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的学业竞争已趋白热化,每一次大考排名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最后一次模拟考的放榜日,红榜最顶端的两个名字引发了小小的骚动——林桂穆与乔竹昭,总分并列第一。
然而这份本应共享的荣光,却成了林桂穆情绪决堤的导火索。表彰会后,班主任宋爽——一位以严厉著称的中年教师,将林桂穆叫到办公室,并非为了表扬,而是尖锐地指出她近来“态度倨傲,缺乏集体精神,眼中只有分数和乔竹昭”。积压的压力和莫名的委屈瞬间淹没了林桂穆,她罕见地没有沉默,而是用冰冷的语调顶撞了回去。
结果就是,在距离期末仅剩一个月的时候,她被宋爽勒令暂时回家休整,“什么时候想清楚学习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什么时候再回来”。
离校的那天,细雨霏霏。林桂穆没有告诉乔竹昭具体原因,只含糊地说家里有事。她蜷缩在空荡的房间里,手机屏幕亮了又灭,除了乔竹昭每日发来的关心和笔记,再无其他消息。她曾因性格冷淡和全身心投入与乔竹昭的相处,无形中疏远了其他所有人,以至于此刻,她清晰地意识到:如果连乔竹昭都失去,她在星城三中就真的一无所有了。这种恐惧让她前所未有地惦记和依赖着手机另一端的那个人,贪婪地从每一句问候里汲取微薄的暖意。
一周后,林桂穆在宋爽“下不为例”的警告声中重返校园。她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乔竹昭,想从她那里确认自己并非孤身一人。
她是在食堂找到乔竹昭的。午后的阳光很好,乔竹昭正和几个女生坐在一起吃饭——正是那几位曾因林桂穆的“独占”而逐渐疏远的同学。她们谈笑风生,气氛融洽,乔竹昭脸上洋溢着林桂穆所熟悉的、明亮又轻松的笑容。
那一刻,林桂穆仿佛被定在了原地。
乔竹昭看见了她,立刻笑着挥手招呼她过去,甚至自然地挪出位置:“桂穆!你回来啦!快过来,我们正好在说周末去图书馆的事。”
那几位女生也停下说笑,对她客气地点点头,笑容却有些疏离。
林桂穆走了过去,坐下。她听着乔竹昭兴致勃勃地讲述这一周错过的趣事,听着她们讨论她完全插不上话的周末计划。乔竹昭依旧体贴,会为她夹菜,会问她身体是否还好,眼神里的关心不似作假。
可是,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乔竹昭的世界,在她离开的这一周里,似乎悄然修复了曾经的裂痕,变得更为完整和广阔,不再只有她林桂穆一个圆心。她不再是她唯一的选择,甚至不再是必须的选择。
下午的课,林桂穆有些心不在焉。放学铃响,乔竹昭被那几位女生叫着一起去买文具,她回头问林桂穆:“一起去吗?”
林桂穆摇了摇头:“不了,我还有事。”
乔竹昭似乎有些意外,但也没多问,只是叮嘱她路上小心,便和朋友们笑着离开了。
教室里很快空了下来。夕阳将林桂穆的影子拉得很长,孤零零地投在空旷的走廊上。她看着窗外,那群熟悉的身影正有说有笑地走出校门,乔竹昭的马尾在夕阳下活泼地跳跃着,融入人群,没有回头。
她原本以为自己会愤怒,会委屈,会感到背叛。
但都没有。
她只是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冰冷的空洞感,从心脏的位置蔓延开来,传遍四肢百骸。原来,她所以为的彼此唯一、不可或缺的联结,其实如此轻易就能被填补和替代。
她不再被需要了。
这个认知像晚风一样灌进她的胸膛,带来一阵清晰的凉意。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