老汉推开只能起到装饰作用的门,在家中翻来覆去,最后拿出铁锹,在墙根一通乱挖。

他年迈,体力不支,挖了一会儿就歇下了。

李意清站在门口瞧着他的举动,喊了个侍卫,按着老汉原先挖的位置继续往深处挖去。

挖了约莫两尺深,李意清才瞧见里面放着的一个盒子。

那盒子在土里深埋数年,上面甚至有蚯蚓爬过的痕迹。

侍卫询问的看向李意清,见李意清点头,用力一拳,将本就朽掉的盒子从中间锤断。

侍卫从盒子里拿出一垒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纸。

老汉见到纸张还在,眉眼舒张了几分。

可不到一霎,眼中便充斥着挥之不去淡淡的哀伤。

“你看看。”

*

李意清拿起纸张。

纸上的字很小,因为墨水质量一般,有些受潮的地方已经洇墨和褪色。

字也算不上好,只能勉强称作端正。不过好在一笔一划都十分用心,辨认起来不难。

纸张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去掉已经完全看不出写了什么的几张,短短十九张纸上,写了一个寒门少年的一生。

他少年金榜题名,本摩拳擦掌,想靠着自己的努力治理好一方百姓。可是兜兜转转,他深陷阵营漩涡,难以脱身。

最后一页,笔触颤抖,除了挂念自己的父亲,只剩下一句话。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如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1】

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最后饮恨长叹,风华不再。

李意清静静看完,将纸用自己的手帕包好。

老汉陷入回忆,低声道:“自寻春去,已经十六年了。”

陆寻春,便是少年的大名。

“寻春是个好孩子,十七岁就中了进士,得到刚即位不久的官家的重用。”

老汉说起自己的儿子,脸上带着骄傲的神色,“官家说过,寻春能堪大用,造福一方百姓。”

可是他没能实现自己决心,便葬送青春年少的一生。

十七岁登阁观政,看遍名门,十九岁枯骨黄土,罪名加身。

*

李意清心中荒凉。

“十六年前的案子,想要翻案很难。”李意清沉默片刻,轻声道。

况且少年字字句句,所指的人物权势滔天,难以触碰。

即便是以李意清的地位,也难以动摇。

老汉闻言,眼底的光暗淡了许多。

他摇了摇头,语气怅然:“我尚且苟留性命一条,只想看见寻春沉冤得雪那天,可是时不我待。”

老汉站起身,恭恭敬敬朝着李意清鞠躬,“虽生而不得见,但愿殿下收下此书件。若有一日他高楼将倾,将此作驼上一草,再烧书以告。”

李意清眼眶有些湿润。

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者,为了自己枉死的孩子,待在他冤死的地方苦熬十六年,却依旧投告无门。

若非今日遇见李意清,这份书件,怕是只会在两尺黄土下,化为朽泥。

他内心挣扎着,将李意清当成最后一丝希冀。

“会的。”

李意清用力挤出一个微笑。

她朝着老人举手立誓,一字一句道:“我向寻春亡魂起誓,终有一日,他得见云开。”

老汉眼中含泪,看着李意清,悲怆道谢。

芳草萋萋地,何处可寻春。

*

待元辞章和京兆尹赶来时,老汉已然气若游丝。

洛石见到老汉奄奄一息,眼底满是不可置信,他不管不顾朝着老汉道:“你怎能骗我?怎能骗我?”

老汉虽然神色涣散,却心满意足,他看着洛石,像是透过他看向自己尚在少年的孩子。

他从容一笑。想要伸手帮助擦去洛石眼角的泪珠,却有心无力。

“不怪你。”

是他自己心中的弦已经断了。

这偷来苟活的年岁,是时候该还回去了。

*

李意清已经派了一个侍卫陪着毓心去寻大夫,可是久久没有回音。

城南地偏,医馆不好找。

毓心跑得满头大汗,才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郎中拽了来。

老郎中跑到时,脸色比地上躺着的老汉好不了几分。可一看见老汉的瞳孔,脸色微变,伸手握住了他的脉。

“气血干枯,悲不欲生,”老郎中自顾自喃喃,有些不解地看着老汉,“都这把年纪,如何还看不透人世。”

老汉没有说话,只静默不语。

洛石在旁边急急问道:“郎中,他可还有的救?”

老郎中还在骂老汉一把年纪还不放平心态,闻言,恶狠狠瞪了洛石一眼,“你问我,你不如问问这老头可还想活着。”

洛石不明所以,他望着老汉青紫的脸庞,声音哽咽道:“是我不好,若是没有托你照看,也不会连累你至此。我还买了枇杷膏和药油,我都还没给你用上……”

洛石声音越来越小。

老汉却目光平和,他道:“不,我还要多谢你。”

许是不忍心看着洛石哭得这般伤心,老汉问老郎中,“这副身子,还能撑多久?”

老郎中年岁比老汉还大,见他主动询问,沉默半响,慢慢开口。

“给你施完针,还能过了这个年。再长久些,我就不敢言了。”

沉默了许久的李意清忽然开口,“过了年,就开春了。”

洛石和老郎中不明所以。

可是却也惊奇地发现,当李意清的话音落地,老汉本涣散的瞳孔竟重新绽放光彩,有了求生的意愿。

老郎中看了李意清一眼,心中惊奇,不过还是将众人请出,留他一人为老汉施针。

*

洛石出来后,脸上还有泪痕。

李意清回眸瞥了他一眼,语气平静的开口,“他孤身一人。等大夫施完针,你为他养老送终,可愿意?”

洛石闻言,先是惊讶,然后连连点头。

外间,元辞章和京兆尹正在查看马车残骸。

京兆尹看到李意清出来,圆胖的身子灵活地挤开众人,走到她身边,脸上挂起一抹奉承讨好的笑,“菩萨保佑,幸好殿下没事,否则微臣真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京兆尹午食还没用完,就听到手底下的人来报。

於光公主在城南出事了。

他急得一头汗水,刚赶到了这里,便和元辞章和方屿撞见了。

方屿也罢,可是元辞章身为公主驸马,听到公主在屋子里,竟不着急,还给他拦在门外。

元辞章现下官位远不及他,可是他能在京兆府尹的位置上一待八年不出差错,便是知道哪些人是惹不起的。

他再心急如焚,也只能老老实实站在外头等着。

眼下见到李意清全胳膊全腿地走出来,他更是一行老泪都想流出来。

京兆府尹念完,脸上神色严肃了几分,“殿下放心,我已经派人去抓犯事的刁民,必然严正处置,以儆效尤。”

【1】注:选自南宋词人刘克庄所作的《虞美人·九日》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祝宝子们阅读愉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寻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