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顾怀瑾的办公室位于磐石公关公司顶层,整面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市中心景观。

周一的早晨,他通常精力充沛地处理一周中最重要的事务,但今天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面前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公司最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但他的思绪却飘到了周末。

沈熹微参加的那个论坛,以及她在论坛上遇到的那个“同行”——林佑宁。

“老板,晨会五分钟后开始。”

周晨阳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会议资料,敏锐地察觉到顾怀瑾不同寻常的走神状态。

顾怀瑾迅速收回思绪,恢复一贯的冷静表情:

“知道了。我要的凯悦集团媒体监测报告准备好了吗?”

“在这里。”

周晨阳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

“老板,你周末是不是没休息好?看起来有点疲惫。”

“我很好。”

顾怀瑾简短地回答,站起身整理西装,

“走吧,别让团队等。”

会议上,顾怀瑾依然表现出色,精准地指出团队方案中的漏洞,提出犀利的修改意见。

但细心的周晨阳发现,老板今天比平时更加严厉,对一个小错误都会反复追问,搞得整个团队神经紧绷。

会议结束后,顾怀瑾回到办公室,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手机上。

想起周末那天,沈熹微轻描淡写地提到论坛上认识了一位“理念相近的同行”,说是市第一医院太平间的管理员。

当时他没太在意,但现在想来,这种专业上的“知音”关系,似乎比他预想的要更加...亲密?

他摇摇头,试图驱散这种无谓的思绪。

沈熹微与谁交往是她的自由,他们之间只是...契约关系。

尽管这个想法现在听起来已经不那么有说服力。

...

下午三点,按照日程,是沈熹微来公司进行本周“情感顾问”课程的时间。

顾怀瑾罕见地提前十分钟结束了与客户的视频会议,吩咐周晨阳:

“沈小姐到了直接请她进来。”

“明白。”

周晨阳点头,暗忖老板今天的不寻常果然与沈熹微有关。

沈熹微准时到达,今天她穿着一件浅米色的针织衫,搭配深色长裙,简约而知性。

她走进办公室时,带来一阵淡淡的栀子花香,那是她常用的香水味,顾怀瑾已经非常熟悉。

“下午好,顾先生。”

她微笑着打招呼,将手提包放在沙发旁。

“下午好。”

顾怀瑾从办公桌后起身,走向会客区。

他注意到沈熹微今天心情似乎很好,眼角眉梢带着轻松的笑意。

“周末的论坛有收获吗?”他故作随意地问道。

沈熹微的眼睛亮了起来:

“比预想的还要好。特别是听到了许多医学和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对我工作的启发很大。”

她自然地坐在沙发上,接过周晨阳送来的茶水,继续道:

“而且遇到了一位很专业的同行,林佑宁先生,他是市一院太平间的管理员,我们对生命尊严和告别仪式的理解非常相似。”

顾怀瑾的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

“太平间管理员?这倒是很少见的专业方向。”

“是的,林先生说当初他选择这个岗位时,家人朋友都不理解。”

沈熹微没有察觉顾怀瑾细微的情绪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分享,

“但他认为直面死亡能让人更珍惜生命,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顾怀瑾沉默片刻,突然转变话题:

“今天的课程,我想研究一下‘专业共鸣’这一情感现象。”

沈熹微略显惊讶:

“专业共鸣?这似乎比我们之前的情感主题更加...具体。”

“作为公关从业者,理解不同行业的专业互动对我的工作有帮助。”

顾怀瑾拿出笔记本,语气正式得像是在进行商业访谈,

“请描述一下,当你遇到理念相近的同行时,产生的心理反应是怎样的?”

沈熹微眨了眨眼,对顾怀瑾突然的学术态度感到困惑,但还是认真回答:

“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欣慰和鼓舞。殡葬行业常常被误解,能找到理解你工作价值的人,感觉不再那么孤单。”

顾怀瑾记录着,继续问道:

“这种‘知音’关系,通常会如何发展?会比普通友谊更加密切吗?”

“这要看具体情况。”

沈熹微微微歪头,思考着,

“有时候,专业上的共鸣的确会促进更深入的交流,因为你们有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

顾怀瑾的笔尖在纸上稍稍用力:

“所以,你和这位林先生已经计划进一步的专业交流了?”

沈熹微终于察觉到一丝不寻常,她看着顾怀瑾看似平静的面容,隐约感觉到他平静外表下的暗流。

“林先生邀请我参加下周医院的一个研讨会,关于临终关怀的。我也欢迎他有空来参观‘归途’。”

她如实回答,然后试探性地问,

“顾先生,你为什么对这些细节这么感兴趣?”

顾怀瑾放下笔,表情略显僵硬:

“只是情感研究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换个话题,请描述一下当你看到我时,会产生的情绪反应。”

这个问题来得如此突然而直接,沈熹微一时语塞,脸颊微微发热:

“顾先生,这...”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我需要对比数据。”

顾怀瑾的语气依然公事公办,但眼神中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

沈熹微深吸一口气,决定配合他这个奇怪的要求:

“看到你时,我会感到...安心。有时也会有些紧张,不知道今天的课程又会有什么新内容。”

她微笑着补充,

“但更多的是期待。”

这个回答似乎让顾怀瑾的表情柔和了些许。

他继续问道:

“那么,当你看到这位林先生时,情绪反应又是怎样的?”

沈熹微终于明白了顾怀瑾今天反常的根源。

一种混合着惊讶和好笑的感觉涌上心头——顾怀瑾,这个一向以冷静理性自居的男人,似乎在吃醋?

她决定不点破,而是诚实地回答:

“见到林先生时,我感到的是专业上的尊重和欣赏。就像学生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或者同行间的惺惺相惜。”

顾怀瑾沉默地记录着,眉头微微舒展。

接下来的课程中,顾怀瑾又问了几个关于“专业友谊边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绕着弯地试图了解沈熹微与林佑宁的互动细节。

沈熹微一一作答,既保持诚实,又小心不让顾怀瑾产生误解。

...

课程结束后,沈熹微正准备离开,顾怀瑾突然叫住她:

“下周的研讨会,需要我陪你一起去吗?”

沈熹微转身,看着顾怀瑾努力维持平静的表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温和地拒绝:

“谢谢,但不用了。那是一个专业场合,你出现可能会...不太合适。”

顾怀瑾点点头,眼神却暗了一下。

沈熹微走到门口,又回头轻声道:

“不过,下周五晚上姜悦组织了一个小型聚会,如果你有空的话,欢迎参加。

周助理和...可能还有她的一位朋友也会来。”

这个邀请明显出乎顾怀瑾的意料,他愣了一秒,随即点头:

“我会调整日程。”

沈熹微离开后,顾怀瑾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街道上沈熹微渐渐远去的背影,内心充满了一种陌生的烦躁感。

他试图用惯常的逻辑分析这种情绪:

是因为沈熹微与林佑宁的专业共鸣威胁到了他们之间的契约关系吗?还是因为...

他不敢继续想下去。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周晨阳探头进来:

“老板,陆子豪那边有动静了。他似乎在调查沈小姐的背景。”

顾怀瑾的眼神瞬间冷峻:

“详细说说。”

“我们的人发现,陆子豪的助理最近在打听‘归途’公司和沈小姐的信息。”

周晨阳走进办公室,表情严肃,

“看来他注意到你和沈小姐的往来,想从这里找突破口。”

顾怀瑾的眼中闪过厉色:

“确保熹微的信息安全,必要时可以采取主动措施。”

“明白。”

周晨阳点头,又忍不住问道,

“老板,你和沈小姐现在到底是...”

“做好你分内的事,周晨阳。”

顾怀瑾打断他,语气中的警告意味明显。

周晨阳举手做投降状:

“好吧,我不问。不过,作为旁观者,我得说沈小姐是个难得的好人。

而老板你最近...变得有人情味多了。”

顾怀瑾没有回应,但周晨阳的话在他心中激起涟漪。

变化确实在发生,而他尚未准备好面对这种变化的意义。

当晚,顾怀瑾罕见地没有加班,而是早早回到空荡的公寓。

他站在宽敞的客厅中央,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这间他精心设计的顶层公寓,曾经是他远离喧嚣的避风港,现在却显得过于冷清。

他想起沈熹微的小公寓,那里虽然不大,却充满生活气息——窗台上的绿植,书架上的照片,沙发上随手放置的毛毯,厨房里各种调味料的气息...

手机响起,是沈熹微发来的消息:

“忘了说,下周的聚会在周五晚上七点,姜悦家。不用穿得太正式,就是普通的朋友聚会。”

顾怀瑾看着短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回复:

“我会准时到。”

然后犹豫片刻,又加了一句:

“今天的课程很有启发,谢谢。”

放下手机,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期待那个聚会,期待见到沈熹微在她熟悉的朋友圈中的样子。

这种期待感对他而言是如此陌生,却又如此...令人愉悦。

与此同时,沈熹微正在与姜悦通电话,解释为什么邀请顾怀瑾参加聚会。

“你终于开窍了!”

姜悦在电话那头尖叫,

“我就说该让他进入你的生活圈嘛!不过你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沈熹微握着电话,回想起今天顾怀瑾那些笨拙的问题,微笑着回答:

“因为他今天表现得很...可爱。”

电话那头的姜悦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沈熹微挂断电话后,拿起床头上放着的一本关于情感心理学的书——这是顾怀瑾上周送给她的,说是“课程参考书”。

书页间夹着一张便条,是顾怀瑾刚劲有力的字迹:

“第147页的内容或许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她翻到那一页,章节标题是《共情与职业倦怠:关怀职业者的自我保护》。

沈熹微的心轻轻颤动,顾怀瑾总是在不经意间展现出细腻的体贴。

窗外月色皎洁,两处相隔甚远的人,却怀着相似的心事。

顾怀瑾站在落地窗前,沈熹微靠在床头,都不约而同地想着对方,思考着这段关系正在悄然发生的转变。

对顾怀瑾而言,这种情感的波动是陌生而危险的领域,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用冰冷的逻辑来控制一切。

而对沈熹微来说,顾怀瑾今天表现出来的“失衡”,反而让她看到了他理性外壳下的真实情感。

这一夜,城市的两个角落,两颗心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即将到来的聚会,也为他们关系的新阶段,悄悄做准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