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坞堡

姜忻带着甫承,还有一千多部曲,一路往全椒县南部的鸡笼山奔去。

全椒县的山地其实没那么陡峭,一般是适合开垦梯田种植水稻的。但是鸡笼山较其他山丘颇为险峻,因为形似鸡笼而得名。

山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确是盗贼隐藏的好去处。

姜忻一早叫人收集全椒县中的情况,知道这里有一伙大约三百多人的贼寇,打劫过往的百姓或者落魄士族。听说这些人早些年也是良民出身,只是天灾**,为了生计才落了山。

距离鸡笼山还有三里地的地方,一行人停了下来。

“承儿,你觉得如何能将这些人拿下?”

“倘若他们只是敌人,”甫承沉思了一会儿,“用火攻是最快的。如今天气干热,火势也好起来,此时还有北风,正好将烟火吹进去。他们既不能上了深山,便只能出来。那时就是笼中之鸟,咱们守株待兔,最是容易。”

姜忻赞赏地点了点头,抬了下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火攻虽易,却有一个弊端。火势一旦起来,里面的人不容易出来,便是出来的,也会是那些该杀的贼首。既然祖母说了,咱们要抢人,”听着甫承的头头是道,姜忻的眼神渐渐地亮了起来,“便不能这么着。我还有一计,咱们先埋伏起来,遣一小队人马假扮成过路的士族,引他们下来后,来个瓮中捉鳖。”

“祖母您看,如何?”

“不错,是个好主意。那你说,假扮的队伍要多少人好呢?”

“既然他们有三百多人,除去妇孺老幼,青壮估计二百多人。咱们人少了,恐怕引出来的人也少,到时又少不了一番波折,反而打草惊蛇,就更麻烦了。咱们的人多了,恐怕他们心有恐惧,就不出来了。不如派上一百五十人左右,再让祖母从雁门带来的几十个伤残战士混入其中,叫他们放松警惕。”

“那便依你的办法行事。”姜忻拍了拍甫承的肩膀,果然是乔翊齐最看重的孙子,确实是个可塑之才。“这次我在旁边看着,你来指挥。”

“好!”甫承带着跃跃欲试的表情,兴奋地说,只是转而愁了起来,“祖母,咱们来的急,没带马车。没有马车,又怎么引他们出来呢?”

“这不必急,你随我来。”

说着走在前面,拐到一处小山坳里,从背包里拿出了十辆马车,想了想,怕这群贼寇劫多了马车,看出了端倪,挥了挥手,又将马车装满了粮食。

甫承接着跟来,看到了眼前装满了粮食的十辆马车,顿时目瞪口呆,“祖、祖母,您什么时候放这里的?您藏在这里,不怕被贼人偷了去啊?”

不知道祖母是不是上了年纪,有时候非常睿智,有时候却总办糊涂事。

“我自有主意。”

听多了祖母“我自有主意”的话,也知道了,祖母不想回答时,便拿这句话搪塞他,便乖觉得不再追问了。

乔装打扮的二百余人压着十辆装满了粮食的马车,缓缓的从鸡笼山下走过。

约摸过了半个时辰,队伍行至山脚下,从周围突然冒出来两百三十多人,那些人刚刚站定,手持着破旧磨损的武器正要说些威胁的话,只见被他们围住的人纷纷从马车底下抽出了钢刀。

这些盗贼也不是傻子,瞬间意识到了自己可能中了别人的埋伏。正犹豫着是要拼上一场,还是现在就逃,就见自己周围又站出了八百多人。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人头,贼首当即就软了膝盖,跪了下去,嘴里不停喊着,“各位爷爷饶命!”

甫承得意的对姜忻说,“祖母,还不错吧?”

姜忻笑弯了眼,“不错,不错。”

确实不错,姜忻本意是想拿这一伙盗贼给甫承见见血,练练胆,在雁门呆久了,因着战场没什么捷径可走,只会一味的冲杀。向他问策也不过是问他从哪里进攻,却不想这孩子比自己年轻,脑子也转得灵活,这样爱惜兵力,懂得因地制宜,看来,以后有些事情确实也可以与他好好商议了。

姜忻让甫承亲手杀了十几个杀人如麻的贼首和他的亲眷心腹,原以为这孩子会害怕,却没想到,只除了最后抱怨了句手累,却没有其他任何不适。

看出了祖母眼中的疑惑与质疑,甫承用着感慨夹杂着一丝怀念的语气说道,“这些年,三叔能让乔家在江宁扎了根,可不是有钱有粮就能办得到的。”

姜忻听明白了他这句话背后的血雨腥风,一时间有些恍惚,原来分别的这些年,不止自己变了,这些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剩下的二百多余青壮,姜忻教他如何收为自家的部曲。

“山里的人是这些人的亲眷,有亲眷的,你只要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便算收了心了。那些没有亲眷的,须得把他们打散,不要叫他们吃住在一起。另外再派几个人盯着,一个月不闹事的,心便收服了大半了,过上半年,便是真正的自己人了。若是惹是生非的,要趁早打杀了出去。”

“是,祖母。”

知道甫承比自己想象中的要优秀一些,便嘱咐他耐心的去收服全椒县及周边的流民贼寇,给足了他钱粮,便要带着滢语回江宁了。

“咱们家的坞堡建了这么些年,应该也差不多了。祖母回去,想办法把这些人带过来,应该也有五六千人。这些人当时你祖父便嘱咐过了,坞堡建完以后就回洛阳。如今你祖父、父亲都没了,我做主把这些人给你,谁也说不出什么异言来。”

“多谢祖母!”

甫承眼含热泪,拜谢祖母。

“对了,这些山地,祖母以后真的能种出来水稻,你千万不要都种了茶树去。”

“是,祖母。”熟悉的无力感瞬间打断了将要离别的难过与感动,甫承无奈,“孙儿会等着祖母回来,再做打算的。”

一回到江宁,姚明珠便赶来了跟前。

“母亲,怎么大郎没回来?”

甫承排行老大,正是姚明珠口中的大郎。

“他如今在全椒。”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他如今已是全椒乔氏的家主了,自然轻易不会回来了。”

“这、这、、那、”姚明珠是想让她的大郎做家主,可是是做江宁这边的,可不是什么全椒县的家主。那犄角旮旯的地方,她听都没有听过,何况就带了三千多人,这岂不是傻小子挠脚心——自己逗自己乐嘛!

“母亲还是把他召回来吧,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他一个人在外面,也不安全呀。”

“有三四千人护着他呢,不会不安全的。”

“母亲!”

“好了,你不必再担心了。”姜忻软了语气,知道她一片爱子之心,“四百多年前,也是天下大乱之时,咱们乔家的祖宗领着全族几百人,不也是趁机建功立业,才有了今日的乔家吗?”

“甫承那孩子,你也应该知道,是个极稳重的。我把他留在那里,心里是对他极放心的。你作为看着他长大的母亲,难道对他没有信心吗?”

“我……”姚明珠又是得意又是别扭的说,“甫承那孩子当然是极好的,只是……其实我也不图他建什么功,立什么业,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的。”

“他却是个有志向的,”姜忻低声,“我这次回来便是多带些人给他去,待他在那边扎了根基,便把你和他弟妹也送过去,好叫你安心。”

姚明珠这才算罢了。

在清心院中稍作修整,姜忻便赶去了坞堡,自从来了江宁,一开始先是滢语,后来操心甫承,她还从来没有去过坞堡。

如今一看,果然如自己想象中,是个大约占地一千四百多亩四四方方的小城,坐落在乔家耕地的正中心,往外共有六道垒壁,都是石墙砌成。再往外是大大小小约有三十余座村坞,如繁星拱月般散落在乔家的土地上。

坞堡仅开一门,位于南城墙略偏东的位置,其余三面城墙不开城门,在每墙正中有一凸出方形夯土马面,城墙四角有角台,城外距城墙约八米处建有锅底状的护城壕。

从南门起,有一条南北向细绳纹条砖铺的道路,是为坞堡的中轴中心道路,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均建有塔台高楼,院中建有五层高楼,每层四面出檐,正面开门设窗。院墙四角上建角楼,高二层。各角楼之间和门楼均架设有栏杆的天桥相通。

姜忻登上了东南角的角楼,抚摸着石阶,心中涌出无限感慨,忽得想起了大郎和乔翊齐。

正神思恍惚中,却忽然听到了带着浓浓江南口音的官话,“你们这些北方来的蛮子,一点脑筋都不动。箭窗开得这么高,家主来的时候,还要搬张胡凳垫在下面吗?”

姜忻疑惑,在洛阳时,她也见过角楼,知道如果箭窗太高,会使敌人难以触及,而如果箭窗太低,又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但是乔翊齐早已经在图纸上标明了高度,看这角楼已经竣工了,此时不至于为此再发生争执了。

况且,昀辉身高八尺,有一米八多的个子了,不可能一个箭窗都要垫张胡凳。心里想着,姜忻疾步走出石梯,看见个一米六左右,身穿缎面丝绸绿袍的男人,对着旁边的工匠指指点点。

最近查资料,发现史书上记载“张平跨有新兴、雁门、西河、太原、上党、上郡之地,垒壁三百余,胡晋十余万户。”百度上说张平原本是后赵任命的并州刺史,后赵灭亡后,他口头上先后投降前秦、前燕和东晋,占据六郡地盘,拥有三百多个坞堡,汉人和胡人的人口有十多万户,瞬间觉得我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以后想着再写类似的背景,不知道有人喜欢看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坞堡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