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大地一片绿意的二月里,秦宴归在府里和军师们一坐就是一整天,商讨练兵的方法,商讨如何安定边境。
离国在秦国东边,两国交界的地方隔着一条河。河的上游有一个离国的村庄,下游有一个秦国的村庄。
三十年前,离国还只是离郡,隶属秦国,年年进贡以表忠心也求个庇护。那年,离郡遭了庄稼欠收,奈何秦国丝毫没有体谅百姓,税收不减。于是离国的一对兄弟揭竿而起,突然叛乱,不愿供奉,想要自立成国。
离郡地方虽大,人也多,但兵力一直不行。却在那次叛乱中逼地秦兵节节败退,其中的内情无人知晓。但是从那以后,离郡就得偿所愿,成了离国。
只是秦国依然独大,离国也不敢小瞧。两国一直维持着友好邦交。
半年前,离国新主登基,去贺喜的秦国使者在离国被杀,这是大事。秦国大怒,出兵离国,眼看大军就要压境时,离国提出要和亲,这才把事情平息了下来。
不过和亲的事情才过去没多久,两国安分了没多久,又出事了。离国的山民屡屡在边境闹事,搅地秦兵不得安生。
天气开始回暖,也是时候来一场胜仗鼓舞因阴冷和积雪而消糜的士气了。
大将军霍武是个三十岁的壮汉,长得也是一个武夫的样子,浓眉大眼,神色威严。此刻正怒气冲冲,“照我说,就该趁他们不注意打他个措手不及。可是他们现在屡屡来犯,是他们想挑事在先。这半年来,兄弟们也憋屈够了,是时候练练家伙了。”
而太子旁边的林谋则是一副俊俏书生的模样。他是太子的表哥,从小和太子一起长大。虽在军中没有实职,大家都尊称一声“林公子”。
他此刻正摇着头,指着霍武道,“这么些年,你这老匹夫脑子也是不见长。他们挑事在先,我们就得去打吗。何况前几月才送来一个和亲的公主,这样去打他们,我们岂不是理亏吗?”
“我就讨厌你们这书生天天讲理的样子,讲理能当个饭吃吧,照我说,拳头硬才是理。”
两个人开始吵的不可开交,继而变成主战和主和的两方人吵得水深火热。秦宴归只是坐在上座,自斟自饮的品着茶,冷静的看着两方唇枪舌战。
门外的侍从通告了后拿着个信函走了进来。他仍是慢条斯理的打开,看了一眼,手里的茶杯一时几乎摔下来。
“娘娘刚刚从树上摔下,昏迷不醒。”
宴归一声喝停了两方人的争吵,“诸位说的都在理,在决定前,劳烦各位去打探下,离国向来安分守己,为何近半年又杀使臣,又开始在边境闹事,是否国内有变动。”
宴归这一番话让整个房里鸦雀无声,他们确实没想过为何。
“行吧,今天就先到这了,去好好调查一下。”说罢,就从容的起身,往外走去。在出了门后,无人看见的地方,他的脚步开始有些匆忙。
自从成亲那一日,宴归再没见过合欢。宴归总是记得她紧张到发白的脸和攥紧的双手,不知为何,他总是害怕看她的眼睛。
这四个月里,合欢也一直安分守己。探子和伺候她的李嬷嬷每日都会跟他汇报她的行踪。
这段时间里,合欢似乎是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前一个月时她还时常在半夜惊醒,时时一个人枯坐着,不走动也不愿与人交谈,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而今她却每日吃好睡好,和院里的丫鬟嬷嬷都有说有笑,还时时磨着厨房的大婶给她做各种吃的。
她还捡回来一只猫,据说是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猫,掉进湖里奄奄一息,她是跳进湖里把它捞起来的。她当时为了去捞那只猫,不小心掉进了结冰的湖里,寒冬腊月的,险些冻死。这是宴归后来才知道的。
还有,她有段时间把府里的林先生烦的日日找他告状。林先生是他父亲的教导先生,也是他的教导先生,从他小时候先生就住在府里了。直至现在,先生年近六十也没有成家,他就一直让先生住在府里。
先生在府里的偏院开了个私塾,收学子全凭个人喜好,他兢兢业业地教导着一群学子,就当修身养老了。
开春后私塾第一天上学时,合欢听见了读书声,就跑到了私塾,不过几日的时间就与私塾的童子们打成一片。
合欢说想上私塾,跟林先生求了很久。林先生没有答应,探查了她身份后去跟宴归请示,宴归也没反对。
林先生想着既收了这个女弟子,就该跟其他弟子一视同仁,该读背的书要读背,该写的文章要写,该罚的要罚。可是合欢却是个坐不住的人,只是好好上了几天学便坐不住了,想方设法的逃课业,还总是跟先生理论,说书上不对,引得其他童子也爱跟他作对。
先生开始那几日气的日日到宴归面前告状,说是让宴归震慑一下她,规劝她好好读书。宴归只是淡淡地说,“先生不用顾虑,要打要罚还是赶了她走,先生自行决定。”而后先生就没再告过状了,但也没赶她走。宴归也是百般不解。
后来据说合欢又突然迷上了先生的字,求着要跟先生学字,便在私塾里表现的格外乖巧。先生也就打消了赶她走的念头。
这个许合欢似乎还是个格外得人心的人,这才几个月,院里的上上下下都顾着她。每晚来报告她行踪的李嬷嬷,似乎语气都慢慢变得温柔。
有次她偷偷跑出了府,是探子先报告的,而嬷嬷却瞒下了这件事,宴归那时甚至起了杀心。
宴归日日夜夜监视她,也暗地里让人不必太过限制她的行为,就防着她是个细作会有所行动。监视了几个月她似乎终于有动静时,嬷嬷却瞒下了,若她真的是个细作,又那么会收买人心,那她就留不得了。
幸好后来探子回来报说她只是在城中跑了一路,摸索着跑到了城外的河边玩了半天的水,摘了好些刚长出的花又偷偷跑了回来。之后也没有其他动作了,宴归才放了心。
后来宴归看着她实在也不像个细作,倒像是个每天打打闹闹的孩子,就撤走了探子,只让嬷嬷每日上报她的举动。
只是他自己都从未察觉,他每晚对前来报举动的嬷嬷都生出了期待。他也未曾意识到,自己每日听着合欢今天又做了什么时,神情也越发柔和。
进了屋子看到合欢躺在床上时,宴归有些吃惊,她似乎比几月前圆润了些,就算是昏迷不醒,脸色看着也红润很多,全然不是自己印象中那个脸色苍白,身体瘦弱的样子。
“怎么回事?”宴归问向旁边的人,语气很平静。
“回殿下,芝麻,就是那只猫,爬到树上去了下不来,娘娘就上去抱它,没留意就摔下来了。”一个丫鬟答道,答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大夫怎么说?”
“小的在,”府里的大夫小心点走上前来回话,“娘娘眼前看着只是摔伤了腿,伤了筋但万幸没有摔断骨头,静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行了,下去吧,好生侍奉,不能有任何闪失。”说罢,宴归就出去了。
但是宴归却到院子里,把所有的侍卫叫到一起,每人罚了二十个板子。
在宴归看来,能让一个主子自己去爬树,加之上次掉进湖里的事,无论什么原因,院里的侍卫总是有过失,再或者就是看她不受待见,有意无意的不当回事。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一向清楚,只是不想理会罢了。而今出了事,也正好一起警醒下。
宴归想着自己并不在乎她出了什么事,但是现在她还是个公主,离国还时不时打探她的消息,她还得好好活着。再者,怎么说也是他的人,没有被府里人欺负的道理。
这日后,宴归又日日忙于军务,前几日还有过问她的伤势,听说她已慢慢恢复了精神,又开始一如既往的对她不管不问。且现在既然已经放松了对她的警惕,也没有让人日日汇报。
半月后,宴归经过私塾时突然想到许久没见林先生了,便想进去拜访。
他屏退左右,一人进了学堂,还没进去后就听见一群孩子在吵吵闹闹,等他到了门口,一卷书正正朝他的头砸来,幸好他灵敏抓住了。
整个学堂一下变得安静,孩子们个个都屏息定在原地不敢出声。直到一个孩子请了安,其他孩子也嗫嚅着请了安。
宴归一脸嫌弃的看了一圈书卷笔墨扔的到处都是的学堂,肃声问道,“林先生呢?”
孩童们沉默了一会后,一个胆子稍大的走到他面前开了口,“林先生去合欢姐姐那里了。”
“合欢?” 他想道,“哦,是侧妃。”他一向听着别人都说“娘娘”怎样怎样,一时对这个名字有些生疏。
“为何会去她那里?”他有些疑惑。
“姐姐摔伤了腿,不能出门,先生就隔几日去她那里教授功课。”
听到这个,宴归觉得有些惊讶,林先生是什么样的人他知道,他收弟子向来是靠眼缘,几时讲学几时告假也是看心情。曾经有个权贵之子求上门求着进他到学堂,他都不愿收。现在竟然不仅没把她赶走,还能去找她。兴许还是自己小瞧了这个女子,她怕是有些手段。
宴归开始往瑶院书房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