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在客厅的沙发上,盯着眼前熟悉的一切,程颂也没觉出踏实。
他是后悔本科学了化学,辗转纠结了大半年才下定了考研的决心,也懊恼过要是能穿越回高考绝对不会再选这个专业,但也就是想想啊!
怎么老天爷就直接把他扔回大琞了……
回就回吧,毕竟也是自己家,但眼下这又是什么情况?
穿回去的两天过于真实,程颂连娘亲留下的青玉莲花簪藏在画砚床底靠西墙第五块砖下都想起来了。
所以,这颠来倒去的穿越中,到底哪头儿是真实的??
局面过于奇幻,程颂决定喝点凉的清醒清醒,反正回来了,就先把志愿选了。他起身走到餐厅,拽开冰箱门想要拿瓶矿泉水,可惜瓶子还没摸到,耳边就响起了画砚的呼唤:“少爷,少爷醒醒。”
“少爷……”
骡车里,画砚捏着帕子,一脸忧心地看着他家少爷。怎么精神头儿比昨日大病初愈还不济,这生无可恋的样子也不知能不能活着到县学……
程颂心神受了巨震,实在分不出精力回应画砚了。他连冰箱冷藏室的凉意都清晰地感受到了,怎么再睁眼就又回大琞了?!
要穿就穿,要回就回,这嗖来嗖去的是要闹哪样,老天爷的撤回键是短路了吗?
一个学渣有什么好涮的啊!
……
长宁在青寿镇西边,赶车去县学不到两个时辰。程家只有驴车,拉不动这么多人和行李。租来的骡子又不熟悉秉性,车夫没敢赶得太快,临近午时才进了县城。
“少爷,我们去舅老爷家吗?”
见程颂涣散的神情似有好转,画砚赶忙问道。
“带着行李不便,等安顿好再说。”
“噢,那就先去县学。
“不急,此时过去怕要错过午食,先去城内用饭吧。”
长宁县人口两万出头,放现代,随便一个省级高校本科在校生都不止这个数,可就这规模在云州府十四县中长宁都能排在中游。
简单用过午饭,程颂他们赶到了县学。
为求安静,长宁县学盖在了县城西门外,依山而建,再往西不远还有六百亩的学田。
学田算是官府拨给县学的福利,收成都用来贴补县学支出和夫子俸禄,仅靠每名学子一年三两银子的束脩根本撑不起日常的开销。
县学门口有负责通报访客的门子,程颂他们赶到时,下午的课已经开始了,门子带领程颂去找了直学。
直学就是县学管事,看年纪四十上下,后勤杂务都由他负责。
“不能带书童??”
“哎,哎,别哭别哭!”
听直学讲完规矩,程颂只是意外,画砚却是一下掉了金豆。程颂赶紧拍拍孩子肩膀哄了两句。
画砚哪忍得住,他从被卖进程家还没和程颂分开过,这县学要是不让住,那他去哪儿啊?!回程家?想少爷怎么办啊?!
“县学内住宿是两人一室,但必须是学子本人,家人、下人、书童都不可。”
见画砚年纪小,又哭得可怜,直学有了几分心软,可规矩还是不可破,只能耐心给这对主仆解释。
“那在县学读书是必须住宿吗?”
程颂请教。
“自是不必,家在县中每日往返的学子也有不少,辰时前赶来便可。”
从西城门到县学,刚才骡车走了不到一刻,距离不算远。但车夫和骡子今日就要回青寿,自己去县城租房子置办用具都需要时间,看来只能先去找间客栈住下,把这些事情办好再来上学。
至于将画砚送回家的选项,根本不在程颂考虑之列。
这孩子才十岁,跟着自己能被当作弟弟心疼,送回程家就真成了童工。就算落不到林春杏手里,每日也只能干些杂活,平白耽误了大好时光。
“倒也还有个办法。”
直学又说了句。
刚打算告假的程颂也不敢吐槽对方喘的这口大气,赶紧躬身:“请教先生”。
受了礼,直学的态度更软了几分,耐心道:“如果是租房而居,也可以去学田看看,那里的屋院都属于县学,还有几间空院没有赁出。”
“那里住的也是县学学子吗?”
程颂问。
“住户大多是学田的佃农,多是一家一院,学子也有,只是不多,那些屋院距离县学仅半里,往返起来很是便利。”
“学子不多是多少?”
程颂追问。
“一人。”
……
明显嗅到坑味的程颂也没客气,直接请教这里的缘由。
“学田那边的屋院本就是为佃农而建,那位学子因家贫也向县学申请赁下了五亩田地,耕作所得用以自足。”
我去,不就勤工俭学嘛,有什么好遮掩的,害得程颂以为是什么不可言说的轶事……
半里地按照大琞朝的标准,也就二三百米,比起县城租房,早上至少能晚起两刻,程颂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请直学帮忙安排!”
屋院租赁算县学杂务,也由这名直学负责。办完程颂的入学登记,就带他们去看房了。
六百亩学田分租给了三十多户。佃农聚居的地方被称作佃农村,但这里不像寻常村子有里正或村长主事,有什么诉求或纠纷都是县学派人来处理。
从县学走到佃农村用了不到五分钟。今日天暖,村中和远处的田头都有不少忙碌的农人,见到直学都会打个招呼问好。
各户的院子大小相近,目测二百平起步,只是院中的房屋数量不同。
“院子占地是官府划定好的,佃农多是无房无地的贫户,全家生计都倚仗学田的产出,有些人家三代聚居于此,屋子不够住的可以在院内加盖。”
直学给程颂解释。
“那这房租?”
“学田每年的产出一半须交予县学,另一半归属佃户,交足了粮食,无需再支付房租。”
田地多的富户多是雇了佃农打理,每年的收成上完田税,余下的再划给佃户三成半,家中人口多的应该也就勉强温饱,赶上个水旱歉收,都要向主家赊粮才能活下去。那日子苦得程颂很难想象,当初画砚就是因为歉收被卖入程家的。
县学能分给佃农一半,算是很高的比例了。
“欸?那学田的田税如何算?”
程颂没明白,县学一半,佃户一半,税呢?
“不论县学府学还是京城的太学,大琞的官学学田都可免交田税,算作官学的福祉。”
直学迟疑道。朝廷免税的田地就那几样,算是常识,怎么这小郎君连预考都过了,却连学田免税都不清楚。
穿越二十年,这些算不上重要的事,程颂早都忘光了。听完直学的介绍,只觉着用束脩叠加学田收益供养县学的政策很是合理。比起朝廷下发补贴,自产自用能避开被地方衙门挪用的风险,还能减轻朝廷负担,称得上是仁政。
“若不种学田,这院子如何租?”
“租整院三百文每月,合租二百文每月,就是这个院子。”
站在一处院门前,直学给程颂说明。
还有合租?不都一家一院,怎么还出来合租了,就算合租,不应该一百五十文吗?
程颂不明白这账是如何算的,刚想再问问,就见直学冲着田里的某个方向高声唤道:“黎秀才!”
秀才?秀才不都应该在云州的府学吗?他们长宁县学的学生不都是备考秀才的,怎么佃农村里还藏着活秀才??程颂满眼问号。
他和画砚都顺着直学呼喊的方向找秀才,很快就看到一个高个少年抓着锄头向他们走过来。
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等少年走到近前,程颂和画砚才看清对方的样子。
画砚:这秀才真高啊!
程颂:这秀才,好帅啊!!!
穿越二十年,程颂见过的帅哥属实不少,但被帅得心跳加速却是实实在在的头一回。
眼前的秀才鼻挺眉深,两眼清亮,脸部线条清晰利落没有丝毫冗余。看年纪大概十六七,一身土白色麻布短打,身型还是少年人的单薄劲瘦。没有夸张的肌肉,但可能经常运动或劳动,全身充满了勃发的力量感,加上混杂在眉宇间平稳端正的斯文俊气,简直死扣在了程颂的审美取向上。
“见过直学。”
放下锄头,少年施礼问好。声音清澈悦耳,透着和年龄不太相称的沉稳。
“你这是?”
见少年身上沾着不少黄泥,直学关心道。
“晌午时帮吴老伯修了下屋顶,还未及更衣。”
“屋顶漏了?”
“是,腊月那场雪太大,有几家屋顶出了渗漏,趁着这两日回暖,都赶着修补。”
“那你这院中的空屋?”
直学问道,要是屋顶漏了,就得给程颂另找院子。
“无事,下雪时我都清理了,这院中的屋子都还好。”
“那就好,这两位是程颂和他的书童,想在村中租个院子,方便在县学读书。”
说完直学又转向程颂:
“这是黎仁诚黎秀才,他在学田租了耕地,就住在这个院子西面的屋子。如愿合租,就只有这个院子,因黎秀才只住其中一间,其余房间你们都可以用,所以租金是二百文。”
直学正好把租金的问题一同解释了。
“合租,就这儿了!”
程颂痛快拍板。
怕自己的司马昭之心过于外露,程颂清了下嗓子补充道:
“我与书童都是初次在外租房,年纪小见识不足,对此处也不熟悉。如能与黎秀才合住,想来定能方便不少,心中也安稳。希望黎秀才能同意我二人住进院中,彼此有个关照。”
说最后两句的时候程颂转向黎仁诚,还行了个揖礼。
黎仁诚抬手回礼,面色平静,向程颂和直学表明自己对合租无异议。
租下学田的两年多,黎仁诚一直独居,每日忙完地里的农活就回到小院安心读书,一心想着早日考中功名,带着全家摆脱贫困,自然不愿与人合租扰了清静。
不过这屋院是县学的,他也只租了五亩学田,不像其他佃户都是十亩二十亩地租,交上的粮食能包含整个院子的房租,所以只能听从县学的安排。
合租双方都无异议,直学这差事也算完成,租房手续就等程颂去县学再办,今日先住进去整理洒扫。
趁着看房,直学又将黎仁诚的情况向程颂多说了几句,言语中一派难言的骄傲。
原来黎仁诚不但已经考上了秀才,还是上年云州府的院试案首,就是秀才考试第一名。
按照大琞的规定,有了秀才功名,若打算继续参加乡试考举人须到府城的官学报到,所有秀才都可免束脩入学。
原本这项福利只适用于京城的太学国子学等官学学府,后来推广到了大琞境内的所有府学。
黎仁诚也去云州走了报到手续,而且以他的院试排名,每年还能领十两银子朝廷补贴,仅靠学习好就能赚钱!
他人在学田原因也有些特殊。
原本他在长宁县学读书的两年就租种了学田,院试放榜后他去府学报到并找到教授①说了自家的情况。
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兄弟年幼,家中田地尤其农忙时节主要依靠自己,而府学离长宁县走路需两日路程,月底休沐都来不及往返。
所以虽然他来报了到,日常却无法在府学安心读书,因此打算申请个校外自学,除了按时回来参加官学的重要考试,每年也会有几次带着积攒的问题来向夫子请教。
免束脩读书受益最多的就是寒门学子,很少有人放弃机会,为了帮家里种地不来修习就更罕见了。
不过比起一些心安理得享受全家辛苦供养还不够努力的学子,教授对黎仁诚的选择反倒很能体谅。
这份体谅在考校过他的学识功底后就直接升为欣赏了,痛快地批了个特例。
之所以没有返家读书,一是因为他家中田地不多,除了农忙,每半月或一月回去一次就能把活儿干完,日常的打理家中二弟也能做好,他在县学多租一份田地还能多些收入。
学田都是上等田,五亩地的产出就几乎追平了家中的十亩薄田。
还有就是租种学田可以免费在县学附近租住,功课中的一些问题也能到县学向夫子请教。
夫子们对黎仁诚这样很可能前途远大的学子自是不会拒绝,学籍不在县学也无碍,反正他本就是从这里出去的,将来若是考中功名,县学也跟着光彩。
……
跟在众人身后,画砚好几次好奇地看向少年秀才。凭借多年默契,他明显感受到当黎秀才点头时,自家少爷迸发出的非熟人不易识别的喜悦之情。
他倒是也承认这秀才相貌出众气宇不凡,只是在自己眼里,谁都比不上自家少爷,俊俏又优秀!
与他合租就值得如此高兴,难道少爷是想蹭这秀才的考运……
①“教授”的称呼借鉴了宋代府学中的称呼,是府学中的最高管理者。
书院和学田的设定参考不同朝代,更多是我编的。感谢看文,求收藏。
小剧场:
初到学田,对新住处印象怎么样?
画砚:破败!
程颂:美好。
那院子有什么好?
画砚:有井!
程颂:有帅哥!
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画砚:期待少爷考上秀才!
程颂:期待攻略秀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黎仁诚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