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二天安词还是在收拾东西,江红梅的动作是最快的,午饭之前弄完。
午饭她没吃,提着东西先去大队长家,以免耽误大队长时间。
虽然她这次去南市不需要用介绍信来买票,但想要在南市生活还是需要介绍信的,否则被查到就会被当成盲流处理。
很是简单明了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江红梅把自己带来的,裹了布的长杆东西放在大队长跟前。
“我听钱婶子说过队里的木仓不够用,想着我暂时也用不上,所以不在队里的时候,东西先给队里保管。”
说完跟大队处卖惨。
“哎,虽说我不是秦亿的亲生父母,但大队长你也知道秦亿的情况,他有亲生父母就跟没有一样。秦亿开口了,需要我去帮忙,我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作为家长,当然要为孩子着想。”
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加上那送来的木仓,大队长觉得自己没有拒绝的理由。
木仓这东西他家里当然有,别人家也有,但乐江大队有的真不多,不然也不会两次去打野猪都没有收获。
江红梅是女人,他不好意思让她跟着一起上山,征用木仓是需要给报酬的。
其他人也不愿意借木仓,毕竟也不能白借。在收获未知的情况下,很多人吝啬付出。
现在江红梅主动把木仓交出来,哪怕只是暂时的他也高兴。
民兵队来过一次,猎了四头野猪,但江万清见过野猪群,知道猎杀的野猪数量远远不够保证队里的安全。
春耕到了,山上供给野猪的食物却没那么快恢复,有再下山的风险,这把木仓是及时雨。
江万清同意给她开介绍信,归期在今年年底。
不过江万清也告诉江红梅,她的户口在乐江大队,算公分的时候是需要补钱的。
江红梅自然应声是。
事情办好,江红梅回了家。
吃了饭,安词让桂英去找狗蛋玩,不出意外她们短时间内都不会回来了。
江红梅也离开了,安词猜到她去哪里,没说什么。
安词洗了碗,开始准备下午的食物。
虽说来接人的时间没个定数,但也正因为没有定数,一些准备还是要的。
给江秦亿师兄的饭菜,如果江秦亿师兄来得晚,她们三要吃的饭菜也得准备好。
还没弄好的时候江红梅回来了,看脸色情况应该不怎么好。
安词没问具体情况,反正知道有江万清这个大队长压着就够了。
帮他们拉货的人叫郭秀杰,是江秦亿的不知道排行第几个师兄。
安词知道现在学车难,要先学修车,认识全部的零件,还要学开车,知晓什么样的路况怎么处理。
认识零件,学开车,张立自身的时间等等原因导致他那些徒弟两年出师都是快的。
也因为时间安排的原因,有些人后拜师却先出师,江秦亿就是如此。
他身份特殊,说是拜了张立为师,也尊重这位师父,但师父却没真的把他当徒弟。
一个月的时间跟在张立身边,张立知道哪里有车坏了还会主动带他去学,这导致他学得快,动手时间多,摸车也早,是最快出师的一个。
不仅如此,他进入运输队也是张立担保,并且愿意带着他,这才让运输队收他这个学车不过一个月的菜鸟——老师傅带在身边并愿意教是很难得的。
江秦亿的学习能力强,实践方面积累得越来越多,比一些已经入职两三年的老司机还老练。
如果按拜师时间,江秦亿无疑是小师弟。
但现在张立依旧还有没出师的徒弟,他要是叫那些人师兄其他师兄可就闹了。
那些排序,一些师兄是不认的。
张新生事先告知安词这个情况,所以安词在见到人的时候没有称呼师兄,而是叫‘郭同志’。
郭秀杰很是热情地去帮忙,先是缝纫机这类的大件,然后是收拾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物品,中间还得留她们坐的地方。
她们可是三个人,短途车和长途车除了车辆大小的区别,还有驾驶室是否能安装一张小床的区别,所以他们想要一起去南市就得有人坐车斗里,最后抓阄命中江红梅,安词抱着江桂英坐了车斗。
货车启动,驾驶室和车斗有隔绝,再加上车辆行驶的动静,江红梅和郭秀杰听不到车斗里安词和江桂英的对话。
江桂英问安词:“安阿姨是故意让红梅奶奶抓到写字的那张?”
安词笑了笑:“桂英想坐副驾驶?”
江桂英微顿,摇头:“哪里都一样。”
安词点头:“如果桂英下次想坐,可以第二个抽。”
江桂英脸皱起来,没太明白什么意思,她不知道安词那话就是答案。
做记号的纸团只有一个,那就是安词最先拿的那张。
剩下的两张都写了副驾驶,可惜江桂英谦让,让江红梅先抓,最后一张也就失去展开的意义。
安词拍拍她的肩膀:“累就靠着我睡一下。”
江桂英还真玩累了,靠着安阿姨闭上眼。
到了地方,郭秀杰帮他们搬了东西,以需要把车开回队里为由拒绝他们留饭,哼着歌把车开走了。
安词和江红梅目送车子离开,这才关门,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收拾。
江桂英的东西也不少,安词帮忙一起搬回屋子,出来后又跟江红梅搬缝纫机。
目的地是江红梅的房间:“我听秦亿说你们房间里还隔了一个书房,房间的空位应该也不多了,缝纫机就放我那边。”
安词当然没拒绝,她不太会用,放自己房间利用率真不高,江红梅用得也麻烦,还不如放到江红梅的房间去,她真需要了就去那边踩一下。
其他袋子也分好,安词搬回房间,最后却对着那些小东西犯愁。
啧,太多了,麻烦。
收麻袋里的时候麻烦,从麻袋里把东西拿出来摆好也是麻烦事。
最外边放的当然是最后收的,安词一眼看到那个生锈的盒子。
曾经装着两枚勋章和一本退伍证,现在空着的生锈铁盒就那么放着,她翻到的时候想了想,最后还是带来了。
最后安词决定大概收拾一下,把最主要的那些淘来的书籍先放到空荡荡的书房里。
书本是最重的,安词感性地想,这就是知识的分量。
说起来,她之前投稿《华国日报》的文章,应该到了吧?
不知道有没有拆稿件,或者拆了没被选上?
安词决定再过半个月如果还没消息就投到区日报上。
而此时,《华国日报》编辑部的通讯室,安词的稿件还真被拆了。
这回不是新来的实习编辑,而是报社编辑部经历了不少风雨的老编辑席文。
写文章重要的不仅仅是文笔,还有灵气,安词最初投稿《南市晚报》的文章文笔略微稚嫩,但灵性十足,让红月和她师父一眼就喜欢上。
而现在席文看着这文章,发现文笔还行,也有灵性,自然就入了眼。
联系地址和投稿人的履历另外写了一张稿纸,为了增加自己被选上的概率,安词几乎是给自己做了一份简历。
别说,简单明了,还把自己的优势都给写出来,让人一看就喜欢。
席文就是拿着这份简历和她的文章到的通讯室。
《南市晚报》席文没听过,但那边的区日报他是知道的。
年过花甲的席文推了推自己的眼睛,确认区日报的联系电话,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按下去。
那边很快接听,知道是《华国日报》来电通信员很是紧张,恭敬地询问有什么指示。
席文看着那份简历,找他们区日报的编辑红月,通信员立马找人去通知,执行力高,速度快得不可思议。
红月对于自己被《华国日报》的编辑找上这件事很意外,不过也只是调整一下,很有礼貌地问候起来。
语气不卑不亢,哪怕知晓对方是著名编辑席文老师也没有任何讨好谄媚。
席文很快说明来意:“红月同志,我想询问南市安词知青的一些情况。”
不过是瞬间红月就明白这是背调,这也代表安词把稿件投到《华国日报》,并且被席文老师看上了。
红月一时间百感交集。
被背叛?不算,那是安词知青自己的文章,想投递哪里就投递哪里。
安词知青写的文章又好又多,在她这里还有不少可以刊登但还没机会刊登的文章。
这样的人才如果一直等着自己争取发表机会就太埋没才华,投去其他报纸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那可是《华国日报》。
人往高处走,安词知青没有投其他省日报她应该庆幸了,至少不是输给其他省,输给国家不丢人!
而这样的人才,这样的情况,红月知道怎么处理。
红月把自己背调的情况一一告知,虽然想着不应该,但还是忍不住给安词‘美言’两句,终究带了个人情绪。
席文觉得很正常,爱才之心,也是给安词知青卖个好。
不过他目的很明确,要的只是安词的背调信息。
同时他也听出来这次背调的关键信息。
“所以,红月同志对安词知青的调查只是在下乡地,并未实地到她户籍处调查?”
红月没撒谎:“当时安词知青投的是我们地方报纸,地方报纸的背调没有那么严格。不过我给宝市的知青办打了电话,得到的情况和在南市调查的情况没有出入。”
席文:“好的,我明白了,多谢红月同志配合。”
“我应该做的。”
红月没敢过多询问什么,在对方道了再见后就挂了电话。
老狐狸的情绪根本琢磨不透,她不懂席文老师对安词的好感有多少,可别因为她主动打探坏了事。
后来红月是真激动,如果安词的文章真的能在《华国日报》刊登,那也是证明她的眼力,是她挖掘了这块璞玉。
今后可以炫耀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