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买武器

灾民过得如何,程颂不说,县令心中也有数。

养济院是官办的,定期有人写好公文呈上来。公文写得清晰翔实,被程颂雇佣的灾民不仅日日吃得好,还领了做工的新衣,精神都好了许多。

今日大人们看他的目光一直分外慈善,绝不单单冲着杏干香糯。

连日来,衙门里政事繁杂,不是救灾就是抓贼,舒心的事一件没有。唯独听完程颂的汇报,几人同时展开了眉眼。

其实程颂讲的,与公文上写的大抵相同,只是换个说法从他嘴里出来,便硬生生多了一派慷慨浩然之气,连听者都感怀出几分澎湃激昂……

“程学子年少有为心慈仁义,那些灾民为你所雇算得上因祸得福。只是近日雨水依旧不断,受灾的两村工事不算顺利,重建进展缓慢,这些人可能暂时无法重返家中。”

相互对看后,年纪最大的县丞先开了口。这话只说了七分意思,没明说的就是希望程颂能继续体谅,把照顾灾民的责任再扛一扛。

程颂眼睛一亮,压下心中暗喜。

“房子自然要建得结实,不可贪图进度。作坊的灾民大人无需忧心,学生与黎兄会安排好。”

作坊六月活儿多,正是赶工的时候。他还担心灾民走了没人可用呢,表态得很是积极。

这责任我继续扛,请领导们放心!

程颂言辞恳切态度真诚,几位大人纷纷颔首,嘴角带笑。

“你去云州买杏,路上可曾遭遇歹人?”

“未曾遇到。敢问大人,盗匪的流言是真的?”

路上程颂还与黎仁诚说要来衙门探听一下流言的虚实,现下听县令主动提起,他便就着问了。

“坊间是如何流传的?”

县令未答先问。

“说是长宁附近出了盗匪,专门劫掠路人。有说那盗匪是个持刀的凶恶之徒,劫货又杀人,也有说只是抢了东西,还有说盗匪不止一人,已经混进城里了。大人,那盗匪真的杀人了?”

这乱七八糟的消息还是昨晚画砚说的。采摘小队的家人有好几个在作坊做工,城里的消息更多更乱,每日都能传回几样更邪乎的。

“是出了几起劫案,有没有命案,还不好说。”

县令沉声道。

不好说?有没有命案衙门还能不知道?

程颂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的确,只被抢了钱财的会来衙门报案,丢了命的,只要尸首没被发现……

“请问大人,盗匪是一人,还是几人结伙作案?”

黎仁诚面色严肃道。

“有说两人的,也有说三人的,眼下还不确定。你们住在城外,虽说村里人多,也要加些小心。”

“是,谢大人关心!”

县城周边的村子不少,衙门已经派了差役去找了各村里正,提醒他们留意进村的陌生人,小心防范。

佃农村没有里正,消息传去了县学。直学也去村里通知了,只是程颂他们正好去了云州,没遇上。

按说佃农村全是佃户,只要稍加打听,谁都知道那是个没油水的穷村。可如今村里住了个程颂,前些时的招工还成了县里的新鲜事,连带着佃农村和绢花作坊也有了几分名气,衙门也怕他树大招了风。

“多谢大人提醒。想那盗匪既然只敢在人烟稀少的路边劫掠路人,应该没胆量闯进村子明抢。不过大人说的是,多加小心总是应当!一会儿我就去铁匠铺,买几样武器防身!”

程颂凝神正色,目光灼灼。

买,买武器?

县令扶了下额头,想要开口又忍下了,转头对黎仁诚说:“你给他讲讲。”

嗯?程颂不傻,看得懂县令又被自己雷到了。可买武器不行吗?他在铁匠铺看到过刀剑啊。

摸不清自己又错哪儿了,程颂也看向他黎兄。

黎仁诚给了程颂一个安抚的眼神,对县令说道:

“回大人,颂弟的打算并非不可实现。百姓可以向衙门提请使用武器,只要有人担保即可。而且,依照律法,京城以外,普通百姓都可以持有刀剑,只是平日里不可公然携带。”

嗯?县令微拧了眉头。有人担保的前提下,百姓是可以提请持有刀剑、弓箭等武器。只不过提请人多是猎户和经常跑长途的商旅。

这项法令他是清楚的,不过京城以外的管制何时放松了?

看出县令的疑惑,县丞把话接了过来。

黎仁诚所言不错。原本大琞对武器的管制十分严格,近些年随着尚武风气兴起,京城以外,逐渐放开了百姓购买私用,平日不要公然携带即可。需要携带的,就像猎户一样,来衙门提交申请。

这项律法不似刑法税法,平日里很少用到,又是五六年前刚做的修改,县令确实没留意。

听完县丞说的,县令挑了下眉头。他是让黎仁诚给程颂讲讲律法,没想到被普法的成了自己。

那你也不该纵容他随便买刀剑啊!

一个县学学子,买一堆刀剑回去,发给村民。这要被不明真相的人听了,还以为程颂生了什么歹心。

“回大人。不同的危机,应对的手段自然不同。颂弟是学子,但在学子之前,也与村民一样,都是大琞的百姓。对付潜在的歹徒,不能全仰仗圣贤道理。颂弟采买刀剑,只为防范自身,学生愿为他作保。”

说完,黎仁诚还拱手施了个礼。

“你作什么保。”

县令没好气道。

“真当本县把律法都忘了?购买武器至少需要里正作保,你一个秀才能保什么。”

就算律法许可,主政的官员也不想看到治下百姓都备着武器。只是如今情况特殊,有些防备也好。垂着脸思索片刻,县令看向县尉。

“给他办了吧。”

与治安相关的事项都有县尉负责,县令发话,就等于同意程颂不必寻求里正作保,反正佃农村也没有里正,在衙门给他找个保人就行了。

县尉称是。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保人只能自己来了。

“至多采买三样刀剑,不可再多了。”

县尉提醒程颂。

“是刀剑各三把吗?”

程颂提问。

“一共三把!”

“是!”

三把就三把,反正就是防身。歹徒最多就三个,他买多了反而落了不明嫌疑。

说完武器,县令又提醒程颂,作坊人多,建议他平日多备些粮食。

刚买了不少稻米糯米。现在大人提到买粮,难道南边受灾的程度比方四爷说的还严重?

听程颂说云州码头有南边受灾的消息,县令点头。

他们来之前,四位大人就在商讨南方受灾可能影响云州这边粮食供应,进而波动粮价的事情。

看来消息早就顺着运河传遍各州府了,若是传播面再广些,即便粮食不缺,都可能因流言引发抢购,人为推动粮价上涨。

“现在受灾的只是南边两三个州府,但雨季未过,七月还可能有暴雨。到时若再有地方受灾,定要转运粮食过去。眼下还不至缺粮,只是新粮的价格可能会涨一些,你那里日日耗费不少,还是多备些稳妥。”

县丞看着程颂说道。按说这种消息他们不应多说,但近百名灾民都靠这小郎君的作坊吃饭,万一粮价真涨了,他也不忍心看程颂负担过重。

“可我在云州码头时,正好遇到漕运官船卸粮,不是从南方来的新粮吗?”

“你以为那官船卸下来的粮食都是留在云州的?”

主簿专管钱粮,略带无奈地反问程颂。

“嗯?卸在云州难道还要卖去别处吗?”

程颂不解。他们这里又不是边境,也没听说哪里要打仗,不需要往前线送粮,卸船的粮食不就应该运往常平仓,或是运去各县的粮行售卖吗?

今日他是来抱大腿的,还是收集同情的?怎么这些大人看他的眼神如此一致。

“以前听夫子讲过,安全起见,漕粮运输并非从南边装了粮食一路送到京城,而是分段而治。每个船队只运送一段,卸船后再由负责下段路程的官船重新装运,同只走某段水路贩货的商船一样。”

黎仁诚给程颂解释。那日在云州见到官船卸货后,他俩没有聊过运粮的事,没想到程颂以为那些粮食都归属云州了。

程颂默默垂眼,倒也没太惭愧。只悄悄埋怨了两句钱夫子,这么重要的常识都没讲过。

这趟县衙没白来,不但抱了大腿,还得了份购买武器的许可。谢过各位大人,程颂和黎仁诚告辞离开了县衙。

寻常的刀剑没有铁锅价钱高,好一些的不过二两银子,只是需要预定。程颂看到的那些要么是被人订了的,要么是样品。

“三把刀,最晚后日给小郎君送去。”

“甚好!”

三个名额全买了刀。学田没人会使剑,会用刀的不少。最近做菜多,程颂的刀工都是大有长进,黎仁诚也能熟练使用柴刀。

虽说此刀非彼刀,总比耍剑多了几分信心,凑合吧。

程颂说买武器时有些脑热,现在想想又觉着用不上,那盗匪真敢来村子行凶?

从铁匠铺出来,他俩去了粮行。买粮可比买刀重要得多。

见到程颂,粮行的掌柜十分热情。

听他说想多买粮也不意外,还说这两日去云州进货时也听到了风声。好在他们次次过去都能运回粮食,所以并未过分担心。

“若是程公子想多要,明日的进货单上我就多加些。”

粮行每隔三四天就要去一趟云州,主要是进些稻米。粗粮和麦子长宁本地收上来的就够卖了。

“那就还是多要些稻米糯米吧。”

甘蔗最快九月才会运来,饴糖的制作还不能减量,多囤的糯米无需担心用处。稻米就更不怕多了,程颂各订了三十石。

两边作坊一日就要消耗一石多的粮食,加上从方四爷那里买的和搭配的粗粮,这么多粮食撑上两月没问题。八月地里又能收获一波杂粮,南边粮价再高也是无碍。

掌柜做好登记,让伙计把店里现有的稻米糯米各装了几石先送到学田,剩下的等从云州进货回来再送。

见小东家进趟城又买回这么多粮食,满院子人都无语了。

杏干过季,东家要倒卖粮食了?

感谢看文!

小剧场:

程颂:画什么呢?

画砚:搬粮食!今日少爷买得多,大伙儿一起搬的,有意思!

程颂:搬点儿粮食有什么意思,那你哼哼啥呢?

画砚:不知,和虎子学的。

程颂:虎子还会哼小调?

画砚:不是小调,是小时候吴婶子哄他睡觉时哼的。

程颂:嗯?摇篮曲啊,那有词吗?

画砚:不知。

程颂:那我明日问问虎子。

画砚:问过了,虎子说他前几天热得睡不着,让吴婶子再唱两遍带词的,没成。

程颂:没成是何意?吴婶子没给唱。

画砚:不但没唱,还给了他一巴掌,让他少瞎折腾,赶紧睡。少爷会唱小调吗?

程颂:摇篮曲啊,可能会吧……

画砚:那少爷给唱个吧!

程颂:赶紧画完,赶紧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9章 买武器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