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发生在拍卖行露台的短暂交锋,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沈青朝看似平静无波的生活里,漾开了一圈圈难以平息的涟漪。
周屿安。
那个名字,连同他最后那句淬着冰碴的诘问,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
——“现在谁更像摇尾乞怜的狗?”
沈青朝坐在书房里,面前摊开着最新的研究论文,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符号却一个也进不了脑子。指尖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光滑的屏幕上滑动,等她回过神来时,搜索框里已经赫然键入了“周屿安”三个字。
这行为本身,就让她微微蹙起了眉。一种脱离掌控的烦躁感悄然滋生。
搜索结果瞬间弹出。大量财经新闻、商业杂志的专访链接跃入眼帘。照片上的男人,西装革履,身姿挺拔,面对镜头从容不迫,眉眼间是运筹帷幄的沉稳与锐利,与三年前那个穿着白衬衫、眼神湿漉漉跟在她身后的年轻人,几乎判若两人。
“启明资本最年轻的合伙人”、“科技投资领域的新锐黑马”、“眼光独到,手段果决”……溢美之词充斥在各类报道中。
他离开她之后,似乎挣脱了某种束缚,事业上高歌猛进,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了连她都需要略微仰视的存在。
沈青朝关掉了网页,书房里只剩下台灯昏黄的光晕。她靠进椅背,闭上眼,揉了揉眉心。
她试图用惯常的理性去分析这件事。不过是一次意外重逢,不过是一句带着怨气的反击。成年人之间的游戏,过去便过去了,不值一提。
但心脏某处,却像是被那句话的余韵轻轻蛰了一下,细微的,持久的,带着一种陌生的麻与痛。
她想起露台上他逼近时,身上那缕陌生的、冷冽的木质香调,完全覆盖了记忆里干净的皂角气息。想起他撑在栏杆上的手臂,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不再是少年人单薄的轮廓。想起他俯身时,投下的那片极具压迫感的阴影,以及阴影里,那双深不见底、翻涌着暗潮的眼睛。
他不再是那条被她轻易就能安抚或激怒的狗。
他变成了一头狼。冷静,危险,记仇。
---
几天后,一场高校与企业的联合产学研论坛。沈青朝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受邀出席。
她穿着剪裁利落的浅灰色西装套裙,长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气质清绝。在签到台前,她拿起笔,目光不经意扫过嘉宾名单,指尖几不可察地一顿。
“周屿安”三个字,赫然在列。职位是“启明资本合伙人”。
原来他今日出现在这里,并非偶然陪“朋友”闲逛。
她面色如常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转身步入会场,在第一排靠边的位置落座。脊背挺直,如同沙漠中迎风而立的白杨。
论坛开始,各界精英轮番上台发言。当主持人念出周屿安的名字时,会场内似乎响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尤其是来自后排学生区域的目光,明显热切了许多。
他从容地走上讲台,调试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一身深蓝色暗格西装,衬得他肩宽腰窄,身形愈发挺拔。他开口,声音通过优质的音响设备传遍会场,低沉,稳定,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磁性。
他讲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趋势与伦理边界,逻辑清晰,观点新颖,引用的数据信手拈来,偶尔穿插的幽默恰到好处,牢牢掌控着全场的气氛。
沈青朝静静地看着。台上的周屿安,光芒四射,自信从容,与记忆中那个因为她一句肯定就欢喜半天,因为她一个冷淡就惶惶不安的男孩,重叠不到一起。
时间的重塑力,惊人得可怕。
他的发言结束,掌声雷动。提问环节,好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问题大多围绕着他的个人经历和成功秘诀。周屿安一一耐心解答,姿态谦和,却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尖锐的女声透过麦克风响起:
“周先生,听说您大学时期曾辅修心理学,请问这段经历对您后来的投资决策是否有帮助?另外,坊间传闻您当年曾为了某位心理学专业的学姐……有过一段比较,呃,投入的过往,这是否也是您选择辅修的原因呢?”
问题涉及私人领域,带着明显的窥探和暗示意味。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屿安身上,其中不少,带着好奇与玩味,若有若无地扫过第一排的沈青朝。
空气仿佛凝固了。
沈青朝端着茶杯的手稳如磐石,连睫毛都没有颤动一下,只是看着台上那个成为焦点的男人。
周屿安脸上的笑容未变,甚至更温和了些。他目光扫过提问者,然后缓缓地,像是无意般,掠过第一排的沈青朝。那目光没有任何停顿,没有任何情绪,就像扫过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首先,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他开口,声音依旧平稳,“辅修心理学的确让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用户行为和市场情绪。至于后面的传闻……”
他微微顿了一下,会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沈青朝感觉到自己的呼吸,有那么一瞬间的凝滞。
他轻笑了一声,带着点无奈,又带着点恰到好处的坦荡:“年轻时候谁没有过几件冲动又傻气的事情呢?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成长,学会更理性地看待人和事。那些都是过去式了,我更愿意和大家聊聊现在和未来。”
四两拨千斤。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用一个“冲动傻气”和“过去式”,轻描淡写地将那段他曾经视若珍宝、她也以为刻骨铭心的关系,归结为年少不经事的黑历史。
完美得无懈可击的回答。
却也,残忍得不动声色。
提问的女孩似乎还有些不甘,但在他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目光下,讪讪地坐下了。
论坛继续,后面的环节波澜不惊。
散场时,人群熙攘。沈青朝刻意放慢了收拾东西的速度,等到人潮稍散,才起身向外走去。刚走出会场大门,就看到不远处的休息区,周屿安正被几个人围着交谈。他脸上带着商务式的微笑,游刃有余。
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他抬眼望过来。
隔着流动的人群,两人的视线在空中短暂相接。
他的眼神平静无波,甚至对她微微颔首,如同对待任何一个刚刚同台的、不算熟悉的学者。然后,他便自然地转回头,继续与身旁的人说话,侧脸线条冷硬。
沈青朝面无表情地收回目光,径直走向电梯间。
电梯门合上,镜面映出她清冷依旧的容颜。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周屿安用那样平淡的语气,将他们的过去定义为“冲动傻气”时,她心底那片冻土,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冰镐,狠狠凿击了一下。
钝痛沿着神经末梢,缓慢蔓延。
---
原以为这次短暂的、充满火药味的重逢会像水面上的波纹,渐渐平息。然而,一周后,沈青朝负责的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在寻求企业合作与资金支持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原本有意向的几家投资机构,先后以各种理由婉拒。最终,经过层层评估,进入最后谈判环节的,只剩下两家。其中一家,背景雄厚但条件苛刻;而另一家,则是……
启明资本。
项目组的成员对此兴奋不已。启明资本近年来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有口皆碑,不仅资金充足,还能带来宝贵的行业资源。负责对接的同事传来消息,对方合伙人周屿安先生,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并表示希望与项目负责人沈青朝博士,“当面深入聊聊”。
会议室里,众人议论纷纷,充满期待。
沈青朝坐在主位,指尖轻轻点着光滑的桌面。窗外阳光炽烈,在她眼底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沈老师,您看……我们是否尽快安排与周总的会面?”副组长小心翼翼地问道,带着掩饰不住的急切。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这是一个阳谋。周屿安甚至没有亲自出面,只是轻飘飘地递出一个“感兴趣”的信号,就将她架在了这里。为了项目,为了整个团队的努力,她似乎没有理由拒绝。
她想起露台上他冰冷的眼神,论坛上他疏离的颔首。现在,他又以合作者的姿态,将她卷入他的领域。
他想做什么?报复?羞辱?还是仅仅为了向她证明,如今的他,已经拥有了可以轻易影响她事业轨迹的力量?
沈青朝抬起眼,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期盼的脸。她很清楚这个项目对团队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几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生而言,意味着什么。
个人的情绪,在集体的利益和现实的压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且幼稚。
她深吸一口气,再开口时,声音已经恢复了惯常的冷静与平稳:
“可以。联系对方秘书,敲定会谈时间。”
“太好了!”副组长立刻应下,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沈青朝独自坐在空旷的会议室里,阳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拿出手机,屏幕漆黑,映出她模糊的倒影。她点开那个早已沉寂,却从未删除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三年前,他发来的那句:“青朝,我会等你。多久都等。”
她沉默地看着,指尖悬在屏幕上方,良久,终究没有落下。
她关掉屏幕,将手机收回口袋。
起身,走到窗边。楼下车水马龙,都市的脉搏永不停歇。她即将要面对的,不再是被她掌控在股掌之中的忠诚爱犬,而是一个深谙游戏规则、并且显然记着旧账的……对手。
也好。
沈青朝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捕捉的微光。
她倒想看看,三年后的周屿安,究竟成长到了何种地步。这场由他率先挑起的战争,她奉陪。
风吹动她额前的碎发,她微微眯起了眼。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