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十九章

茶室一别之后,日子仿佛被按下了缓慢而舒缓的节奏,时间如同细水长流般在指缝间静静淌过,不再像从前那样裹挟着商业竞争的急促与焦灼。

顾怀瑾依旧埋首于他庞大的商业帝国之中,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会议与决策从未停歇,但一些细微的变化,却如同春日清晨悄然浸润土壤的露珠,在他严谨刻板的生活里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这些变化虽如同秋叶落地般不起眼,却如同温水煮茶般逐渐渗透进他的日常,在他心中酿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仿佛冬日里的炭火,默默散发着微热。

在他那间俯瞰城市天际线的宽敞明亮办公室里,红木书桌上永远摆放着最新的财经期刊,而角落那个意大利手工打造的胡桃木小柜子,则是专门用来存放顶级咖啡豆的圣地

——牙买加蓝山的馥郁、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的果酸、哥伦比亚苏普雷莫的醇厚,每一款都附有产地庄园的认证卡片,常年散发着烘焙后的焦香。

然而此刻,在这个象征着精英生活方式的柜子里,价值不菲的蓝山咖啡豆旁边,却突兀地立着一个素雅的青瓷茶叶罐,罐身上手绘的兰草图案在一众金属咖啡罐中显得格外清逸。

这个与周遭奢华格格不入的茶叶罐里,正装着沈熹微用棉纸细心包裹的安神茶,薰衣草与洋甘菊的干花在罐底铺成温柔的浅紫色。

某个被并购案数据搅得头痛欲裂的深夜,当顾怀瑾第无数次对着电脑屏幕揉紧眉心时,那罐安神茶的影子突然从记忆深处浮现。

他鬼使神差地取出茶匙,用对待商业合同般精准的动作舀出三克干花,注入90度的纯净水——这个水温是他昨晚失眠时在搜索引擎上特意查证的。

茶水在骨瓷杯里晕开淡金色的涟漪,植物的清芬混着若有似无的蜜香袅袅升起,与他惯用的意式浓缩咖啡那霸道的焦苦截然不同,入口是极淡的甘醇,

像沈熹微说话时柔和的尾音,顺着喉咙缓缓滑入胃里,竟真的让紧绷如弓弦的神经松弛了半分。

那晚,他破天荒地没有服用助眠药物,就在铺着羊绒毯的真皮沙发上蜷缩着,伴着残茶的余温,获得了近半年来第一个没有被商业报表惊醒的安稳睡眠。

...

清晨醒来时,连他自己都惊讶于办公桌上未完成的并购方案旁,那只空茶杯里还浮着两朵完整的洋甘菊。

从那以后,他开始习惯在睡前用那套从英国拍卖行拍回的银质茶具,郑重其事地泡上一小杯安神茶。

茶匙轻搅茶汤的叮当声,成了他每日23点准时上演的秘密仪式——这个在哈佛商学院案例里都找不到的生活程序,像一道温柔的裂缝,打破了他用日程表和效率手册构筑的冰冷世界。

当薰衣草的淡香与羊绒睡衣的暖意交织在卧室里时,他偶尔会想起沈熹微递给他茶叶罐时说"酸枣仁要炒过才不会苦"的模样,

这种陌生的联想让他坚硬的唇角会不自觉地柔和半分,

仿佛在万年冰川的表层,悄然融化出一汪能映照星光的春水。

周晨阳是第一个察觉到这些如同精密仪器里混入的柔软变量般的微妙变化的人。

作为跟随顾怀瑾五年的首席特助,他对老板的作息规律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

——精确到分钟的晨会、永远不加奶的黑咖啡、手机相册里只有建筑摄影的极简主义。

但最近,他敏锐地发现,老板虽然依旧会用红笔在财务报表上划出严苛的修改线,但眉宇间那层如同西伯利亚寒流般常年不化的冰霜,似乎在晨光里会透出半分柔和,

尤其是在接过助理递来的保温杯(里面不再是黑咖啡而是温水)时,眼神中竟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弛。

以前那盏象征着"永不熄灭的商业野心"的顾怀瑾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凌晨两点后才会熄灭,

甚至通宵达旦,但现在却偶尔会在晚上八点准时熄灭,有次周晨阳送紧急文件到地下停车场时,

竟看见老板正站在车旁对着手机屏幕

——那上面不是K线图,而是某篇关于"薰衣草精油提取工艺"的农业科技文章。

更让他震惊的是上周四,当欧洲分部的董事通过视频会议请求召开深夜紧急会议时,

他清晰地听到老板用平稳却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我的私人时间不讨论非紧急事务",

这种拒绝在过去三年里从未发生过。

这样的变化,让周晨阳每次进办公室都要先深呼吸三次,既惊讶于冰山融化的奇迹,

又暗暗欣慰老板终于学会给自己留出喘息的缝隙。

更让周晨阳大跌眼镜的是,某次他送季度预算报告进去时,竟看见顾怀瑾正用激光笔在电脑屏幕上划出重点

——那屏幕上显示的并非摩根士丹利的行业分析报告,

而是某篇标题为《芳香疗法在压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的科普文章,页面侧边栏还标注着"薰衣草:

α脑波促进率23%"的红色批注......

周晨阳强忍着胸腔里快要爆炸的笑意,用文件夹挡住半张脸才敢默默退出来,心里对那位只在茶水间惊鸿一瞥过的沈小姐的敬佩之情,简直比华尔街铜牛还要巍峨

——能把他们家信奉"数据至上"的老板从SWOT分析拽去研究植物神经学,这位沈小姐绝对是现代版的点石成金手,不,应该说是化冰为水的魔法师。

这些变化如同西湖六月的雷阵雨,表面平静无波,湖底却早已暗流涌动。

顾怀瑾自己或许都未曾明晰意识到,那份源于"契约"的靠近,正如何像藤蔓般缠绕着他的心脏,一点点侵蚀着他用商业逻辑锻造的坚硬外壳,唤醒内里沉睡了三十五年的情感知觉。

他的心,那颗曾经只会计算投资回报率的心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为某个人的笑容跳动出不规则的节奏,变得柔软得能盛下整个春天的花朵。

然而,阳光之下,必有阴影。

当顾怀瑾和沈熹微在他们逐渐靠近的轨道上缓慢前行时,

一双如同秃鹫般充满算计的眼睛,早已在帝国大厦顶层的雪茄吧里,

透过单向玻璃盯上了他们,那目光如同精准的狙击镜,正计算着最佳的射击时机。

陆子豪,这位把顾怀瑾的照片钉在办公室飞镖盘中心的"磐石"公关创始人,近来的日子比华尔街熊市还要糟糕。

上个月的新能源项目竞标,他精心策划的舆论战被顾怀瑾反手爆出的环保数据打得溃不成军;

上周的奢侈品代言争夺战,他动用了三位流量明星,却败给顾怀瑾旗下名不见经传的新人

——只因对方策划的"非遗传承"主题宣传片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五个亿的播放量。

公司股价连续三个月下跌,连他最倚重的欧洲合伙人都开始质疑他的决策能力。

他像一头被关进笼子的雄狮,在700平米的办公室里焦躁地踱步,价值百万的古董地毯上已经被他踩出了明显的褶皱,每一步都宣泄着不甘和愤怒。

顾怀瑾此人,简直是商业世界的完美标本

——沃顿商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得主,三十岁前完成三次跨国并购,个人财富排行榜常年占据前十,更可恨的是连狗仔队都拍不到他任何丑闻。

能力超群,背景深厚,私生活干净得像刚格式化的硬盘,除了工作便是独处,连一丝可供炒作的绯闻都找不到。

这让擅长操纵舆论、挖掘对手污点的陆子豪感到无比挫败,仿佛手握最锋利的舆论手术刀,

却面对一座用钛合金打造的堡垒。

直到这天下午三点十七分,当他正把第八个摔碎的古董茶杯碎片扫进垃圾桶时,安插在"磐石"总部对面咖啡馆的眼线,用加密邮件发来一份让他瞳孔骤缩的报告,

标题简单得像超市购物清单——"顾怀瑾异常轨迹分析",但附件里的内容却像一剂强心针,瞬间让他萎靡的神经亢奋起来。

"陆总,最近观察到顾怀瑾出现多项偏离行为模式的举动。

过去两周内,他在非工作时间(18:00-20:00)三次驾车前往城西殡葬服务集中区,停留时间分别为47分钟、1小时23分钟和58分钟,目标地点均为名为'归途'的殡葬服务公司。

通过面部识别比对,确认与他见面的是该公司首席礼仪师沈熹微(身份证号XXXXXXXXXX)。

更异常的是,两人曾一同出现在城西菜市场(购买山药和莲子)、老字号面馆(点单阳春面加荷包蛋)等非商业场所。

这是相关监控截图和卫星定位轨迹。"

陆子豪几乎是扑到办公桌上,用颤抖的手指点开加密文件夹。

里面是17张经过技术处理的照片,虽然因距离过远导致像素不高,但顾怀瑾那张在财经杂志封面上出现过无数次的脸绝不会认错。

有他穿着高定西装站在满地菜叶的菜市场入口,与提着竹篮的沈熹微交谈的画面;

有他在油腻的面馆里,用价值六位数的钢笔搅拌阳春面的特写;

最致命的是最后一张——他的黑色宾利慕尚居然堂而皇之地停在"归途"公司门口的殡葬专用车位上,车标在阴沉的天气里反射着诡异的光。

殡葬服务公司?

首席礼仪师?

陆子豪的眉头拧成了川字,脸上的表情像是吞了苍蝇般难看。

顾怀瑾那个连握手都要戴手套的洁癖患者,怎么会和这种整天跟骨灰盒打交道的人搅和在一起?

这简直比听说马斯克要收购丧葬公司还荒谬!

他猛地将文件夹摔在桌上,骨瓷杯的碎片在文件夹上划出深深的印痕,仿佛这样就能驱散那股想象中的霉味。

他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快速翻阅沈熹微的背景资料:

26岁,父母死于十年前的一场车祸(这倒解释了她为什么会干这行),毕业于某二本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23岁转入殡葬行业,现任"归途"首席礼仪师,负责指导遗体告别仪式流程。

资料简单得像张白纸,唯一的亮点是附在最后的从业照片

——她穿着月白色工作服,正在调试告别厅的灯光,侧脸柔和得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眼神里有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一个如同毒蛇般阴险的念头突然窜进陆子豪的脑海,让他忍不住发出"嘶嘶"的笑声。

难道……顾怀瑾这家伙有恋尸癖?

或者是某种扭曲的心理补偿机制?

毕竟他母亲早逝的事在圈子里不是秘密。

对,一定是这样!

这个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背地里竟然对这种整天与死亡打交道的女人有特殊癖好!

或者更龌龊点

——这个沈熹微利用某种手段抓住了顾怀瑾的把柄,逼他不得不纡尊降贵地应付!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足够把顾怀瑾钉在道德十字架上!

无论是病态迷恋还是被人胁迫,这对陆子豪来说,都是一个足以将顾怀瑾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的攻击点!

就像找到了精密仪器的唯一漏洞,只要轻轻一戳,整个商业帝国的形象大厦就会轰然倒塌!

顾怀瑾,那个在戛纳国际公关节上被誉为"点金圣手"、能把负面新闻扭转为品牌故事的传奇人物,居然和一个整天与骨灰盒、告别仪式打交道的殡葬师关系暧昧?

这消息要是经过精心包装放上热搜,足以让顾怀瑾用十年时间打造的精英冷峻形象像劣质瓷器般瞬间崩塌!

公众会如何联想?

#公关巨头恋上殡葬师#的词条下,评论区会挤满"心理变态""品味低下""童年阴影导致扭曲"的恶毒揣测,那些曾经追捧他商业才能的媒体会立刻调转枪口,把他的私生活扒得底朝天。

光是这些未经证实的猜测,就足以成为摧毁顾怀瑾个人公信力的重磅炸弹,让他旗下所有公关项目的可信度都打上致命的问号!

陆子豪的脸上露出了如同毒蛇吐信般阴鸷而得意的笑容,眼角的皱纹因过度兴奋而扭曲成蛛网。

他仿佛已经看到三天后的微博热搜榜

——#顾怀瑾殡葬师# #公关神话的特殊癖好# 等词条霸占前五位,看到顾怀瑾在记者发布会上被闪光灯淹没、脸色铁青的狼狈模样,看到"磐石"股价一泻千里、合作伙伴纷纷解约的末日景象。

"给我24小时不间断盯紧他们!"

陆子豪猛地一拍红木办公桌,价值百万的古董台灯都震得嗡嗡作响,声音因极度兴奋而变调,像被踩住尾巴的猫,

"特别是这个沈熹微!我要她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资料!

小学成绩单、大学恋爱史、医院就诊记录,哪怕是她小时候偷摘邻居家葡萄的破事,都给我挖出来!

还有,拍照要讲究构图!

多拍些角度刁钻的

——比如顾怀瑾给她开车门时的'绅士姿态',她挽着他胳膊的'亲昵画面',最好能拍到她工作时穿制服的样子,和顾怀瑾的西装放在同一个镜头里!

明白吗?要制造视觉冲突!"

"明白,陆总!保证完成任务!"

手下像接受军事命令般立正敬礼,眼底闪烁着邀功的光芒,转身时差点撞翻门口的青花瓷瓶,脚步踉跄地消失在走廊尽头。

陆子豪独自陷进宽大的意大利手工老板椅里,右手无名指上那枚鸽血红宝石戒指在灯光下折射出妖异的光。

他拿起沈熹微那张从职业资格证上翻拍的照片

——姑娘穿着素净的白衬衫,眼神清澈得像山涧泉水,他用戴着白手套的指尖厌恶地戳着照片上沈熹微的脸,仿佛那是什么肮脏的污渍。

"沈熹微……殡葬师……"

他发出夜枭般的冷笑,声音里淬满了毒液,

"顾怀瑾啊顾怀瑾,你这辈子算栽在我手里了。

你不是最擅长公关吗?

不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吗?

这次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把'殡葬师情人'这个标签,洗成你精英履历上的闪光点!"

他仿佛已经握住了浸满毒液的匕首,开始在心中反复打磨刀刃

——先放出模糊照片引发猜测,再匿名爆料沈熹微"背景神秘",接着用伪造的聊天记录坐实"包养传闻",最后在顾怀瑾回应时抛出"殡葬行业内幕"的重磅炸弹,让他百口莫辩。

这个完美的计划让他兴奋得浑身颤抖,连呼吸都带着血腥味。

...

城市的另一端,沈熹微对即将降临的舆论风暴毫无察觉。

她刚刚结束一场长达三小时的告别仪式

——为一位享年92岁的老教授整理遗容,老人的子女握着她的手说"谢谢您让爸爸走得这么体面"时,眼眶里的温热还未散去。

姜悦发来微信约她去新开的商场逛街,她笑着回了句"今天想早点回家",便背起帆布包走出"归途"的玻璃门。

夕阳的余晖穿过梧桐树叶,在地面织就金色的网,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疲惫与收获。

她想起昨晚顾怀瑾送她回家时,黑色宾利的真皮座椅不再像初次见面时那样冰冷,车载音响放着她随口提过喜欢的肖邦夜曲。他甚至在她解开安全带时,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生硬地说了句"安神茶……有点用。"那语气像是在汇报工作,却让她心跳漏了半拍。

那句话像冬日里的暖气片,虽然简单粗糙,却让她整个人都暖烘烘的,连手指尖都泛着微热。

想到这里,沈熹微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个如同新月般温柔的弧度,像偷吃了蜜糖的孩子,心中泛起丝丝缕缕的甜蜜,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帆布鞋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像在哼一首不成调的歌。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手机,想看看时间,屏幕却突然亮起显示有一条未读短信。

发件人是个没有备注的陌生号码,内容只有简短的五个字:

"小心你身边人。"

她皱了皱眉,以为又是新型诈骗短信,随手按灭屏幕塞进包里。

她不知道,这条来自匿名号码的神秘短信,如同阴影中悄然伸出的毒蛇信子,已经将她平静的生活,与一场即将到来的、因偏见和恶意而起的舆论风暴,用无形的丝线紧紧缠绕起来。

夜色如同巨大的墨砚,将最后一丝霞光也彻底吞噬,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像打翻了的珠宝盒。

主干道上车水马龙,引擎的轰鸣与商场的促销音乐交织成喧嚣的交响曲,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

...

但在这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隐藏在写字楼阴影里的监控摄像头正无声运转,匿名论坛的帖子已经开始发酵,一份精心策划的抹黑方案正在某个豪华办公室里被反复打磨

——基于职业偏见的恶意,如同藤蔓般在城市的阴暗角落悄然滋长,目标直指那个穿着白衬衫、试图给予生命终点最后体面的温柔女子,以及那个刚刚学会用温水泡茶、开始尝试触摸人间温度的男人;

契约的课堂,在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即将迎来一场足以颠覆一切的严峻考验;

这场考验不再是关于如何冲泡一杯安神茶,或是如何在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而是关于当偏见的洪水决堤时,他们能否握紧彼此的手;

当恶意的尖刀刺来时,他们是否有勇气为对方挡在身前。

这是现实世界最残酷的一课,关乎他们能否在舆论的炼狱里,坚守内心那点来之不易的温暖与真实。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