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 30 章

第三十章

此人他并不陌生。张恒方官拜吏部侍郎,正是他同窗张谨的嫡亲叔父。

没想到,争夺了近一年的江淮漕运总司使,最后花落他家。

而更为关键的是,这位张侍郎,明里暗里早已投靠了东海王萧景渊,是其麾下得力干将。

未来皇后猝然薨逝,太后与杨氏的联盟骤然受阻,而东海王的亲信却在这关键时刻上位,执掌关乎国运命脉的江淮漕运……

卢屹缓缓收起密信,心中已如明镜般透亮,如今京城的乱局之下,怕是东海王已棋先一着,占尽上风。

卢屹抬眸看向父亲,眼中的担忧再也无法掩饰。

祖父当年含冤死于诏狱,祖母悲痛过度,随之延绵病榻,郁郁而终。父亲接连遭遇丧亲之痛,不得不丁忧守制,远离朝堂,却也阴差阳错地躲过了这几年的朝堂倾轧。

然而,时间总有尽头。过完这个年,父亲守制之期便将届满,起复之事已迫在眉睫。

祖父出事前,父亲已经官至礼部尚书,再进一步便是登阁拜相,位极人臣。

可如今时移世易,朝廷波谲云诡,不知那忙于争权夺利的太后与权王,又会将卢家、将父亲置于何地?

卢家世代清流,向来持身中正,不偏不倚。可如今的局势,漩涡湍急,暗礁丛生,中立,意味着同时开罪双方,无异于自寻死路。

太后,还是东海王?

关乎家族兴衰甚至生死存亡的艰难抉择,已然毫不留情地摆在了卢氏一族的面前。

卢湛河何等眼力,早已看穿儿子的心事。他呵呵一笑,试图宽慰:“大过年的,何必愁眉苦脸,徒增烦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卢屹勉强扯动嘴角,露出的笑容却带着几分苦涩,实在算不上好看。

“说起来,你今日归来,怎不带你那位‘怀瑾’小友来让我瞧瞧?他当真……比你逸尘表弟还要优秀几分?”

逸尘,正是他那位名满云州的外甥顾凌云的表字。

说起顾青云,卢屹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微妙。

顾青云,自然是个聪明人。卢屹无法否认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是聪明得有些……过分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妒?卢屹自问亦不能免俗。目睹顾青云以庶子之身,竟能如此迅速地崭露头角,甚至在某些方面已悄然越过自己,他心底也曾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涩意。但他终究是恪守礼度的君子,心绪波动只在一瞬,随即便是坦然。

天地广阔,本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然而,表弟顾凌云是另一回事。他不能,也不愿代顾凌云去承认或否认什么。

于是卢屹笑了笑,将那瞬间的复杂心绪掩藏得滴水不漏,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温朗:“怀瑾之才,确实远胜于我。至于是否比逸尘更为优秀……”

他略作停顿,巧妙地迂回:“此事,恐怕非得父亲您亲眼见过,亲自品评不可了。”

卢湛河是何等人物,宦海沉浮多年,早已练就洞悉人心的本事。儿子这番含糊其辞的回答,本身就已给出了答案。

若那顾青云并非真正出色,以卢屹的性子,只怕早已出言否认,而非这般将问题轻巧地推回给自己。

顾凌云是他的亲外甥,又与卢屹同在寒山书院求学,卢湛河自认对这两个小辈颇为知悉。他们皆是同辈中凤毛麟角的存在,表面看似谦和温润,骨子里却都藏着属于天才的傲气。要让他们由衷承认某人比自己更为优秀,绝非易事。

卢湛河微微阖眼,试图在记忆深处搜寻关于顾青云的痕迹。依稀记得过去因姻亲之故,也曾去过顾家几回,但对那个庶子的印象却极为模糊。只记得是个略显顽劣躁动的少年,每次规规矩矩行完礼后,便悄无声息地干脆离开,从未引人注目。

越是回想,那印象便越是寡淡。这与儿子口中那位才华横溢、甚至能得宁王青眼的“怀瑾”,简直判若两人。

这份巨大的反差,反而勾起了卢湛河深切的探究欲。

“既如此,你便寻个时机,正式请你这位小友过府一叙,容我当面见识一番。”

卢屹当即敛容应道:“是,儿子会尽快安排。”

*

在柳府那顿接风宴上,面对柳锦财几乎要溢出来的热情,顾青云着实有些招架不住。

幸得柳文瑛与柳文鸢兄妹二人心思玲珑,一左一右,一个插科打诨,一个温言软语,才巧妙地将柳锦财拦下,让顾青云得以“顺利脱身”。

柳文瑛亲自将他和丁氏引至东院安顿。此处果然如柳锦财所夸耀的那般,被精心布置过,处处显着用心。

尤其是为顾青云准备的房间,紫檀木雕花拔步床沉稳贵气,云锦织就的帐幔,多宝阁上摆着晶莹剔透的玉器摆件,连书案上的笔墨纸砚都非俗品,一看就知价值不菲。

整个房间充斥着一股扑面而来的、用金钱堆砌出的豪华与奢侈,果然很符合金陵首富的人设。

柳文瑛并不觉得这有何不妥。在他心中,顾青云是极其重要的友人与合伙人,自然值得最好的招待。

顾青云将这份直白却真诚的厚待看在眼里,心中感念。他向来秉持投桃报李,柳家既以诚相待,他亦愿以诚相报。

翌日,顾青云便与柳文瑛一同去了郊外柳家的一处别院。

院落临河而建,环境清幽,内部却已初具工坊雏形。一部分根据图纸制作的改良织机已安置妥当,水流通过木质导渠引入院中,冲击轮叶,带动连杆与齿轮,使数台织机协同运作,省时省力。

机杼声虽未齐鸣,已可想象日后规模。

柳文瑛颇为自得地向他介绍:“还有一批织机正在加紧制作,待全部到位,便可开始招募女工,开工生产。”

顾青云对柳文瑛的行动效率十分满意。无论何事,一旦交托给柳文瑛,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落实。这固然离不开柳家雄厚的财力支撑,但柳文瑛本人的执行力、规划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样毋庸置疑。

若在现代,柳文瑛绝对是位难得的高素质综合型管理人才。

正是基于这份深厚的信任,顾青云决定再和柳文瑛谈一桩交易。

“此事若觉麻烦,柳兄也不必勉强。”顾青云事先说明,不愿强人所难。

柳文瑛却毫不犹豫,一口应承下来:“怀瑾你这是哪里话!你的事便是我的事。再说,哪回合作不是我沾了你的光,占了大便宜?谈何帮忙不帮忙的。”

顾青云欣赏柳文瑛的另一点,便在于他头脑始终清醒。在彼此互利互惠的合作中,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获得的利益,而非傲慢地认为全是自己在单方面施恩于顾青云。

“院长正命人誊抄典籍以广流传,但我觉此法效率过低,耗时耗力。”顾青云随即大致将“印刷术”的理念向柳文瑛阐述了一番。

他回金陵前已与宁王议过此事,宁王闻之大喜过望,明确支持他大胆尝试。若印刷术成功,于教化百姓、传播文识乃是千秋之功。

宁王亦是聪明人,深知“免费”之事可一不可再。他隐晦地向顾青云承诺,此次寒山书院不会白占便宜。若顾青云真能研成此法,书院愿出资购买其后印刷的书籍。

然而顾青云更深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他与宁王最终议定,若印刷术研究成功,他可借用寒山书院的名号进行宣传推广,所有盈利,寒山书院占三成,剩余部分由顾青云自行分配。

而柳文瑛,正是他选中的那个负责将理念变为现实的合伙人。

顾青云向柳文瑛交代得十分清晰,此事需要他负责寻觅能工巧匠进行研究试验,并出资创办专门一家印刷工坊。

“若此事能成,所得盈利,寒山书院占三成,文瑛兄你也占三成。”至于剩下的四成,则归顾青云所有。

利益分配,明明白白。

柳文瑛当即眼睛一亮:“成交!”

他出身商贾,虽无缘仕途,却也清楚这“印刷术”背后所蕴藏的利益与功德。若能促成此事,他柳文瑛之名,或许真有机会跃出商籍,在这青史之上留下一笔!

柳文瑛几乎是下意识地开口:“不,怀瑾,不必予我三成之多。两成…不,一成足矣!”

顾青云却抬手,制止了他后续的话:“柳兄不必推辞。予你三成,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你安心收下便是。”

顾青云稍作停顿,很快给出了解释:“纺织工坊,我还想再引入一位合伙人。”

他看向柳文瑛,眼神坦诚:“此举难免会分薄你的收益,故而在印刷一事上,这三成,你不必再推脱。”

柳文瑛闻言,好奇心瞬间被勾起:“你想拉谁入股?”

顾青云目光微凝,清晰吐出两个字:“卢氏。”

金陵卢氏!

柳文瑛心头猛地一跳,他毫不怀疑,顾青云口中的“卢氏”,绝非那些籍籍无名的旁支远亲,而是真正执掌家族权柄、声威赫赫的金陵卢氏嫡系!

[加油][加油][加油]顾氏大船再加一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第 30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