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陈羡,在南方一座小城开了家名为“槐序”的独立书店。
暮春的清晨,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靠窗的原木书架上,照亮了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最显眼的一层,摆着翻得有些旧的《小王子》,书脊上贴着一枚小小的太阳贴纸,是他亲手画的,和小时候课本上的模样,依稀重合。
书店里飘着淡淡的咖啡香和纸张的油墨香,陈羡穿着干净的米白色针织衫,袖口挽起,露出小臂上早已淡化的浅痕。他正弯腰给窗台的薄荷浇水,动作轻柔,像对待易碎的珍宝。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带着轻快的笑意:“陈老板,早啊,你要的新鲜雏菊我带来了。”
林晚走进来,手里捧着一束带着晨露的白雏菊,长发束成简单的马尾,眼角的梨涡依旧温柔。她是这座小城的中学语文老师,每天下班都会绕路来书店,有时帮着整理书架,有时就坐在角落看书,阳光落在她身上,像多年前那把遮雨的白伞,干净又温暖。
“刚泡好的柠檬水,放了你喜欢的蜂蜜。”陈羡直起身,接过花束插进青瓷瓶里,转身递过一杯温水。林晚接过,指尖碰到他的手,温热的触感让两人相视一笑——他们重逢在五年前的同学聚会上,他刚走出心理疗愈的关键期,她辗转得知他的近况,主动联系了他。那些断联的岁月,成了彼此小心翼翼询问的过往,而共同的温柔与坚韧,让他们慢慢走到了一起。
书店的门铃叮当作响,张磊扛着一个大纸箱走进来,身后跟着李雪和王浩。“阿羡,你要的新书到了!”张磊嗓门依旧洪亮,却少了当年的莽撞,他现在开了家健身工作室,浑身透着阳光的气息,“晚上约了火锅,庆祝你书店开业三周年!”
李雪怀里抱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她亲手做的小饼干,递给陈羡:“低糖的,适合你和林晚。”她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当年见证了陈羡的痛苦,如今却能用专业和温柔,帮助更多像曾经的他一样的人。王浩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书单,适合放在青少年专区,都是当年你说过喜欢的类型。”他成了一名程序员,却依旧保持着读书的习惯,是书店的“幕后书单顾问”。
陈羡笑着收下,眼里满是暖意。当年楼顶的那一步,终究没能踏出去——是赶来看他的张磊及时拉住了他,随后李雪和王浩也赶了过来,三个少年抱着他,在风里哭了很久。那之后,母亲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带着他离开了那个压抑的城市,四处求医做心理疏导。她辞去了餐馆的工作,开了家小小的水果店,每天都会给陈羡发信息,说“今天的草莓很甜”“妈妈想你了”,那些迟到的关爱,像春雨般慢慢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田。
爷爷也被接到了身边,老人年纪大了,却总爱坐在书店的角落,晒着太阳抽旱烟,偶尔帮着招呼客人,看到年轻的孩子看书,会笑着递上一块糖。陈羡知道,爷爷一直记得他小时候在槐树下画太阳的模样,所以书店的后院,他特意栽了一棵槐树,如今已枝繁叶茂,每年春天都会开满细碎的白花。
傍晚时分,书店打烊。陈羡锁上门,和林晚、张磊他们一起走向河边的火锅店。夕阳把河面染成金红色,晚风带着槐花香,吹散了所有过往的阴霾。路上,林晚挽着他的胳膊,轻声问:“爷爷说想回老家看看那棵老槐树,周末我们一起回去吧?”
“好啊。”陈羡点头,转头看向身边的人——张磊正和王浩争论着游戏攻略,李雪在一旁笑着插话,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真切的笑意。他想起小时候在槐树下画下的那些太阳,原来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有人愿意为你挡住风雨,有人愿意陪你等待黎明,有人愿意和你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火锅店的包厢里,热气氤氲。陈羡看着满桌的欢声笑语,举起杯子:“敬我们,敬往后的岁岁安澜。”
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跨越了漫长岁月的回响。曾经那个在泥地里蜷缩、在黑暗中挣扎的男孩,如今终于被阳光拥抱。他有热爱的事业,有陪伴的挚友,有相爱的恋人,有温暖的家人,那些曾经的伤痛,都成了成长的勋章,让他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
窗外,夜色渐浓,星光点点。陈羡知道,往后的日子里,还会有风雨,但他再也不会孤单。因为他的世界里,早已布满了光——是槐树下的微光,是雨里的白伞,是朋友的臂膀,是爱人的眼眸,更是他自己,终于学会了给自己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槐序年年,春光正好,而他的人生,终于迎来了最温柔的晴朗。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