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星途逐光行

随着那部国际大片的大获成功,谢辰煦的演艺事业迎来了又一个巅峰。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大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成为了时尚与实力的象征。各类高端时尚品牌争着与她合作,时尚杂志也纷纷邀请她拍摄封面,她的每一次亮相都能引领新的时尚潮流。

然而,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谢辰煦并没有迷失自己。她深知,娱乐圈的风云变幻无常,要想长久地立足,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于是,她开始主动学习各种表演技巧,参加各种表演工作坊,向不同风格的导演和演员请教,力求在演技上有更大的突破。

苏辰煦也没有丝毫懈怠,她敏锐地察觉到,随着谢辰煦国际知名度的提升,进军国际主流奖项将是下一步的重要目标。为此,她精心筛选剧本,为谢辰煦挑选那些具有深度和内涵,能够展现她演技实力的角色。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苏辰煦得知一位国际知名的文艺片导演正在筹备一部关于女性成长与自我救赎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剧本深深吸引了她,她觉得这对谢辰煦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经过一番努力,苏辰煦成功为谢辰煦争取到了试镜的机会。

试镜当天,谢辰煦精心准备,她深入研究了角色的性格和背景,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她的精彩表演深深打动了导演,顺利获得了这个角色。

电影开拍后,谢辰煦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她与导演和编剧深入交流,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拍摄过程异常艰苦,常常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连续拍摄数小时,但谢辰煦从未抱怨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

然而,就在电影拍摄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剧组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危机。投资方突然撤资,导致拍摄资金链断裂,电影面临停拍的困境。导演和制片人四处奔走,试图寻找新的投资方,但都没有成功。

谢辰煦和苏辰煦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她们明白,如果电影停拍,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于是,她们决定加入到寻找投资方的行列中。

苏辰煦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向各大影视公司和投资人介绍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潜力。谢辰煦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热爱和坚持,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在她们的努力下,一些曾经与谢辰煦合作过的品牌方和粉丝纷纷伸出援手。品牌方表示愿意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粉丝们也自发组织了募捐活动,为电影的拍摄筹集资金。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电影终于凑齐了足够的资金,得以继续拍摄。经过数月的艰苦拍摄,电影终于杀青。

电影后期制作完成后,在各大电影节上展映,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谢辰煦在电影中的精彩表演更是赢得了无数赞誉,被影评人称赞为“用灵魂诠释了角色,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成长”。

这部电影成功入围了多个国际主流奖项,谢辰煦也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颁奖典礼当晚,谢辰煦身着华丽的礼服,与苏辰煦一同踏上了红毯。

当主持人宣布最佳女主角的获奖者是谢辰煦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谢辰煦激动地走上领奖台,眼中闪烁着泪花。

“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粉丝们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谢辰煦在领奖台上激动地说道。

获得这个重要奖项后,谢辰煦的演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深知,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

与此同时,随着谢辰煦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国际电影公司开始邀请她参与跨国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拍摄风格,还需要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合作。

面对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谢辰煦和苏辰煦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她们深入研究不同国家的电影文化和市场需求,为谢辰煦挑选最合适的项目。

在一次跨国合作项目的筹备过程中,谢辰煦遇到了一个难题。这部电影需要她掌握一门全新的外语,并且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流利交流的水平。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谢辰煦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外语,请教专业的语言老师,不断练习发音和口语表达。

苏辰煦也在一旁全力支持她,为她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她坚持下去。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谢辰煦终于能够熟练地使用这门外语进行交流和表演。

电影开拍后,谢辰煦在与各国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中,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适应能力。她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积极与大家沟通交流,使得拍摄过程十分顺利。

这部跨国合作电影上映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一步提升了谢辰煦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她成为了国际电影界备受瞩目的明星,不仅代表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谢辰煦和苏辰煦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她们加大了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成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谢辰煦将继续在演艺道路上探索前行,不断挑战自我,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影响更多的人。而苏辰煦也将一如既往地陪伴在她身边,与她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谢辰煦站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红毯上,裙摆上的鎏金刺绣在灯光下流转,像极了她初入行时见过的银河。苏辰煦站在半步之外,西装袖口别着与她同系列的星芒胸针——这是她们专属的默契,无论走到哪里,都像彼此的影子,缺一不可。

“辰煦,看这边!”外媒记者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谢辰煦转身时露出标准的八颗牙微笑,却在镜头捕捉不到的角度,悄悄将指尖掐进掌心。三天前,她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里是尚未公开的新片剧本片段,精准标注着每一场戏的情绪转折点。更令她脊背发凉的是,邮件末尾附着一行意大利语:“你以为挣脱了提线,就真的自由了?”

“想什么呢?”苏辰煦递来保温杯,温热的蜂蜜水驱散了深秋的凉意。谢辰煦摇头,将手机塞进手袋,屏幕上定格着与导演卢卡·罗西的对话——对方邀请她主演《雾河》,一部聚焦二战时期威尼斯抵抗组织的女性群像戏,而她将饰演双面间谍索菲亚,需要全程用意大利语和德语对白。

“卢卡说,下周去威尼斯潟湖勘景。”谢辰煦望着远处圣马可广场的灯火,“可你记得吗?三年前我们在罗马电影节,遇到的那个影评人说我‘永远带着东方的疏离感’。”苏辰煦忽然轻笑,指尖敲了敲她的手腕:“所以你才要接下索菲亚——她的灵魂里住着整个亚得里亚海的风暴,而你,要让西方人看见,东方演员的血管里也能流淌着但丁的火焰。”

勘景当天,暴雨倾盆。谢辰煦跟着卢卡钻进摇晃的贡多拉,潮湿的海风卷着咸涩扑进鼻腔。“这里,”导演指着泛着青苔的石墙,“索菲亚会在这里与上线交接情报,同时躲避德军的追捕。她的裙摆会被污水浸透,眼神却要像淬了冰的匕首。”说着,他忽然转向谢辰煦:“辰,你怕水吗?”

她尚未回答,苏辰煦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她六岁就拿过少儿游泳冠军,导演先生。”隔着雨幕,谢辰煦看见经纪人站在岸边,撑着黑色长柄伞,像棵永远挺拔的雪松。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十七岁那年,第一次试镜失败躲在宿舍哭,苏辰煦翻窗进来,带着温好的牛奶说:“哭够了就起来,明天还有三个剧组等你试镜。”

开机前两周,谢辰煦搬进了罗马的语言学校。每天清晨六点,她对着镜子练习元音,舌尖抵着上齿龈发出颤音,直到舌根发麻。苏辰煦则在跨国会议间隙,亲自为她整理台词本,用三种颜色标注情感重音——蓝色是隐忍,红色是爆发,绿色是暗藏的温柔。“索菲亚不是脸谱化的英雄,”苏辰煦指着剧本里的批注,“她会在杀人后躲在巷口呕吐,却在德军面前笑得像玫瑰。”

首场水下戏拍摄时,谢辰煦穿着1940年代的羊毛裙沉入运河。厚重的衣料瞬间裹挟住她的四肢,水草缠住脚踝的刹那,童年溺水的记忆突然翻涌。她在浑浊的水中睁开眼,看见上方晃动的灯光,像极了当年泳池底的光斑。“坚持住!”潜水安全员的手势穿透水幕,而她脑海中浮现的,是苏辰煦在监视器前紧握的拳头——那个永远冷静的人,此刻指节泛白。

当她终于破水而出,卢卡的欢呼声混着掌声传来。苏辰煦递来浴巾,指尖划过她手臂上的擦伤:“疼吗?”谢辰煦抹去脸上的水珠,忽然笑出声:“你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横店,我在威亚上吊了八个小时,下来时你抱着云南白药蹲在地上哭?”苏辰煦别过脸:“少废话,今晚把德语独白再练三遍。”

电影拍到中段,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席卷网络。某八卦博主爆料称谢辰煦“靠资本运作截胡国际资源”,配图是她与卢卡深夜在咖啡馆的合照——却刻意裁剪掉了在场的制片人、编剧,以及摊开在桌上的十二页分镜稿。凌晨三点,谢辰煦的微博评论区被恶意词条刷屏,而她正蜷在沙发上背台词,对手机震动充耳不闻。

“交给我。”苏辰煦将热可可放在她膝头,屏幕上是刚拟好的律师函。半小时后,剧组官方账号发布了长达十分钟的幕后纪录片,镜头扫过谢辰煦布满批注的剧本、磨破的舞蹈鞋(为了还原索菲亚的芭蕾功底),以及在零下五度的雨夜连续拍摄九条的坚持。卢卡亲自出镜:“她是我见过最疯魔的演员,为了一场颤抖戏,在冷库里待了四十分钟。”

舆论反转的速度比威尼斯的潮汐更快。当谢辰煦穿着戏服出现在罗马斗兽场前的宣传活动,粉丝们举着“索菲亚本亚”的灯牌,用生涩的中文喊着她的名字。有个意大利女孩冲上来递信,用英语说:“我奶奶说,你让她想起了当年的抵抗军护士,眼睛里有永不熄灭的火。”

杀青戏在圣诞前夜拍摄。索菲亚站在圣马可钟楼顶端,将最后一份情报折成纸船,放入飘着雪的运河。谢辰煦望着镜头外的苏辰煦,对方正与场记核对镜头,睫毛上落着雪花。她忽然想起剧本里的台词:“真正的自由,是明知黑夜漫长,却依然选择点燃手中的烛火。”

胶片转动的“咔嚓”声中,她松开手,纸船载着虚构的情报与真实的眼泪,漂向远方的灯火。那一刻,威尼斯的钟声敲响,苏辰煦抬头望来,两人隔着数十米的距离,却像共享着同一颗跳动的心脏。

电影上映前三个月,谢辰煦接到联合国妇女署的邀请,担任性别平等大使。她带着公益基金会的团队走进非洲难民营,在纪录片里教孩子们用中文说“星星”。苏辰煦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演讲,用数据证明女性创作者对影视工业的影响:“当银幕上的女性不再只是花瓶,现实中的女孩们才会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

《雾河》全球首映礼在威尼斯电影节举行。谢辰煦穿着素色旗袍,领口别着难民女孩送的贝壳胸针。当片尾字幕升起,全场静默三秒,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坐在第一排的意大利老妇人抹着泪说:“我父亲曾是抵抗军,他说真正的勇士,是把恐惧咽进肚里,却让笑容骗过敌人的枪口——你做到了。”

庆功宴上,卢卡举着酒杯走向她们:“下一部戏,我想拍丝绸之路的女商人,主角是粟特人,需要会说中古波斯语和回鹘语。”谢辰煦与苏辰煦对视一眼,同时笑出声。经纪人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先让我们看看档期——辰煦下个月要去敦煌拍公益短片,之后还要去戛纳谈环保纪录片的合作。”

深夜回到酒店,谢辰煦翻开手机里的备忘录,最新一条写着:“学波斯语基础语法,每周三次体能训练,读完《威尼斯共和国史》。”苏辰煦倚在门框上,望着她床头堆成小山的剧本和语言教材:“累吗?”

谢辰煦抬头,看见落地窗外的亚得里亚海泛着微光,像极了多年前她们在横店仰望的星空。那时的她们,挤在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对着央视电影频道幻想未来。而现在,那些曾被视作妄想的星光,正一一落在她们掌心。

“不啊,”她笑着摇头,指尖划过剧本里索菲亚的最后一句台词,“你看,我们还有那么多未竟的故事,那么多需要被听见的声音。而最美好的是——”她望向苏辰煦,对方正走过来为她调整台灯的角度,发丝间还沾着威尼斯的夜露,“我们依然在一起,像星星追赶月亮那样,永远不孤单。”

窗外,圣诞集市的灯火渐次熄灭,而远处的灯塔仍在闪烁。谢辰煦知道,属于她们的星途,从来不是独自闪耀,而是彼此辉映,让每一片曾被阴影笼罩的角落,都能看见光的方向。正如苏辰煦在她获得奥斯卡提名那晚说的:“我们不是在追赶星光,我们是在成为星光本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