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一九五九年冬天,峡山水库的人工大坝建起来以后就开始蓄水了,按水利部门的设计和规划,峡山水库是山东省最大的一个水库,占地面积四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安丘县东部潍河一带的几十个村子全部移民搬家。从一九六零年春天就开始做宣传和动员工作了,并告诉村民不让种地了,县里给每一家都拨下来了五百元钱的移民安家费,早就拨到村里来了,移民村的人口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搬到新村去。吴家漫的新村建在了两个地方,一个新村建在了王家庄子跟前,和吴家漫老村相隔十二里路,另一个新村建在了康家屯一带,和老村相隔二十多里路。村民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对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和家业都难弃难舍,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并没有完全执行不让种地的宣传,还是选择较高的地方种上了一部分高粱等农作物。进了五月份,已经到了搬家的最后期限了,眼看大水就要进村了,早搬的人家把大部分物品都倒腾到新村去了,不接受现实的部分村民守着自己的家业一天天的还那么耗着,看着大水进了村子又进了家以后这才慌了手脚,急急忙忙的收拾了部分行囊,扶老携幼的趟着没过膝盖的积水深一脚浅一脚的从大水中走出来,一路哭着骂着到新村去了。然后又一趟一趟的从水中往新村搬运自己家的物品,大水越来越深了,搬运物品的村民都结队同行,会游泳的人在前边探路、后边跟着一大群村民,春来的小同学王忠爱的母亲回来的时候掉了队,淹死在路途中的深水沟里了。春来的姥姥家和两个姐姐家都是移民村的人口,各家忙各家的事情并不能互相照顾,因为搬迁出来的人口多,各个移民村子盖起来的新房子少,搬到新村以后两三家挤着住在两间土屋里。春来家是在水淹的前几天由哥哥张罗着和五婶七婶家一起搬走的,哥哥用推车推着病中的父亲和七叔,其他的人都跟在后边一起搬到新村去的,三家人住在两间通川的土屋里,村子里进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搬完了。从吴家漫老村搬家的时候,第一和第四两个生产队的人家都搬到康家屯一带的新村去了,第二和第三生产队的人家搬到王家庄子跟前的那个新村去了。从老村搬出来以后一个村子分成了两处,王家庄子跟前的那个新村称为吴家漫一村,康家屯一带的那个新村称为吴家漫二村。代三哥家哪个新村都没去,他带着三嫂和迎春搬到景芝镇老岳父家去了,潍河一带几十个老村子的人家都搬走以后,那些老村子的房屋全部淹没在了水底再也没有踪影了,移民人口搬迁的时候,原来在大孙孟村的公社政府也搬到王家庄子去了,一年后,孙孟公社就改名为王家庄子公社了。苏家的几户人家也分为了两处,后支的几户人家都搬到康家屯那个新村去了,前支的几户人家都属于第三生产队的人口,春来家和几个叔叔家都搬到了王家庄子跟前的那个新村去了,春来家和五婶家七叔家伙住在两间没有隔墙的土屋里,两间屋的地方住着三户人家,七婶家住在西北角、五婶家住在西南角,春来的家住在东北角。睡觉的地方是用自己家的屋门撘成的地铺,在门口那一点地方支了一个锅台,三家轮流着在那一个锅台上做饭,做好以后把铁锅搬到自己家的地铺上去吃,三家的家具全都堆放在院子里的露天地里,用自己家的破炕席遮盖着一部分,露着的部分只好任凭风吹日晒和雨淋。每一家吃得都是当地粮管所按人口供给的每人每天三两地瓜干子,每家都把钱交到生产队里集体去购买,经常是一天买一次、也有间隔一两天的时候,买回来以后再用秤称着分到已经交了钱的人家去。当时供给移民户的地瓜干子是九分钱一斤,搬迁出来的移民户没有来钱的路子,凑不上钱的人家就买不回每天供应的那部分地瓜干子来,只能靠当地政府调拨的一部分不收钱的救济粮维持生活。春来的家里原来就没有余粮,家里又没有来钱的路子,几家亲戚都是移民户也在困难时期,父亲为了让一家人能够度过难关,把他以前戴过的一幅水晶石眼镜让在医院工作的九叔替他卖了三块钱,暂时能把按人份供应的那一部分地瓜干子买回来,算是坚持了那么一段时间。那时候,春来一天到晚总感到肚子饿,不想其他的只想吃食物,盼到吃饭的时候,看到母亲把那几片煮熟的地瓜干子分放在四个碗里,先放在父亲跟前一份再放在春来跟前一份,母亲从自己跟前那个饭碗里、用筷子夹起一片地瓜干子来放在另一个饭碗里,把那一份多的放在哥哥跟前,母亲的饭碗里只有那么一片地瓜干子了。母亲对春来说:“你爹有病应该多吃点,你哥哥是咱们家的劳动力,他每天都忙着去给村里的人盖房子,如果让他吃自己那一份?他就饿的直不起腰来干不了活了。你是长身体的时候也应该多吃点,可又没有其他的好法子,咱们家每天供应的定量只能买回这点地瓜干子来,也只能是这个吃法了。”春来吃完以后感到肚子还饿,也只好等到下一顿吃饭的时候了,家里把卖眼镜的那几块钱花完以后,再也没有能换成钱的东西了,父亲没有其它的好法子了,一家人开始吃政府的救济粮来维持生活了。生产队里的那个代二麻子、每天都催着哥哥去盖房子,晚去一小会代二麻子就找到家里来指着哥哥的鼻子骂,老实忠厚的哥哥并不还口,他每天忍着饥饿忙碌在盖房子的那些人当中,有一天下雨不能在外边干活,二麻子让哥哥去给生产队里的骡马铡饲草和饲料,在劳累过程中哥哥昏倒在铡刀旁边了。醒过来以后,喂牲口的老耗子给了哥哥两片豆饼吃了,哥哥才把那一天的活干完,哥哥回家的时候老耗子又给了他两小片豆饼,让他装在口袋里带回去掺上野菜改善一顿伙食,哥哥从口袋里掏出那两片豆饼来交给母亲的时候让父亲看到了,父亲误认为是哥哥在铡饲草饲料的时候偷拿了喂牲口的饲料,狠狠的责备了哥哥一顿。严厉的老父亲在一家人饿肚子的时候,还教导哥哥和春来做人的道理,父亲教导的原则是:一家人宁愿挨饿,也不允许偷拿集体的或者是个人家的一点东西回来。哥哥等父亲教训完了以后才说明了事情的真相,父亲听了以后又嘱咐说:“你要记住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给也不能要,这是生产队里喂牲口的那份饲料,人吃了牠的饲料牠就只能吃干草了。骡马虽然不会说话,村子里有土地种的时候,还需要那几匹骡马为村里的人出大力,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都在挨饿,勒紧裤腰带就坚持过去了。”父亲严格的管教是一家人必须遵守的铁规矩,在春来童年的记忆中已经烙上深深的烙印了。伙住在两间屋里的五婶家和七叔家就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就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七叔是个病人不管家里的事情,他家三个女儿大的十三岁,二的**岁最小的只有五六岁,生活方面全靠七婶一个人忙碌,五叔两年前已经病逝,五婶拉扯着四个儿子过日子,她家的三儿子是和春来同一年出生的,老三的两个哥哥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最小的弟弟只有六七岁。五婶和七婶两家都没有钱,也买不回按人口供应的那份地瓜干子来,也靠吃救济粮维持生活,为了不让家里的人挨饿,五婶和七婶每天带着筐子和口袋去挖野菜,回来的时候总能带回部分吃的食物来。搬家出来的那段时间正是当地人种的麦子快要成熟的季节,五婶和七婶挖野菜的时候带回一部分麦穗来,晚上再去弄回一部分来给家里人吃,地瓜地里长了小地瓜以后,采地瓜叶子的时候带回一部分小地瓜来,玉米棒子有了玉米粒以后就往回带部分玉米棒子,弄回来以后就连夜下锅,煮熟以后端到自己家的地铺上去吃。新鲜食物煮熟以后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甜味道,春来的一家人都饿的睡不着觉,看着五婶家和七婶家的人吃食物的时候春来馋的直流口水,肚子也跟着咕噜咕噜的直叫。因为老父亲有言在先:“不允许看五婶家和七婶家的人吃东西的样子,她们是偷回来的东西给也不能要。”一家人谁都悄不作声只好假装是睡着了,春来从心里怨恨老父亲严格的管教,想坐起来问父亲:“是谁给咱们家定的这个规矩?怎么就这么不近人情啊?一家人都饿的这么难受,这个规矩就不能破吗?你为什么不让母亲和哥哥也像五婶和七婶一样?到当地人种的庄稼地里掰几个玉米?或者是挖几个地瓜回来?让一家人吃上一顿吗?即便是偷也是生活所迫,总比一家人饿的这么难受好些吧?”春来心里是那么想但并不敢问父亲,母亲和哥哥也不会那么做,即便是一家人没有一点吃的,严厉的父亲也绝对不会允许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去做损害当地村民利益的任何事情。春来借着两家人吃食物时暗淡的灯光,悄悄的看了看躺在身边的一家人,都静悄悄的像是睡着了的样子,春来也只能是装睡了。食物散发出来的那种诱人的香甜味道,通过嗅觉索饶在春来的脑海里,牵动着春来那颗饥饿难耐的心,同样是住在一起的三家人,过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三家人在一起住了半年的时间,进了旧历十月天气逐渐的冷了,哥哥为了让一家人住得舒适一点,就到当地顾家岭村子姓刘的一家找好了一个过冬的临时住处,刘大哥家住在顾家岭村子的当中,住的是有院子的三间房子,刘大哥把他家的西屋让给春来的一家人暂住,西屋有大炕外屋有锅台,和春来家在老村子的时候,借住在代三哥家的房子基本上是一样的。房东刘大哥是村子里的老住户,刘大哥和那个嫂子都不到四十岁,他家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名字叫安详那年是十三岁,二女儿叫改弟比她姐姐小两岁,小女儿叫巧巧只有六七岁,两个女儿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并没有到村子里的学校去读书,刘大哥家的生活条件比移民村的人家好一些。那一年,顾家岭村里的庄稼被移民村的人糟蹋了一部分偷掠了一部分,各家分到的农作物比往年少了一些,刘大哥家煮地瓜贴大饼子的时候,也在大饼子面里掺上一些干地瓜叶子。如果和春来家的生活比要好得多,那时候,春来家已经吃了几个月的救济粮了。刘大哥一家人都很善良,看到春来家里没有一点粮食显得既同情又无奈,他家里并没有多余的粮食能够帮助春来一家渡过难关,吃饭时候刘大哥经常把他家做的饭菜匀给春来的老父亲一点。母亲由于长时间饥饿的原因,搬到刘大哥家去以后全身浮肿的更厉害了,眼睛肿的只显一条缝,在每天吃饭的时候,母亲认为谁都应该多吃点,照顾了病中的老父亲再照顾哥哥还惦记着春来,唯独亏待了她自己,母亲仍然坚持着给一家人做饭吃,每天把哥哥从新村领回来的地瓜干子煮熟后分给一家人吃。过年以前,政府给每个移民户免费供应了一斤饼干一斤桃酥,每人供应了一斤白面和二两猪肉,是政府对移民人口过年的特殊照顾,是哥哥一样一样的到新村去领回来的。腊月二十七的那天,房东的刘大哥拿着买回来的对联纸,要去找人写对联的时候被哥哥拦住了。哥哥说:“刘大哥,这点小事不用去麻烦别人,就让我来写吧!”刘大哥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对联纸交给了哥哥,春来家里的文房四宝都是现成的,哥哥的悬笔书法堪称一绝。他写出来的草体字美观大方龙飞凤舞,刘大哥看了以后吃惊说:“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一个年轻小伙子竟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来,我已经四十岁了,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字体,你写得太好了,今天真让我大开眼界了!”刘大哥和嫂子非常高兴,就到本家族和关系好的人家去告诉了,他家很快就来了好几个让哥哥给写对联的人,他们看到哥哥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赞不绝口。哥哥发挥了他的特长,拿走对联的人都说哥哥写得字好又在村里做宣传,来找哥哥写对联的人很多,那天的晚饭哥哥是在刘大哥屋里吃的,一直写到很晚才停下笔来。又连续写了两天多的时间,顾家岭村子里一百多户人家的对联大部分都是哥哥写的。是春来家搬到顾家岭村子里以后,哥哥给顾家岭村子里的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好印象。过大年的时候,母亲把供应的那四斤白面做了二十几个小馒头,一部分用来供天地一部分用来供祖先,留起来的那点白面三十晚上并没有舍得吃饺子,母亲说要等到初五的早上再吃那顿饺子。刘大哥家给了几张煎饼和几个煮熟的地瓜又给了一棵大白菜,母亲放上了一点猪肉和白菜做了一个大菜,吃了刘大哥家给的煎饼和几个地瓜,算是三十晚上的那顿年饭,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过了那么一个难忘的团圆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母亲又用白菜和一点肉做了一个大菜,吃了几个上过供的小馒头就算把年过完了,其余的小馒头给病中的老父亲留起来了。大年初二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春来的两个姐姐都来了,她们两家也是移民户,她们是从河东岸的老村搬到了河西岸地势高的新村去了,离她们原来的老村只有二三里路,搬出来以后她们两家住在同一个新村里了。她们住的那个新村离顾家岭村子七八里路,那一年大姐的儿子已经三岁了,二姐家还没有孩子,她们两家的生活都比在娘家的时候过的好,姊妹两个都嫌娘家穷、对娘家人的感情都很淡薄,平常日很少回娘家看父母,大姐是记解放以前这个家里断粮的时候,父母亲以二斗高粱就把她换给王家当童养媳的那份仇恨,是她豁上命以后才挣脱了父母包办的买卖婚姻,她恨这个穷娘家。二姐嫁到吴家去以后日子过得比较好,她在吴家只有丈夫和婆婆三个人,丈夫是生产队里的会计,离开了穷娘家如同脱离了苦海,再也不想回这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穷娘家了。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责怪父亲管教的严格,家里穷的叮当响还有那么多的穷规矩,她们两个都不愿意接受父亲严格的家规和封建式的家庭教育。她们两家虽然都是移民户,因为老村一带的地理位置比较高,移民后的夏天和秋天都收获了一部分农作物,另外也有政府供应的每人每天那三两地瓜干子。二姐家的日子在亲戚当中是最好过的一家,男人是生产队里的会计、生产队长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她们一家住着有院墙有大门的三间房子,生产队里收获的秋粮分给社员一大部分以后,还有一部分存放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政府供应的那部分地瓜干子、生产队里买回来以后也存放在他家的小院子里,社员家里缺粮的时候到他们家去领。初二的那天,大姐和二姐回娘家的时候谁都没带一点食物,让父母亲盼了个透心凉,躺在炕上的老父亲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跟二姐提出来想从她们家借部分粮食度过春天的要求了,父亲说:“二妮子啊,你看这个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一家人都吃了半年多的救济粮了,这个家里的四口人三天才能领回三斤救济的地瓜干子来,一个人一天连三两都平均不到啊,你看你娘浮肿的那个样子,她为了照顾这一家人自己快要饿垮了,你们村的地势高去年秋天还收获了一部分粮食,我们这个村里是颗粒无收啊!你们家的条件好,你男人是生产队里的会计,把你们家的粮食借给我们家一部分,让我们家四口人度过眼前这个难关吧!别把这个家里的人饿坏了。”二姐当时并没有答应,她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我得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好了以后再做决定。”两个姐姐走了以后,躺在炕上的老父亲唉声叹气的流下来了两行心酸的眼泪,春来看在眼里着急在心里。初三的上午二舅来了,二舅对春来的母亲说:“二姐啊,王家杭村里的人搬到新村以后,因为新村盖起来的房子少,我们三家的十几口人挤着住在三间屋里了,因为地方小就没有咱娘住的地方了,我把咱娘安排在新村后边、赵家庄搭的一间看过瓜地的破棚子里了。咱娘已经不能下地了我在那里伺候她,吃饭的时候我回家给她拿饭吃,晚上我在那里和咱娘作伴,家里也是没有其他的粮食,全靠政府按人份供应的地瓜干子、再合上些菜叶子维持的生活,家里买地瓜干子的钱、是三弟和大侄子在外边教学的时候节约下来的。”二舅在春来家里喝了一碗热水并没吃任何一点食物,母亲给二舅带了两个过年的时候给父亲留起来的小馒头,算是孝敬姥姥的一点礼物,二舅很珍惜的把两个小馒头放在口袋里,然后就回家照顾姥姥去了。初四早上,母亲煮了一点地瓜干子分着吃了,父亲让哥哥到两个妹妹家去走亲并跟二妹家借粮,因为她家里有个老婆婆,还特意的嘱咐哥哥先到二妹家里去。并让哥哥把过年的时候供应的那一斤饼干一斤桃酥都带上充脸面,不让外人笑话娘家穷,哥哥从刘大哥家借了一个篮子和一块新毛巾,把二斤点心放在篮子里,上面盖上那块新毛巾以后提着篮子走了。父亲估计她们家怎么也不会留下那二斤点心,因为过年的时候每个移民户都有那么一份,父亲是想充脸面走个过场让外人看着好看的。哥哥在二妹家吃了午饭在她家等了一下午,一家人谁都不提借给粮食的事情,哥哥还不好意思说是来借粮食的,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以后哥哥才提着空篮子哭着回了家,路上把眼睛也哭肿了。回到家的时候还在不停的抽泣象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哥哥对父母亲说:“我那个狠心的二妹已经丧尽天良了,做出违背人伦的事情来了,您连病带饿已经起不来炕了,前天她来的时候也看到这种情况了,这个家里没有吃的粮食她也看到了,她对娘家人怎么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啊?过年的时候一家供应了一斤饼干和一斤桃酥,我到新村领回来以后放在您枕头边上已经好几天了,您还没舍得吃上一块,二妹不管您的死活全都留下了,她们家也供应了那么一份啊!狠心的二妹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她们家什么粮食都有。我在她们家吃了中午饭等了一下午,她们谁都不提借给咱们家粮食的事情。她们家自己住着有院墙和大门的三间房子,生产队里的地瓜干子和他们家的地瓜干子、都在他们家那个院子里放着,我都问过二妹了,大苫子里的两千多斤是生产队里的,小苫子里的几百斤是她们家的,她们家要是舍得给我装上半篮子地瓜干子,也够咱们家维持几天生活的,黑了心的二妹根本就不管娘家人的死活了!”哥哥说着又哭起来了,母亲听了以后哭着责骂:“这个二妮子真是个不孝敬的东西,她怎么就这么狠心啊?怎么就没有一点人情味啊?看着娘家的人没有吃的?她怎么还舍不得给咱们家点粮食啊”父亲没有哭也没有掉眼泪,父亲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二妮子对娘家门上这么绝情,咱们家以后就不指望她了。她们家不缺吃的是好事情,如果她们家也象咱们家一样吃救济粮,咱们还得为她家操一份心,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二妮子竟有这么狠毒的心肠,日子过得稍好一点就六亲不认了,连自己娘家的人没有吃的她也不管了,这样狠毒的人家在人世间少有啊!我和你娘就算没养这个二妮子,你们两个记住她们家的所作所为和她对娘家人的狠毒心肠,她们家既然这么绝情绝义,你们兄弟两个以后就不要和她们家来往了。这一家人的心也太黑了,做人要以善为本,富裕的时候一定要多帮助穷人,救人于危难是做人之根本,你们两个要记住我说的话。”春来第一次看到哥哥哭,看到他哭得是那么悲伤,便到哥哥跟前劝慰他并给他擦眼泪,哥哥把春来揽在怀里然后说:“我是不想和你狠心的二姐家再有任何来往了,这样的日子我已经过够了,我已经想好了,我要离开这个移民的地方去闯关东,到那个富裕的地方去生活,找到合适的地方以后再把你和父母亲接过去过日子,我不一定什么时候走,我走以前你不要告诉父母亲,免得两个老人为我操心,我约了小吴家漫的一个伙伴和他一块走,走了以后你再把我闯关东的事情告诉父母亲,我走了以后这个家就全依靠你了。”春来答应了哥哥说的事情,几天后,哥哥在家里留下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的是:“爹、娘、长话短说,我离开家去东北了,不要惦记我。”哥哥走了以后父母亲感到没有依靠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哭了很长时间,几天后,二姐夫给送来了十几斤高粱和几十斤地瓜干子,父母亲看到那些吃的粮食都哭了,母亲哭着责备二姐夫:“二妮子家啊,你们家要是早点给我们家送点粮食来,你哥哥就不会撇下这一家人自己闯关东去了,他走了以后这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过了一段时间,刘大哥提出来让春来家找住的地方了,刘大哥说:“我们家孩子她姥姥没有儿子,从她老伴死了以后靠两个闺女一家一年轮换着赡养她,去年的这个时候去了孩子她姨家,现在已经够一年的时间了,今年春天就轮到我们家来赡养了。你们家俺大兄弟去年冬天来找房子的时候,说的是借住几个月的时间过了冬天就搬走,我们一家人才答应的,如果说住的时间长了我们就不能答应了,我也去帮着找找我们村里的村干部,让他们也帮着想想办法。”刘大哥的一家人都很善良,春来一家搬过来以后得到了他们家多方面的照顾,并且给他们家添了许多麻烦,刘大哥的老岳母就要来了,春来的一家应该搬走了。在没有住处的困难面前父母亲是束手无策,吴家漫新村几家人住一处土房子根本就挤不进去,如果搬回原来住的地方去?三家再住那两间土房子已经是不可能了。几天后,刘大哥就用推车把他岳母接到他家来了,顾家岭村里的村干部还没有帮着找到住的地方,春来的父母亲虽然着急却没有一点办法。刘大哥本家有个五十多岁的堂哥是村子里喂牲口的,他最小的儿子名字叫红军,是春来二年级的新同学,春来和吴家漫新村的孩子在顾家岭村学校里是借读的学生,小红军的哥哥在济南大学读书,寒假期间去他堂叔家拜年的时候、看到他堂叔家的对联赞不绝口,回家以后又让他父亲去看过。红军家在顾家岭村里也是个注重文化的家庭,他家的对联是红军的哥哥写的,春来去找红军玩的时候看过认为写的不错,红军的父亲说:“红军他哥哥的书法,如果和你哥哥的书法相比较还差的太远了。”在刘大哥和春来的父母亲为住的地方束手无策的时候,红军的父亲来到春来家里,让先搬到他喂牲口的地方去住一段时间,然后再想其它的办法。红军的父亲为两家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哥哥离开家一个多月以后,春来家就搬到老刘喂牲口的那两间破屋里去了。春来家搬到那两间破屋里以后,老刘每次去喂牲口的时候都到那两间破屋里去一趟,坐在那里和春来的父亲说上一会话,老刘了解到春来的父亲是个有学问的人,言谈话语中很尊敬春来的老父亲,并对这个家庭的处境深表同情,父亲对老刘给予的帮助深表谢意,老刘和春来的老父亲就交往起来了。老刘还经常从家里带几张煎饼来送给春来的父亲,感恩的父亲在困境中无以回报,就把他保存了多少年的几部古装本的藏书:一部康熙字典、一部三国演义、一部红楼梦、一部水浒传和一部上下两册的古文观止,也不知道是借给了还是送给红军的父亲了?春来并不清楚,只看到红军的父亲一部一部的拿走以后再也没有还回来。二姐夫送来的粮食填补在家里以后生活好一些了,再加上老刘也给父亲拿点吃的来,父亲的身体逐渐有了好转,自己能拄着棍子到外面去晒太阳了。父亲的身体好转以后就开始教着春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教春来书法入门,另外,还跟红军的父亲提出来了一个额外的要求,让他从顾家岭村里找几个有文化基础的人来听课,父亲跟老刘提出要求来的时候春来也在跟前,父亲对老刘说:“刘兄弟啊,你是我家的恩人啊!我家在危难之际是你帮了大忙,我这一家人都不会忘记你的恩德啊,我吃了你带来的干粮以后身体也好一些了,这段时间我能拄着棍子到屋外去晒太阳了。我想求你帮忙替我再办一件事情,想让你从你们村里找几个有文化基础的人、来我家补习一段时间文化课,我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了,在人世间的日子不会超过这一两年了,我不想把我一生所学都带到棺材里去啊!前些年我把掌握的知识全部灌输到我大儿子身上了,原来指望他养老送终,在生活困难面前他扔下这一家人自己闯关东去了,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回来?我这个小儿子还不满十岁,这个家还需要生活,你让来补习文化的人适当的给一点钱或者给一点粮食,填补一下我们这个家的贫困生活,让我这个家庭度过这个危难时期吧!”不知道红军的父亲有难处?还是顾家岭村里的人认为文化不重要,父亲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实现。然后父亲就在春来身上下功夫了,父亲不能下地了以后披着衣服坐在炕上,还手把手的教春来写毛笔字的姿势,怎样下笔是藏峰笔的写法等。春来在学校学习以外,每天都必须背熟和完成父亲另外给制定的家庭学习计划,父亲对春来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春来的学习进步表示满意,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二姐家给的那一点粮食添补着吃完了以后,再也舍不得给第二次了,春来和父母亲只能靠村里救济的地瓜干子来维持生活了,艰难的日子一天天的就那么坚持下来了。在秋天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母亲要带春来去看望病中的姥姥,临走以前母亲显得特别为难,春来看到母亲在那两间破屋子里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一点能带的食物送给病中的姥姥,只好两手空空的领着春来就那么走了。走到赵家庄村子跟前的时候,有条小路从一块萝卜地的中间穿过,地里的大萝卜长的特别好,母亲说:“咱们家如果有个大萝卜带上送给你姥姥也就好了,也算是尽我做女儿的一份孝心,可咱们家里连个大萝卜都没有。我这次带你来看望你姥姥,是因为你姥姥已经病的不行了,可这么两手空空的来看望病重的老人,一点吃的东西都没带,我觉得心里可不是个滋味了,不是我做姑娘的不孝敬你姥姥,是因为咱们家里没有一点能吃的东西带给你姥姥。”春来听了以后也为母亲感到难过,就想拔个大萝卜送给病中的姥姥。小路的南部有个看萝卜地的棚子,棚子底下站着一个看萝卜地的人监视着过路的行人,进了萝卜地春来就躲在母亲身边,让母亲的身体挡住看萝卜地的那个人的视线,从进了萝卜地就想拔一个大萝卜,可心里害怕又不敢拔。快走出萝卜地的时候,想到如果再不拔就没有机会了,就从路边拔了一个小一点的萝卜抱在怀里,吓得心里扑通扑通的直跳,因为有母亲的身体挡着,并没有被看萝卜地的那个人发现。姥姥住在赵家庄前边一个看过瓜地的破棚子里,和王家杭新村相隔有二里路的距离,姥姥是一个慈善的老人,那时候已经是八十岁了,从移民离开老村子以后、姥姥就住在那间破棚子里了,已经住了一年半的时间了。棚子里放着姥姥的棺材,是在移民前早就做好的,棺材上有一套破行李,是二舅伺候姥姥期间睡觉的地方,还有支起来的两扇门板是姥姥的床铺,姥姥躺在那两扇门板上。春来把那个萝卜双手递给了姥姥,姥姥伸出干瘦的双手接过去,拿着那个萝卜仔细的看了又看,象得了一件宝物似的显得可高兴了,仔细的看过以后把那个萝卜放在怀里用手抚摸着说:“大萝卜可好吃了,我已经快两年的时间没有吃到大萝卜了,等你二舅回来让他给我切的一小块一小块的,馋了的时候我就吃上一块,我留着慢慢的吃。”姥姥说完以后就开始夸赞春来了,姥姥说:“我的小外孙也长大了,还拿来一个大萝卜孝敬姥姥,我的小外孙可真好,姥姥亲你没有白亲,疼你也没有白疼!”听了姥姥的一番话,春来的心里特别不是个滋味,真想返回去多拔几个大萝卜来孝敬姥姥,又想到萝卜并不是自己家的,春来并没有那个权力。快到吃下午饭的时间了,在棚子里看见二舅提着个东西从远处慢慢的走来了,二舅提着一个小罐子进了棚子和母亲打过招呼以后,把姥姥吃饭用的碗放在他睡觉的那口棺材上,从小罐子里倒出来一些飘着菜叶子的稀糊糊,里面有两小片地瓜干子,春来看到那碗菜糊糊就流下眼泪来了。母亲把干瘦的姥姥从门板上扶着坐起来又给她披上衣服,二舅把倒出来的那碗稀糊糊端过来递到姥姥的手里,姥姥只喝了两口就把饭碗给了二舅,饭碗里的稀糊糊并没有少,姥姥就说吃不下去了,母亲又扶着姥姥躺下把被子给姥姥盖好。可怜的姥姥那么大的年纪了,住在那么一个到处透风的地方,吃的是那样的饭,春来心里虽然难过却没有能力孝敬姥姥,也没有能力改变当时的那种生活状况。母亲没有带着春来到王家杭新村的三个舅母家里去,太阳已经到了就快要落山的时候了,离顾家岭村子还有七八里的路程,母亲和姥姥告别以后,就带着春来回家照顾病中的父亲去了。过了三天姥姥就去世了,母亲接到传话以后又带着春来去给姥姥送葬,春来和母亲路过姥姥住的那个破棚子的时候、春来又进了那个棚子里,看到里边已经是空荡荡的了。春来站在那里,回想姥姥躺在门板上的那个样子,三天前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的春来的眼前,姥姥说话的声音仿佛又响在了耳边:“大萝卜可好吃了,我已经快两年的时间没有吃到大萝卜了,等你二舅回来让他给我切的一小块一小块的,馋了的时候我就吃上一小块,我留着慢慢的吃。我的小外孙也长大了,还拿来一个大萝卜孝敬姥姥,我的小外孙可真好,姥姥亲你没有白亲,疼你也没有白疼。”想到二舅带来的那碗菜糊糊,姥姥喝了两口就说吃不下了,又想到再也见不到慈祥的姥姥了,再也听不到姥姥说话的声音了,不由的又流下眼泪来了,发送了姥姥不到一百天的时间二舅也去世了。移民人口离开老村子以后,在政府还没有调整给土地以前的那段时间里,身体状况差一点的老人无声无息的到地下安息去了。有一部分人移民人口到当地村民种的庄稼地里、偷部分能填肚子的食物回来充饥,还有部分胆子大的人家抓住收获的季节,晚上的时间全家出动,偷掠一部分粮食作物回家填补家中的生活。大部分移民人口都靠政府供应的地瓜干子和救济的地瓜干子维持生活,当地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移民人口吃饭的大问题,就在那一段困难的日子里,父亲教了春来几个月毛笔字以后,病饿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后来想坐也坐不起来了。熬过了那个严寒的冬天以后,过完大年的正月初七,母亲到新村领救济粮去了,春来在家陪着病中的老父亲,春来坐在父亲躺着的土炕边上默读百家姓的时候,父亲让春来离开那里到别的地方去默读。春来离开那里以后,躺着的父亲用手拍了拍春来坐过的地方自言自语说:“你们两个坐在这里吧,站的时间长了挺累的。”又让春来倒了两半碗热水放在土炕跟前的桌子上,像是在招待两个客人,春来问:“爹、你刚才和谁说话你让我倒水给谁喝啊?”父亲说:“从那边来了两个人,你母亲走了以后他们两个就来了,他们来是和我商量、问我愿意不愿意跟着他们到那边去?让我自己拿主意,给我几天考虑的时间,过几天他们再来听我的答复。”春来吃惊的问:“是什么样的两个人?他们都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父亲用手指了指放桌子的那个地方说:“他们两个就站在那里!”春来问:“爹,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啊?你是不是看花眼了?”父亲说:“我没有看花眼,是他们不敢现身,不敢让你看到他们的真面目,我让他们两个坐他们也不敢坐,你倒的水他们也不敢喝,他们两个还在那里站着。”父亲说话和平常日一样,不像是说胡话,春来反应过来了,这是父亲病重期间的一种不详的幻觉,立刻感到又惊又怕全身发冷,被惊吓的头发都快要立起来了。可还是壮了壮胆子硬着头皮对父亲说:“爹,你不能跟他们走,我和俺娘都离不开你,咱们家里不能没有你,你和俺娘都得和我作伴,我怎么就看不见那两个人在哪里?你快把他们两个赶走吧!不让他们再到咱们家来了。”春来去外屋拿来家里那把切菜刀,站在父亲用手指过的那个地方又问父亲:“爹,他们是不是在这里?你让他们赶快走,再不走我就砍死他们!”春来手里抓着菜刀站在那里做好了拼搏的准备,并壮着胆子虚张声势的喊了几声:“你们两个快滚,快离开我家,永远不许你们再登我家的门,再不滚?我就砍死你们!”土屋中只有躺在炕上的父亲和春来两个人,春来手里抓着菜刀并没有用处,那是父亲在病重期间的心里幻觉,父亲好像是在睁着眼睛说梦话。一场虚惊过去以后,母亲从新村领到救济的地瓜干子回来了,春来把家中发生的事情对母亲说了,可怜的母亲又哭起来了,从母亲悲切的哭诉中,春来察觉到了母亲忐忑不安和那种无奈的痛苦心情。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在正月二十二的早上,父亲侧着身子躺在炕上面对着门口,突然生气的大声说:“你们两个怎么进屋里来了我对你们两个已经说过了,不让你们进屋里来骚扰我的家人,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啊?你们快出去吧!别等着我儿子再拿菜刀来对付你们两个。”父亲显得很气愤的样子,说完以后就气呼呼的闭上眼睛了。母亲问:“是什么人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啊?”父亲睁开眼睛说:“还是初七的那天来的那两个人,他们来的时候你不在家,你到新村领救济粮去了,是春来在家和我做伴,他们那天来是和我商量的,问我愿意不愿意跟着他们走?让我自己拿主意,是春来说离不开我,坚决不让我跟他们走,还拿了一把菜刀帮着我把他们赶走了。四五天以前他们又来过一趟,告诉我只有几天的期限了,让我做好跟他们走的准备,昨天他们两个来了以后没敢进屋,在外边等着让我跟他们一块走。刚才进来是告诉我快做准备,今天是最后一天的期限了,明天必须把我带走!”父亲说的很认真,说完以后就吩咐春来去叫八叔、九叔、三舅、代二叔和两个姐姐都来一趟,有话要对他们说。三舅教学的地方离得很远春来去不了,九叔在公社医院当会计,春来先去医院告诉了九叔,去新村告诉了八叔,又到代二叔家里把父亲的话告诉了他,代二叔的名字叫代硕斗,在春来刚刚记事的时候,代二叔领着他一个叫代玉昌的侄子、曾经在春来家里跟着父亲补习过文化,代二叔学的是写写算算和书法,还有易经里算卦的一些知识,代二叔的侄子是高中毕业,学的是法律方面的知识,后来到潍坊政法部门工作了。代二叔的大儿子代义昌读高中的时候在放假期间,也在春来家里补习过课程,后来考了青岛大学,毕业后就留在青岛了。代二叔在生产队里当了会计,在吴家漫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村里婚丧嫁娶的人家都去找代二叔给查日子,丢了东西的人家让他给算一算能不能找回来?代二叔家的小儿子和春来是同龄人,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是在同一年上的学又一直在一个班级里。春来从两个姐姐家回来的时候、代二叔已经来到春来家里了,代二叔站在春来的父亲跟前眼里含着泪花说:“二哥,你让春来叫我来有什么事有什么话?你就说吧!”父亲说:“二弟啊,咱们两家在老村住的时候、就是多年的好邻居好弟兄已经有多年的交情了,你看我现在病得这个样子,我觉得就要离开人世了,我大儿子去了东北已经一年的时间了,他走的时候一分钱都没带,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走的?在什么地方?到现在一封信也没有来过,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我是指望不上他了,我也不指望他了,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这个小儿子啊!他这么小我就要撒手不管他了,我想把他托付给你,让他和你家小儿子做个异姓兄弟吧!他们两个是同一年生的,你们家姓的是代,这个姓氏好你的心地又好,你就帮着把我家这个小儿子给带一带吧!帮着我把他带大在村里立起苏家这个门户来,你尽量多照顾他们娘两个一点,你在生产队里当会计也有一部分权利,生产队长也是你们代家的人你能说进话去,你也知道我们家你二嫂特别无能,她是王家杭富人家的闺女,从小就没有干过庄稼地里的农活。我死了以后这个家的日子一定会特别不好过,我家这个小春来是个好孩子,这个孩子心地善良诚实可靠,并且胆大心细遇事不慌,他又聪明又有悟性是块好材料,可惜他没有出生在条件好的家庭里,我在这个孩子身上已经是无能为力了,再也不能拉扯他了,就这么撒手不管他了?我确实不放心啊!今天我就把春来托付给你了,就让他做你的干儿子吧!我让他去叫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我想你不会推辞吧?”代二叔说:“我的好二哥啊,我不推辞,这件事情我答应,你说的话我已经记住了,你就放心吧!”父亲又对代二叔说:“我的好二弟啊,你现在能来到我跟前,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我想对你说的话已经说完了,你还有一大家人,你就回去忙你的事情去吧!我死了以后也能闭上眼睛了。”代二叔临走的时候说:“二哥,我先回去了,明天我一定再来看你。”代二叔走了以后两个姐姐来了,看到父亲说话一点也不糊涂不像是病重的样子,当天下午就回各人家去了。第二天早上,母亲煮熟地瓜干子以后分成了三份,春来和母亲的吃了父亲的那两片没吃,两个姐姐来了以后父亲对她们两个说:“我觉得嘴里可苦了,我好几年没有尝过白糖的味道了,我就想吃一点白糖压压嘴里的苦味。”大姐给了春来一毛钱,让春来到王家庄子供销社去给父亲买一毛钱的白糖吃,那天是王家庄子赶大集的日子,供销社里没有白糖,春来用那一毛钱买了几块糖块,从供销社出来的时候看到不远处有好多人围在一起喊好,春来就去了那群人喊好的地方,看到有一个穿着破烂不堪的青年人在敲着鼓说古书,说到“罗成招亲”那一段了,那个青年人说的特别好春来听的入了迷,竟忘记了自己是干什么来了?也忘了病危的父亲在家中焦急的等待了,一直听到二姐来到人群中喊了一声“春来。”春来一惊,想起自己是干什么事情来了,撒腿就往回跑,二姐在身后怎么责备也听不见了。跑回家喘着粗气站在父亲跟前,从口袋里掏出糖块来放在父亲的枕头边上,父亲用责备的口气说:“你怎么走了这半天才回来?你让我等的真着急啊!”春来剥了一块糖想放在父亲的嘴里,父亲说:“我现在不想吃了。”说完以后就伸出他那冰凉的双手,把春来的双手攥在他手里含着眼泪说:“我的寿限已经到了,今天就要离开你和你娘了,临走以前我再嘱咐你几句话,你可要听好了,我和你娘虽然生下你了,我却没有能力把你拉扯大抚养成人了,你不要埋怨我也不要责怪我,这是咱们父子的命运促成的,天意就是这么按排的。从你哥哥离开这个家去了东北以后、我每天都在惦记着他,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到现在连封信都没有来过,他已经是成年人了,混到什么程度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再也不惦记他了。现在就是对你不放心啊!你才这么小我就要离开你了,我走了以后就不管你了,再也不能为你操心了,以后的生活只能靠你自己了。我嘱咐的话你一定要记住,人这一生要走的路很漫长,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要把握住自己,只能学好不能学坏,一定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做任何一点坏事、不做对不起人的事情,以后的日子不论过的穷还是过得富?在社会上一定要堂堂正正的做个好男人,穷的时候也不能沾染任何恶习,过富了以后一定要多帮助穷人,做到言而有信恩怨分明以善为本。你一定要善待你娘,你娘来到咱们家没过上几年好日子,日本人就打过来了,日本人侵占了安丘县城以后我为了一家人的安全,抛弃了县城里的所有财产,带着一家人回到农村老家来躲战火了,没想到在老家过了这么多年的穷日子。我走了以后你和你娘的日子一定很难过,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困难是暂时的,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妥善安排这些移民人口,等有了土地种以后生活就会好起来了。我对你虽然不放心也只能是这样了,命运给咱们父子就是这么安排的,以后只能靠你自己了,该嘱咐的我已经嘱咐过了,我再也不管你了。”父亲最后的几句话是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说完以后就松开了春来的手,闭上了他含着泪花的眼睛慢慢的停止了呼吸。父亲去世的时间是一九六二年正月二十三的上午,病逝在顾家岭村里喂牲口的那两间破屋里了,终年是六十七岁。那一年母亲是五十二岁,春来过了十周岁的生日一个多月的时间,父亲临终前让春来去叫的八叔和九叔都没有来。父亲停止呼吸以后代二叔又来到春来家里,看到父亲已经去世了,代二叔安慰了母亲几句话,然后说:“二哥已经走了,二哥棺材的事情就让我想办法去操办吧!二哥忙碌了几十年做了一辈子好事情,怎么也得让我二哥入殓到棺材里去啊!”代二叔回去找了吴家漫村里的干部,村里给做了一个薄薄的湿梧桐木的棺材,棺材板子之间的距离能把手放进去,父亲入殓到里边以后像是躺在了一个木笼子里边。父亲去世的第三天,生产队里派八叔赶的马车来到春来家住的地方,八叔帮着把父亲的棺材抬到了马车上,拉到吴家漫老村苏家前支的墓地去安葬,春来和两个姐姐去给父亲送葬的路上,马车路过她们两家那个新村的时候,两个姐姐下了马车回自己家去了,春来陪着父亲的遗体去墓地安葬的。在父亲病重期间,峡山水库的水位已经降下去了,两年前被大水淹没的土地已经露出一大部分来了,八叔赶着马车去老村的路上,有一些路段还得绕着泥泞的地方走,村子里已经派人到苏家前支的墓地中,把安葬父亲的坟墓已经挖开并在那里等候了,父亲和他的第一个前妻合葬在一起了。(父亲前边有两个妻子都没有留下后人,有一个埋葬在了东北,春来的母亲是父亲第三个妻子。)父亲下葬以后,八叔把苏家前支墓地中其它的七个土坆、都给一个个的做了介绍,春来都记在心里了。从父亲埋葬在苏家前□□块墓地以后,春来就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去给父亲上坟烧纸了,并把上坟烧纸当成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去烧一次纸往返二十多里的路程,春来每次都认真的去完成。家里没有来钱的路,春来把过年的时候三舅给的那一块压岁钱,一次次的都买成纸在父亲的坟上烧了,每次去父亲的坟上烧纸以前,把买回来的烧纸在家里就分成九份,父亲刚刚去世就给烧双份,其余的那七份在每一个坟上都烧一份。按当地的封建迷信讲:“后人去给长辈上坟拜墓是对老人的尊敬和悼念,烧的纸是给已经故去的长辈送去的钱,是晚辈孝敬长辈应该尽的一份责任和孝心。”春来想如果真是那样自己只给父亲送去钱?把本家的三个叔叔、三个爷爷和一个老爷爷都放在一边不管?会让叔叔和爷爷们说春来不懂人情世事,既然是一个老爷爷的后人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让长辈都有钱花才是对的。当地还有一个风俗习惯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到去世的老人坟上烧纸然后再添一层新土,添新土的意思是证明后继有人,另外一层意思是给已经去世的老人修理了房屋,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这家的后人给已故的老人送去了钱,还给老人修理好了住的房屋。清明节以后,如果有人从那里路过的时候?看到哪个土坟上有新土?就知道哪一家后继有人,如果看到哪个坟上没有新土?就猜测那个坟的后人不是去了东北?就是只有闺女没有儿子,连个上坟添土的人都没有了,也可能是绝户了。春来明白了当地这种风俗习惯以后,在清明的前一天,到苏家前支的墓地去上坟添土的时候,从老爷爷的那个土坟开始,在每一个坟上都添上一层新土,一个一个的认真的去完成,添到自己看着感到满意为止。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春来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做,那时候春来就想:如果已经去世的先辈们真有灵感?对春来每年的这种做法一定会感到高兴和满意。在移民后的两年中春来的亲人失去的多,上坟烧纸的次数多,跟老师请假的次数也多,连老师都感到厌烦了,老师问:“你怎么那么多请假上坟的事情啊?其他的同学怎么不跟你一样啊?”老师怎么会知道在一起上学的同龄孩子中,其他那些孩子的父母亲都还年轻,家里的这些事情都是大人们去做,由于命运的安排和家庭的特殊情况,一块上学的孩子还不知道上坟拜墓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春来已经承担起一个贫困家庭的一些重担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