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三国篇·番外[番外]

“他们自是可以吃饱穿暖,可以安居乐业的。”

极是漫长却又极是短暂的沉默中,张角看到了有人唇角僵硬,有人面色冷然,有人不屑一顾。听到了有人开口打圆场道:

“来来来,喝酒喝酒。吃菜,吃菜。”

于是那冷凝下来的氛围,又在瞬间里变得欢快。

可是不是这样的,不该是这样的。同一片天地里,有人正在受饿受冻,同野狗抢食。而他们,他们这些人却在将热腾腾的饭菜倒掉喂狗。

他们口谈国家大义,他们言必称天下苍生与圣贤。他们忧国忧民,好似是将天下俱是看在眼底,捧在掌心。

可是他们怎么就不愿意,怎么就不愿意从这高门大户里走出。去听一听,看一看外面的声音。去了解一下,那些发生在他们身边,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惨象呢?

他们又怎么能够做到,对发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惨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又自诩道德贤人,有资格评点天下事,是关心天下事的不世之材呢?

他只觉得好笑,更觉得滑稽与怪诞。

然而更加好笑的却是,这有关于家国天下,有关于天下苍生的话题并没有停止。甚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说了朝廷对四方边境、对那些异族人的用兵。

他们说到了洛阳城的文化盛举。说到了时间纵使过去千年、万年,可是在今时今日,在那些大儒与贤人的主持下,修筑的建筑,刻下的文章,却是可以流传后世,让这片土地上的子孙后代们永远铭记的。

“壮哉,我大汉!盛哉,我大汉!”

他们在为了这一切而欣喜,自豪。他们推杯换盏击筑而歌,不自觉的将胸膛挺起了,为那一切种种而自豪。可是张角呢?张角眼前浮现的,却是......

是百般不舍之下,送别了新婚夫婿的女子;是为了躲避兵役,亲手弄断手脚的青年男子;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只是等来了亲手养大的儿子死讯的父母......

是许许多多张面孔,许许多多人。他们或因兵役,或因徭役,或因官府的横征暴敛,赋税提高而走上贫困,甚至是生病、死亡的路途。

他们的腰杆一点点弯下,他们的面孔一点点的由鲜活变得麻木。他们的生命,在这吃人的世道里一点点流失,直至变成战场上、官府所要修筑的园子里的白骨。

他们如同草芥,如同路边的庄稼,甚至是野草一般。一茬又一茬的,肆意且野蛮的生长,然后被收割,被毁去。甚至是连他们的血肉与尸体,同样是被用作肥料。

以期在那土地上,来年能够长出新的、更多的庄稼。

不,他们又怎么会是庄稼呢?毕竟庄稼是需要侍弄,需要施肥,需要精心培育的。他们是野草,不过是野草而已。

他们的生与死,在那些贵人们看来,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能够叫那些大人物们,在口头上提一提,便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

可是不是这样的。一个健康且正常的社会,至少不该是这样的。

张角无法想象,更无法勾勒出,一个把人当人的社会,最真实的样子。只是他也好,跟随了他的张梁、张宝,还有那后来的许多许多人也罢。他们想要的并不多。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吃饱,穿暖,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平等而已。

甚至于最后一条,是可以在前面那几条面前让步的。

他们所期望的,不过是能够用双手创造出属于他们的财富,使他们过上正常的、安稳的日子而已。

但那样简单却又朴素的,并没有太多修饰的期望,对那些大人物们而言,却又是如此天方夜谭。如此......

难以实现。

“反吧,大哥。不如一起掀翻这天地,一起......”

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他们想要的未来。

他的身侧,张梁与张宝在鼓动。不,不仅仅是张梁和张宝,还有唐周,还有那许许多多的人。那许许多多的,性命如草芥,却又挣扎求生,想要活下去的人。

生命啊,那些弱小者的生命,那些庶民的生命。皇宫里的汉家天子不在乎,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和贵族老爷们不在乎。可是他们兄弟在乎,他想,他们应该要在乎的。

即使大汉的旗帜尚未倒下,大汉的军队尚且扬威四方。大汉的天下,在很多有识之士与大德大贤们看来,只是出问题了,病了。远没有到解体、需要被推翻的程度。

可是大汉即使有未来,那也是属于大汉的天子、豪强、大人物们的未来。和他们这些草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相干呢?

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里,填充了这大汉的每一处沟壑、每一寸土地。他们,又或者说那些大人物们口中的大汉,杨威于天下步武于四方,纵使在千年万岁之后,同样是为后世人所敬仰。

可是那木雕石刻也好,史书工笔也罢。又何曾留下他们的事迹,记录下他们的名?

他们得到的是什么?不过是较之以牛马的饲料更加低劣的食物,日复一日的、看不到尽头更看不到未来的剥削与压迫而已。

不,不是这样的,不该是这样的。张角从那大人物的府邸里走出,再一次的,似乎有目的又好像是没有目的的走向那些同他一般的、草芥一样的庶民。

他是那些贵族与豪强,是大人物们的座上宾。他同那些庶民们本该有所不同。可是又有什么不同呢?不过是一个鼻子两只眼,是可以轻易被收割和摧毁的草芥而已。

然而野草啊,即使是土地里见风就长的野草,也终究,是不愿意在那恶劣的、分明是已经病了的世道里,束手就擒的。

他仍旧是在“治病”、“救人”,将《太平经》,将黄天的思想传播。

他本该轻而易举的,如同是可以轻易被折断的野草一般,被官府的力量轻易剿灭的。可事实却是他的身后,在不知不觉里,早已经聚集了无数人。在沉默且有序的,推动着一切的发展。

向着那个未来而努力。

什么样的未来?是《太平经》里的未来吗?是他们、是无数的平民们所想要的那个未来吗?

他其实并不知晓,更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恰如同在那漫长的时光长河里,这片土地上的先贤们,也曾短暂的探索和达到过未来。

达到过那个天下大同,天下太平的未来。

只是诸多种种因素的影响,终是将那一切化作虚妄。

他想,他终究是没有跳出曾经的局限与梦魇,渴望着用双手、用自己的努力将一切创造和获取的。

只是那《太平经》固然教会了他许多许多,却不曾点出,更不曾告诉过他。人心与人性,会是这世间最不可测,更不可控的东西。

又或者说他其实不应该去奢求,所有人和他同路的。

即便那是叫他亲手救出、教导、带大的孩子。

唐周,叛了。

他的这位弟子向朝廷告发了他要起义的消息,告发了他安排下去的,准备起义的人员。致使马元义被捕,准备起义的义士们,被诛杀......

他沉默了很久很久。他的脑海中闪过的,是很久很久之前,唐周同他一起从大人物的府邸里走出,眼睛里不加以任何掩饰的向往。

他突然想到,打从一开始,他的这位弟子就对起义一事,抱有不同寻常的热情。

他原本以为,这不过是少年意气,是那曾经差点饿死的孩子迫切的想要将一切改变而已。

可如果他这弟子从一开始,选择的方式便是将他们打包卖掉,挤进那个上层人的社会呢?

他并不知晓他是否在以最大的恶意,将那背叛了他的弟子揣度。可是有关于唐周的未来,他却已经看到。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纵使人面兽心将一切的规则践踏,又岂会真正的将那些两面三刀的叛徒重用?

人总是向往美好事物的。而他的耳边,回荡的,是哪些被捕的义士们,从容赴死时所喊的口号。是举起的屠刀之下,这土地上的众生,对于美好太平盛世的向往。

他并不知晓,他是否该将那分明是绝望的、没有未来的道路再走下去。他其实做好了从容就擒,换取更多的人活下去的准备的。只是——

“愿随黄天赴死,不向苍天求生。”

当黄天的火种被点燃,当不公与愤懑、想要将一切砸碎的烈焰在每个草芥一般的平民心中升腾。

回不去了,回不去的。

以前的他们想活,想要艰难的活着,即使活的没有一个人样。可现在的他们,所求的,不过是一死而已。于是他开口,对着那些跟随了他的人宣告道:

“苍天,已死。”

黄巾烈火,焚尽苍天。即使他也好,张梁、张宝甚至是很多人也罢,俱是知晓他们无法彻底的将那苍天埋葬。可是那又怎样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四百年大汉的天下啊,终是要被这些草芥一般的庶民们的鲜血,所淹没。他们所兴起的反抗与声音,必不会彻底被掩埋。

终有一日,终有一日......

是会有人从故纸堆里将一切找寻,将一切禁锢了他们、奴隶了他们的埋葬。将他没有说出的,没有写在《太平经》里的期许读出。

要活啊,要真正的、堂堂正正的站起来,活下来。让身边的每个人,幼有所养老有所依,不至于为生活而奔波,活出一个人样。或许那一日,不再有苍天黄天,有的只是,真正的......

太平。

三国篇番外完结,下一章继续秦朝部分正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三国篇·番外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