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语文课(三)

【效用兵起源于宋神宗,起初是从各军招募精兵良将两千人。

但到了靖康元年,迫于军事形势上的压力,使得朝廷放宽了招募效用兵的条件,开始从平民中招募,但仍然要求武力过人。

只要入选就给三千钱,岳飞就参加了此次扩招。

前文所讲的桥头堡理论就是岳飞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岳飞带着妻子刘氏与儿子岳云在河东路平定军扎下了根,一步步被提拔成了偏校。

至于为什么岳飞能带着妻儿参军,这里就要提到宋朝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冗军。

军中发放的钱粮,不止供养军士,还要兼顾家属,宋朝军队最多的时候,常备军上百万,养兵百万其实是养了五六百万人,在生产水平底下的封建时代,庞大的军费负担,令宋朝的财政开支极度紧张,甚至入不敷出。

宋朝军队内部贪腐问题极为严重,大量军费被将领中饱私囊;军队内部也同样有着极为尖锐的官兵对立,不能说是一盘散沙吧,也跟乌合之众差不多。

军队平日训练极差,甚至完全没有训练。战时一触即溃,甚至不战而溃。尤其是宋徽宗后期,内有高俅,外有童贯,两位卧龙凤雏把整个国家腐蚀的千疮百孔。

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岳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军政的恶浊使他义愤填膺,军风的堕落使他心如刀绞。】

唐朝

杜甫有一种似真似假的不真实感,因为军队贪腐让他感觉跟自己身处的唐朝很像,只不过不同的是,宋朝贪腐是战斗力低下的贪腐,是与中央绑定的,并没有直接危及中央的统治。

而唐朝的贪腐,是对中央的反噬,是节度使妄想在自己的领地里建造独立王国,军政监大权于一身。

身为杜甫的好友,相比起杜甫的官场不得志,高适受到张九皋的举荐,通过了中道科考试,被授予封丘尉一职,他决心改变大唐,要让大唐变得更好。

他感觉到,光幕能给他这个答案,他不希望大唐被节度使搞得四分五裂,摇摇欲坠。

宋朝

刚缓过来没多久的赵匡胤已经被接二连三的晴天霹雳打击的心灰意冷,不要说一统江山,连兴盛都未曾兴盛就有如此亡国之相,他已经对这个未来不抱任何希望了,他现在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会有如此奸臣当道?

自己设下的体制机制是否合理,自己的接班人到底是哪一个更好一点,他对待这些问题上已经比以前更加谨慎了。

自己打下的江山,可以说比自己的孩子还亲,不能就这样被后代子孙败坏没了。

明朝

朱由检看着光幕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哀,只不过宋徽宗是乐在其中,而自己却是深陷泥潭。

朱由检苦笑一声,咧着嘴有些凄凉的闭上双眼,要说沦落人,似乎自己跟岳飞更像吧,只不过岳将军的本事他是没有的,只是同样对边军**痛彻心扉吧,由心而无力,似乎更加可悲。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两路南下,举大旗入侵宋朝,如此军风军纪下的将领很不出人意料的在军事布置上失衡了,宋军被金军冲击的四处溃散,完全无法抵挡如此的来势汹汹。

其中东路军直扑东京,而岳飞的故乡相州和汤阴,就在东路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得知此消息的岳飞如同坠入三九寒冬。

更可笑的是宋徽宗见金人逼近都城,马上禅位给了长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

宋钦宗也毫无治国本领,他在激进的冒险主义与怯懦的投降主义之间摇摆,一听到某处略有战果,便要马上乘胜追击,似乎胜利在一夜之间就能取得,但一遇到失败,就好似断了魂丢了命,马上就转向天塌了似的投降的一边去了。

如若不是大臣李纲拼死谏言,恐怕赵桓也学自己的父亲逃离都城了。

东京保卫战可不像明朝的北京保卫战似的有于谦这种大臣,也没有朱祁钰这样知人善用的明君,上天是唯物的,多年来积累的矛盾不等自己爆发,就已经因为自己的衰败而让别人趁虚而入了。

而且这赵桓也似乎有晚清遗风,盲目进攻然后割地赔款,非常听话,是个十足的昏君。

一个城下之盟,就割让了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这富饶的河北与资源丰富的太原就这样割出去了。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在金人准备北撤之时,赵桓居然挽留金国使者,塞了一大堆珠宝跟一封信,想让他给金人的三号人物耶律余睹,跟他说,你是辽国的皇子,辽被金灭,你不想报仇吗?我可以配合你。

这挖墙脚是没错,但你是战败国啊,而且还收买敌军高级将领。

拒绝自家人李纲与种师道发兵尾袭的建议,去把希望寄托在敌人身上,可谓昏庸之极。】

清朝

胤禛在看到如此多朝代的末路以及后世文化的差异,他当然能猜得到自己的大清恐怕凶多吉少。

但在看到晚清割地赔款的时候,人非圣贤,不可避免的怒火中烧。

胤禛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封建帝王,他可以为了维持封建统治,对官员开刀: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化纳粮,将高高在上的士大夫狠狠踩在脚下,但这不是说他的立场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他可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兴文字狱,奴役人们的思想,践踏人们的创造力。

这一切都是一名合格的封建帝王该做的事情,而在他看来,晚清的割地赔款就不是一名合格皇帝应该做的,胤禛很明白汉文化里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猜想着,后世应该就是取代晚清的新朝代。

胤禛虽心中掀起波澜,但面不改色。

“毅庵如何看待光幕提到的宋朝风骨?”

鄂尔泰身为雍正的心腹,当然明白自家老大不会因为自己多说两句就对自己不好,虽不清楚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问这种敏感问题,但身为小弟听话就好。

“陛下,微臣以为宋朝人杰频出,而昏君不断,致使堵塞僵化,全身不可出寸拳,被蒙军完败,输的体无完肤。

陛下皇恩昊天,泽被天下,宋不可与之相比。宋依然是往日,不可倒转,我大清国力蒸蒸日上,未来可期,如今光幕出现更是可窥见天机,走后世成就之路,便可避免宋末之害。”

要么人家鄂尔泰能当胤禛知己呢?你问宋朝风骨,我还不知道你心想着想听什么吗?指明了跟你谈的大清。

明说了宋朝皇帝不行,而你胤禛厉害;宋朝已经是过去式了,咱大清蒸蒸日上,还有光幕这种东西告诉咱有什么坑。这还能输?这怎么输?

胤禛心满意足

“只需要把握住光幕,就能把握住一切。”

一些雄心勃勃的野心家同样如此认为。

明朝

朱元璋阴沉着脸能滴出水来,原本看宋朝看着挺乐呵的,你看,宋朝连金人都打不过,更别提蒙古了,但咱老朱就能把蒙古鞑子撵出去。

结果乐着乐着就乐不出来了,明明有能干的大臣与贤明的皇帝,怎么会沦落到需要保卫北京的地步?

而且最关键的,为什么皇帝会跟大臣都出现在北京,难难道咱之后迁都了?还是说是咱的标儿迁的?

虽然他知道朱棣很敬重朱标,但实在耐不住朱元璋瞎想,历史上兄弟阋墙的事还少吗?而且朱棣是边军前线,自然兵强马壮。

这时,朱元璋看到朱标想到了什么似的,脸色一变又恢复了神态,但这点细节可躲不过老朱,自己儿子还不了解吗,肯定是想到什么跟朱棣有关的了,这是想给自己弟弟隐瞒下来。

朱元璋少有的对着朱标发火,“老大,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是不是跟老四有关系?咱告诉你这这种事情不许给他瞒着,咱也是为你好!”

朱标面不改色,“爹,儿臣只是对这个名叫于谦的臣子有些感兴趣而已,并没有想到四弟的事。”

朱元璋对朱标的话一点都不信,“你不跟咱说是吧,来人啊,马上派人去北京把朱棣给咱押过来!”

朱标皱着眉头,他知道等朱棣来了南京城,说什么自己爹都不会听了,想明白的时候决定马上去找自己娘。

自己娘才能管住爹,急匆匆走到坤宁宫后。

刚想跟自己娘说发生了什么,可还没等朱标说出口,马秀英便提前说出来,“你爹是要把老四叫回来了?”

朱标心放下了一半,娘都知道了,还这么淡定,看来老四有救了。

“我怎么能想不到呢?当初娘生你们的时候给你们,你们的名娘可是牢牢记在心里的。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朱祁钰看来就是老四的曾孙了。”

“娘,老四他我看着长大的,这里面一定有其他事情,老四不是这样的人。”朱标连忙给朱棣解释。

“娘明白,你别慌,娘当然知道你们兄弟感情好,但这个事情不是说说就行的,你先听你爸的,等老四来了再说。”

“不行啊娘,等老四来...”,朱标很清楚等朱棣来了,自己爹不得把他打死啊。

“等老四来了,娘跟你一块去,咱把事情说清楚,不让你爹插手,怎么样?”,马秀英当妈的当然知道朱标想的什么,选了个折中的方案,不然让他爷俩就让不让老四回来这个事闹得不愉快?

“嗯,一切都听娘的。”朱标狠狠的点了一下头。

朱标暗暗祈祷,希望自己弟弟别让自己失望。相比起皇位,他更希望自己兄弟和睦。

【在金军离开以后,朝廷又回到了那种文恬武嬉的局面,宋徽宗也回到了朝廷,可等到使者将信件交给耶律余睹的时候,耶律余睹又以此为由,发动了第二次攻宋。

1126年由于宋军兵力不集中,完全没有协同配合,金军大破之。全军生还十之二三。

如此巨大的失败和空前的损失,令岳飞震动不已,就在几天前刚刚见过的三万援军,没过几日就变成了累累白骨。这巨大的反差使岳飞心灰意冷,胸中既有寸功未立万古枯的悲凉,又有家国故土沦丧的愤怒。

他此时立下誓言,等到横刀立马,必将胡虏斩于马下!】

修改前:我感觉得重新调整一下大纲,这种讲课方式有点不对,写各个朝代的情况越写越顺,写讲课一停一顿,得重新思考一下。

还有关于讲什么课的问题,讲完满江红两则之后,得弄点可以发展生产力的东西了,不能只讲上层建筑,当然真写理科肯定枯燥,大家不爱看,我也不想写,只会描述研究方向,知道方向就已经极大缩短发展时间了。

还有一些问题是,关于观看光幕后各朝代实质性的发展,我是按照正文来写,还是番外呢?

关于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提提意见,我现在跟单机一样,哭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语文课(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