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音乐会

十一月的省城,冬意渐浓。光秃的梧桐枝桠在灰色天幕下伸展,宛如炭笔勾勒的素描。林歌裹紧大衣领口,快步走进省歌舞剧院,今天是"莫扎特音乐周"开幕排练的第一天。

作为音乐周的重头戏,省交响乐团将与音乐学院声乐系合作演出全套《魔笛》。这是F省文化厅"艺脉相承"项目的重要一环,旨在促进学院教育与职业乐团的深度合作。对所有参与者而言,这既是荣誉,也是挑战——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这部高难度歌剧的排练。

排练厅里已坐满乐手。林歌在首席位坐下,打开琴盒开始调音。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门口,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林首席早。"第二小提琴手王明递来乐谱,"吴指刚修改的《夜后咏叹调》伴奏谱,有几个弓法需要调整。"

林歌接过乐谱仔细翻阅。作为《魔笛》中最具技巧性的唱段,《夜后咏叹调》对乐队和小提琴独奏都要求极高。她注意到吴昊在几个关键段落做了特别标记,显然是针对某位特定歌唱家。

"林歌。"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她转身,看见陈弦站在门口,身边跟着穿着深蓝色连衣裙的沈念卿。与往日的张扬不同,今天的沈念卿打扮得体,面带恰到好处的微笑。

"陈老师。"林歌微微颔首,目光在陈弦脸上停留片刻。她注意到陈弦气色好了许多,但眉宇间凝着一丝忧虑。

吴昊走上指挥台:"各位,音乐周排练正式开始。首先宣布:经过多方考虑,决定由沈念卿同学担任夜后角色。"

排练厅里响起窃窃私语。夜后是歌剧中最难演绎的角色之一,要求演唱者具备惊人音域、技巧和丰富舞台经验。将这个重要角色交给学生,无疑是个大胆决定。

沈念卿上前一步,面带自信微笑:"谢谢吴指和陈老师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诠释好这个角色。"

林歌注意到陈弦的眉头微蹙,但很快恢复平静。她想起上周陈弦在咖啡厅里的话:"念卿的技巧足够,但夜后需要的不只是技巧,还有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深度。"

排练开始。第一幕进行曲还算顺利,乐队与合唱团已有基本默契。但进行到夜后的第一首咏叹调《噢,别发抖》时,问题开始显现。

沈念卿的音准和技巧无可挑剔,高音清澈透亮,花腔干净利落。但她的演唱缺乏戏剧张力,无法展现夜后这个复杂角色的威严与愤怒。

"停。"吴昊放下指挥棒,"沈同学,夜后在这里不是进行声乐练习,而是在表达愤怒和命令。你的声音太美了,美得失去了角色性格。"

沈念卿咬唇:"我认为夜后的音乐本身已足够表达情感,过度演绎反而会破坏莫扎特的音乐美感。"

"莫扎特的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陈弦上前,语气温和而坚定,"夜后不是抽象声乐角色,她是活生生的人物。你要理解她的处境——被背叛的女王,愤怒的母亲。"

林歌静静注视着这一幕。作为首席小提琴,她深知音乐与戏剧平衡的重要性。在《魔笛》中,小提琴声部不仅要支撑歌唱线条,还要参与角色性格塑造。特别是在夜后唱段中,小提琴的演奏需要配合角色情绪变化,时而威严,时而愤怒,时而流露母性温柔。

"我们再来一次。"吴昊重举指挥棒,"林首席,注意第二乐段的连弓,要表现夜后的威严。"

林歌点头,将琴弓放在弦上。音乐再起时,她刻意加强运弓力度,让音色变得更锋利穿透。在花腔段落,她用快速精准的跳弓配合沈念卿的演唱,仿佛为夜后的愤怒添上翅膀。

这一次,沈念卿的演唱明显多了几分力度,但情感层次依然单薄。

休息时间,林歌在走廊遇见看谱的陈弦。

"很难。"陈弦头也不抬,手指轻敲谱面节奏,"夜后这个角色对她来说还是太早了。"

"但你同意了。"林歌靠墙。

陈弦叹气:"音乐学院压力很大。'艺脉相承'项目需要拿出成绩,沈念卿是重点培养对象。而且..."她顿了顿,"她父亲是文化厅领导。"

林歌轻"嗯"一声。在这个圈子待久了,她对这种事已见怪不怪。艺术与权力从来密不可分。

"最重要的是,"陈弦抬头,目光带着担忧,"我担心这样的安排对她长远发展不利。过早接触超出能力的角色,可能会毁掉优秀歌手。"

林歌看着陈弦认真的表情,忽然想起她说过的话:"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明星,而是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你可以指导她。"林歌说。

"我在努力。"陈弦苦笑,"但她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在音乐周上大放异彩,而不是真正理解角色。"

排练厅传来钢琴声,是沈念卿在独自练习。林歌听出她在反复打磨高难度花腔段落,却忽略了音乐中的戏剧性。

"需要帮忙吗?"林歌突然问。

陈弦惊讶地看着她:"你愿意?"

"为了音乐。"林歌淡淡地说,转身走向排练厅。

接下来的几天,排练强度加大。林歌开始有意识参与沈念卿的声乐指导,从音乐表现角度提出建议,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她和林歌天天都待在一起,共同上班下班,再一起回家,沈念卿看着她们几乎形影不离的身影,要咬碎了后槽牙。

"这里,莫扎特写突强记号不是让歌手展示音量,而是表现夜后的命令口吻。"林歌在谱面上指出细节,"你可以试着唱这个词时,加强辅音的爆发力。"

沈念卿起初对林歌的介入显得抵触,但在陈弦鼓励下,开始尝试这些建议。令人惊讶的是,当她把注意力从展示技巧转向表达情感时,演唱确实发生了微妙变化。

"很好!"在一次联排后,吴昊难得露出笑容,"就是这样,保持这个状态。"

然而,就在排练渐入佳境时,意外发生了。

那是音乐周开幕前一周的彩排。进行到夜后第二首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时,沈念卿在极高音的花腔段落突然失声。刺耳破音让整个乐队停下。

"对不起..."沈念卿捂喉,脸色苍白,"我可能需要休息一下。"

陈弦立即上前查看。"声带疲劳,"她诊断,"你需要立即停止练习,至少休息两天。"

消息让所有人陷入焦虑。距离正式演出只有七天,主演却出现声带问题。

"能不能让B角顶替?"有人提议。

吴昊摇头:"B角还在上海参赛,赶不回来。"

排练厅一片沉默。这个意外可能会毁掉整个音乐周的重头戏。

"让我试试吧。"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众人转头,看见陈弦起身。"我对这个角色很熟悉,可以临时顶替彩排,让念卿有时间恢复。"

林歌惊讶地看着陈弦。她知道陈弦虽主攻艺术歌曲,但有演唱莫扎特歌剧的经验。在音乐学院时,陈弦就曾以演唱《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而闻名。

"你确定吗?"吴昊问,"你还要指挥合唱团..."

"我可以兼顾。"陈弦语气坚定,"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排练进度。"

于是,在接下来的彩排中,陈弦接替了夜后角色。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她的演唱展现出与沈念卿完全不同的风格。虽然没有炫技高音,但对角色的理解和音乐诠释更加深刻。

林歌特别注意到,在《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唱段,陈弦的演唱充满戏剧张力。她的声音中既有女王威严,又带母性痛苦,完美诠释了这个复杂角色内心的矛盾。

“琴瑟和鸣,高山流水。”这是陈弦脑袋里唯一想的到的词。

在场所有人都觉得,为什么她们会默契般配至此。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排练厅响起自发掌声。

"太精彩了!"吴昊激动地说,"陈弦,你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夜后。"

陈弦微微鞠躬,面带适度微笑。但林歌注意到,她额头布满细密汗珠,显然同时指挥合唱团和演唱主角消耗了大量精力。

休息时间,林歌在后台找到喝水的陈弦。

"你还好吗?"她递过纸巾。

"比想象中累。"陈弦擦汗,"特别要在这两个角色间切换。"

林歌在她身边坐下:"你演唱的夜后...很特别。"

"特别在哪里?"

"更像真实的人。"林歌思考措辞,"而不是声乐技巧的展示品。"

陈弦笑了:"这就是我一直想告诉念卿的。歌剧不是声乐比赛,角色才是最重要的。"

两人沉默片刻,听着外面乐队调音声。

"如果..."林歌突然开口,"如果沈念卿不能及时恢复,你会正式接替这个角色吗?"

陈弦表情严肃:"我不会。这是她的机会,我不会夺走学生的机会。"

"即使这可能影响整场演出质量?"

"教育比演出更重要。"陈弦语气坚定,"而且,我相信念卿能够恢复。她只需要一些指导和信心。"

“哦,那祝你的念卿加油。”林歌瞪了一眼她。

林歌看着陈弦认真的侧脸,忽然明白为什么她能成为如此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在陈弦心中,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责任。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陈弦一边继续指导合唱团,一边帮助沈念卿恢复状态。林歌也尽可能提供帮助,从乐队配合角度给出建议。

令人欣慰的是,沈念卿的声带问题比预期恢复得快。在充分休息和正确发声训练后,她重新回到排练中。而且,也许是这次意外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她的态度明显谦逊了许多。

"陈老师,"在一次单独指导后,沈念卿真诚地说,"谢谢您没有放弃我。我...我终于明白您一直强调的'戏剧性'是什么意思了。"

陈弦欣慰地拍她的肩:"记住这种感觉。技巧是为表达音乐服务的,而不是赌气。"

她再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的说:“你和她…没什么好比的,你一直是我学生,仅此而已。”

音乐周开幕前一天,最后一次联排出奇顺利。沈念卿的演唱在保持技巧优势的同时,终于展现出应有的戏剧张力。乐队与歌唱家的配合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默契。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排练厅爆发出热烈掌声。连一向严肃的吴昊也露出满意笑容。

"各位,"他说,"明天就是正式演出。我相信,我们能够为观众呈现精彩的《魔笛》。"

演出当天,省歌舞剧院座无虚席。林歌在后台做最后准备,检查琴弦状态,调试琴弓松紧。这是她每次演出前的固定仪式,能帮助她集中注意力。

"紧张吗?"陈弦不知何时出现在身边。今晚的陈弦穿着黑色演出服,作为合唱指挥,她将在下半场登场。

林歌摇头:"习惯了。"

"我很期待你的独奏段落。"陈弦微笑,"特别是在《地狱之刑》那一段,你的小提琴就像是帕米娜内心的声音。"

林歌有些惊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那个段落中小提琴声部的特殊意义——它不仅是伴奏,更是女主角内心世界的映射。

"你...很了解这部歌剧。"林歌说。

"我在写博士论文时研究过《魔笛》的配器。"陈弦轻声说,"莫扎特在小提琴声部埋藏了很多角色心理的线索。特别是帕米娜的唱段,小提琴就像是她的第二声部。"

林歌若有所思地点头。她演奏《魔笛》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如此精准地理解她对这部作品的诠释。

开场铃声响了。演员们开始各就各位,林歌深吸一口气,拿起琴弓。

幕布缓缓升起,魔笛的序曲在剧场中回荡。林歌带领弦乐声部,音色清澈神秘,完美营造出童话般的氛围。

第一幕进行顺利。塔米诺王子的咏叹调、捕鸟人帕帕基诺的喜剧段落,都赢得观众热烈掌声。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在第二幕——夜后的出场。

幕间休息时,林歌在后台看到沈念卿正在做发声练习。女孩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

"别紧张。"陈弦为她做最后指导,"记住我们讨论过的,夜后不是怪物,她是受伤的母亲。让你的声音诉说她的故事,而不是展示技巧。"

沈念卿点头,深吸一口气。

第二幕开始。当夜后踩着威严步伐登场时,剧场响起惊叹。沈念卿今晚的造型格外震撼,黑色长裙缀满星辰,头戴银色王冠,宛如真正的夜空女王。

《噢,别发抖》的前奏响起。林歌轻轻运弓,弦乐声部奏出急促紧张的旋律,为夜后出场做铺垫。

沈念卿开口的瞬间,林歌就感觉到她今晚状态不同以往。声音中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戏剧张力,每个音符都充满角色情感。在高音段落,她的声音如同利剑穿透乐队,却不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表达角色内心的愤怒与痛苦。

观众被完全征服。当最后一个高音落下,剧场爆发出雷鸣掌声。

林歌在乐队席中与陈弦交换眼神,两人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欣慰。她们无需开口,都能读懂对方眼中的默契。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这首被誉为花腔女高音试金石的咏叹调,是对演唱者技巧和体力的终极挑战。

前奏响起,林歌带领小提琴声部奏出那个著名的、充满愤怒与痛苦的旋律。她刻意加强运弓力度,让音色更加锋利,为夜后的复仇宣言做铺垫。

沈念卿站在舞台中央,灯光照在她身上,仿佛真的化身为被背叛的夜之女王。她开口的瞬间,声音中燃烧着真正的怒火,每个花腔段落都充满戏剧性,不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

但在唱到最著名的那段高音花腔时,意外发生了——

在极高的音符上,沈念卿的声音突然颤抖。虽然她立即调整完成整个段落,但这个细微失误没有逃过林歌专业的耳朵。

更糟糕的是,这个失误似乎动摇了沈念卿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演唱中,她的声音明显变得谨慎,失去了之前的戏剧张力。

林歌注意到陈弦在合唱指挥席上皱眉。她知道,这个时候沈念卿最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批评。

在接下来的乐队间奏中,林歌刻意放慢速度,用温柔音色为沈念卿争取了几秒钟调整时间。她看到沈念卿在舞台上深吸一口气,对她投来感激的一瞥。

当演唱重新开始,沈念卿的声音恢复了稳定。虽然不如之前充满激情,但至少完整完成了整个唱段。

掌声依然热烈,但知情的人都明白,这个表演距离完美还有距离。

演出结束后,沈念卿在后台哭了。

"我还是搞砸了..."她抽泣着,"那个高音,我练习了那么多次..."

"但你坚持下来了。"陈弦轻声但不失距离的安慰,"而且,除了那个小失误,你今晚的表演非常出色。你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夜后这个角色。"

林歌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她想起自己第一次担任首席时的经历——在重要演出中,她在简单音阶上出错。那种羞愧自责,至今记忆犹新。

"沈念卿。"她突然开口。

女孩抬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她。

"知道吗,"林歌说,"我听过很多夜后,有些人技巧完美无缺,但他们的演唱很快就会被人遗忘。而你今晚的表演,虽然不完美,却让人看到了真实的夜后。这才是音乐最重要的。"

沈念卿怔怔地看着她,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总是冷着脸的首席小提琴。

这时,吴昊走过来:"念卿,文化厅的领导想要见见你。他们对你的表演很满意。"

沈念卿擦干眼泪,整理妆容,跟着吴昊离开。

后台只剩下林歌和陈弦。

"你说得很好。"陈弦微笑,"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么会安慰人。"

林歌轻轻"哼"了一声:"只是实话实说。"

两人并肩走出剧院。深夜的街道很安静,只有路灯在地上投下温暖光晕。

"去喝点东西?"陈弦提议,"我知道附近有家小店还开着。"

林歌看时间,点头。

那是一家隐藏在巷子里的小酒吧,老板是个退休的单簧管手。看到陈弦,他热情打招呼:"陈老师,演出结束了?"

"结束了。"陈弦笑着回答,"老规矩。"

老板会意点头,开始调酒。不一会儿,两杯冒着热气的红酒放在她们面前。

"他的特制热红酒,"陈弦解释,"演出后喝一杯,可以帮助放松。"

林歌小口品尝。红酒中加入肉桂、丁香和橙皮,温暖的味道从喉咙蔓延到胃里,确实让人放松。

"今天谢谢你。"陈弦突然说。

"谢什么?"

"在沈念卿失误时,你给了她支持。"陈弦转动酒杯,"我知道你原本可以严格按照谱面速度演奏,但你选择了帮助她。"

林歌沉默片刻:"音乐不是战争。"

陈弦笑了:"这是我听过你说过的最感性的话。"

两人陷入舒适沉默,只有酒吧里轻柔的爵士乐在空气中流淌。

"你知道吗,"陈弦突然说,"我年轻时也梦想成为歌剧演员。"

林歌惊讶地看着她。

"在维也纳留学时,我的导师说我的声音很适合莫扎特。"陈弦眼神遥远,"我也确实演过几个角色。但后来我发现,我更喜欢教学,更喜欢看着学生们成长。"

"为什么?"

"因为舞台是孤独的。"陈弦轻轻地说,"而教学...是分享。"

林歌若有所思。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对她来说,音乐一直是个人的事业,是她在孤独中寻求的完美。

"但是,"陈弦继续说,"今晚看到沈念卿在舞台上的表现,我好像又找回了当年对舞台的渴望。特别是当你用小提琴支持她的时候,我突然明白,音乐可以是孤独的,也可以是共享的。"

林歌注视着杯中深红色液体,她没有再叫她的学生念卿,而是叫了全名。感受着话语中的温度。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认为音乐是她一个人的修行,是她对抗世界的方式。但最近,特别是认识陈弦之后,这种认知正在悄然改变。

"下周,"林歌突然说,"音乐学院有个室内乐讲座,我需要一个钢琴伴奏。如果你有时间..."

陈弦的眼睛亮起来:"我很乐意。是什么曲子?"

"弗兰克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陈弦嘴角扬起了然微笑:"那首关于对话的奏鸣曲。"

林歌轻轻点头。选择这首曲子并非偶然。弗兰克的这首作品以其深情的对话性而闻名,小提琴和钢琴如同两个灵魂的交流,时而呼应,时而对抗,最终达到和谐。

"我很期待。"陈弦的声音很轻,但眼中的光芒说明了一切。

窗外,夜色渐深。但对这两个音乐家来说,一段新的音乐对话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