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逢

初春的寒意在进入四月后逐渐消退,宫人们都换上了轻便的衣裳,一向清冷肃静的万寿宫也因为园子里的新绿而多了几分轻快的气息。

开了春路便好走了许多,这些日子京中南来北往的商人好不热闹,连几年都未曾出现在京城的西域商人也来了几波。

去岁末,万国西北军和胡部十三寨联军鏖战近三年,终于在领将四皇子的带领下大获全胜。

最终胡部只剩下以铎铎部为首的三个大寨,今后将作为万国的附属藩国年年朝贡。

通往西域各国的路也因战事的结束而重新开通,万国和西域诸国的商贸往来又活络了起来。

战事一了,意味着压在万国人民身上沉重的征战税赋终于结束了。

对于万国百姓来说,这个春天格外的明媚一些。

西北军领军将军——年仅二十岁的皇四子谢长佑,一举成为了整个举国瞩目的焦点,上至朝堂天子,下至民众百姓,无不交口称赞这位传说中的“铁面战神”。

大战甫一结束,皇帝下令封皇四子谢佑为德王的圣旨就已加急送到了西北军营之中。

除已废大皇子外,皇帝其余三子年龄相差并不太大,而这位年纪最小的四皇子唯一一个封王的。

朝堂之中党羽林立,其它几位皇子身后各有派系,自会有人心中暗自不满。

然而满朝上下并无一人敢提出异议。

无他,这个德王封号是四皇子用实打实的大大小小的军功垒砌出来的。

四年前四皇子作为一个无名小参将隐姓埋名投了西北军营,那时的西北军营落魄成了什么样子,这些朝臣们心里最清楚不过。

否则一直以来深受万国积威震慑的胡部又怎敢联合举兵压境?

扪心而论,众人倒该感谢苍天开恩,还给万国留了四皇子这样一位神将,予了万国一线生机。

德王殿下于年初便领军启程归京,历经三月路程,方于今日抵达京城。

京中百姓夹道几里相迎,从德王府门口一直排到了南城门。

德王归府规整一番后方才入宫上殿觐见皇帝,第一桩事便是将所持虎符归还。

皇帝欣慰地看着自己很有些陌生的小儿子,挥挥手道:“长佑此番立了大功,回了京可得好好修整一番,归还虎符之事并不急于一时。”

年轻的德王殿下神色平静跪在殿上,仍稳稳端举装着虎符的盒子,语气里满是诚恳:“父皇,如今战事已平,我万国定将歌舞升平、四野安定,这虎符留在儿臣手中也无它用,应当交还父皇才是。”

皇帝大笑道:“好,不愧是朕的好皇儿!既如此,朕便收下这虎符,再另许你一诺,皇儿若是有什么想要的,尽管来找朕兑现。”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下殿将德王手中的虎符小心接过,德王这才拱手道:“多谢父皇!”

朝会已罢,接下来便是庆功宴了。

众人随皇帝一同移步朝歌殿,百官齐聚,开宴犒劳嘉赏战胜归来的万国将士。

德王作为今日的焦点,自然是坐在离皇帝最近的右首席,旁边依次坐着梅贵妃所出二皇子谢长麒、柔妃所出三皇子谢长麟。

二皇子和三皇子出生时间不过相隔一日,皇帝大喜之下,为两人赐了麒麟二字为名。

谢长麒肖似长相华美的梅贵妃,眉宇间也和梅贵妃一样,透出几分压不住的自傲骄矜。

今日的宴席上,素来最受宠的二皇子被人抢了风头,虽仍努力表露出平日里的大方豪气之姿,眼底到底少了几分温度。

谢长麟则瞧着温润无害,穿着打扮也偏素雅,同柔妃的性子一般谦和淡泊,且其文章做得不错,在文人中颇有些如玉君子的名声。

此时谢长麟正将备下的贺礼亲自送到德王殿下面前,笑着道喜:“恭喜四皇弟,此仗打得当真漂亮,近日京中有许多文人学子竞相赋诗作词称赞你的威名呢。”

宴席首座上,年轻的德王卸下了铠甲,着墨色朱红封边绣金蟒官服,线条利落、轮廓深邃的面容被衬得愈发俊美。

那双桃花眼,垂目时给整个人颇添了几分柔和,但像此刻这般直直望过来时,却冻得人心里一寒。

饶是那张笑脸好似长在了脸上的三皇子也险些没挂住面上的笑。

幸好,那一眼只持续了短短一瞬,仿若错觉。

德王殿下很快便勾出抹淡笑,示意身旁的太监接下了这份礼。

“多谢三皇兄。”德王殿下拱手致谢。

谢长麟心里定了些,谢长佑从前便性子孤僻,现下得了功回来,冷淡些反倒更显正常。

于是也拱手回礼,走回自己位上,路过正盯着这边的谢长麒时不忘露出一个温和的笑。

“四皇弟好生威风啊,恭喜。”二皇子谢长麒举杯望向身旁的德王,语气中多少有些生硬。

德王恍若未觉,依旧挂着那副淡笑,也举杯对饮,和方才对待三皇子的态度无任何两样,不亲近但也不算疏离得过分,让人看不清他真实的想法。

这边朝歌殿上觥筹交错,管乐丝竹之音缭绕,好不热闹。

朝歌殿专做宴会庆典之用,傍湖而建,景色优美别致,除几座主殿副殿外,还在湖上建了一座名为桃花小筑的轩亭。

出了朝歌殿的后门,踏上曲折的水上长廊便可通往桃花小筑。

此时和朝歌殿隔一小片湖相望的桃花小筑里,妃嫔贵女们也正言笑晏晏,一派和谐。

湖面上几处小岛上种满了桃花,此时开得正好。

今日为方便赏景,特地将朝歌殿后一长排正对着桃花小筑的门窗全都打开,视野极为开阔。

放眼望去,阳光明媚,琉璃亭瓦和雕花长廊掩映在粉团簇簇的灼灼桃花间,微风轻拂,落英缤纷,湖面和建筑上都铺上了一层淡粉桃花瓣,美不胜收。

桃花小筑四面无遮挡,可以清晰看见一群妆容精美华贵、钗环摇曳的女子们或坐着说话,或走动赏景,各色轻软宫装裙衫随风飘拂,是另一番景致。

像这种宴会,历来是各世家大族、王孙公爵之间心照不宣的相看机会。

有些年轻胆大的公子早已借着赏景偷偷往湖那边望了好些回了。

席间颇有些人在悄悄留意着德王殿下的动静,每当德王殿下抬头望向对面的湖景之时,便有好些双眼睛暗中投去目光。

一部分是在暗自盼望德王能看中自家带进宫里的女儿,另一部分则是在随时关注这位德王殿下的喜好。

毕竟此番德王殿下战胜归京,身份同从前查无此人的四皇子云泥之别,瞧皇上的态度,京中朝堂局势必会有一番大变动。

桃花小筑中,梅贵妃坐在上首,正和一旁的春枝公主说着话。

梅贵妃年近四十却依旧盛宠不衰,脸上一丝皱纹也无,今日戴了整套的金镶红宝石头面,整个人如同裙上的大朵红牡丹一般华美艳丽。

太后深居简出,已久不过问朝事,四年前更是离宫去了西南封地,自后位空悬以来,梅贵妃便是这后宫唯一的掌权者,虽无皇后之名,但行皇后之实,眼中的骄矜和锐利丝毫不屑于掩饰。

宴席过半之时,太后派人送来了赏赐。

万寿宫里的大太监福喜公公带着四个小太监,将两大抬赏赐直接抬进了朝歌殿,当众宣读了太后嘉赏德王及众将士的懿旨。

朝歌殿和桃花小筑里的人均都跪下听旨。

待德王接了旨,福喜公公带着人离去,众人继续宴饮作乐。

除去给将士们的赏赐外,太后还送来了给将士女眷们的赏赐,这部分则送到了桃花小筑里,交由梅贵妃发放下去。

兰嬷嬷带着抬着赏赐的两个小太监,穿过曲折的湖上长廊走向桃花小筑。

待行至一处转折处,桃花小筑中的众人才透过廊檐和桃花树林的间隙望见兰嬷嬷身后还跟着位宫女。

单只是一个侧影,便已让人心中一动。

梅贵妃微微眯着眼睛打量着这个眼生的窈窕侧影。

“那是谁?”梅贵妃低声问身边站着的英嬷嬷。

英嬷嬷瞪大眼睛看向长廊上的身影,奈何实在不眼熟,只好小声道:“回娘娘,奴婢也没有印象,许是太后在西南封地新招的宫女。”

“宴会结束后去查查。”

梅贵妃话音刚落,兰嬷嬷一行人已走过了那段长廊,迎面朝着桃花小筑走来,那位宫女微微抬头望了这边一眼,众人霎时间只觉眼前一亮,周遭静了一瞬。

那人一身宫女打扮,身上未着任何首饰,却硬生生将这满湖春光都衬得黯淡了几分。

梅贵妃心中一跳,眉头狠狠皱了一下。

美貌太过!

“一会儿请她去芳远宫做客。”

英嬷嬷心下明了,贵妃娘娘已起了杀心,打算按老规矩处置了。

也难怪,这宫女太过貌美,尤其一双眼睛,像汪着月光的泉水似的,隔那么远望来一眼都颇为动人心魄,速速解决才稳妥。

当下便应道:“是,娘娘。”

待兰嬷嬷一行人走近,梅贵妃近了打量这位宫女,恨不能现下立时让英嬷嬷将人拉走,面上却仍保持着骄矜的笑。

直到兰嬷嬷传完太后的话,那宫女将手中拿着的赏赐册子呈上前,梅贵妃才仿佛刚注意到似的,招招手让英嬷嬷接过册子。

似漫不经心地问道:“太后身边何时多了这么位水灵灵的小美人儿,做个宫女倒是委屈了。”

今日席上坐得离梅贵妃近的除了春枝公主便是后宫里的几位妃嫔,一时几人面上表情纷呈。

这话里的压迫意味如有千斤,阿梨瞬间感觉数道无形的目光如有千斤般落到了自己身上,忙低头跪叩道:“回禀贵妃娘娘,奴婢名叫阿梨。娘娘谬赞了,像娘娘这般华美如牡丹,方是真美人呢。”

梅贵妃眼神中的凌厉褪去了些许,闲适的翻看着太后拿来的赏赐册子,许久,才微微抬了抬册子道:“免礼吧,恰巧本宫也给太后娘娘备了些东西,英嬷嬷,你带她去取。”

“是,娘娘。”英嬷嬷看了阿梨一眼,扬声道:“走吧。”

兰嬷嬷见状,只得掩下心中的担忧自行回了万寿宫。

若是往日,或许还能回去禀告太后,但不知为何,自归宫第二日起,太后对梨姑姑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近来连用膳都不要梨姑姑在一旁陪侍了。

大家也都只是在一个宫里做事的奴才,若要为了帮忙而触了太后的霉头,那代价未免太大。

怪只怪她那张脸,实在是不该生在宫女身上。

桃花小筑这边的插曲过去没多久,宴席之上的德王殿下便告假,由小太监扶着离席醒酒去了。

待出了朝歌殿,拐进一条小径,方才还要由人扶着的德王殿下站直身子,理了理衣襟,声音里听不出一丝醉意。

“人呢?”

“回主子,梅贵妃身边的英嬷嬷带着往芳远宫的方向去了。”

等在此地答话的太监赫然是宴席上一直侍奉在德王身旁的随侍太监青竹,谁也没留意他何时离了席。

德王默了片刻,快步向芳远宫的方向走去。

“你就在此处候着,盯着点宴席这边。”青竹连忙嘱咐方才扶着德王出来的小太监,自己则小跑着跟上德王。

————

英嬷嬷自出了朝歌殿后便一直未说话,只板着一张脸往前走,阿梨也自觉的未凑上去搭话。

及行至一处无人中庭时,英嬷嬷突然开口道:“梨姑娘在太后身边呆了这么久,怎么到如今才只是个二等宫女。”

来了,阿梨心中一绷。

梅贵妃身边的宫人那么多,何必非要在宴席上点自己去取东西,英嬷嬷只怕是来者不善。

“嬷嬷唤我阿梨便好,奴婢能到太后身边侍奉已是万幸。”

英嬷嬷闻言嗤笑了一声,穿过眼前的满月洞门,道:“要我看哪,后宫里头哪儿都比不上咱们贵妃娘娘的芳远宫,吃穿用度月例赏赐样样都是最好,贵妃娘娘更是出了名的出手大方。”

阿梨也附和笑道:“是呀,贵妃娘娘的贤名宫中无不称赞的。”

哼,跟我装傻呢。

英嬷嬷在梅贵妃身边待久了,什么人没见过,料她一个二等宫女,再漂亮也翻不了天去。

此时两人正走到一条长长的宫墙下,这面宫墙是镂空的,透过墙上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方形小格子,能看到旁边园子里一溜儿发了嫩绿新芽的枫树正随风簌簌摇曳。

英嬷嬷停下脚步,有些不耐烦地翻了个白眼道:“我瞧你也不是个傻的,也不绕弯子了。贵妃娘娘缺个在太后身边晓事的,你若接了这差事,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说完也不等阿梨回答,便自顾沿着宫墙往前走去。

梅贵妃行事作风阿梨自早有耳闻,本做好了被为难甚至被责骂打罚的准备,却没想到梅贵妃竟是要让自己做她安插在太后身边的眼线。

略一思忖,便想通了关节所在。

自己就只今日刚在梅贵妃面前露了脸,此等密事,如何就立刻找上自己?

只不过是个局罢了。

梅贵妃与太后素来不合,直接找太后要人肯定行不通,但若自己成了万寿宫里的细作,届时太后自己就会动手处置自己,根本用不着梅贵妃出面。

好一招借刀杀人!

梅贵妃盛宠不衰,显然不是只凭皇帝垂怜。

那若是自己不接这差事呢?

既然英嬷嬷敢这么直白地告诉自己,那就不会给自己拒绝的机会。

果然,仿若知道阿梨心中所想似的,英嬷嬷望着宫墙尽头已可以望见的芳远宫殿檐一角,头也未回道:“我劝梨姑娘听话些好,否则,一会儿贵妃娘娘送给太后的檀雪膏,恐你拿不稳当。”

英嬷嬷的语气阴沉,当中胁迫之意甚浓。

檀雪膏乃不出世的雪域神医所制,极为金贵,宫中一年也只得那么几瓶。

按照宫规,宫人损坏主子财物百两内,发掖庭充作苦力;过百两者,则杖责五十大板后再发掖庭充作苦力。

若英嬷嬷拿檀雪膏做文章,那五十大板可直接要了自己的命!

此法简单粗暴,但却会得罪太后,故而梅贵妃先选了另一种借刀杀人的法子。

不过才见了一面,梅贵妃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且立即便令英嬷嬷动手了,显然这类事情芳远宫是做惯了的,并非吓唬人而已。

眼见芳远宫已就在不远处,阿梨心下紧张,连步伐都慢了下来。

怎么办?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