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 15 章

第十五章

春来坐在小马车上回想几个月前,在公社前边编柳条芭的那段时间,每天都能看到那个大蒙古包里挤牛奶的母女二人,和骑马上学的那两个男孩子,并且还去那个大蒙古包里喝过两次奶茶,那一家人给春来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家人有文化有素质对人热情大方,具备蒙古族人的那种高贵品质和优良传统。春来去了他们家以后,热情的女主人把大盘子的奶豆腐和奶皮子都放在春来的跟前,用手指点着让春来随便吃,漂亮的蒙古族姑娘提着茶壶站在春来跟前给倒奶茶,他们家就是给学校牧场放羊的那一家人。春来想到很快就要和那一家人在一起朝夕相处了,首先想到的是去了他们家再也不会象在沙基拉家那样天天挨饿了,去了他们家以后首先把羊群放好,放羊回来以后帮着他们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和他们家的关系处好。又想到三个月以前曾经听李凤鸣说过,他们一家放牛羊放的特别好并不需要别人去帮忙,丹宗为什么让春来去他们家放羊?到底是怎么回事?放羊的那个小伙子是当兵去了?还是当工人去了?学校牧场放牛羊的只有他们一家人啊!他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春来坐在小马车上一路上那么猜想着。沙基拉赶的小马车顺着沙丘中一层薄雪的沙路走了几个小时,绕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沙丘,绕出了那片大沙丘以后,在草原上平坦地带一个孤零零的破旧蒙古包跟前停下了,沙基拉下车后对春来说:“你下车吧!这就是丹宗让你来放羊的那个地方。”春来说:“不对呀!给学校牧场放羊的那一家住的蒙古包又新又大,三个多月前我曾经去喝过茶,他们家的蒙古包离公社只有十几里路,这里既不是原来那个地方,蒙古包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大蒙古包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沙基拉说:“原来给学校牧场放羊的那一家人已经走了,在两个月以前落实政策的时候,阿巴嘎旗派来了两辆汽车又把他们家送回边防公社去了,现在给学校牧场放羊的这一家是丹宗从青格力大队雇来的另外一家人。”说话间,蒙古包的门推开了,从蒙古包里出来一个六十多岁穿着破旧蒙古袍子弯腰驼背的老大娘,沙基拉站在小马车跟前和那个老大娘互相塞努塞努的问过好以后,又和那个老大娘用蒙语说了一会话,春来从小马车上把自己的东西拿下来,沙基拉没进老大娘家的蒙古包就赶着小马车去公社了。春来提着行李和沙基拉给的那二十斤白面,跟着老大娘进了那个破旧的小蒙古包,蒙古包里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只有一个破木箱子靠着蒙古包的木哈那墙摆放在那里。木箱子上堆放着做饭的炊具和吃饭用的碗筷,做饭的灶火靠着木箱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上,灶火跟前放着一个水桶和一个破盆子,破盆里放着一些羊粪籽。蒙古包的地上铺着牛皮和羊皮,睡觉的地方也没有像样的被褥,只有两个堆放在一起的破旧皮被子,蒙古包的顶子是破旧毡子的,周围是用破毡子围起来的,毡子上还有一些透明的窟窿,破毡子底下透着亮光,从老大娘住的蒙古包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比较贫穷的蒙古族人家。老大娘不会说汉语,她说的蒙语春来听不懂,春来说的话老大娘也听不懂,春来进了蒙古包坐在那里,老大娘给倒了一碗黑茶递到了春来的手中,春来喝完那碗黑茶就想帮着老大娘干点什么了,从蒙古包里出来找了一把铁锨,在蒙古包周围培了一圈夹杂着碎雪的细沙土,挡住了从破毡子底下透进蒙古包里来的寒风。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看到往回走的羊群时,骑马放羊的人先回来了,放羊的那个男人大概有四十几岁个子不高,他从马背上下来以后走路的时候有些罗圈腿,他来到春来跟前用汉语说:“我的名字叫□□,蒙古包里的老太太是我额吉,我们家只有我和额吉两个人。丹宗前几天对我说过要找个人来替我放羊,让我捡部分过冬的烧柴,你就是来替我放羊的那个人吧?”春来说:“是的,是丹宗让我来放羊的。”春来看着羊群进了羊圈以后关上圈门,老大娘煮了些碎挂面三个人吃了,蒙古包的毡子到处透风,住在里边感觉特别冷,春来就在那个到处透风的破旧蒙古包里住下了,并把那里当成了自己临时的家。在昏暗的羊油灯下,老大娘盖着一个旧皮被睡下了,春来盖着自己的被子和□□靠着睡在一起,□□怕春来冻着、把他盖的旧皮被搭在春来盖的被子上。在没有睡着以前,□□和春来开始了长时间的交流,□□说:“我和额吉是这个公社青格力牧业大队的牧民,青格力牧业大队的牲畜少,是这个公社最穷的一个牧业大队,其他几个牧业大队的牧民家里都放牧着羊群或者是牛群,青格力大队几个牧户才有一群羊或者是一群牛,牧业大队的牲畜少牧民的收入就低,我和额吉的日子这几年一直都不好过,从我家住的这个又破又小的蒙古包你就能看出来了。因为我和额吉没有钱到现在我也没有成家,我和额吉是在两个月以前才接管的这群羊,原来给学校牧场放羊的那一家人,在落实政策的时候已经回到边防公社去了。他们家走了以后学校牧场的羊群和牛群就分开了,牛群还在原来那个地方有一家牧民搬过去接管了,我和额吉去了以后就把这群羊赶回来了。明天你替我放这群羊,我就能到沙窝子里去捡部分冬天烧的木柴了,你称呼我额吉不要称呼大娘了,那么称呼我额吉听不懂,你也像我一样称呼额吉,额吉就是妈妈的意思,我年龄比你大,你就称呼我阿哈吧,阿哈是哥哥的意思。”春来睡在那个四面透风的蒙古包里第一晚上感到特别冷,夜里又下了一场中雪,草原在新雪覆盖下成了白茫茫的景色了。早上,额吉煮了挂面让春来吃了,□□给备好了马又把羊群从羊圈里放出来,第一天放牧羊群的生活开始了,春来拿着□□的套马杆骑在马背上,跟着羊群在大草原上过放牧生活了,五六百只羊在白雪覆盖的草原上散开以后吃着雪地上的干草,草原上下过新雪以后空气特别新鲜,春来骑在马背上放羊感到高兴,觉得比扛着那根湿木棍子去担水扣砖坯、和盖房子的时候轻松多了,离开沙基拉家住的那个夏里蒙克以后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了,再也不看沙基拉老婆那个脸色了,春来给她家盖房子吃她家那点饭的时候,她心痛的绷着驴脸的那个样子春来看够了。□□家里虽然穷生活过的艰苦,老额吉对春来像对待她儿子一样,春来心里有一种亲近和温暖的感觉,觉得就像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一样。春来在白雪覆盖的草原上催马奔跑了一阵子,认为骑马跑累了就放开让牠吃草去了,春来站在雪地里唱起了几年前在康家屯村挖大渠的时候,跟着青岛知青李大海学会的那首“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歌曲:“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如画绿浪无边,红太阳光辉照耀着我们,我催马儿走向前,接过了先辈的牧羊鞭,贫下中牧把我来指点。哎,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要问我新牧民爱什么?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唱完以后,觉的歌曲中的歌词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把歌词改为“我爱锡林郭勒大草原,草原如画雪景无边,红太阳光辉照耀着雪地,我放羊群在草原,接过□□的套马杆,我的心中热恋着草原。哎,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要问我新牧民爱什么?我爱锡林郭勒大草原。”春来遥望着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唱出来了自己的心声,回想起两年前,在山东老家看“草原英雄小姐妹“那部电影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和羡慕大草原,喜欢大草原的广阔眼馋大草原上的生活。那个时候就想到大草原上来当个牧民,过骑在马背上的放牧生活,现在终于实现两年前的那个梦想了,心中有一种暂时的满足和自豪感。又觉得□□家里太穷了,冬天住在那个破旧蒙古包里很受罪,就在心里想:如果能在□□家长期过放羊的生活,在两年的时间内春来会让□□和老额吉脱离贫穷过上好日子。今年盖房子的好季节已经过去了,明年再给富裕的牧民家盖房子的时候一定先讲好价钱,自己一年能盖四到五处房子,寄给母亲一处盖房子的钱就足够她老人家用的了。余下的钱把□□家的蒙古包换成大的毡子换成新的、地上也铺上彩色的地毯,让□□和老额吉住上像丹宗家和沙基拉家一样的大蒙古包,也像他们两家一样喝上奶茶吃上奶食品,然后帮着□□成个家。再买上部分牛羊在一起发展着,大母羊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只,一头母牛仅仅几十块钱,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忙碌去争取,用不了几年就有了自己的羊群和牛群了,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了。老额吉和自己的老母亲一样,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春来有能力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也有能力让□□和老额吉过上好日子,不能让她老人家象今年冬天似的、住在那个破旧的蒙古包里挨冻受罪了,老额吉已经到了晚年不能再受这种可怜了。春来在心里初步有了这样的想法和计划,并想等到明年天气暖和了以后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实行,在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了,放牧的羊群开始往回走了,第一天的放牧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春来早上迎着东方升起的红日,又送走西边落日的晚霞,每天吃着老额吉做的早晚两顿饭,伴随着羊群在大雪覆盖的草原上过着牧羊人的生活,时间一天天的就那么过去了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冷了。一个月后,□□把过冬的木柴和牛粪都准备充足了,去公社把过冬的粮食和日用品等也都买回来了,春来放羊他就没有事情干了,过了小雪节气已经十多天了,当地牧民大部分都杀牛宰羊准备好冬天的肉食了,□□和老额吉也杀了几只羊准备好过冬吃的肉食了。春来看着□□家的老额吉也想念和惦记自己的老母亲了,离开她老人家已经是一年零几个月的时间了,春来和她老人家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么长的时间,觉得实在是想念和惦记的不行了,应该回去看看她老人家了。就跟□□提出来要回山东老家探望母亲的要求来了,□□答应了并给杀了两只羊让春来带上,从春来一个月的工资中扣去了二十块钱。春来临走以前让他传话给丹宗,回老家和母亲过个团圆年,过完年回来以后还在这里继续放羊,春来的初步想法和计划并没有告诉□□,想过完年回来以后再把这个想法告诉他。这一年干的活基本上结束了,春来在白音高勒公社忙碌了八个多月的时间,力气没少费汗水没少流,按自己的劳动付出应该得到三千块钱以上的丰厚收入,拿到手的却不到五百块钱,钱虽然没有得到那么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春来的勤劳善良诚实能干,说到做到的脾气秉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白音高勒公社的居民中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好印象,都对山东来的小伙子给予很高的评价。春来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通过一年的努力和苦干,虽然受到了部分人的欺负和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平等的待遇,春来相信那种事情和那那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在不稳定的流浪生活中春来也锻炼的成熟一些了,并且觉得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已经奠定下一部分基础了,同时对这个偏僻的地方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觉得同样的劳动付出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在大草原上这个偏僻的地方,不管干任何一种卖力气的活?只要不懒惰舍得卖力气,同样的劳动付出比在山东老家那个贫困地区的收入高多了。如果和家乡移民的那个贫穷地方做比较?认为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同样的劳动付出,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方面都比山东老家那个移民的地方好多了。春来住在□□家的破蒙古包里放了一个月的羊,带着□□给宰杀后又剔好的两只羊的肉离开他家去了公社,从辉腾河坐汽车去了张家口又乘火车到了北京,在北京下车后春来通过电话联系,去了在北京工作的苏家后支的一个侄子苏晓武家里并在他家住了几天。苏晓武是在东北出生并在东北长大的,论辈分春来是他小叔叔,苏晓武已经是五十多岁了,他中等身材胖乎乎的,长得很富态的样子。那时候,他家在建国门外砖厂胡同的一个大院里住,他在建国门印刷厂干采购工作,他妻子叫那玉清是东北满族人,

他家有七个姑娘,大姑娘也在建国门印刷厂工作,已经结婚有一个六七岁的儿子了。二姑娘是一九六七年初中毕业的那批学生,六八年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跟着那批北京知青到东北佳木斯一带下乡插队去了。三姑娘在北京一个雕刻厂学徒,其余的四个姑娘都在学校读书,苏晓武是十几年前从沈阳印刷厂、调到北京建国门印刷厂去工作的。他家的人口多生活过得并不宽裕,他妻子没有工作在家料理家务,利用晚上的时间给街道办事处糊些帽壳挣点钱来贴补家用。春来在他家停留的几天,他对春来叙说了苏家以前的一些往事,晚上躺在被窝里说到很晚才睡觉。他提起去年十月份到山东潍坊出差路过济南的时候,去过春来老父亲的师兄弟韩继武老先生的家里,受韩继武老先生的委托回过一趟吴家漫老家并在那里住了几天,苏晓武回到山东老家吴家漫以后,村里的人才知道苏家后支的人有在北京工作的了。那时候春来已经去内蒙两个多月了,苏晓武把他家的住址和家属院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春来的母亲,并让写信告诉春来再路过北京的时候,一定和他取得联系到他家去一趟。母亲给春来的信中提到了这件事情,并把他家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寄给了春来,路过北京的时候春来用电话和他取得了联系,是苏晓武去火车站接上春来到他家去的。建国门外砖厂胡同离北京站不远,他们家住在大院里的两间家属房子里,苏晓武和他妻子称呼春来小叔,他家的几个姑娘称呼春来小爷爷,一家人对春来都非常热情。春来虽然是苏晓武的小叔,在他跟前却像个刚上学的小学生,他工作的时间长接触的人多知识面很广,比春来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丰富多了。他带着春来参观了北京**、前门、故宫、颐和园、北京天坛和动物园等多个地方,还带着春来去看了北京刚开始建的一座立交桥,并解说了许多围起来的地方是北京正在建的地铁和地下车站。又领着春来到王府井大街、东单、西单各大商场也去看过了,还帮着春来挑选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外套,春来在他的陪同和解说下大开了眼界,圆了盼望已久的想看北京名胜古迹的那个梦想。春来在他家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幅写着“学无止境”的草书字画,字体刚劲有力美观大方,落款和印章都是韩继武老先生的。春来的心里“咯噔”的一下子,韩继武的名字春来有些熟悉,在春来的记忆里父亲曾经多次提到过这个人的名字,春来在心里想:这个韩继武是不是父亲在世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的他那个同门师兄弟?韩家才子韩继武老先生啊?春来看着字画在猜测的时候,苏晓武说:“这幅字画就是你们家我二爷爷那个师兄弟韩继武老先生送给我的,这就是他的笔迹,韩继武老先生的家乡是咱们老家常家岭的,当年他和你们家我二爷爷是同门师兄弟,他是济南文坛上的名人,早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从认识了韩老先生以后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我每次去济南出差的时候都去看望他老人家,韩老先生的学问很深,他见多识广对人亲切,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他老人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现在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了身体还很健康,老先生的前妻离异后又娶的妻子是济南大学的教授,他后娶的妻子跟我的年龄差不多,韩老先生和后妻生的一双儿女在六五年以前就从济南大学毕业了,早就走上工作岗位了,韩老先生的儿子留在济南大学当老师了,姑娘在济南当记者了。去年十月份我到潍坊出差路过济南去看他的时候,韩老先生让我打听一下你们家我二爷爷的下落,回来的时候告诉他。他还惦记着你们家我二爷爷,我就回了一趟咱们老家,我回去的时候你已经去内蒙古了,我就把我家的通讯地址和我们家属院子的电话号码留给你们家我二奶奶了,让她写信告诉你从北京路过的时候来我家一趟咱们互相认识一下。我从潍坊回来又去了韩老先生的家,把你们家的情况告诉了韩老先生。他对你们家的遭遇深表同情,并对我说起了你们家我二爷的一些事情,韩老先生说你们家我二爷爷是个特别正统的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在文学上的造脂很深,并且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尊崇孔孟之道学说以德育人,年轻的时候就闯关东去了,在哈尔滨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二爷爷不愿意在日本人的统治下生活,从东北回到了老家的安丘县城,又在县城办的学校还干他的教育事业,还替受冤屈的老百姓写诉状替他们出面打官司,二爷爷是个不畏□□坚持原则一身正气的好人,他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替老百姓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官司,很受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以后,把炮楼修在了二爷爷的学校附近了,二爷爷看到日本人打到家门口来了,放下他从事的教育事业弃笔从戎,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抗日武装大队,因为敌强我弱遭到惨败后就解散了,为了躲避战火和家人的安全,我二爷爷就带着家眷回到吴家漫村里去了。韩老先生当时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团长,在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作战勇敢,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解放战争中,韩老先生带着他的部队参加了解放军,为全中国的解放立下了功劳。解放以后韩老先生就留在济南了,又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文化事业忙碌在济南文坛上,韩老先生曾经派人到你们家去邀请过我二爷爷,让他到济南报社去任总编,因为二爷爷有病没有去济南赴任,韩老先生也就无能为力了,从此,韩老先生就和你们家我二爷爷天各一方失去联系了。当时,你们家我二爷爷如果听了韩老先生的话,去济南报社工作在济南看病,你们家也不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了,错就错在我二爷爷一个人身上了,怨他老人家晚年的路没有走好,老年落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你们家我大叔因为咱们那个地方移民搬迁,家庭生活困难就闯关东去了,去了以后一直没有音讯,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你们家的遭遇太可怜了。你和我二奶奶在咱们老家那个地方穷的生活不下去了,你才被迫离开了家乡到内蒙古寻求自己的前途去了,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闯荡也太不容易了。”春来听苏晓武说的父亲生前经历的那些事情都已经过去多少年了。那时候还没有春来,父亲走的路是对是错?都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了,春来的人生路还很漫长,必须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达到自己人生境界的高峰。在苏晓武一家人的挽留下,春来在他们家住了四天的时间,把从内蒙带回来的羊肉给他们家留下了一部分,春来想念母亲的心情迫切,想早一天回到她老人家的身边,就告别了苏晓武和他家人离开了北京,回到了离开一年多的那个吴家漫村,春来回到家推开门又高兴又激动的喊了一声:“娘,您的儿子回来了,回来看您老人家了。”母亲把春来楼在怀里高兴的哭了春来也哭了,春来已经是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没有叫过一声娘了,在母亲的怀里又体验到回到母亲身边的那种温馨的滋味了,春来把想念母亲的心情和千言万语都化做了无言的泪水尽情的流了个够,弥补了自己离开母亲一年多的那种思念和惦记之情。母亲说:“我的好儿子啊,你走了这一年多的时间可把当娘的想坏了,让我再好好的看看你,看看我的好儿子变样了没有啊?”春来说:“娘,我也和你一样,从离开您以后我每天都想念和惦记着您,实在是想的不行了就回来看您来了。”母亲擦了一把眼泪问:“你离开家这一年多的时间,在外边还好吗?”春来说:“娘,我在外边挺好的,比在咱们家里的时候好多了,您就放心吧!我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用您牵挂也不用您再为我操心了,我已经长大了。”母亲她老人家并不知道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春来在外边走过了什么样的人生路?经历了什么样的坎坷和挫折?一天天是怎么生活过来的?春来每次寄钱和写信回来的时候只说好不说别的,在外面受的苦和累一个字都不提,不让母亲她老人家再为儿子操心了。母亲她老人家一直认为春来到了内蒙古以后,就找到安身之处和能挣钱的地方了,并不了解春来在外头经历过的一些坎坷,春来离开家以后,心里一直惦记着孤苦伶仃的老母亲,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想多挣点钱寄回来,让母亲晚年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在她老人家身上多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春来离开家乡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就给母亲寄回来了六百块钱,那个年代当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块钱,闯外的人在一年零几个月的时间,能给家里寄回六百块钱来的,在家乡一带的村子里从来就没有过。母亲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的同时,在村子里的地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母亲高兴的说:“我的好儿子啊,自从你走了以后咱们家就变样了,咱们这个村子里的那些人再也不拿过去的那种眼光来看待我了。村里的人都说我养了一个精明能干争气的好儿子,生产队里分东西的时候,不用我去就有人给送到家里来了,水缸里吃的水不用我自己去挑,就有人挑着给我送过来了。就连你八叔和你九叔那老哥两个也变好了,原来一直瞧不起咱们这个穷家,现在和以前也不一样了,你父亲去世的时候因为咱们家里穷,那老哥俩都没敢到咱们家里来过,现在老哥俩也经常来看我了,还问你最近写信来了没有?在外边怎么样?能不能把我也带出去?夸你有志气有出息。就连在咱们公社当秘书的那个老王也经常来看我,询问你在内蒙古的具体情况,我听他的意思是想把他们家当老师的姑娘许配给你,他想和我做亲家了。我就没有想到连这些当国家干部的都对我这个老婆子刮目相看了,这是我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都是我养的儿子好啊,是你给当娘的争气了,你给当娘的脸上贴金了。我总算是没有白拉扯你,你让当娘的过上好日子了,这一辈子有你这么一个争气的好儿子,我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就是你那两个财迷的姐姐,每次来都惹我生一肚子气,回来就问你寄回钱来了没有?你每次寄回钱来她们两个都来买部分东西带走,谁买的少一点都不愿意。” 母亲跟春来说过两个姐姐的事情以后,过了两天两个姐姐都来了,母亲把春来晚上睡觉的时候,脱下来的那件破秋衣拿给两个姐姐看,并且还说:“你们两个好好的看看你弟弟穿在里边的这件内衣吧,这是去年他离开家的时候你们给他买的这件秋衣,你们两个仔细的看看他都穿成什么样子了?在农村天天干活出大力的人穿一年的时间,也穿不成这个样子啊!我细心的儿子不敢对我说实话只说在外面挺好的。从穿烂了的这件秋衣上就可以看出来,我儿子在外头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干过很多力气活流了很多的汗水,衣服才能穿成这个样子啊。他还舍不得扔掉又穿回来了,他把挣的血汗钱都给我寄回来了,我的好儿子啊?你这么做也太委屈自己了,让当娘的说你什么好啊?两个姐姐拿着那件烂秋衣也流下眼泪来了。春来把该去的几家亲戚都去过以后就陪伴在母亲身边了,想在家里多照顾她老人家一段时间,十几天后,生产队长代连昌来到春来家里说:“你从内蒙回来已经快二十天了,该去的亲戚家你都去过了,村委会经过研究已经做出决定来了,你既然回来了就不让你再走了,你还得象以前那样天天去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我今天是来通知你,我再给你最后一天的时间,从明天开始,你还得老老实实的到生产队里去参加集体劳动,有事的时候再跟我请假。”春来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时候了,村子里给打造的那个小笼子已经被春来撑破了,春来已经像飞出笼子的小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了。再想让春来像以前那样成为笼中之鸟,每天吃地瓜干子去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辛苦一天只能挣到十分工合八分钱。劳动一年一件衣服都买不起连一双鞋也穿不上,每天还得受到他们的管制,那个时期已经过去了,永远不会再有那一天了。春来对代连昌说:“我不会再去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了,咱们这个地方人多土地少是疏散人口移民的地方,县里和公社都支持到外地去投亲靠友找地方安家落户,我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去找地方安家落户的。至于想迁移到什么地方去?是我自己家的事情,村子里又有什么权利能拦得住我?你们这些人在村子里的权力再大?也大不过公社和县政府的权力吧?我听县政府的不听你们的。”代连昌说:“我不管那么多,村子里说不让你走你就走不了,你在外头把挣的钱寄回来,你们一家的日子好过了,别人家还是以前那个老样子这样不公平,从你走了以后,生产队里的那头大公牛谁都使唤不了,不让别人到牠跟前,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牠贱卖了。”春来说:“我在咱们生产队里已经干了七年活了,我把上小学的那几年,我家欠下生产队里吃粮食的那部分欠款早就还清了,现在生产队里还欠我们家的钱,生产队里发给社员的来往手册上都记得很清楚。生产队里的活我是不会再去干了,再也不会受你和二麻子的那种管制和欺负了,我在内蒙古已经当上林业局的工人了。我是回来探亲的,是想俺娘了才回来的,我带着单位的介绍信和防火证明回来的,你看我说的是不是实话?”春来说着从带回来的新背包里拿出笔记本来,从里边拿出盖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公章的介绍信,和盖着内蒙古防火办公室公章的防火证明让他看了。那是春来在过去一年的冬天,在林业科学研究所挖树坑的时候,林品一为了干活的那些临时工回家买车票和住宿方便,拿了一本盖了单位公章的介绍信、和一本盖了防火办公室公章的证明放在那两间土房子里了,谁用可以随便扯,需要的时候填写上名字和时间就可以了。春来离开那两间土房的时候也扯了几张留着备用,前些日子离开白音高勒公社回家途中,在辉腾河汽车站买车票的时候填写了一份,用完以后就放在笔记本里了,没想到回到家以后又在敷衍代连昌的时候,以假乱真的派上特殊用场了。代连昌看过以后竟当成真的了,临走的时候说:“你走的时候必须把你娘也带走,不带走生产队里也不分给她粮食吃了。”代连昌走了以后家里又恢复了平静,春来拿出买车票用过的介绍信敷衍了他一下,是不想让他再来骚扰春来和母亲的正常生活了。代连昌听了春来说的那些话、又看了春来带回来的介绍信以后,真相信春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林业局当上工人了,回来探家是经过锡林郭勒盟林业局批准的,还带着两张盖着红色公章的介绍信。他对这件事情做开宣传了,话虽然没有腿传得却很快,有那么一部分人相信了他的话,几天后上门来给提亲的人先后来过十几个,一个个的都被春来婉言拒绝了。春来才离开家乡一年多的时间,自己还没有立足之地,仅凭着卖苦力挣了几个钱,把挣来的钱都给母亲寄回来了,是想让她老人家生活的好一些,不让母亲再像以前那样天天吃地瓜干子了。春来越坚持不谈对象不和女方见面的原则,越给上门提亲的人造成一种错觉,大部分人都误认为春来在外边混好了,已经看不上农村姑娘了,这么多来给他提亲的介绍人,他一个姑娘都不接触,是怕找上农村姑娘受拖累,小伙子也太傲慢了。这件事情消停下来以后已经是腊月中旬了,公社王秘书第二次又来到春来家里,春来拒绝上门提亲的事情也传到他耳朵里去了,他认为跟母亲透露过想和母亲做亲家的事情春来已经知道了,才拒绝了那些上门来提亲的人。王秘书邀请春来和他一起到诸城县他家里去一趟,和他当教师的女儿先认识一下做初步的了解,春来在家里准备了酒和饭菜,陪着王秘书坐了很长时间,并把离开家乡去了内蒙以后遇到的困难,在那个陌生的地区所经受的磨难,从头至尾捡重要的说了一遍,王秘书一边听一边流眼泪,他了解到春来闯内蒙的真实情况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么好,并不是去了以后就有了安身之处,就找到挣钱的地方当上林业局的工人了。春来实事求是的对他说完了以后,并没有改变他对春来的信任和看法,他认为春来是一个有志气有骨气的年轻人,能经受住任何磨难和考验,以后一定会有发展和好前途,仍然坚持让春来到他家去做客的想法。在春来的心目中人民教师是传授知识、教育接班人的一种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每个人的尊敬,春来还不知道以后的落脚点在哪里?未来在哪里生活?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春来心里没有底,并不忍心从感情上去骚扰和伤害他家那个当老师的好姑娘,只好婉言推脱说:“你让我再奋斗上一年看看情况吧,看有什么变化和好结果?如果有了合适的职业,明年再回来看家的时候我一定服从你的安排,到那时候再去你家里做客吧!”王秘书同意了春来的想法,这件事情就推迟到下一年了。

在吴家漫二村里,苏氏家族后支有一个叫苏友昌的小伙子和春来是同龄人,以前是第四生产队的一个社员,他比春来小一辈称呼春来为叔叔,并且和春来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一九七一年冬天,到于家河水库挖大渠的时候还在一起挖过那同一段大渠。一九七二年秋天春来去了内蒙以后,苏友昌去了东北吉林省的舒兰煤矿,他二哥是舒兰煤矿矿务局财务科的科长,苏友昌去了舒兰煤矿赶上招工的机会,他附和煤矿职工子弟的招工条件,很顺利的就当上煤矿的采煤工人了。苏友昌有了固定工作以后在七三年的冬天也回家探亲来了,他听说春来从内蒙回来了,就去了春来家里并在一起住了一个晚上,他和春来谈了招工的经过和在煤矿上的工作情况,春来也实事求是的对他讲述了去了内蒙以后的整个过程。苏友昌听了以后,对春来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无依无靠单打独斗的处境表示同情,他建议春来和他一块到舒兰煤矿去一趟,凭着春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能干劲,让他二哥在煤矿上疏通一下人际关系,让春来也象他一样当上煤矿工人,留在那里跟他作伴,既可以互相照顾也就不感到孤单了,总比春来一个人在内蒙无依无靠单打独斗好一些。春来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决定跟他去一趟东北舒兰煤矿看看具体情况,能不能在那里当上煤矿工人?过完大年以后,春来到舅舅家去走亲的时候,和三表嫂的堂哥张景烨弟弟张景学遇在一起了,他们两个都是三舅教过的学生,不上学了以后都学了木工,是每年去闯关东的两个年轻人。张景烨的姐姐家在舒兰煤矿,兄弟二人去了以后就在那里落脚,他们两个在舒兰煤矿已经干了几年木工活了。春来虽然没有拜师学过艺也能干些木工的粗活,喝酒期间春来跟张家兄弟谈的很投机,他们哥俩当时就决定把春来带到舒兰煤矿去和他们一块干木工活,时间定在了正月十六到岞山火车站去集合,坐中午开往济南的那趟火车去东北。春来回家路过吴家漫二村的时候,把约定好的时间和集合地点告诉了苏友昌,并约定好四个人一块走,春来跟村里的八叔、九叔、和代二叔等人也告诉了自己要走的时间,说自己的假期已经到了该回去上班了。正月十六上午,春来要离开家的时候有部分亲近人来送行,代连昌和代二麻子带着几个人也来了,代连昌幸灾乐祸的说:“我上次来的时候对你说过了吧?大队村委不让你走你就走不了。村委的人说了,要调查你是不是真在内蒙参加工作了?如果真参加工作了也得把你揪回来,让你继续参加生产队里的集体劳动,在没有调查清楚以前不许你离开这个地方。明天你就得给我干活去,把你的介绍信给我,我先交到大队里去,大队里调查清楚以后再还给你。”春来当着很多人的面没有生气也没有跟他争吵,就把那份没有用的介绍信交给他了,然后对他说:“村委的人如果要调查就抓紧一点时间,我再写信跟我们单位的领导多请几天假,在家里多陪俺娘几天,你们现在调查还有些早了,等我加入中国**的那一天,我们单位的党组织一定会派人来调查我的家庭出身和我在农村里的表现,到那个时候你们替我多说几句好话就行了。”春来白天没有能够按照约定的时间和那三个年轻人在岞山火车站会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春来告别母亲的时候说:“娘,你在家里安心的等待我的好消息,再过一两年的时间,我一定会把您接出去过好日子,您就耐心的在家里等待着咱们团聚的那一天吧。”春来又一次离开母亲晚上走了四十里夜路,坐早车到了济南又换车去了东北,比他们三个人晚到了一天的时间。舒兰煤矿很大,有矿务局和好几个矿区,一个矿区就有上千户人家,在那里的住家户大多数都是早些年去闯关东的那部分山东人,同一个县的老乡也不知道有多少?张景烨和张景学哥俩各人找各人的活干,给哪一家做木工活哪一家管饭吃,干一天木工活给两块工钱。他们两个谁先找到干活的地方就带上春来,煤矿工人和家属供应的细粮少玉米面多,住家户都按山东老家的生活习惯那么做主食,把玉米面做成大饼子或者是摊成大煎饼吃。在舒兰煤矿干木工活的还有一部分人,也象张张景烨哥俩一样在市场上带着木工家具找活干,他们两个有一个找上两份活的时候就互相匀一下,都找不上活的时候就在张景烨的姐姐家吃饭。煤矿的住家户做的都是木箱子放盘子碗筷子的厨柜子,吃饭的桌子和做饭用的木锅盖等,春来跟着张家兄弟干木工活期间,苏友昌带着春来去他二哥家吃过一顿饭,春来询问了关于招工的一些情况,苏友昌的二哥说:“小叔啊,你来这里我已经听苏友昌说了,你想和我弟弟一样进这个煤矿当工人是不可能的事情。并不是我不给你帮忙,因为内地来投亲的人太多了,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也进不来,煤矿每年都有一部分退休的老工人,退休以后子女接班。我当兵专业来到这个煤矿工作了这么多年了,才赶上去年那么一次招收煤矿职工子弟的机会,我就写信把最小的四弟叫来了。我三弟已经超过煤矿要求的年龄了,我想给他帮忙也帮不上了,对于这件事情我都觉得对不起我三弟,但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煤矿的招工条件要求的太严了。”春来听了以后就打消了进煤矿的想法和念头了,春来认为舒兰煤矿虽然大并不是自己想来扎根的地方,春来喜欢大草原,喜欢骑大草原上的骏马,喜欢吃大草原上大块的牛羊肉,春来要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在大草原上继续生活下去。春来在舒兰煤矿跟张景烨哥俩干了四十多天木工活,然后就离开了吉林省的舒兰煤矿,离开了苏友昌和张景烨哥俩,又踏上了去内蒙古的路程,为实现自己的前途和梦想,继续走那条充满希望和坎坷的漫漫人生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