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时光里的调色盘

八月的蝉鸣浓稠得化不开,苏念抱着画具路过巷口时,看到陈屿正蹲在老槐树下给流浪猫喂食。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手腕上还缠着上次测绘时留下的绷带,阳光透过树叶在他发顶跳跃,惊起了几只停在他肩头的白蝶。

“今天怎么这么早?”

她把画具放在石凳上,猫咪立刻蹭过来蹭她的裤腿。

陈屿擦了擦手,从包里拿出个铁盒子:

“张阿姨说你上次画的《巷口午后》得了奖,做了红糖糕庆祝。”

铁盒打开时还冒着热气,苏念咬下一口,甜糯的味道里混着桂花香气。

她想起上个月陈屿为了学做红糖糕,在厨房里被蒸汽烫到手的样子,当时他却笑着说:

“没事,比在工地扛钢筋舒服多了。”

“设计院的新项目怎么样?”

她看着他手腕上淡粉色的疤痕。

陈屿最近在负责修复一座百年教堂,常常要攀到穹顶测绘,每次视频都能看到他安全帽下沾着的石灰。

“挺好的”

他拿起她的画夹翻看着,指尖停在一幅教堂彩绘玻璃的速写前。

“就是穹顶的弧度很难画,不过我拍了很多照片给你参考。”

苏念看着画纸上他用铅笔标注的细节:

“此处光线角度15:30分最佳”

“彩绘玻璃蓝色偏钴蓝。”

这些标注像细密的针脚,把他的世界和她的画布缝在了一起。

入秋后的第一个降温天,苏念在画室发现了件陌生的针织衫。

米白色的毛衣上绣着极小的鸢尾花,针脚有些歪歪扭扭,显然是新手的手艺。

旁边的便签写着:

“楼下李奶奶教的,她说女孩子秋天要穿暖一点。”

她想起上周陈屿说手指被钢钉划破,原来不是在工地,而是在偷偷学织毛衣。

晚上回家时,看到他正坐在沙发上拆线,手指上贴着好几个创可贴。

“第一次织,尺寸好像小了。”

他把毛衣递给她,耳朵红得像煮熟的虾。

“刚好合身。”

苏念穿上毛衣,暖意从皮肤渗进心里。

她凑过去看他拆线的手,发现每个指节都磨出了薄茧——那是握画笔和握测绘仪都不会有的痕迹。

“疼吗?”

“不疼”

他笑起来,眼角有细纹。

“李奶奶说,织毛衣要用心,线才不会打结。”

苏念突然想起他们刚同居时,他连洗衣机都不会用,如今却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甚至学会了在毛衣上绣她喜欢的花。

时间好像是个温柔的调色盘,把曾经清冷的他,调和成了带着烟火气的暖色。

父亲的复查结果出来那天,陈屿特意请了假。

他陪着苏念在医院走廊里等报告,手指紧张得攥着她的衣角。

“别担心“

他声音有些沙哑。

“上次医生说恢复得很好。”

苏念看着他眼下的青黑,知道他昨晚又熬夜改图纸了。

“你最近太累了”

她伸手想帮他揉太阳穴,却被他躲开

“我去买杯咖啡。”

他跑向自动售货机的背影有些仓促,苏念看着他在玻璃倒影里整理领带的样子,突然想起第一次见他时,那个永远衣着整齐的男人。

如今他的西装袖口会沾着颜料,衬衫领口偶尔会歪掉,却比任何时候都让她心安。

“一切都好。”

医生把报告递给他们时,陈屿猛地握住苏念的手,力道大得让她生疼。

他眼里的光像突然被点燃的星火,转身就给父亲打电话,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颤抖:

“叔叔,医生说可以去公园下棋了......”

那天晚上,陈屿做了满满一桌菜。

他开了瓶红酒,笨拙地给苏念倒酒时洒在了桌布上。

“对不起”

他慌忙拿纸巾擦

“我平时不喝酒的......”

“没关系”

苏念看着他手忙脚乱的样子,突然笑了出来。

烛光下,他的脸颊泛着红晕,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陈屿,她举起酒杯。

"谢谢你”

“该说谢谢的是我。”

他碰了碰她的杯沿,红酒在杯壁上划出优美的弧线。

“谢谢你......让我知道什么是家。”

深秋时节,陈屿负责的教堂修复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苏念去看他时,他正站在脚手架上安装最后一块彩绘玻璃。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石壁上,像一幅会呼吸的画。

“小心点!”

她在下面喊。

陈屿低头对她笑,手里的玻璃刀在阳光下闪了闪:

“快好了,等完工了,带你来看日出。”

教堂的钟声突然响起,惊飞了屋檐下的鸽子。

苏念看着他在高处忙碌的身影,突然想起他们第一次相遇的雨天,他也是这样站在高处,撑着伞向她走来。

时光好像画了个圆,却在每个节点都涂上了不同的颜色。

完工那天正好是苏念的生日。

陈屿带她去教堂看日出,当第一缕阳光穿过彩绘玻璃时,整个穹顶都染上了梦幻的色彩。

蓝色的玻璃映在他眼里,像一片深邃的海。

“念念”

他从口袋里拿出个丝绒盒子。

“生日快乐。”

盒子里是枚银质戒指,戒面上刻着朵微小的鸢尾花,花蕊处镶嵌着一颗蓝色的碎玻璃——正是教堂穹顶上的颜色。

“这是用修复剩下的玻璃做的”

他帮她戴上戒指,声音有些紧张,“李奶奶说,碎玻璃也能磨成宝石。”

苏念看着手指上的戒指,阳光透过玻璃在她手背上投下鸢尾花的影子。

她想起那些被雨水洇开的画稿,那些摔碎的颜料管,那些在深夜里默默守护的身影,突然觉得,所有的过往都有了意义。

“陈屿”

她抬头看他,眼里有泪光闪烁。

“你知道鸢尾花的花语吗?”

“知道”

他握住她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她戒指上的花纹。

“是长久的思念,也是......爱的使者。”

教堂的钟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清晨的温柔。

苏念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声,看着阳光一点点铺满整个教堂。

远处的城市渐渐苏醒,传来车水马龙的喧嚣,却都被隔绝在这神圣的空间之外。

“你还记得吗?”

她轻声说

"第一次见你,我把画稿淋湿了。"

“记得”

陈屿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

“你抱着画纸跑的样子,像只受惊的小鹿。”

“那时候你为什么帮我?”

陈屿沉默了片刻,阳光在他脸上投下长长的睫毛阴影。

“因为我觉得”

他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

“不能让美好的东西,毁在下雨天。”

苏念抬起头,正好对上他温柔的目光。

她突然笑了,眼里的泪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是啊,他们曾在雨天相遇,在雨中挣扎,最终却在阳光里找到了彼此。

离开教堂时,陈屿牵着她的手,走过铺满落叶的石板路。

苏念看着他们交叠的影子被阳光拉长,突然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话:

“他把日子过成了画。”

而此刻,她就是他画里,最生动的那一笔色彩。

至于未来?苏念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又握紧了陈屿的手。

未来会有晴有雨,会有平淡的日子和突如其来的考验,但只要身边有这个人,她就知道,他们的调色盘里,永远不缺温暖的颜色。

就像这枚戒指上的碎玻璃,曾经是破损的遗憾,如今却成了照亮时光的宝石。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时光的画布上,晕染出最温柔的底色。

感谢你追到第七章!

写这章时总在想:当爱情走过风雨,该用什么来丈量时光?陈屿学织毛衣的创可贴、戒指上的碎玻璃、画稿里的标注……这些带着生活肌理的细节,其实是想让“陪伴”有了可触摸的质感。教堂穹顶的彩绘玻璃很有意思,从“修复对象”到“戒指宝石”,破损的碎片最终成了爱的信物,多像他们把曾经的伤害,磨成了岁月里的光。

“碎玻璃也能磨成宝石”是李奶奶的话,也是整个故事的隐喻。那些被雨水打湿的画稿、摔碎的颜料管、误解时的眼泪,最终都在时光里沉淀成了独特的印记。陈屿从“撑伞者”到“织毛衣的人”,身份的转变背后,是爱的方式从“对抗风雨”到“融入日常”的进化。

下一章会写他们进入婚姻的磨合,或许会有更现实的挑战,但核心是“调色盘”的延续——如何在漫长岁月里,让彼此的色彩始终和谐。你有没有发现,从“伞”到“戒指”,意象的体积越来越小,却越来越贴近肌肤?期待继续和你分享他们在时光里的细水长流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时光里的调色盘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