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语文课(七)

春秋

在田间办学的孔子听完光幕讲的封建礼教后,心态淡然,面容不惊,身旁的小弟子不解的问。

“夫子,为何不恼?”

“我为什么要恼怒呢?是因后世之人指责我而生气,还是因后世之人指责周礼而生气呢?亦或者是因董仲舒修改儒家而生气呢?”

“不管哪一个,夫子都应该生气吧?”

孔子开怀大笑。

“今天的我们指责部族的茹毛饮血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难道因为我们指责部族,而部族就要马上改变吗?当然不是的。”

急躁的子路忍不住了,不由得插嘴。

“儒家崇尚周礼只是手段,而目的是想让黎明众生身处世间之大同,如果为了实现周礼而去实现周礼,那与光幕讲的刻舟求剑有何异处?”

“弟子拜服。”

西汉

尴尬的气氛仿佛能把空气凝固,纵然脸皮很厚的刘猪猪,此时也微低着头。又气又恼,光幕怎么什么都说出来了,虽然不至于对董仲舒的方案造成什么影响,但很难看啊,这搞得朕不上不下的,猪猪暗骂着。

什么叫披着儒家皮的法家?

释经权在朕手里不行吗?

儒家就在朕手里了!孔子就一破教书的,他懂什么儒家?

董仲舒不愧是搞学术的,眯着眼睛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脸不红心不跳的站出来。

“微臣恭喜陛下啊。”

这下轮到刘彻疑惑了。大家伙这正尴尬的呢,你这是整哪一出?

“在微臣看来光幕所讲正是在夸赞陛下啊。陛下名高天下,无人不从,儒家自然俯首称臣。光幕称您指导了儒家,在臣看来,不是陛下需要儒家,恰恰相反,正是合适的人碰到了陛下,是儒家因陛下而兴盛啊。”

听到着周边大臣面面相觑,原以为你董仲舒你个大儒挺正直的,没想到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跟我们“同流合污”了?

“好啊,朕只知董公通百家之说,没想到对世故之学也颇有造诣啊。”

刘猪猪此时自然开怀大笑都开始打趣董仲舒了。

“陛下谬赞了,文必切于实用,礼必宗于儒学。世故之学自然也是为臣之所用的。”

董仲舒当然听出刘彻的打趣来了,但是毕竟是上司的玩笑,厚着脸皮应下便是。

一旁的主父偃就有些吃味了,陛下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与自己畅谈国事时的陛下了,现在陛下需要的是这个在自己看来花言巧语的董仲舒。

唐朝

此时又聚到书阁的李世民心腹们,只觉得这最新一课的庞大的知识点有些惊讶。自己毕竟是在宋朝之前,没读过朱熹的文章,但据光幕所讲,似乎是什么封建礼教的发展?

“士大夫蓄妾成风??”

家中有悍妇的房玄龄失声惊呼,虽然知道自己家是少数,但是大唐风气开放,也没开放到这种程度啊。开放理应是双方的开放,任何单方面的开放都是牺牲另一方权利的。

原本大家还在看着自己记录的巨量知识点皱着眉头,此时听到房玄龄的吃惊,并未往深处思考的众人也都忍俊不禁。

“哈哈哈,玄龄啊,你惧内,难不成认为所有人都惧内吗?”

长孙无忌想起自己老朋友这些年的趣事,不由得笑出了声。

此言一出,房玄龄见自己的老朋友们都笑话自己,也有些脸红起来。

“谁怕内子了,难道你们不觉得,光幕讲的用备士大夫采拾娱侍,这还只是惧内的问题吗?”

房玄龄边说着,脸色也逐渐严肃起来。其他人也收起了笑容,众人都立马回到了讨论笔记的状态。

“陛下,臣认为封建礼教起到的作用极其重大,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个天人感应使汉朝兴盛了几百年,张角起义时号称苍天已死,即使反汉却也在使用武帝之法,可见影响之深远。若无光幕,大唐也应当会遵循汉制。”

房玄龄首先跟李世民汇报了封建礼教的重要性,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有意识的掌控起来发展。

“玄龄言之有理,但现如今我们已经知晓其发展及其后续,那我们该如何改变及其应对未来的变化呢?”

“臣认为天人感应的基础是秦统一六国后,汉朝即位,即使经历多个朝代,但仍有七国之乱这样的分裂危险,此种情况才孕育出了天人感应这种极其适合大一统的理论;同样的,根据光幕所讲,朱熹所作的理论,同样是基于士大夫流连于风花雪月场所的背景而作的。

因此,能够得出要想发展封建礼教,必须要基于我大唐现实的情况。正如房相所讲,大唐当然也可以承汉制,但因为我们也需要加强大一统,但是远不如探寻适合我大唐的。”

杜如晦剖析根本,一针见血的指出。

“克明所言甚是。战乱刚刚平息,正是与民同休之时,减轻赋税,发展商贾,与“邻”为善,鼓励女性劳作,爱卿们是时候像董仲舒一样,想一个合适的口号了。”

二凤相当开心,治国理政这么多年,头一次从这个角度学习到。又有些感慨,如自己姐姐般的传奇女子啊,但自己姐姐却未曾顶着如此大的压力,秋瑾姐姐顶着千夫所指,真乃猛士也。

明朝

原本王阳明对光幕的政治课就相当感兴趣,虽然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但这种讲述方式以及内容思路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面岳飞的母亲的讲话也引起了读圣贤书多年的王阳明的共鸣。

此时学习到秋瑾时,更是惊为天人,王阳明可不是生活在开放的唐朝,他是真真正正的生活在无比压抑的明朝。即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感知不深,但谁都会对比,谁也不能说此时的风气比唐朝更开放。

再加上原本娄谅向自己传授“格物致知”之学后,自己遍读朱熹著作,下定决心穷竹之理,却什么都没有发现,甚至因此大病。

质疑的种子一旦埋下遍会开花结果,如今自己身处龙场,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写下了《教条示龙场诸生》。

现在更是了解到光幕,此时王阳明对自己的心学无比期待,想看看后世是如何评价自己这个封建礼教的。

王阳明也在思考着,“一个理论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可能是现实出错了,一定是理论出错了。”

那理学是哪里出错,导致与现在的社会不符了呢?还是说原本就错了,只是没有人提出来?

社会制度发生改变的时候封建礼教就变成了糟粕?按照光幕的**,大明朝的社会制度与宋朝一定没有变化,也就是说理学没有变成糟粕,意思是说理学出现解决不了现在问题的时候,我是可以去发展理学的。

师出有名 get√

那新的问题来了,如何让社会制度发生改变呢?难不成改变的时候,就是后世法律建设之时?他还记着由百姓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可是后世是如何保证都已经组成这种组织了,百姓依然是百姓的呢?

还有这后世的辛亥革命,难不成就是靠的这辛亥革命,才转变的社会制度?

————

各位皇帝好似都下意识的避开了辛亥革命的话题,臣子们也都心照不宣没有提起,结束两千多年帝制这种话题是碰都不能碰的。

但是不提起,不代表不存在了,各朝代的有识之士也都蠢蠢欲动,无论是公道正派的,还是野心勃勃的。

别的皇帝是避开了,可是清朝的皇帝却不得不面对了。

胤禛看着辛亥革命的字眼,无比扎人,别的朝代最多改朝换代,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变成结束帝制了呢?

这种巨大的变革,让胤禛极度缺乏安全感,即使自己不会经历,但是想到未来多少年之后,自己这个位子就不复存在了,多少有些不真实感。

而且光幕还讲之后会单独学习,可见重要性,胤禛此时既希望早日学习到这个新知识,又担心知晓后天下人会有样学样。

但毕竟是皇帝,回过心神后深吸一口气,也顾不得臣子们看了怎么想了,开始安心等待光幕讲课。

————

聚在各朝各代的百姓也聚在一块看着光幕,也都念叨着。

“咱就说怎么咱闺女这么苦,原来这些个读书的这么坏啊。人家朱夫子写出来骂他们的,他们可倒好,自己享着福,可苦了咱闺女了啊。”

“苦你什么闺女了,要咱说,要么人家是读书的呢,早就看透了,女人地位要这么高干什么?”

“对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虽然这光幕讲了他外甥女的事,但这话放咱这里也没错啊。你家妮儿失了贞洁,谁家小伙子还要啊?就算小伙子要,嫁过去不得被婆家欺负死啊。”

“对啊对啊,南边村子打铁的那个老李,他闺女也是被人从河里救出来了,就因为这个嫁不出去了,老李三天两头的打她,天天叫的真惨啊。”

“凭什么那些读书人的闺女不看重这些,非要咱看这些?”

“你不看这些行吗?亲家看啊,这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吗?”

【刚刚我们学习了《小住京华》的上阕,秋瑾都讲解了哪些部分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有对婚姻生活的苦痛,有对封建礼法的控诉,也有对冲破牢笼的渴望。

大家可以回顾上阕,细细体会一些这几种复杂的感情。】

唐朝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正在与自己好友高适游历梁宋,正值心情舒畅之时,明朗而开阔。

“仲武兄,这后世夫子居然讲的如此细致,蒙学都比不上吧。”

杜甫听完岳飞的满江红时,就有些想讲了,但是因为金艺上一篇赏析的不多,就忍住了。没有想到居然还会赏析作者内心的想法,这让杜甫感到颇为新鲜。

“子美,夫子讲解如此细腻,恐怕不利于学子吧”

杜甫随性一笑,随即给高适斟了一杯酒。

“仲武兄何必臆想,后世剖析问题如此一针见血,恐怕也与夫子如此教导有关系吧,昔日孟母三迁,后世如此教导,恐怕也有此意吧。”

“子美对后世如此自信?也对,后世百姓参政,恐怕真的要实现太宗皇帝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了”

“就是不知圣上会不会采信了。”

要不要结束语文课的时候赶紧讲讲理科呢?不讲感觉各朝代快出事了,不对,讲了该出事还是得出事,理论转化成应用的时间呢还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语文课(七)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