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霁日复一复勤奋用功,明岑欣慰不已,不免对明琅更加督促。明琅是他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他的爵位的,怎么可以得过且过?
明琅不以为然,正因他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他才可以不努力,明霁将来肯定会被他赶出去的,自然要自己挣那不知前路的前程。他现在更关心的是那好玩的光幕,可惜父亲派人看着他不能说出去。
转瞬三日已过,在京城诡异的平静中,那光幕果然如约而来。皇帝一直派人看守,光幕一出现就速派人去召前几日前来参宴的众多臣子前来。
明岑去了,但明霁没有去,毕竟皇帝也不会召臣子的家眷前来,那一次能看见已经是意外了。
光幕中的人影出现时,皇帝已经携众臣坐正,这一次还多了一个钦天监监正,皇后、贵妃、太子、荣王皆未前来。
光幕上的那人今天穿了一件藏青色的袍衫便服,玄色绦带束腰,绦带下缀着一枚青玉月华佩,形制像大燕又不是大燕。
【嗨大家好,我是文博研究生秃秃不秃,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来了解,大燕旧事。】
【让我来康康上次的投票……啊,果然不出所料,我们大家都发自内心的尊燕灵帝为大燕战神,终历史上下四千余年,也再没有这样的皇帝了(故作哽咽)。】
众人听着都皱眉,这阴阳怪气的语气绝不是好话。又见那光幕上曾从右向左飘着一串串字,
【像他这样的皇帝,再也不会有了(黄豆哭泣)】
【战神不来,匈奴的庆功宴都没人敢动筷(黄豆抠鼻)】
【快让他死了吧。从未因为燕灵帝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因为即将上场的是——】
后面的字突然都统一了,不约而同出现的只有两个人,
【武帝!我迷人的老祖宗!】
【我神策上将!封狼居胥第一人!】
【看我神威,无坚不摧!】
【武帝武帝,天下无敌!】
这字应该不是他们能看见,光幕上的那人也能看见。
【哈哈哈哈哈,好,大家都这么期待武帝和神策上将的事,我们就把前情提要长话短说。元德八年,宣帝万寿节时,善至,也就是我们的神策上将,这是他的字。我们都知道,虽然善至母亲是罪臣之后,但他的父亲位高权重,所以他也能随父入宫参加宣帝的寿宴,这是他和武帝的第一次相见。】
皇帝和群臣突然精神,说到重点了!元德八年,不就是今年?彼此对视着,善至?谁家孩子的字是善至?大家坚定的彼此怀疑着,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自家的。直到钦天监监正弱弱开口,“有没有可能,我是说,大概天策上将现在还没有字?”
呃……或许、应该,吧。状似无事发生继续看天幕。而明岑眉心一跳,母亲罪臣之后,夫妻位高权重,万寿节第一次进宫,难道?
光幕上的那人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突然笑了起来,
【也难怪天策上将和武帝后来有那么多cp粉。关于他们的初见,武帝提起过不知道多少次,他写在日记里、刻在他的昭陵的壁画里、还让史官记在史书中,他真的,他超爱。于是我们也都如他所愿、牢牢记得,元德八年十月十五,是神策上将和燕武帝这对史上最强君臣初见的日子。】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武帝那么喜欢善至,没过一年,武帝要入学了。当然,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有没有联系不为人知,可武帝入上书房读书时,要的伴读就是善至。他们在此相伴十年。十年后,元德十八年,宣帝染天花不治而驾崩。】
天花!群臣大惊失色,一起跪倒在地。宣帝倒还安然,反正还有十年,况且现在知晓,到时候可以防治,也算是幸事。
“慌什么,起来!”宣帝呵斥道,又抬头看向天幕,接下来,就是他的太子登基了吧。
【这个片段,《故国风雨后》拍得很好,饰演神策上将和燕武帝的两个糊糊一跃成了顶流,他们演得确实很绝,很有挚友那种feel,演武帝的演员的哭戏啊真的是……啊,跑远了。《故国风雨后》中提到,宣帝病重之时,也有想过更换继承人,他清楚的知道赵旭无才,德行也不上佳,可到底爱子之心占了上风,他为赵旭安排妥当,想着即使他不出色,有他留下的辅君之臣,赵旭做个守成之君就好。但这个我们持质疑态度,毕竟时隔千年,我们不得而知。】
【元德十八年,宣帝在最后清醒的时间里,召来了太子、皇后等人。他握着几个朝臣的手,临终托孤。】
【得帝王如此信任,可把明岑、张荣、杨辅、刘易、张悯等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不负帝王所托。】
皇帝面不改色,内心很是赞同。假如他现在驾崩,托孤的也是这几人。而被点名的人就乐了,虽然知道现在不是表现高兴的时候,但还是没忍住抚了抚胡须或是喝了口茶掩饰嘴角的笑意,懂不懂什么叫做天!子!近!臣!
【宣帝选继承人的眼光不怎么样,选辅政大臣的眼光很怎么样!这几个人一点毛病都没有。】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皇帝听了这话黑了脸,几个未来的辅政大臣们心里更高兴了,嚯嚯嚯,这么认可的嘛。
【宣帝知道他的继承人没有才能,选好了辅政大臣,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偏爱的继承人有自己的想法。灵帝的第一个骚操作是,和他娘一起,把他爹的妃子殉葬。我们要知道的是,自宣帝曾爷爷那辈起,殉葬就废除了。】
皇帝直接一口气差点没上来,他听到了底下的人也在窃窃私语,不是,他也不明白啊?赵旭怎么敢推翻想要他赵乾易的曾爷爷的政令,还殉葬……不怕被人称为暴君吗?赵旭现在看起来天真纯良,难不成是装的?他安排的辅政大臣呢?!
“把太子叫来。”皇帝咬牙切齿,一旁的内侍领命而去,出了皇帝的视线范围才敢擦擦头上的汗。
【皇后这个人呢,我们对她的评价大多不正面。史书曾一笔而过,有妃子对她不敬,被罚跪不慎流产。宣帝当然没有罚他心爱的皇后,毕竟他心中皇后清白无辜受委屈了,甚至还降了那妃子的位分;可她早不罚晚不罚,偏偏人家怀孕的时候罚,很难不让人怀疑。可她重新搞殉葬这件事还是让人不可思议。她是被宣帝宠了十几年昏了头,现在宣帝一死她不装了吗?】
【宣帝后宫比皇后家世低的没几个,但她最想殉葬的还是贵妃、贤妃、淑妃等世家贵女。问题是她儿子刚登基诶,皇位还没坐稳,她就要得罪那么多势力,人家几代白积累的吗?那些文官清流也不会愿意啊。啊对了,那几个辅政大臣也不同意;不要冤枉他们不制止,只是君臣有别,灵帝没给他们提过是直接把自己和他娘的想法在朝堂上宣布的。】
听到前一段的时候不少人的脸已经黑了,毕竟提到的这些妃子家族大都位高权重,她们的不是父亲在场就是兄弟在场,听了这话能忍?后宫尚是如此,外朝皇后太子岂会不打压他们?他们看承恩公的眼神已经不带掩饰的发狠了。
而皇帝也懵,他是装瞎不是真瞎,他知道他的皇后不是纯然的善良清白无辜,那是他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她怎么出如此昏招?
【这件事当然不了了之,通过这件事,许多臣子对灵帝也有一些掩饰很好的不满。而后灵帝和他娘一商量,那既然对于殉葬我们已经退了一步了,那给灵帝外祖家升个官什么的就不能再退了吧?】
皇帝眼前一黑,还升啊?爹升过了啊,再升你不怕外戚?
【承恩公吴家,在吴家女儿成为太子妃前,不过四品小官,在京中不能更不起眼了。在吴依冉被立为太子妃后,当时还是太子的宣帝也不可能让他一直待在四品,那他会好没面子的,就让人给太子妃她爹升到了三品,还提拔其他吴家的人;宣帝当了皇帝后,很快就给他的皇后她爹封了承恩公,不仅如此,更大力的升吴家人的官;灵帝登基后,吴家更不得了了;不说朝堂有了“吴半朝”这个说法,还有了“吴选”,就是你给吴家人送送礼什么的,你就能有官做,这就是吴家的实力。】
【还记得神策上将的母亲吗?为什么她是罪臣之后?就是因为沈家得罪了吴家,隆兴十七年查出户部亏空,说是有人贪污,就查到了沈家,沈家非常迅速的被判了抄家流放。怎么说呢,沈家世代簪缨,富贵显赫不必言说;说互补亏空与沈家有关实属牵强,毕竟对于户部沈家不过是有一个旁枝在户部任职罢了,怎么可能主导互补贪污?而且时间真的很短,判得又很重,直到后来武帝登基才翻案。这个案子是当时还是太子的宣帝判的,吴家主脉任职是在户部,宣帝想要护住谁懂自懂。】
沈氏。在场的人还记得当年的沈家,一朝轰塌、家破人亡。不是不知道其中蹊跷,可……群臣神色各异,彼此快速的对视一眼又收回目光。沈家这下可以翻案了啊,这事这次被抬到桌面上说了。况且神策上将可是沈氏女所出,当年能为保吴家毁了沈家,现在可不可能为了保吴家毁了神策上将!吴半朝,真是威风啊……至于沈家翻案后是谁的错,当然是吴家啊,陛下怎么会有错?是他们吴家蒙蔽欺骗了陛下!
明岑心底的大石落了地,果然。当年沈家的败落的太快,明家甚至还没能出手相助,他和嘉善的姻缘也就此消散。他回想着幼子的模样,神策上将?这对明家,是福是祸啊……
“神策上将的母亲是沈家女儿?”皇帝闭了闭眼,“谁娶了沈家的女儿?”
这个案子,皇帝记得,是他亲自判的。确确实实是吴家做的,沈家不过是替罪羊罢了。如若当年判了吴家的罪,皇后该如何自处?母亲本就因皇后的出身而不悦,后院的侧室也不慎恭敬……
沈家确实无辜,可当时罚沈家也不全是因为替罪——当年的沈家,着实是势大啊……可是吴家,他能控制得住,赵旭……我儿糊涂啊!
“回禀陛下,臣娶了沈氏女。”明岑出列,拜倒在地。
差点没更完
沉迷当顶流
怪美太好玩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天降破军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