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推着车子来到酒楼近前,抬头看那匾额赫然写着“得胜楼”三个烫金的大字,大门口的员外仍然是笑容可掬地招呼着客人。他大声地引导道:“二楼请,随便坐。孔长史、侯将军!你们来啦?快去里面帮着张罗张罗。”听称呼,来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看的出,此人在鄂州地面很吃得开。
“同喜!同喜,招闷儿,让俺过去。”半大老头子满脸堆笑地说着吉利话,想在一团和气的蒙蔽下混进楼里。
推车的也是轻车熟路,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你吃吃,你吃吃。”他嘴里不住地吆喝着,提示门口的人们给车子让条路。
“嗨,你们是哪位呀?有请帖吗?”外围的帮手眼里不揉沙子,毫不含糊地把他们拦住。
“帖子?当然牛啦,木牛咋能来道喜哩?”车上的这位装作在寻找,浑身上下摸索个遍,可就是没有准确的地方,“搁哪儿咧?哎呀,年纪大,记性不好,一定是忘在家里哩。”
“那就对不住了,没请帖不能入内。”阻拦的人一点情面也不讲,还示意他们赶快撤到边上去。
老头子并未死心,还在和人家软磨硬泡着,“小伙了,木牛帖子豆不让进咧?通融通融,都是冲着喜事来的哩。”
“没有请帖就是不可以,这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公事公办嘛。”对方一点回旋的余地也不给,还动起手来要把他们赶到旁边去。
“弄啥勒?看恁那熊脸拉的跟驴脸一样难看,大家街坊四邻地住着,用得着这样酸鼻子酸脸的吗?”老头子眼见软的没用,立即板起面孔申饬道,“恁家老员外德高望重,恩泽四方,有这么大喜事,俺不该来捧场祝贺吗?”一边声情并茂地说着,一边向门口高声嚷着,“老员外!恁过来,给俺们评评理。”
“住口!不懂规矩的家伙,这里也是你乱喊乱叫的地方?”那年青帮手动怒了,连推带搡要把独轮车弄走,可用力过猛车子翻倒在一旁。
一下子可惹恼了和尚,他一把薅住年轻人的衣襟,“狗奴才!白在张烦气俺,信不信俺一脚把你卷到江里去。”
这喊声惊动了周围所有的人,其中包括那位正在向远处翘首期待的老员外,他直愣愣地瞅向这边,不知为何起了争执,“怎么回事?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我们鄂州是礼仪之邦,平日里我是怎么教导你们的?要堂堂正正的做人,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对人要客气礼让,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看看,本来喜气洋洋的事儿,全被你们搅和了。”主人家侃侃而谈,话语间表露出非常的不满意。
“恁给这瞎吵吵啥了,给人家添堵啊?”老头子刚刚被掀下车子,他数落完怒气冲天的同伴,又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自来熟地和员外搭着话,“同喜!同喜,老伙,恁咋说的嫩对哩?大喜的日子豆该高兴,全鄂州城都在奔走相告,谁不想来得胜楼粘点儿喜气呀?”
“他们没有帖子,硬是要闯进去。”青年人怯生生地向请客的主家告着状。
还没得员外开口,老头子难为情地笑了笑,凑近对方的耳朵低声说道:“老伙,俺木牛帖子,是自己个上门讨扰,表达祝福之情的。俺是街坊,在这鄂州城一住十年八年了,左邻右舍好得跟一家人似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豆是自己个家的事。”
“老哥,听你的口音,是从汴州搬来的吧?我也不是本地人,老家是清河东武城的。”都是北方人自然就亲近了许多,“对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街坊,你一定是里正喽!看来我是欠考虑了,想的不够周全,只是请来些达官显贵,没有顾忌平民的感受呀,你来得正好,由你来代表鄂州的百姓吧。”
听主人已经默许了,而且和尚的肚子叫得实在厉害,老头子施礼感谢后拴好车子,拉起余气未消的出家人,理直气壮地便往楼里走,同伴还在不服气地嘟囔着,“一个个木呼呼的,张不就行了。”
经过员外的身边时,主人还在望眼欲穿地等着什么人,他冷不丁问了一句,“你这腿是刚才摔伤的吧?要不要紧?”员外认定腿伤是手下人造成的。
“不碍照!”老头子随口应了一句,急急忙忙跨过门槛。还有比填饱肚子更要紧的吗?
得胜酒楼内部是三层结构,一楼二楼是通堂的大厅,最顶层是可以关起门来保留**的雅间,楼上楼下都是一样的恢宏大气、富丽堂皇,都是一样能看到底层北面硕大的戏台,台上布景得巧夺天工,灯火明亮照如白昼,余声绕梁回音饱满,让伶官的唱词精准地传入每个看客的耳朵里。
按照指示扶梯而上,嚯!二层八张桌子已经坐得满满登登,“啊呦来,没撵儿了。”和尚上心地搀扶着老头子,看到来了如此多的人,担心自己没有地方坐。
同伴并不在意人多没座位,找个前排靠窗子的桌子,向早来的人嘻嘻笑着,“老伙,往那边股就股就。”不管人家乐意不乐意,死活挤出来两个人的空隙,又招手喊住忙得不亦乐乎的酒保,“老伙,表走,给俺们搬两个墩儿去,还有碗儿、雀儿。”
待两个人坐定,酒保取来碗筷放好,咽着唾沫的老头子嘱咐着眼睛不够用了的小和尚,“可中,俺咋嫩能哩?可以搓一顿咧。成讷,敞开肚子使劲吃,恁成天喊着要酒要肉,肉要多吃,酒要少喝,来!来!叨菜!叨菜!这还有扁嘴腰,它嘴里叼着个啥?”
和尚一把抓起盘子里的大骨头,狼吞虎咽地啃着,看着桌子上的卤鸭,鸭子嘴里放了朵盛开的鲜花,“弱智。”他又向其他桌子瞅了一眼,“都是弱智。”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再看他舍吾其谁的吃相,有人不高兴地埋怨道:“主宾还没到场呢,你先抡开腮帮子吃起来了,嘴倒是挺急呀。什么都吃?你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看不顺眼的是位相貌英武的中年人,他身边还坐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这孩子长得太俊了,美若仙子,十足的美人坯子。白净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见人便笑,笑出两侧深深的酒窝来。
出家人把满嘴的食物强咽下去,抹了把嘴边的肥油,“不捞你,俺真是北分之北的和尚。”
“他是个和尚!青州人,混在庙里这辈子算毕头咧,还年轻着类,俺带他出来找个好归宿。”老头子盯着中年人,不明白他怎么问这个,心想自南朝梁武帝要求出家人吃素以来,和尚是不可以吃肉的,可这个和尚并未受戒,是为了逃避官府的缉拿躲在庙里,吃不吃肉何必太认真呢。谁不知道肉香啊?他自己也伸出筷子,从盘子里夹着肥肉片子,“咦,一叨都散哩,这个肉轰烂。”
“崔伯伯和客人还没来呢,我们不能先吃,这是礼貌。我爷爷是江南西道节度副使蔡剑,爷爷说要时时约束自己,是不是,父亲?”小姑娘仰头征求着父亲的赞同,她又指着和尚手里的骨头,“多油腻呀,父亲,我想吃藜蒿,素的,自从来姥姥家就没吃到过。”
中年人以商量的口吻小声告诉她,“闺女听话,不能似在姥姥家般任性,我趁这次公务来鄂州,正好把你接回去,回到洪州再吃藜蒿,好吗?”
这时,邻座的人和他攀谈起来,老头子不屑地和出家人窃窃私语,“这孩子放一桌子菜不吃,非闹着吃啥藜蒿,作掰嘞不轻。”
他撇了一眼那边的说话者,记得是在门口有过一面之缘的孔长史,就听那位发自肺腑地感谢着,“蔡郊将军,这次击溃草寇多亏你鼎力相助啊,你从洪州带兵来真是辛苦啦。”原来这个中年人是从洪州来的将军。
长史又关心地探问道,“蔡老节度使身体可好?我上回去洪州,只有节度使高湘在城里,老人家不在,未能谋面,将军这次回去,一定要代我向令尊问候啊。”中年人频频点头表示感谢。
做父亲的没有注意到,女儿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座位,急急忙忙向栏杆跑去,因为从楼下传来激愤的叫嚷声。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喊,已经引起了底层食客的共鸣。
“不是,怎么还不开戏!推来推去在等什么?”这位的嗓音如庙里的晨钟一般,喊得最响,调门最高。
“是呀,在二楼就高人一等吗?”
“仗势欺人啊?都说崔刺史蛮屁,向来会过日子,精打细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怎么包个二楼请客,连参军戏的钱也要省下吗?”
紧接着是酒保的一番抱歉和安抚,“哪儿能呢?就要开场了,就要开场了。”
“俺也不嫌寒碜了,大爷!给点儿嚼口吧,三天没吃东西啦,饿的完犊子了。”楼下夹杂着孩子的哀求声。
“去!去!去!小叫花子,穿得人模狗样的,干什么也能挣口饭吃。”是那个大嗓门在怒斥着,“你这酒楼有没有人管,怎么放进个要饭的,扫了大爷的兴。”
“哪儿来的北侉子?老子呼你两哈的,糙子伢快出去!跟老子牵远点。”酒保又忙着撵人了。
小姑娘扒着栏杆的间隙往下看,有个小伙子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向着酒保吩咐道:“特使来了,特使来了,快让伶官们准备喽,锣鼓家伙奏起来!”
不多时,楼梯处传来由下而上的脚步声,和称兄道弟地欢迎词,“贺正使!高老弟,你能来鄂州是此地的莫大荣幸,本官在楼上备下薄酒,为你接风洗尘,偏僻粗俗之地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还望你海涵呀。”
“哎呀妈呀,折煞下官啦,下官何德何能得老人家如此厚待?鄂岳观察使太客气了,晚辈从长安归国,一路辗转颠簸,黄巢似拦路虎堵个严实合缝,北路是走不通了,只能去黄泗浦找船回渤海国喽。”
“哦,老夫昨日将江州的草寇杀得大败,余孽已然溃不成军,想那去浙西的路必是畅通无阻了,你在我这里多住几日,然后我派船送你们去黄泗浦。”
老头子耳力倒是不弱,在座位上听得详细,而且有许多人在窃窃私语,好像不是喜宴,而是主人家请客呀。
“崔绍崔刺史上楼来了。”是正对面的老叟轻呼一声,并用眼神示意着。他小声地询问长史,“小孔,观察使请的是什么人啊?这般高看一眼,待如上宾。”
“范老功曹,观察使请的是渤海国贺正使,他们途径鄂州,本是轻装简从,不想惊动地方,却被这位蔡将军在江上截获了。”被问的官吏恭恭敬敬地回着话,同时用手指着身边的中年人。
听他们的对话,老头子心里更加明白了,哪里是人家娶媳妇,要不怎么连个新郎新娘也不得见呢,而且这老员外原来是鄂州的刺史、鄂岳观察使崔绍呀。
在观察使的殷勤引导下,门口的一干人等拥着三个渤海国人上楼来。宾主寒暄谦让后入座,又彼此说了些不疼不痒的客气话,这才邀着大家共同举杯,宣布宴会开始。
时间掐得刚刚好,就听戏台上锣鼓点子声声响起,有伶人迈着方步走到台子中央,装模作样地告白道:“壮士投英主,鲲鹏任翱翔。”大家拢目向下面看去,是个武将扮相的登台开场了。
“高特使,这出是参军戏,击鼓骂曹,这位将军是大战逍遥津的张辽,有胆有识呀。”老观察使为身边的客人讲解道,“过几天就是元旦了,这个故事发生在这个时节,而且与我们鄂州有关系。”
他话音未落,一楼有人恍然大悟地喊了起来,“不是,这是击鼓骂曹吧?这小子是张辽。”
这一嗓子震惊四座,连楼上的老头子都厌烦地皱起眉头,心里暗自在鄙视他,“信球货!斜豁啥哩斜豁?”
却不料没正形的不只是一个人,另有人发出放肆的大笑,简直把别人当成了空气,“曹大哥,才看明白呀,这人便是张辽,张文远。”
“什么东西?朱老弟,他主子吕布在白门楼被擒,这家伙便投降了曹操,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奴才。”那人还是个火爆脾气,压不住怒火骂了起来。
“三姓家奴的手下能好到哪儿去?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同伴认为张辽本该如此,“曹大哥,暂息雷霆之怒,祢衡就要出场啦,听管场子的人说,扮祢衡的角儿在鄂州一带蛮有名气的。”至此,一楼的激扬品评哑然而止,大家都在等着主角出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