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丝路星途远

在《雾河》取得巨大成功后,谢辰煦和苏辰煦的名字愈发闪耀于国际舞台。谢辰煦凭借对索菲亚这一角色的精彩演绎,成为了国际影坛备受赞誉的东方女演员代表,她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瞩目,而苏辰煦作为她的经纪人兼挚友,其卓越的策划与统筹能力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谢辰煦在联合国妇女署的公益活动越发深入,她不仅在非洲难民营留下了温暖的足迹,还将公益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地。她发起了一系列旨在帮助女性实现梦想的项目,从资助贫困地区的女孩接受教育,到为女性创业者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她的努力让无数女性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谢辰煦并没有放慢在演艺道路上探索的脚步。为了卢卡导演提及的丝绸之路女商人角色,她真的开始了中古波斯语和回鹘语的学习之旅。每天结束公益活动后,她都会抽出几个小时,跟着语言专家刻苦练习发音、背诵词汇和语法。那些晦涩难懂的语言符号,在她的坚持下,逐渐变得熟悉起来。

苏辰煦则有条不紊地为谢辰煦规划着演艺事业的下一步。她穿梭于各大国际电影节和影视行业峰会,与全球顶尖的导演、制片人交流合作意向,同时密切关注着各种新兴的影视项目,力求为谢辰煦挑选最具挑战性和潜力的角色。

在筹备去敦煌拍摄公益短片期间,谢辰煦和苏辰煦专门飞到敦煌实地考察。她们穿梭在莫高窟的洞窟之间,被那些精美的壁画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谢辰煦深知,这部公益短片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传播敦煌文化、呼吁人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契机。

回到北京后,谢辰煦全身心投入到公益短片的筹备中。她与编剧团队反复打磨剧本,力求以最动人的方式展现敦煌之美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苏辰煦则负责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到邀请专业的摄影团队,她都亲力亲为。

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敦煌的气候条件恶劣,风沙时常来袭,给拍摄带来了诸多困难。但谢辰煦和整个团队都没有退缩。在一次拍摄中,风沙突然加大,道具被吹得七零八落,谢辰煦却坚定地站在原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完成拍摄的执着。“大家别慌,我们整理好道具,继续拍。这也是敦煌独特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她的鼓舞下,团队迅速调整状态,完成了那次艰难的拍摄。

公益短片拍摄完成后,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网友们被敦煌的壮丽景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谢辰煦和苏辰煦看到这样的反馈,心中充满了欣慰。

然而,就在她们沉浸在公益短片的成功喜悦中时,新的挑战又悄然降临。谢辰煦收到了一个国际知名时尚品牌的邀请,成为其全球代言人。这原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品牌方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希望谢辰煦能为他们拍摄一组具有争议性的广告大片,主题涉及一些敏感的文化元素。

谢辰煦和苏辰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接受这个要求,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和更高的国际知名度,但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文化误解甚至争议,损害谢辰煦的形象和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声誉。

“辰煦,这个要求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品牌方虽然有名,但这种敏感的主题很容易引发问题。”苏辰煦皱着眉头,看着品牌方发来的策划方案说道。

谢辰煦点点头,神情严肃:“我明白,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视文化差异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这个可以提升影响力的机会,或许我们可以和品牌方沟通,修改主题。”

于是,苏辰煦代表谢辰煦与品牌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她向品牌方详细阐述了可能引发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修改建议,希望能打造一个既符合品牌形象,又能尊重不同文化的广告方案。

品牌方起初有些犹豫,但在苏辰煦的耐心解释和谢辰煦的影响力吸引下,最终同意了修改主题。新的广告大片以“文化融合与共生”为主题,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尚之美。

广告发布后,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好评。谢辰煦优雅自信的形象与品牌完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她在国际时尚界的地位。

随着谢辰煦在演艺、公益和时尚领域的全面发展,她和苏辰煦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但她们始终坚信,只要彼此携手,秉持着对梦想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就能在这条充满光芒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照亮更多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们又将书写怎样精彩的篇章,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敦煌的风沙还未完全从睫毛上褪尽,谢辰煦的日程表已经被中亚的阳光填满。卢卡导演的《丝路星辰》剧组在撒马尔罕古城搭起了第一座毡房,当谢辰煦踩着三寸高跟鞋踏上希瓦汗国遗址的青石板时,鞋底与石面摩擦出的火星,仿佛点燃了她袖口绣着的粟特胡旋舞纹。

"卡!"卢卡的意大利语在对讲机里炸开时,谢辰煦正跪在波斯风格的地毯上,用银壶往陶杯里斟酒。剧本里写着,这是女商人娜丝琳招待波斯商队的重要场景,但第三次NG后,站在监视器后的波斯文化顾问法拉赫博士突然起身:"不对,粟特人斟酒时手腕要像葡萄藤般扭转,手肘必须高于心脏——这是对火之神阿塔尔的敬畏。"

谢辰煦盯着自己发抖的手腕,指甲缝里还嵌着昨天拍沙漠戏时的沙粒。她想起三个月前在北京大学中亚研究院,跟着老教授逐字破译粟特文契约的夜晚,羊皮纸上的楔形文字在台灯下跳成模糊的光斑,而此刻真正的粟特后裔正用挑剔的目光审视她的每个动作。"让我再试一次。"她向法拉赫博士颔首,指尖抚过银壶上錾刻的阿胡拉·马兹达神像,突然福至心灵——那些在回鹘语课上学过的敬语句式,此刻正顺着腕骨的转动流淌出来。

当第四遍拍摄结束,法拉赫博士终于露出笑容时,苏辰煦正蹲在监视器旁啃三明治,笔记本上记满了剧组与当地文物局的协调事项。她抬头看见谢辰煦朝自己比出胜利手势,阳光穿过她鬓角的碎发,在米色长袍上投下细碎的金箔般的光斑。这个场景让她想起三年前在戛纳,谢辰煦穿着绣着《千里江山图》的礼服走过红毯,那时她们都没想到,东方美学的种子会在丝路重镇开出这样的花。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一周后降临。剧组计划在撒马尔罕雷吉斯坦广场拍摄**戏,娜丝琳将在这里与阿拉伯商人辩论丝绸贸易的定价权。凌晨四点的彩排中,当地历史学家突然带着抗议人群围住拍摄现场,举着的标语上用乌兹别克语写着:"不许歪曲粟特女性的智慧!"原来剧本里为了戏剧冲突,将阿拉伯商人的台词写得带有性别偏见,这在崇尚女性经商传统的粟特后裔眼中,等同于对祖先的冒犯。

谢辰煦披着外套站在晨风中,听着翻译转述历史学家的愤怒。她想起在敦煌莫高窟看到的唐代女供养人画像,那些戴着帷帽骑马的女子,眼神里分明有着不输男子的坚毅。"把编剧叫来。"她转身时,长袍的流苏扫过石阶上的波斯文碑刻,"我们需要重写这段对话——娜丝琳不需要通过反驳偏见来证明自己,她的自信应该像粟特商队的驼铃,自然地让世界听见。"

苏辰煦看着谢辰煦与历史学家席地而坐,用生硬的乌兹别克语夹杂着粟特语单词比划,突然想起去年在埃塞俄比亚,她们蹲在泥坯教室前,用树枝在地上画表格帮当地女性计算手工艺品利润的场景。这个女人总能在文化碰撞的火花中,找到让双方眼睛发亮的共通点。当第一缕阳光爬上雷吉斯坦广场的蓝色穹顶时,新的台词诞生了——娜丝琳将拿出家族世代相传的星象图,用天文学知识论证丝绸的价值,就像千年前粟特人用星盘导航商路那样。

拍摄那天,谢辰煦手腕上戴着从当地银匠那里定制的双蛇交尾手环,这是粟特人象征智慧的图腾。当她用中古波斯语说出"丝绸的经纬里织着星辰的轨迹"时,广场上的抗议者们安静下来,有位白发老人甚至跟着念出后半句粟特谚语。镜头扫过人群时,苏辰煦注意到好几个年轻人举起手机拍摄,屏幕上的谢辰煦不再是国际影星,而是某种文化记忆的唤醒者。

与此同时,远在非洲的公益项目遭遇了始料未及的阻力。谢辰煦发起的"沙漠玫瑰"女性创业基金在尼日利亚遇到传统部族的抵制,长老会认为让女性离开厨房经营手工作坊是"违背神意"。苏辰煦看着视频会议里项目负责人焦虑的脸,突然想起谢辰煦在联合国妇女署演讲时说的话:"真正的性别平等,不是对抗传统,而是在传统中找到女性早已存在的力量。"

她连夜订了飞往拉各斯的机票,在谢辰煦结束当天的拍摄后,将平板电脑递到她手中:"还记得在敦煌遇到的那位研究回鹘女商的学者吗?我查了尼日利亚的部族历史,十七世纪约鲁巴族就有女性商人联盟,她们的标志是海螺壳..."谢辰煦的眼睛亮起来,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古老壁画,那些戴着珊瑚项链的女商人形象,与记忆中莫高窟的唐代女子渐渐重合。

十天后,谢辰煦穿着约鲁巴族传统的阿迪尔蜡染长袍,出现在拉各斯的部族会议上。她带来的礼物是一本羊皮封面的相册,里面贴着敦煌女供养人、粟特女商人、约鲁巴女店主的画像,还有现代尼日利亚女性在"沙漠玫瑰"工坊工作的照片。"我们的祖先都曾在贸易之路上歌唱。"她指着相册里公元九世纪粟特女商人的墓碑拓片,"上面写着'她的智慧让商队避开风暴',而今天的你们,正在用缝纫机编织新的风暴预警图。"

当第一位部族长老接过工坊出产的刺绣围巾时,苏辰煦站在会议室门口,看见阳光从彩色玻璃透进来,在谢辰煦的发间织出彩虹。这个场景让她想起三年前在威尼斯电影节,谢辰煦凭借《雾河》获得最佳女主角,领奖时她说:"每个角色都是一扇窗,让我看见不同人生的光。"而现在,这些光正汇聚成河,灌溉着沙漠与戈壁。

《丝路星辰》的拍摄接近尾声时,谢辰煦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担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大使"。邀请函里附了段视频,敦煌公益短片的观众自发组织了莫高窟壁画修复志愿者团队,镜头扫过那些在洞窟里临摹壁画的年轻人,其中有个女孩手腕上戴着与谢辰煦同款的双蛇手环。

"我们要不要把这个放进你的新纪录片?"苏辰煦晃着刚收到的时尚杂志,封面是谢辰煦穿着改良粟特服饰的大片,标题写着"从银幕到丝路:一位演员的文化迁徙"。她们正在撒马尔罕的老茶馆里,谢辰煦面前放着摊开的回鹘语词典,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银壶上的花纹。

"等等。"谢辰煦突然抬头,目光落在窗外正在修复的帖木儿家族陵墓,工匠们用传统技法调制石膏颜料,"上次在敦煌,那位修复师说颜料配方正在失传。或许我们可以..."苏辰煦立刻掏出笔记本,笔尖在"公益新项目"下画出重点符号。她们总是这样,一个眼神就能让灵感落地生根,就像当年在《雾河》剧组的深夜,谢辰煦突然说"索菲亚的眼泪应该混着雪水",而苏辰煦马上联系特效团队准备干冰。

深秋的撒马尔罕下起初雪时,《丝路星辰》完成了最后一场戏的拍摄。谢辰煦站在粟特古城遗址的断壁前,背诵着剧本里娜丝琳的独白:"商队会消失,城市会荒芜,但星辰永远在丝绸之路上指引方向。"镜头拉近时,观众可以看见她眼角的细纹里落着雪花,那不是化妆效果,而是连续三个月在沙漠与雪山间奔波留下的印记。

杀青宴上,卢卡导演举着酒杯走到谢辰煦身边:"知道吗?你让我想起马可·波罗游记里的东方女子,只不过你带来的不是香料,而是让文化重新呼吸的氧气。"谢辰煦笑着摇头,目光扫过席间的中亚演员、意大利摄影师、中国化妆师,突然发现苏辰煦正蹲在角落与当地向导用翻译软件聊天,笔记本上画满了明年去波斯波利斯考察的路线图。

回国的航班上,谢辰煦靠在舷窗上打盹,梦见自己在莫高窟的壁画里行走,飞天的飘带化作粟特商队的旌旗,又变成尼日利亚女性手中的蜡染布料。当她伸手触碰时,所有的文化符号都化作光点,汇入掌心的双蛇手环。苏辰煦的声音从旁边传来:"醒醒,洛杉矶那边刚发来消息,《丝路星辰》入选了奥斯卡外语片初选名单。"

舷窗外,朝阳正染红云海,谢辰煦看着自己映在玻璃上的倒影,与万里之外敦煌壁画里的女供养人重叠。那些曾经晦涩的中古波斯语动词、回鹘语方言里的颤音,此刻都化作血管里的星光。她知道,下一段旅程的起点,或许就在苏辰煦正在规划的下一个行程表上,在某个需要被听见的文化低语里,在某个等待被唤醒的女性故事中。

飞机穿越时区时,苏辰煦正在备忘录里写下新的计划: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合作建立文化传承基金,邀请敦煌修复师去中亚交流,为"沙漠玫瑰"项目设计丝路主题系列产品...她抬头看见谢辰煦正在研究手机里的粟特文书法教程,阳光从云层间隙漏下,在她发梢镀上金边。这个总是在挑战中绽放的女人,就像她扮演的娜丝琳那样,永远在寻找下一条需要跨越的河流,下一座等待攀登的商道高峰。

而她们都知道,真正的传奇从不是单个人的闪耀,而是两个灵魂在时光长河里的彼此辉映。当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迎接她们的除了闪光灯,还有敦煌研究院发来的紧急邮件——莫高窟某洞窟的壁画出现新的病害,需要立刻启动跨国修复合作。谢辰煦与苏辰煦对视一眼,笑容里带着疲惫却坚定的光,就像无数次面对挑战时那样。

这一次,她们要修复的不只是壁画,更是文明的年轮。而在更遥远的未来,当人们翻开关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史册,或许会看见两个东方女性的名字,如同丝路星辰般,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交融的苍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