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语文课(二)

唐朝

自从各朝代知道光幕会播放后世内容的时候,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光幕的内容,即使昏庸无道的王朝也有野心家去记录光幕。二凤陛下指导的贞观年当然也不例外。

自从光幕出现后,李世民的文官小团队就像陪着陛下新打了一遍天下一样,长孙无忌房玄龄他们本来就跟李世民跟着早,发迹之时就跟随李世民打天下,这几天像是又来了一遍,极大的促进了君臣感情。

这几日李世民跟他们就窝在太极宫里,同吃同住,废寝忘食。虽说光幕也才播了不到两节课,但是毕竟是新出现的事物,所以要稳妥处置因为光幕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与大理寺卿协调发展新大唐律法工作、与折冲府等基层组织选择性使用政治课内容打击隋朝残余武装势力和土匪流寇、与弘文馆配合发展弘扬爱国思想的大唐文化工作。

即使二凤陛下再怎么开放包容,他也是一名封建君主,他摆脱不了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并没有给我们的政治课给予过多的笔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超出生产力的水平强行推进生产关系只会招致灾难。

但光幕已经放出,民间自有记录的人,李世民没有去强行搜刮书籍已经是非常大度的君主了。种子已经种下,到底是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摇旗呐喊,还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曲折向前,就只能交给历史去选择了。

“这后世居然没有皇帝了?那他们如何处理政务?朕着实好奇啊,难道先前的人民军队就是靠斩杀皇帝淬炼的?”

李世民大为惊奇,人毕竟没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倒是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推敲。

身边的大臣们都心里小捏一把冷汗,这几日听陛下讲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听的太多了,同时也暗暗感动,这话毫不忌讳的给自己这些臣子听,这不就是信任的象征吗?

“陛下,虽然后世没有皇帝了,但是后世是认可皇帝的功绩的,不然也不会批评徽钦二宗皇帝做的不好了。”

讲这话的当然是魏征,其他人自然是不敢接二凤的话茬的,就算是二凤的大舅哥长孙无忌也不敢,毕竟越是亲近就越担心被认为是恃宠而骄,汉朝外戚专权的例子还少吗?

“哈哈哈爱卿所言甚是。”李世民一时心情大好,后世人相当朴实啊,皇帝干得好就夸奖,干得不好就挨骂自己只需更加努力让大唐百姓跟后世都夸奖朕。

汉朝

刘彻高兴的像个孩子,手不停地拍打着卫青,他能看到宋朝的疆域舆图,自然也能看到金朝的所在位置,自然而然的想到后世已经没有被匈奴骚扰边疆的烦恼了。

“好啊,后世居然能教化那些草原鞑子。”

刘猪猪表示我大为震惊但我看不懂,一时感觉自己的操作好简单粗暴啊,就是简单的把凡人的邻居打跑,可后世的方法是把邻居变成自己家人。

毕竟是一代明君,不像那些昏君一般想起一出是一出,刘猪猪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好习惯还是有的,马上召了自己亲信的文官进殿,商议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自身主权不被侵犯的情况下加大双方的互惠。毕竟是武帝,让他看到后世和平共处的情况已经给他参考答案了,但他刚强的性格使他不愿和气对待。

【岳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才会仰天长啸。而后笔锋一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些过关斩将获得的战功与披荆斩棘收复的土地,犹如尘土一般,他这在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总结,回头看去发现自己曾经无比珍视的东西都不值一提。

“三十功名”对仗“八千里路”,“尘与土”对仗“云和月”,同时意象逐渐成型,这种大开大合的诗风,毫无疑问是豪放派的了,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当然不是说婉约派就不写豪放词了,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但也写了好几首豪放派的词,李清照写的涉及深闺趣事的一般都是婉约的,涉及哀愁国土沦丧的一般都是豪放的,也能看出来李清照身为古代的一名女子都比赵家有骨气。】

南宋

辛弃疾见光幕谈及自己的词,一下子有点紧张,自己的词传到了后世,难道自己打仗没有传下去?莫非是自己出征失败了?

“幼安不必心慌,东坡居士并无武艺之长,可见后世之人是按诗词歌赋来排列的。”

此时的陆游安慰着辛弃疾,但从后面对比李清照来看,也能猜出主战派的结局,陆游此时何尝不是在安慰自己呢?

【而后的这句话激励了无数莘莘学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或许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教导自己的时候吧,他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接下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下阙开头四句,用反问的语句,加强了语气,将胸中壮怀喷薄倾吐,岳飞的一片爱国之心,化作了驱车直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我们要提一个点,之前我们说岳飞是封建时期首个有人民军队雏形的,岳飞带领的岳家军是绝对的仁义爱民之师,是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

据岳飞的孙子岳珂所写的《鄂国金佗稡编》记载,岳家军护送泰州数十万百姓撤退江南,号称二十万的金国大军穷追而来,军中粮草已尽时,岳飞犹自率领饥饿弱卒,当先苦战,为百姓断后,岂知友军刘光世部却不动如山,不给任何支援,导致粮道断绝。因此在不得已下,岳飞便下令「刲尸继廪」,就是刮死人肉充饥,就靠这种极端行为,撑过了危局,将百姓护送回了江南。

而绝没有亲孙子故意给祖父造谣抹黑的。

关于岳飞建军的事情在课文讲完后,会在他个人讲解里提到。

“壮志”与“笑谈”二字,以对仗形式出现,“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表达了对敌人蹂躏中原刻骨铭心的切齿之恨,同时又有,“笑谈”来修饰,能够看出岳飞的乐观主义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一句是虚写,来自于岳飞的想象,等到收复失地的时候,我再来朝拜天子。

当然可惜的是他到死都没有看到。

不止是他,因为宋朝畸形的社会制度,以及昏庸君主的加持下,在濒死之际怒吼三声“过河”的宗泽,在不被重用垂垂老矣之时被提及却无力回天只能仰天大喊三声杀贼而亡的辛弃疾,这些武将都是大宋的脊梁。

满江红这篇课文基本讲完了,我们现在来着重讲解一下岳飞。】

宋朝

绍兴十年郾城军营内

“将军...”

战士本不该儿女情长,可惜人心都是肉长的,张宪身为岳飞最倚重的将领,深受将军信任,他哪能不知岳飞的拳拳报国之心?如今被光幕揭示了未来,那将军会作何感想?

岳飞好似看出了张宪的担心,便对张宪讲,让他把徐庆姚政等领将都召集过来。

不过片刻,几位将士便聚到一块了,大家虽然都各自领军作战,但是光幕毕竟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不会时时盯着,也会命专人记录,留给他们查看,而且事关自家将军,当然更加关心。

诸位将领面面相觑,虽都面无表情,但每个人的心态昭然若揭,毫无疑问的是,能聚在一起加入岳家军的,都是经过各种风险考验的,对将军的事当然格外关心,但有人退缩,有人激进,即使人人都心向将军,心不齐的队伍也迟早要出事。

岳飞在看到张宪的表情的时候,就想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便召集起来,把话摊开了讲,

“诸位将军都来自四方各地或是看中我岳某的几分本事或是几分抱负,便投奔于我。岳某当然也很庆幸有各位将军能在我身边。

但是最近的光幕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岳某的抱负没有实现,但岳某并不伤心,因为岳某相信事在人为。

我清楚大家也是担心我的,可大家也还有别的牵挂,他们不能没有你们,让别人强迫走一条看不到希望的路是残忍的,在此次战役结束后,想离开的可以离开,我岳某绝不阻拦。如果有跟着我继续讨伐金贼、清洗耻辱、还大宋百姓一个交代的,就做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准备。

我岳某在此表示,即使看到光幕的结果,我也绝不走回头路,即使撞也要将金贼给撞的粉身碎骨!”

诸位将军此时都泪流满面,有的回想起初次征战时将军的宽厚,有的回想起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欢迎之热烈,有的人回想起自己为败军受降时将军的仁义。

“我誓死跟随将军!”张宪红着双眼有些哽咽地粗声说道。

“我也是!”“誓死跟随将军!”

声音接连不断,虽声势不大,但此时的人心凝聚已经可以使岳家军无往不胜。

明朝

同为将军出身的朱棣当然明白岳飞的困境,不解决赵氏一切成就都白搭,读过宋史的朱棣很清楚蒙古鞑子的铁骑是不可能被岳家军以外的军队击败的。

可是这种情况了,赵氏还在求和,这种情况,就是朝中有奸佞,蛊惑君王。

他们缺少一些小小的靖难震撼了。

敢以八百人起兵靖难的朱棣,分析着岳家军数万人再加上人心向背,表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国家用兵争境土,有其尺寸之地,则得其尺寸之用。因粮以养其兵,因民以实其地,因其练习之人以为向导,然后择其要害而守之,则胜算可操,事功可成矣。”这是《宋史·岳飞传》所记载的。

意思是说,国家在面临刀兵时,并不是一味的进攻多占领土地就是良策,只有得其用,多发展民生,才能确保收复的失地成为取得更大战果的桥头堡。

同时金人在与岳飞对敌时称岳飞为“岳爷爷军”,更是直截了当的表示“憾山易撼岳家军难。”

前者能看出岳飞战斗策略的改变,后者能看出改变后的战果。

从这个结论我们来看一下,岳飞是如何在一千多年前建立一个小型人民军队的。】

修改前:有小伙伴说苏轼不认识岳飞,原本我搜的时候是ChatGPT告诉我他俩认识的,看到评论后我百度了一下,还真不认识,实在抱歉,后续文章我一定多渠道搜索

修改后:错误已修改,有错误的时候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尽情指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语文课(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