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江宁早春

江宁二月,枝头芽尖轻冒,一片绿意碧然如洗。

秦淮河边杨柳依依,拱桥上人来人往,晨起的早市伴随着蒸腾的热气,叫喊声不绝于耳。

自淮河后,一行人改坐官船,在水面上漂浮了五六日,才到了江宁码头。

船一靠岸,茴香就扶着李意清走到了平地上。

李意清视线落在来往搬运货物的漕船上,见几人像是争执,多看了一眼。

茴香道:“可算是下了船了。殿下,这就是江宁啊?”

茴香自幼长于京城,自然对江宁不甚熟悉。

眼前的一切在她眼里都变得不一样起来,即便是相同的柳枝,茴香也会觉得京城的柳,工整而端庄,而江宁的柳,则像谁人温柔的触摸,轻轻拂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

毓心后一步出来,见茴香两眼放光地看着江宁府城,不由地好笑道:“是谁前几日还跟船工吵了一架,直嚷嚷着要回去。”

茴香听到这个,很是来气,她回头瞪了眼官船,气愤道:“一贯钱银子一个人,本身就是贵。”

毓心好言劝道:“你别气了,我打听过了,一直都是这个数目。你瞧那边,有卖纸鸢的。”

此言一出,立刻吸引了茴香的注意力。

“殿下,我去瞧一眼。”

李意清莞尔,望了一眼不远处的纸鸢铺子,嘱咐道:“就在近处,别走远了。”

茴香应了一声,便跑去摊前张望,卖纸鸢的摊主见到茴香眼底的兴趣,很是热情地介绍起来。

李意清看了两眼,就收回了视线。

船上,元太夫人行动迟缓,此刻才走到了地面。

她年迈,身子骨大不如前,见到李意清站在船下等候,道:“过去我年轻的时候,能半月来返于京城江宁,现在做不到了。”

李意清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一旁的元夫人笑着开口道:“老祖宗,你现在可是精神正好,我看啊你再坐回去一趟,照样不成问题。”

元太夫人看她一眼,语气无奈:“胡说些什么。”

李意清观察了一会儿元太夫人的状态,见她精神尚可,便不再操心。

一旁的元相自下船后就紧紧盯着码头。

没有看见江宁元家的人。

他心中得出这个认知,心底暗叹一口气,对元辞章道:“不必等了,直接回吧。”

元辞章颔首。

他派许三去牙行赁了两架马车,众人一路奔波,难以走到元府老宅。

等许三回来,李意清让毓心把茴香喊回来。

上了马车,茴香抱着自己新买的一个蝴蝶纸鸢,笑着对李意清道:“殿下,原来江宁入春,人人都要放飞纸鸢,以表达祝愿。听说到了四月十七,还有湖心亭上对诗,那一日画舫游湖,坪上纸鸢,沿河两岸相看,热闹非常。”

话音落下,她有些意犹未尽。

“殿下,我们改日一道去看吧。”

李意清也没有见过江宁人的春俗,微微沉吟,便点头应下了。

茴香好动,安静了没一会儿,就忍不住掀开了马车的帘子,朝外探头看去。

江宁府城忽然浩浩荡荡来了这一大帮人,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见有人盯着马车后,茴香脸皮薄,忙把帘子放下了。

李意清却不以为意,她透过马车行动时扬起的帘隙,看着这座江南水城。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处落笔作诗,夸赞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灰白的墙瓦,潮湿的青石板路,以及一眼望不到头的小巷,连风中都带着甘甜的气息。

推着板车运菜的小厮步履匆匆,一个接着一个,不知往何处赶去。

百年学府江宁书院临江而建,古朴大气,书声朗朗。

李意清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喜欢上了这座州府。

*

马车停下后,李意清见到只听元辞章提起过的元家祖宅。

祖宅位于远鸿巷,前面正对着市集,后面临着水。水积财聚福,是个好地儿。

待人都下来后,元家住宅中人姗姗来迟。

为首的是一个蓄着长须的老人,一身锦衣,身后跟着两个三四十岁年纪的人。

元辞章轻声在李意清的耳边提醒道:“那位是堂叔公。”

江宁元氏正出的后嗣,江琏。

江琏小跑着走来,笑容满面地走到元太夫人近前,道:“老祖宗,前些日子便听说您要来,我一早就喊人收拾房舍。可没想误了大事,没能去码头接您回来。”

元太夫人不轻不重道:“你事忙,我怎好劳您大驾。”

元琏冷汗涔涔。

他虽然和元太夫人的关系说不上亲近,可这毕竟是实打实的婶母,若是真怠慢了,外人怎么传不孝都未可知。

“老祖宗,瞧您这话说的。”

元琏身后的两个中年人分别是元昀和元昱,见元太夫人神色不虞,也跟着道:“祖宗莫见怪,父亲这两日还忙着张罗元棉和黄家结亲的事儿。实在是分身乏术。”

此话一出,元太夫人闭口不再言语了。

黄家在江宁一带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先前元家尚且能接着元相的威势托大,现在元相轰然倒台,这份嫁妆单子又要厚上许多。

元太夫人一路奔波,元琏将人送回房间后,这才转身看向李意清。

元琏还未开口,声便已经带了三分笑意,“我方才就觉得此处站着一位神仙般的人物,现在一看,您便是於光公主吧。”

他这话虽然有溜须拍马的嫌疑,但李意清看在他是长辈的份上,微微点了点头。

见她点头,元琏的笑容更殷勤了几分,“东边的海棠院早早就给收拾干净了,那院子大,栽了七八棵垂丝海棠,眼下正发苞,殿下若还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就是。”

元琏心中很清楚,於光公主身为大庆嫡公主,顺成帝的掌上明珠,又是国之储君太子殿下的胞妹,只要有她在,供好她,元府上下至少还能三五十年无忧。

而元辞章真才实学,起势不过早晚。

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学业上不见什么起色,日后元氏还想立足,还需要仰仗李意清和元辞章。

思及此,他开口道:“辞章,去海棠院的路你熟悉,便由你带殿下前去休息吧。”

元辞章看了一眼元夫人,见她点头,和李意清一道离开了正院。

*

海棠院中,有两个正在洒扫的丫鬟。

见到元辞章和李意清,微微俯身行礼。

“郎君,夫人。”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以“夫人”之称称呼李意清。

她微微颔首,越过海棠花树与石桌,走近了房中。

房中陈设干净简单,一架屏风隔出内外两间,东边还有一堂书房以及供下人歇息的房舍。

虽然比不上公主府的富丽宽阔,却胜在典雅温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毓心细心,看出海棠院侧面开了一扇角门,从这边进出,不必惊动元家其他人。

这点很是方便。

毓心跟着李意清走到了海棠院正屋,心底感到满意,道:“殿下,奴婢看这位元家家主,是个会做事的。”

李意清默认了她的说法。

皇后在李意清临前之前,给她塞了好几张江宁的房契,都是个顶个大气,风水也极佳,嘱咐李意清如果在元家住得不舒坦,自可领了毓心茴香自己过去。

眼下看来,却是一时半会儿用不上了。

元辞章见李意清还算满意,出声道:“祖父正欲前往元家族学,我跟着一道去看一眼。”

元相此番归来不是荣归,便想着留在元氏族学中讲学,也算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

这件事元相在船上就已经提起,李意清闻言,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元辞章离开后,李意清喊上了洛石,准备去逛一逛这江宁府城。

*

江宁府人口在大庆都算是顶多的,此刻巳时,街上倒处都是人。

出了海棠院不久,就能看见一道圆拱桥,桥上摆了不少摊铺,却又默契地留下一段,像是给来往行人驻足赏景。

过了桥,便是江宁府数一数二的酒楼,东升楼。

东升楼前人来人往,不少官员员外成群结队,也有姑娘小姐相约雅间,其规模比起来,比京城的醉仙楼也不逊色几分。

守在门口揽客的小二眼尖,一眼就从人群中看见穿着绫罗绸缎的李意清,殷切地上前道:“客官瞧着面生,可是刚来江宁?不如来本店坐坐,尝一尝江宁特色的红糟鸭子。”

李意清看着他满脸热情,没有推脱。

她转身随口对洛石道:“上去看看?”

洛石自然应下。

小二眼见贵客上门,眼眯成一道缝,笑容满面道:“客人这边起,楼上有临街的雅间,一眼能望到秦淮河。”

主仆二人到了雅间,李意清没有伸手接过他递上来的菜单,而是道:“将特色都上一份吧。”

店小二脸上喜色愈发明显,应了声后,匆匆下楼忙活去了。

*

他走后,李意清走到了临街的窗边,望着下头的街景。

二楼视野好,能看见东升楼中人进人出,还能看见一架架的运菜马车往东升楼后厨赶。

她看了一眼,便朝着秦淮河两岸望去。

秦淮河上足有四五个戏台,伶人咿咿呀呀唱着词曲,台下座无虚席,一段词后,便博来众人一阵叫好。

还有摆摊算命的,白发老道手持着旌幡,一路逢人便问,可要为自己算上一卦。

他问的勤勉,可被他拉住的人却像是招惹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般,急急将他的手拂落。

因为隔得太远,李意清听不清那人说了些什么,只看见那个人重重一推,将老道推出了出去。

新的篇章已经开始啦,江宁篇涉及较多的玄门内容和一些零碎的道门故事,可以慢慢观看哦

再次感谢各位收藏评论默默支持的宝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江宁早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