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家中,他连忙拉着自己的夫人好一顿盘算,将皇帝的意思字斟句酌地分析,然后探讨将来要怎么为入宫面圣做准备。
“还是得学规矩。”夫人凝重地说。
因为皇宫里通常不让命妇带太小的孩子进宫,所以灵玉现在从未进过皇宫,也没有学过宫里的规矩。
“还有读书写字,也该找个蒙学先生正经教一教,习武就暂时不必,她毕竟年岁小。”
侯爷不停点头附和,随后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说道:“我想让玉儿去华府的学堂先学几个月……”
夫人神色一滞,也还是应道:“华府学堂也是名声在外,若是能收她自然不错,可她毕竟年岁太小,怕是那边不肯收。”
“我改日就去找母亲。玉儿年岁虽小,但早慧有主见,去学堂应该也跟得上。况且她也确实该学些正经的诗书,才能明事理,这样你管教她也更容易些。”
灵玉的信没能等到回信,这让她颇有些失望。
不过皇帝毕竟还是看了信,也写信给天师问怎么培养她,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为了准备将来的面圣,母亲为她找了教习礼仪的嬷嬷;同时,父亲也去靖安侯府,为她要来了在华府学堂学习的机会,只是还须得先试读三天,若是通不过先生那一关,她也是留不下来的。
不过那边也明确说了,试读只是看她有没有自理能力,能不能在脱离嬷嬷丫鬟照看的情况下安分呆在学堂里,能不能安静坐下听讲不打扰其他人,总之就是不扰乱课堂秩序即可。
所以这一点上倒是没人在意。
按照父母亲的安排,她会先跟着教习嬷嬷学半个月礼,把一些基本的都学了,然后去华府学堂上学。
之后就是白天上学,晚上抽一个时辰来学礼。
教习嬷嬷会一直教她,直到她面圣以后再离开。
灵玉对这样的安排没什么不满。
虽说这作息时间紧凑了些,但好在灵玉去学堂也是进的蒙学班,大多是孩子,白天的学习时间不会过长,强度也不会过大,很多东西她也在柳姐姐那里学过。
她算了算,感觉自己还是勉强吃得消。
很快,她等到了这位教习礼仪的嬷嬷,从宫里请来的,据说是曾跟在皇帝乳母身边的人,教导礼仪时间大概三个月,吃住都在灵玉的院子里,有小丫头专门伺候。
这位嬷嬷讲礼与教礼都很刻板,但又意外顺畅,让她想到了大学里念ppt的老师,说不出有什么好,但也没什么不好。
最让灵玉惊讶的是,这位嬷嬷身为一位教育者,完全没有那种“输出私货”的**,很多时候,这都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两人的相处没有什么矛盾,但也非常客气、疏离,双方都刻意地保持距离。
很快半个月过去,灵玉迎来了自己入学的日子。
“九月入学,还真是熟悉啊……”
灵玉心里这样想着,迎着晨光与寒风,坐上了马车,身边是她的伴读青兰,还有一个书箱,里面是准备好的笔墨纸砚。
此九月非彼九月,已经不是金秋九月正凉爽的时候,寒意已经十分明显,灵玉身上的衣服也是格外厚实。
一般来讲,私塾学堂不是什么官学书院,是不管学生穿什么的。
但华府的学堂因为收女子的缘故,管得格外严格些,必须穿统一样式的士子长袍,女学生的样式与男学生不同,但也设计得很中性,方便学生读书写字和活动。
灵玉对此十分满意。
华府的学堂就设在靖安侯府旁,是侯府当初建立时,就专门留了这么一块空地,最开始是家族子弟习武的地方,后来都改习文,就改建成了私塾学堂。
最开始这学堂只是给家族子弟上学,与大部分私塾都不同的是,这里男女学生都有。
因为男女之防的缘故,学堂管得比较严,反而风气更好,后来就吸引了不少其他勋贵子弟来此读书。当然外姓人来,学费是相当昂贵的。
发展到如今,不少文官家里的孩子也会被送到这里来读书。
学堂的蒙学班的先生姓冷,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人”。
由于大雍通过解试后获得的“举人资格”并不能够拥有无限次参加省试的资格,一个“举人身份”只能保证未来三次省试获得参加资格,三次不过,或三次的时间过了没有参加,便要重新再考取;所以会少量存在一些一直不能中进士但能够中举的“老举人”。
这位冷先生便是如此,他是本地人,世代为工匠,到他这一代出了个读书种子,二十岁出头就通过顺天府的解试,获得了“举人”身份,参加省试三次不第后也没有灰心丧心,再次努力考取解试,但依旧不能突破省试这个门槛。
到现在,冷先生几乎已经不再参加省试,他的年龄、体力、精力都不再能够支撑他备考,而是只参加已经熟门熟路的解试,保持一个“举人”资格。
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多,因为解试的通过率其实并不比省试要高,但确实彻底摸清了一种考试之后,通过便没有那么难。
冷先生从很早就开始给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口碑相当好,功底扎实,学识渊博,教学上严厉但不古板,在私塾先生这个身份上颇受尊重。
由于他此前教出过不少能够通过解试的弟子,从几年前他开始在华府学堂教启蒙之后,学堂的名声就越来越好。
虽然他只是教蒙学,不再教学生过解试,但也依然让人趋之若鹜。
马车很快驶到了华府学堂门口,灵玉和青兰下了车,就往学堂里走去。
因为是第一天上学,所以灵玉到的早些,这时候学堂门口还没什么学生来。
正在这时,又有一辆马车驶来,停在了曲阳侯府的马车后。
灵玉已经在学院门子的指引下往蒙学学堂所在的养正堂走去,而后来的马车上,却迟迟不见有人下来。
“听说现任的国子监祭酒也把他儿子送到了这华府学堂。”
“和我没关系,我不想学那些文绉绉的东西。”
“你爹我可是找了很多人请托,花了大价钱才能让你来这里上学。”
“我不想上学,我只想习武。”
“小兔崽子别不识抬举!我好声好气和你说话你不听是吧!”
“我只想习武,来这里就是浪费钱。”
“……”
灵玉很快就在养正堂一位年轻的、算是助教身份的学生带领下,坐到了第一排。
之所以是第一排,自然是因为她太矮了,年纪又小,只有放第一排,先生课堂上才能看顾一二。还有第一排放置的是一套崭新的桌椅,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制、适合她这个身高的。
当然,学堂能够这样为她考虑,还是因为她是华家人,是曲阳侯之女、靖安侯之侄。
学堂的排布是每排两桌,左右各一列,一共五排,理论上能够容纳二十人,但实际从没有坐满过。
如果学生带了书童,那么学堂会安排学生和自己的书童会一起坐一张桌上。
由于华府要求伴读书童必须也是能读书写字的,普通的小厮不能当伴读,所以很多人没有带书童。
如果年纪小背不动书箱,会有门子帮忙,不会研磨,学堂里也有专门研磨的仆役侯着,只是也就一人,不太忙得过来。
很快,有一个学生带着自己书童走来,看着还是个孩子模样,但面容清俊,举止有度,先是和助教们打过招呼,然后看见灵玉,上前作揖行礼,并自我介绍,灵玉也连忙还礼。
当灵玉告知对方自己是曲阳侯府三姑娘时,一旁的助教连忙道:“这是我们华府的十二姑娘。”
灵玉会意,立刻称自己为华十二。
这人向她打过招呼后,即坐到了灵玉左边那排桌椅旁,中间只隔了一条过道。
灵玉也坐回自己的位置,并且觉得颇为奇特,国子监祭酒的儿子,竟然也会来这种勋贵家的学堂。他这种出身,无论是在家自己教还是请人教,或者送去那种诗书传家的人家所开的学堂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很快,众人陆陆续续来了,也互相行礼问候。
除了灵玉之外,只又来了两个女学生,一个算是灵玉的堂姐,行十,另一个只能算同族。
十堂姐一看见她就笑道:“十一妹妹经常在家中念叨,说以后上学可以和十二妹妹一起,可没想到十二妹妹来的早,又听说只会在这里府几个月,等她来了,你怕是早就走了,真是……不凑巧。”
灵玉想到中秋那天见到的那个笑容格外亲切的女孩儿,也觉得没机会同窗算是遗憾吧。
这时,冷先生来了,众人连忙向先生行礼,先生点点头,发现左边第二排的桌子还是空的,一个眼神给到了那个助教。
助教非常无奈地出门去问情况。
不久后,一个衣服崭新但破烂的男孩儿满脸不情愿地走进来,身上都是鞭痕,伤口处还在渗血。
冷先生不满:“成何体统!”
于是有人连忙带着那男孩儿去包扎伤口,换了一身衣服。
等他回来,助教向冷先生正式介绍了新来的二人,二人才正式向先生行礼。
但行的并非是正式的弟子礼,他们可不一定留的下来。
我以为放假的我:一天码到晚,日万轻轻松
实际放假的我:上班在公司还可以摸鱼,放假在家只能不停被使唤,依然是大学生回家被嫌弃belike……
2k小章,算2.7的更新,累计欠更13k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入学(修)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