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农活(二)

晒谷子一般都是到对面的晒谷场晒,因为晒谷场比较大也比较平坦,非常适合用于晒谷子,好像默认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地盘,都会在自家的区域晒,也有人晒在自家的平顶上或者家门口的空地上,记得还有铺个垫子在田里晒的,但是比较少,那种需要打完谷之后收拾得干净平坦的才好晒,而且还要就在家门口的田,可能是地方不够所以找到这里来了吧。

因为是平整的水泥地面,都是直接倒在地上晒,也有人摊了竹席,直接把卷起来的竹席一摊,然后把谷子倒在上面,用竹席晒谷子有个好处就是好收一点,直接利用四边把谷子往里面收,比直接晒在地上好聚拢一点,省时间,但是竹席能晒的区域有限被限制了。

用晒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突然下一点小雨的话,直接两边盖起来,把谷子盖在里面,可以稍微保护一下,总比晒在地方的根本来不及收起来直接被淋雨的好一点。

晒谷子的席子是用竹篾片编的,和竹席差不多,平常就是直接卷起来,然后外面绑跟绳子立在仓库里面,用的时候搬出来,解开绳子,把垫子铺开,四角翘起来的可以用石头压住,也可以用耙子放在边上压压,以前做的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的经用,一般都可以用个十几二十年都不怎么会坏。

倒几袋或者几箩筐稻谷在地上,然后用耙子耙开。

耙子是类似九齿钉耙那种,木头做的,下面是一排的齿,上面是平的,然后是长长的杆子。记得有些耙下面好像是尖的,但是有些好像又是做的平的,还是就是牙齿一样的平的木头插在下面呢,略微有点混淆了,有些是木头做的,耙谷子用的大部分都是木头做的,这样才能耙的同时又不弄坏水泥地,有些是铁的,铁质的铁耙好像更多的是用在菜地里面松土吧,而且铁的都比较重一点,耙谷子不需要那么重,轻轻的比较好一点。

先倒着用耙子背面平的部分把稻谷推开,推到四周去,往前推,往后推,再往两边推一点,把谷子推开后,然后再用下面齿的部分再把稻谷均匀的散开,耙得差不多均匀的样子,最后把四周用背面拢一下,形成规矩的一片长方型,每片稻谷之间留点缝隙,方便过人。

一般都是早上凉快的时候去晒谷子,中午天气太热了,也不需要过多拿耙子翻动,毕竟天气太热,有空的时候天气觉得不是那么热或者能忍受的时候可以去翻一翻,就拿耙子下面来回给稻谷翻动均匀一下,等于就是翻边的作用,让里面还是湿的谷子翻上来晒太阳,这样可以让谷子都晒到太阳,能够更快的晒干,天气如果很热其实晒的也快,但是也经常看到正午大太阳的时候有人在翻谷子。

刚开始晒的还是那种刚从田里收回来的稻谷的话,还需要先把混在里面的一些叶子筛出来,铺平之后,晒晒,然后可以用耙把叶子弄出来,用那种尖尖的耙比较好弄一点,更能顺利的只把叶子带出来,还可以用竹扫把轻轻的在稻谷上扫扫把叶子扫出来,可以弄到一堆直接扔掉 ,要是上面占有谷子可以用那种圆圆的有孔的竹子簸箕来筛谷,把带有草的稻谷一把放在簸箕上面,然后两手抓着两边来回的这样摇晃,就可以把谷子筛出来,然后把叶子留在上面。

下午太阳下山的时候,大家都开始收谷子了。

用耙子背面把稻谷推到一个地方,少许留在地方的就用竹扫把扫过去,这样就把所有的谷子都集中在一堆了。

用竹扫把是因为竹扫把在这种水泥地方摩擦力更大,更好使力扫动谷子,要是拿扫地的黄色的毛毛的扫把,估计扫不大动,黄色的毛毛扫把一般更多用于家里面扫地扫灰尘用更有效,外面水泥地还是用竹扫把更好用更省力有效一点,而且竹扫把把子更长,站着扫就可以,不用太弯腰,也更省力。

然后用白皮铁簸箕铲进去,把谷子装到里面,然后倒到蛇皮袋里面或者箩筐里,再久一点之前好像是用的竹簸箕,尺寸好像更大,但是后面去街上买了白皮的铁簸箕回来用,不过竹簸箕也有在用,竹簸箕适合装东西或者铲谷堆上面的,白皮铁簸箕因为底边更薄,更易于贴近地面把谷子铲进去。

装好之后就搬到仓库去或者用担子挑回去。

收成的好像是集中拿去卖了还是怎么,可能是有集中收粮食的地方,以前小时候并没有注意这么多,加上时间久远不记得了。

只记得家里的大米都是吃的自己种的,需要的时候会去打几袋米,然后喂鸡喂鸭也都是喂的谷子。

就在晒谷场旁边的一片房子中,有一个是放了打谷机的,好像是村长在管理。

里面有个打谷的机器,但是里面好像空气质量不好,好大的尘,不知道是灰尘还是打出来的糠。

后面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打谷机坏了,好像都是用摩托车拖着去远的地方打,然后带回来大米和糠。

大米打回去倒在缸里,盖上盖子,糠也要拿回来可以喂猪喂牛喂鸭子喂鱼还可以用来薰腊肉。

也可以自己打,就需要用到谷风车,一般丰收后都会自己打。

操作很简单,把晒好的稻谷倒入顶端的方斗里面,然后手摇风车,一直不停的摇啊摇,米就自动的从身前倾斜的出谷的抽屉口掉下来,直接掉在放在下面的篓子箩筐里,还可以调节谷物掉落的速度,杆子放在不同的高度出谷的速度也不一样,尾部出风口会吹出谷壳。

谷风车是完全手工木头做的,至于工匠是怎么做的不是很清楚,但是谷风车在那时候好像是非常常见的,记得好像每家都有一台。

印象中谷风车是那种灰色调的,可能是使用了很久留下的历史的痕迹,已经不是木头原色的样子了,基本都是左上方一个方斗,就是用撮箕把稻谷倒到这个里面,然后右边是一个大圆形,里面有一个风车,外面有个铁把手,就是通过这个摇动风车,利用风就可以把谷子剥壳,其他地方也是木板拼合成的,左边有一个可以调节速度的杆子,就是一根杆子,然后旁边有很多像阶梯一样的一排,把杆子打在不同的高度即速度不同,左边下方有一个向下倾斜的凸出来的口,有点像那种把抽屉全部抽出来抵到地上的那种感觉,然后最左边有一个出风口,风把杂质吹出来。

晒完谷子基本农忙就过去了,就有很多闲暇的时间了。

收完稻谷的稻田里,一般会摞一堆稻草,把一个一个稻草人叠罗汉似的摞成一个草堆,有些可以拿回去放在牛栏上面,存储过冬的粮食,牛栏上面是有一层板子隔住了,上面可以放一些稻草。

有些人可能会利用田再种一些菜什么的,或者做鱼塘之类的用,或者放水养鸭子,山里面的田常常会放水养鸭,然后鸭子也不回来就待在山里,有时候还能发现田里有那种没有硬壳只有一层薄薄膜的鸭蛋,就是鸭把蛋生在了水里面。

也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就等着来年再种水稻。

刚收割过的田,田里多多少少都会落一些谷子,如果是在家门口的田,鸡就有口福了,经常飞到对面的田里去觅食,简直是不亦乐乎。

秋天丰收的时候,去山里收稻谷,能看到山边垂顺下来的藤上长满的野猕猴桃,小小个,绿绿的,摘回来放在米里面,据说是放在米里面会熟得更快。

山上的野果除了野猕猴桃还有很多其他的。

有一种长得很小,有点像梨的,外表长满了刺的水果,也是能常看见的;记得好像还有类似茄子的山果,但是印象中似乎只见过一次,还是上山的时候意外发现的,所以对它的味道形状记忆也非常的模糊,只是记得好像是类似茄子的紫色的水果。

山上还能看到映山红,放牛的时候经常看到山边有,远远的就能看到,山边还有那种蚂蚁窝,看到路过的蚂蚁都是个头好大一个的,虽然有着想捅破的冲动,但是据说那种蚂蚁盯人很痛,还是敬而远之,还能看到那种毛毛虫,也是敬而远之。

没事的时候喜欢去后面一个地方,下面都是菜地,上面有一颗板栗树,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有人种在那的,所以会去那里捡板栗。看地上周围附近草丛里菜地里有没有掉落的里面不是空的板栗,捡到后拿石头砸开外面全是刺的壳,小心的拨开壳,就能看到里面的板栗了,印象中的板栗好像是尖尖的样子,还是扁扁的呢,有点印象模糊,只记得打板栗是个很开心的事情,如果有长棍子也可以尝试用棍子打板栗,看能不能打下来,就是要离远小心一点,不然被板栗打到那可得痛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