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怀瑾那份笨拙却真诚的“学习心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沈熹微心中漾开圈圈涟漪。
她开始觉得,这位看似冷硬如铁的公关大佬,内里或许藏着一块亟待被温暖融化的坚冰,而她的“教学”,似乎真的在一点点凿开缝隙。
然而,生活从不只有温和的“课堂”。
命运的转向,往往比预期更为突然和沉重。
这天下午,沈熹微正在“归途”公司整理资料,办公桌上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号码,语气焦急万分。
“请问是‘归途’公司的沈礼仪师吗?
我……我是林梦的哥哥,林晓峰。”
电话那头的男声带着哽咽和显而易见的慌乱,
“我妹妹她……她昨晚出意外……走了……”
林梦。
这个名字即使对沈熹微这样不常关注网络热点的人来说,也并不完全陌生。
一个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年轻女孩,以分享精致、乐观的日常生活而闻名,被粉丝称为“梦梦小仙女”。
她阳光灿烂的笑容和“努力经营美好生活”的人设,曾是许多人疲惫生活中的一点慰藉。
“林先生,请您节哀,慢慢说。”
沈熹微的声音立刻切换到专业而安抚的模式,她迅速拿出笔记本记录关键信息。
“我们全家都乱套了……梦梦她还那么年轻……”
林晓峰语无伦次,
“现在她的经纪公司也来了人,说要商量后事……
可是……
可是他们说的,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沈小姐,我们听说你们公司最尊重逝者和家属意愿,求求你们,帮帮我们……”
沈熹微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丧事委托,很可能卷入了一场复杂的利益和情感冲突。
她安抚了林晓峰,约定一小时后在公司见面详谈。
挂断电话,沈熹微轻轻叹了口气。
年轻生命的骤然消逝总是格外令人心痛,而名人的身后事,往往比普通人更多风波。
她预感这将是一场棘手的仪式...
几乎是下意识地,她想到了顾怀瑾。
他擅长的危机公关,处理的不正是各种复杂的舆论和利益局面吗?
虽然殡葬和公关领域不同,但其中涉及的人性、沟通和形象管理,或许有相通之处?
而且,这似乎也是一个机会,
让他从更现实的案例中,观察和理解不同立场下的情感诉求。
犹豫片刻,她拨通了顾怀瑾的电话。
电话很快被接起,那边传来他低沉平稳的声音:
“沈小姐?”
“顾先生,抱歉打扰你。
我们公司刚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逝者是一位名叫林梦的网络红人。
家属和经纪公司在葬礼方案上出现了很大分歧。
我想……
这或许是一个观察复杂情感和利益冲突的现实案例,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介入了解?”
沈熹微尽量用客观的语气陈述,避免显得像是在求助。
电话那端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快速检索信息。
顾怀瑾的声音很快再次响起,带着职业性的敏锐:
“林梦?我知道她。
昨晚的意外车祸是今天上午的热点新闻,目前舆论还在发酵期...
这确实是一个典型的‘形象危机’与‘情感诉求’交织的案例。
我半小时后到你们公司。”
他的反应速度和分析切入角度,让沈熹微再次深刻体会到两人思维模式的差异。
她关注的是生者的悲痛和逝者的安宁,而他第一时间看到的是“热点新闻”和“形象危机”。
...
半小时后,顾怀瑾的车准时停在“归途”公司楼下。
他走进接待室时,林晓峰和一位穿着职业套装、表情精明干练的年轻女性已经到场,气氛明显有些紧张。
那位女性是林梦的经纪人,姓杨。
沈熹微正在尽力安抚情绪激动的林晓峰,看到顾怀瑾,微微点头示意。
顾怀瑾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分别向林晓峰和杨经纪人了解了双方的基本诉求。
林晓峰代表家属,声音沙哑却坚定:
“我们只想让梦梦安安静静地走。
她生前虽然活在镜头前,但那不是她的全部!
她累了,我们想给她一个私密、温馨的告别式,只有家人和最好的朋友参加,让她体面地休息。”
而杨经纪人则完全是另一套逻辑,她语速很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商业考量:
“林梦不仅仅是你们的家人,她更是一个品牌,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IP!
她的离世是巨大的不幸,但也是最后一次与粉丝连接的机会。
我们必须举办一场公开的、盛大的追悼会,允许媒体采访,进行线上直播!
这是对粉丝的交代,也是将林梦‘努力、阳光’的形象价值最大化的最后机会!
这甚至关系到后续一些纪念品开发和慈善基金的设立!”
“最大化?价值?”
林晓峰猛地站起来,眼睛通红,
“我妹妹人都没了!
你们还在想着怎么利用她?!
她不是你们的商品!”
“林先生,请您冷静!
这不是利用,这是延续梦梦的精神!
您不希望她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消失吧?”
杨经纪人据理力争。
双方争执不下,场面几乎失控。
...
沈熹微试图调和:
“两位,请先冷静。告别式的核心是安抚生者的悲痛,给予逝者尊严。
我们是否可以寻找一个既能表达家人情感,又能适当回应公众关切的平衡点?”
“平衡?”
杨经纪人看向沈熹微,语气带着一丝行业性的傲慢,
“沈礼仪师,您可能不太了解我们这个行业。
热度稍纵即逝,如果不趁现在抓住机会,梦梦这个品牌就彻底没有价值了!
我们需要的是影响力,是话题度!”
一直沉默观察的顾怀瑾此时开口了,声音冷静得像一块冰,瞬间压下了现场的嘈杂:
“杨经纪,从公关角度,我理解你的诉求。
但目前舆论对林梦小姐普遍是同情和惋惜,过度商业化的操作极易引发反噬,被指责‘消费逝者’。
这非但不能提升品牌价值,反而可能摧毁她积累的所有好感度。”
杨经纪人显然认出了顾怀瑾,态度收敛了一些,但依然坚持:
“顾总,风险与收益并存。
我们有专业的团队可以引导舆论……”
顾怀瑾没有理会她,转而看向林晓峰,语气稍微缓和:
“林先生,家人的情感是第一位的。但完全隔绝外界也并非上策。
林梦小姐的粉丝是真心喜爱她,他们的哀悼也需要出口。
彻底拒绝,可能会引发粉丝的不满甚至迁怒于家人。”
他思索了片刻,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沈熹微身上,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带有明显顾怀瑾风格的方案:
“我的建议是,核心仪式尊重家属意愿,小型、私密。
但同时,可以策划一个线上追思空间,发布由家属审核通过的纪念短片、生平回顾,引导粉丝在特定平台进行有序的悼念。
这样,既保全了**,也疏导了公众情绪,将舆论风险降到最低。
甚至,”他看向杨经纪人,“如果运作得当,这个克制的、尊重逝者的处理方式本身,就能成为一次正面的形象公关,为你们所说的‘慈善基金’赢得更多善意和支持。”
这个方案逻辑清晰,兼顾了多方利益,显得非常“完美”。
然而,沈熹微的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她听出了这个方案的精明和高效,但它依然充满了“管理”、“引导”、“风险控制”的冰冷计算。
它将一场充满悲痛的告别,变成了一场需要精心操控的公关事件。
“顾先生,”
沈熹微忍不住开口,声音虽然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认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核心,不应该是‘品牌价值’或‘舆论风险’,而是林梦小姐本人,以及她家人的真实感受。”
她转向林晓峰,目光充满共情:
“林先生,您刚才说,林梦小姐生前累了。
您能告诉我,她私下里是什么样的吗?
她真正喜欢什么?
讨厌什么?
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视频背后,她是否渴望过片刻的宁静?”
林晓峰被问得愣住了,随即眼圈更红,声音哽咽:
“她……
她其实不喜欢应酬,不喜欢总是化妆……
她最喜欢回家吃妈妈做的家常菜,喜欢窝在沙发里看老电影,喜欢养些花花草草,还说等以后不拍视频了,就想开个小花店……”
沈熹微认真地听着,然后看向顾怀瑾和杨经纪人,语气平和却力量千钧:
“你们听到了吗?这才是真实的林梦。
她首先是一个渴望简单生活的女孩,然后才是一个网红。
她的告别式,应该首先服务于安抚这个女孩疲惫的灵魂,和她心碎的家人,
而不是去考虑如何最大化一个‘IP’的价值,或者如何规避所谓的‘舆论风险’。”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我认为,最好的方式,不是折中,而是回归本质。
告别式可以不盛大,但必须真诚。我们可以用她最喜欢的花草布置现场,播放她最爱看的电影片段,甚至准备一些她念念不忘的家常菜……
让这场告别,真正属于‘林梦’这个人,而不是‘梦梦小仙女’这个符号。
我相信,真正的粉丝,如果爱她,会理解并尊重她和家人最后的心愿。
而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才是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远比任何刻意营造的‘话题度’更有价值。”
沈熹微的话音落下,接待室里一片寂静。
林晓峰早已泪流满面,用力点头。
杨经纪人张了张嘴,想反驳,但在沈熹微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目光注视下,竟一时语塞。
而顾怀瑾,则彻底怔住了。
他看着她,这个总是温温柔柔的女子,此刻身上仿佛散发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光芒。
她没有被复杂的利益关系绕晕,没有妥协于看似“理性”的方案,
而是用一种近乎固执的纯粹,直指问题的核心——对人的尊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他引以为傲的逻辑、权衡、风险控制,在她这番基于“人”的本真诉求面前,突然显得那么苍白,甚至……有些冰冷和傲慢。
这是他们自相识以来,第一次在核心观念上,产生了如此激烈、如此根本的碰撞。
顾怀瑾第一次意识到,他所以为的“解决问题”,
在沈熹微的价值体系里,可能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