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野味

现在回想起来才发觉那时候的美味真的很多。

鲜美的鱼,下饭的小鱼仔,现在怎么都找不回那个味道了。

就跟小时候喜欢吃的五毛钱的辣条一样,小时候不知道为啥觉得特别好吃,长大后总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所以买了一模一样的回来吃,以为可以买回来小时候的味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算再怎么一样也吃不出小时候那个快乐的感觉来,难道是因为小时候只有那个吃所以觉得很好吃,而长大后有更多的选择了吃过更多的东西了,它就不再那么好吃了吗,因为它就不再是首选了,快乐是只能留在记忆里的吗。当然,也不是和小时候的一模一样,不知道是因为人长大了所以看着变小了,还是它就是真的变小了,拿在手里就是感觉好像比之前小了很多,难道是相对关系的错觉,因为小时候人小手也小,所以觉得东西很大,现在人长大了,手也变大了,所以东西就显得小了吗,不知道。

其实还有很多山珍海味,它们所承载的不只是一道美食,或者说根本都不能说是美食,因为那样说的话好像显得太庸俗了,那时候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乐趣。

想起鱼就会想起在旁边帮着用竹竿敲打靠山那边的水,把鱼赶出来;也会直接下水摸鱼,摸摸石头里面是不是藏着鱼,然后会看到有鱼突然跳起来拍打着水响起水声。鱼都躲在山边的石头缝里,难道是感知到了有人来了吗,所以赶紧躲回自己的家里,只有想办法把它们赶出来才行。

想起鱼游过来吃食物的画面,丢了鱼草在鱼塘里后,站在岸边安静的稍等一会,过一会就会发现草下面似乎有动静,然后你就可以看到鱼的影子,水清澈但是因为山的倒影显得绿色,只能斜着才能看到水下游过来的鱼,都躲在草下面吃,走后不知道它们吃了多久才离开,等到下次再去看的时候基本什么都看不到,都吃得一干二净。

要下雨的沉闷的阴天,路过就会看到鱼塘里的鱼跑出来冒泡泡,可以看到鱼塘水面突如其来的荡了一个小圈,就知道可能是鱼出来了,应该是气压太低了,空气中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水里氧气不足,鱼跑出来呼吸氧气,所以看到它们冒泡。

想着要拿蚌壳培养珍珠的,后面不知道什么后续了,珍珠反正是没看到,有没有放一粒沙子到蚌壳里面,然后放回鱼塘呢,那就不记得了,好像说是要放一粒沙子来着,然后用绳子穿过蚌壳把它放到塘里去,过一阵子再看看,不知道放没放来着,不过,想要养出珍珠来应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至少需要点时间。

鱼塘里面还可以抓黄鳝,用小小的竹笼抓。

竹笼是有点类似宝塔形状的竹子做的东西,只是顶部不是尖的,但是也比较小,整个是棕色的,颜色可能是因为使用过又浸过水所以变成了棕色,因为竹子做的原色应该是绿色,经过风吹日晒泡水之类的,竹子可能就慢慢变成了那样的颜色,那是使用过留下的痕迹。竹笼下面是大的,上面是小的,整体长得长长的,说起来真的很像加大加长版的啤酒瓶,底部也有一个凹进去的洞口,是竹片编织成那样伸进去封口,里面看是凸出来的尖的,很多竹片汇集到一起,因为竹子在里面聚集了,外面看是凹进去的,整个竹笼编织得很密实,只有水可以透过。

小竹笼里面放入诱饵,比如蚯蚓,晚上黄鳝肯定会出来觅食的,然后肯定就会走进这个陷阱里面去。晚上的时候打着手电筒,拿好竹筒,把竹笼分散放到一些塘里,就放在塘边的一些比较隐蔽的位置,可以拿绳子固定好,或者绑在哪里,记住位置,也可以做个记号,反正只要自己记得就行,这样早上的时候,也是天没怎么亮的时候就要记得来收竹笼。

黄鳝是通过底部的洞口进去的,但是进去后,里面就变成了有竹子封死的出口,黄鳝身体柔软,很容易就能够进去,但是进去后它就找不到可以让它出来的地方,这个竹笼的设计就是只能进不能出,所以只要黄鳝一进去它就会被困在里面,怎么都不可能出来的,只能等到早上来收了,把它从上面倒出来,上面是可以收口的设计。

也可以把竹笼放到田里抓黄鳝,可以顺便放几个到旁边的田里。

有时候能抓到黄鳝,有时候里面是空的。

田里抓黄鳝的好时机是犁田的时候,每次犁田就能看到水里黄鳝在游,犁着犁着突然看到一条好大的黄鳝在到处游动,立马把它抓起来丢进装了一点水的桶里,黄鳝全身滑滑的,抓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可能是因为体型的问题,看着总容易想到其他的动物,总觉得很害怕。

田里也有很多泥鳅可以抓,小小的泥鳅也是狡猾的很,嗖不溜秋就不见了。

不怎么喜欢吃黄鳝,也不怎么喜欢吃泥鳅,黄鳝常常养在缸里,数量多了就拿去卖,弄黄鳝的时候也很麻烦,钉在板上,然后拿小刀破开,从上往下滑下来,还要剔掉骨头,然后切成一块一块的煮着吃。

鸭子好像也会吃黄鳝,印象中好像把死了的黄鳝丢到鸭棚里给鸭子吃。

说起田里,还有田螺可以捡,以前经常去梯田里捡田螺。有一片田真的就像梯田一样,层层叠起,看起来非常的壮观。

弄田螺好像非常麻烦,得先煮一下才好把里面的肉挑出来,然后用针一个一个挑出来,掀开盖子,田螺口处有时候有个盖子,把它掀开,然后用针挑住肉,往外弄,就可以弄出一串来,好像肉里面还有屎之类的,那个不能吃,要把那个丢掉,只剩下田螺肉,然后整一筛子放挑出来的田螺肉,全部挑完后,洗干净,热锅大火爆炒,再放点辣椒,其他配料,放点紫苏叶叶,味道确实是非常鲜美。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及其不喜欢吃田螺,直到长大之后也是这样,借口是觉得田螺吃起来很麻烦,但其实是来自内心的恐惧。

和同学一起放学走路回家的时候,大家会有说有笑,记得好像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然后至此烙印在了脑子里。

讲从前有一个人很喜欢吃田螺,吃啊吃啊吃,吃个不停,好像永远吃不够似的,和他讲话他也不理人,然后有一天惹怒了一个人,那个人呢就扇了他一巴掌,然后那个人的脑袋就掉落在了地上,然后一看他的脑袋,脑子里满是吸血虫,怪不得那么容易就掉了,脑子都快被吃光了。

是不是很吓人,吓死人了,太吓人了,然后就一直害怕,每次一看到田螺,就想起那个故事,瞬间不想吃了,总觉得里面可能有很多寄生虫,然后可能爬到脑子里面沾满你的脑子然后吃掉你的脑髓,每次一看到田螺就不自觉想起那个画面,心里悸悸。

尤其是外面买来的田螺,都不是直接挑出来的肉,还是带壳的,需要嗦出来,是不是很麻烦,而且是不是很害怕,总感觉壳里面是不是还藏着什么看不见的东西,连嗦带肉的进去了,想都不敢想,一想就会开始脑补那个可怕的画面,满脑子都是那个吓人的画面,实在是太可怕了,不光是田螺,凡是类似的带壳类的都不敢吃,觉得有寄生虫。

说到吸血虫,想想都害怕。

记得有一次跟着大人去田里插秧,然后小腿被一个蚂蝗吸住,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感觉,后面觉得哪里有点痒就想去抓,然后一看,一个蚂蝗,扯又扯不掉,吓的跑到田埂上大哭,好像说是不能扯要拍才有用,后来还是大人最后拍下来了,从此再也不敢下水田,看着都害怕。

后面不知道是不是田里放了石灰还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回事,后面田里的蚂蝗好像突然就没了,之前在河里也见过,就突然看到水里有蚂蝗在漂荡,赶紧离得远远的,那时候以为是鸭子的原因,好像觉得是鸭子经常在河里玩,有鸭屎,利于生长,也不知道是哪里听到的,还是根本没依据。

那时候还有甲鱼可以吃,可以在鱼塘里或者田里吊甲鱼,就跟钓鱼一样,拿个钩子钩住诱饵,甲鱼一吃就把钩子也整个吃进去了。

吊甲鱼还得买点猪肝,而且还要是新鲜的猪肝,臭了的猪肝甲鱼不吃,把新鲜的猪肝切成长长的一片片的,用钩子钩住,甲鱼应该是非常喜欢这个猪肝的味道,所以只要闻到猪肝的味道它就一定会来赴约,每次都中招,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打着手电筒去看有没有吊着。

一般都是晚上的时候选好地方放好钩子,用绳子绑在塘边什么地方,然后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去看,不适合人多眼杂的时间去。

有时候根本没吃,有时候也有脱钩的时候,但是也常常有收获的,甲鱼如果只是卡住了钩子但是还活着,要卖的话是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就会早上骑着那辆高大的前面有杠的自行车去街上卖。

如果甲鱼死了就卖不了什么钱。

有时候也会自己吃,甲鱼的肉确实鲜美,边边最好吃。

甲鱼的背壳会留下来放在灶边的窗沿边,好像说是可以驱蚊还是说烧了可以驱蚊来着,反正一般都会放在厨房的窗沿,好像确实就没什么蚊子了。

现在可能觉得是难得的野味的东西,那时候非常的常见,也不是说一定要弄来赚钱,可能也就是一种爱好,就跟喜欢钓鱼一样,就是喜欢搞这些东西而已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