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屋旁的树木生长得格外苍翠茂盛,夏日的阳光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树梢跳舞,知了发出欢笑轻快的曲调,在树下投出斑驳的影子。跌宕起伏的暑假时光,在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中落幕,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有的上了职校,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回家务农,总之各有各的出路。
而子秋和若冰呢,她们将背上行囊走进理想的大学,从此她们的人生字典里将多了一个闪亮的身份——大学生,她们的人生轨迹也将从这里重新起航。
因为都是去的瑢城,子秋和若冰两家相约结伴而行。每天忙于生计、鲜少出门的子秋爸妈,这次破天荒地请了公假、关上店门,穿上新买的衣裳比走亲戚还隆重,两家人早早的便收拾好行李,赶了个大早来到泉镇汽车站,准备前往瑢城。
车窗外绿油油的田野,不时闪现的池塘,以及塘中心的小岛,让子秋目不暇接,心旌摇荡。那些青葱岁月的影象里,似乎只有泉镇的白天和黑夜在永久替换,繁重的学业让大家忘了除此之外的另一番世界。
在子秋的想象中,瑢城是一座大城市,应该有城墙城门的,城门高大宽阔,呈圆拱形,上书“瑢城”两字。带着这种想象,子秋急切地盼望着快点到达。然而,车已行至城边,还是没看到城门,也没见到城墙,子秋难免会心生失望。
大巴车继续前行,一条繁华的大街映入眼帘,这里是瑢城的主干道之一——顺昌路,前面不远处便是瑢城的市中心了。子秋看着车窗外的道路,两边梧桐整齐,双向四车道的大路中间以冬青树围着红花绿草分隔,小轿车在两边不时经过,反倒是看不见几辆中巴,阳光也不时被路边的高楼遮挡。左手边大大的广场里一溜边人潮涌动,横幅上“福利彩票祝君中奖”八个大字耀眼夺目,足有一人高的大音响还恭喜着谁中了今天的特等奖。广场旁边便是气派高挑的电影院,闪闪发光的“青春剧场”四个大字下面是整整一副墙面那么大的电影海报,男女老少或是带着小孩或是成双成对,进去的呼朋唤友、喧嚣热闹,出来的神采飞扬、笑语晏晏。街对面的商场和超市在搞促销活动,横跨整个店门的充气拱门边宣传单发的人手一份,五彩缤纷的气球下大人小孩一起往里涌。仅仅这么一小段路,感觉就比小镇一年一次十里八乡的赶集还热闹。
第一次进城给子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条街道,它的繁华热闹、时尚活力不仅让她初次领略到城市的魅力,也更坚定了她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大巴车一路周转后终于驶进终点站,大家纷纷下车走出出口后陆续走向站台,只有坐上相应的公交线路才能抵达目的地。子秋和若冰的学校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两家人就此别过学着城里人的模样,坐上那每隔十分钟就要靠边上下客的公交车。经过了一路周周转转,当4路公交车里传出:“瑢城商学院到了,请从后门下车。”子秋便拉着还没回过神来的爸妈赶紧下车。
走下站台不远处就看到有个大门,陆续有学生摸样的孩子们进进出出。走进一看,门前赫然写着“瑢城商学院”五个大字。前来报名的大一新生,大多数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报到,家长们提着行李、衣物等各种大包小包,网兜里还塞了各种鸡蛋、水果等,很少有人“轻装上阵”。原本寂静了两个月的校园,也开始热闹沸腾起来。
“哎呀,这里可真大啊!这些孩子真有礼貌,一个个见人笑眯眯的。”
“呵呵,这里的环境也不错呢,鸟语花香。你看看,还有走廊和凉亭,美呢!” 父亲和母亲左看看右望望,似乎在搜寻着什么,嘴角始终挂着微笑,对这里充满了好奇。
“这也是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早上起来的时候,我会听到清脆的鸟叫声,还会看到同学们在校园里学习的身影,学习气氛不错呢。”子秋似乎憧憬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脸上满是沾沾自喜的表情。
在新生报道处办理完相关入学手续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子秋一家来到了女生公寓楼,推开了门排号为416的卧室。
“嗨,你是刚到的吧。我是来自海南的雅雅,你们快进来吧。”门后面出现了一个打扮景致、身材高挑、长相甜美、说话柔柔的女生。对于瑢城商学院来说,作为南方来的姑娘,雅雅很是不屑一顾。作为学渣的她,只是为了混个大专文凭,只能屈就来到这里就读。
“哦,您好,我是陈子秋。这就是我们的宿舍吧,这个应该就是我的床了。”子秋看了下周围,这是一个上下各一张床的四人间,其他三张床已经有人在收拾了,只有靠窗的一张下铺还空着。子秋开心的让爸妈帮她收拾,自己却从背包里拿出一袋早就准备好了的苹果分给舍友。
“谢谢,以后我们就是上下铺的兄弟了。”睡在子秋上铺的是个头较小、为人和善、性格乖巧的女孩,后来大家都叫她豆豆。她来自瑢城的郊区,父亲和母亲一边在乡下种地,一边帮人打些零工,家里还有个比她小一两岁的弟弟也在读书,所以豆豆能就读大学有些来之不易。
“哈哈,这下好了,我们宿舍四头猪终于到齐了。”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叫嚷着的是玲玲。她来自北方的县城,家里就这一个独生女,做生意的父母临走时给她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还留了很多零花钱。
“这个破学校,我真的很无奈。”“瑢城我以前可没来过,正好玩它个三年。”“大学生活应该没以前那么苦了吧。”……416宿舍里,到处洋溢着各种吐槽和议论,无论或悲或喜,她们都将在这里共同度过三年的青春时光。
下午时分,爸妈安顿好子秋的一切后,便要赶上末班车回家了。
“子秋,我跟你爸马上就回去了,你一个人在外要照顾好自己,有事常打电话回家。” 临别时,陪子秋睡了二十年的母亲,有些不舍的一再叮嘱。
“孩子啊,时间宝贵,青春有限。在外求学就是要学会自立,关键还是以学业为重。”父亲算是给子秋未来的三年大学生活提出了要求。
“得了,你别送了,我们走了。”爸妈一边向前走着,一边回头和子秋招手。
在校园门口,看着爸妈远去的背影,子秋的泪水成线地簌簌往下流着,那是感激和幸福的泪水。
(二)
大学是每个学子心目中的“象牙塔”。在读高中期间,子秋也曾对大学有过幻想与憧憬,想象着自己将要进入的大学是怎样的,想象着大学中会发生的事。大学,成为了她心中的一片圣土。尽管实力有限,子秋仅仅只能考上这个只有三年学业的大专院校,但她依然很满足,甚至是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激动。“我不跟别人比,我只跟原来的自己比。”这才是子秋内心的真实呼唤。
当子秋真正迈入大学的门槛,却发现与其说大学是一片圣土,不如说是一个熔炉。大学校园融入了天南地北与社会方圆,其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有形形色色、丰富多采的活动,形成了独有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融入了中学时代的纯真,更包罗了世间百态、人间万象。
无论是社会上常见的琐事俗事,还是学校独有的趣闻逸事,都会时常呈现在面前,需要一个人独自去感悟与理解。子秋越发明白了:大学其实是一个大舞台,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里自己既是导演又是主角,只要你敢于尝试,那么所有的聚光灯都会向你打来。而你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演好你的角色,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或许,在子秋的世界里总有一种“忧患意识”根深蒂固,让她潜移默化的保持着中学时代的勤奋与刻苦。每日清晨,当室友们还在酣睡状态时,她已经一个人悄悄溜到池塘边,大声的朗读着英语;课堂上,当同学们委靡不振玩弄手机时,她却听得聚精会神,自我陶醉的乐在其中;晚自习,当同学们一个个猫着心思开溜时,她却一个人坐在冷清的教室,独享知识的魅力。
在大多数同学的眼里,步入大学就意味着一劳永逸,他们开始放松甚至是放纵自己。“考试作弊,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大学不恋爱,人生太失败。”这些口号成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有些同学看着子秋如此努力,甚至会认为她很傻,可是子秋却不这样认为,依旧傻傻的坚持着。
(三)
第一次远离家乡,离开父母照看的若冰,走进大学后更加自强自立。新生报道后,班主任第一次见到若冰,这位眉清目秀、阳光灿烂的女孩,冷不丁瞅见她半挂着、不能动弹的右手臂,半是惊讶半是怜惜,想要给她特殊照顾,但若冰的表现很快就令班主任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稍息、立正、齐步走……”一声声宏亮的声音在操场上空盘旋着,同学们正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浃背地参加军训,太阳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因为只有一只手臂,学校特许若冰不参加军训,但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教官站在队列前面,一脸严肃地要求大家抬头、挺胸、后脚跟并拢、两手五指并拢垂直放在两条腿之间的裤缝上……烈日下的军训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炼,许多身体健全的同学都有点支撑不住,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坐到了树阴下休息,若冰却始终保持着最标准的队列动作,绝不偷懒也不认输,她咬紧牙关努力上好大学第一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和标准的动作被评为“队列标兵”。
校舍需要搬到新校区,班上同学都参加到劳动中,若冰也像正常学生一样积极地加入劳动,主动干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新宿舍,动作迅速地把自己的东西放进橱里,然后开始忙乎起来。老师让她们去领来了被单、床单、枕套,分给每个人后,大家便开始铺床单、套被套,若冰一个个的先去帮助同学们拎被角、整理床单、擦洗桌椅,忙得满头大汗都不喊一声累,娴熟的动作让同学们佩服不已。在宿舍生活中,拧毛巾时,没有另一只手拽着,她就一节一节抓干;刷衣服时,普通人用双手,而她却脱了鞋用脚摁住洗;系鞋带时,她用嘴咬住其中一根,再用另外一只手来系……除了照顾自己的生活外,她还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有时,早起的若冰发现热水停了,为了让室友用上热水,她从四楼下到一楼来回跑几趟,将提上的四壶热水整整齐齐摆在阳台上,这让手脚麻利的室友们好不感动;班上要出新学期黑板报,需要粉笔字写得好看的同学来完成,若冰举手起立毛遂自荐扛下了任务,当同学们投来疑惑的眼神时,她却在大家的注目中用左手将字写得清秀隽逸。生活中大家总以为单手干不了的事,她却总能处理得很好。
(四)
磨合了两个月后的大学生活,子秋和若冰总算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节奏。这是一个不算忙碌的周末夜晚,室友们或去逛街、或去网吧、或去图书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若冰也饶有兴致的拿起宿舍电话,她想邀约子秋一起逛逛瑢城,聊聊各自的大学生活。
她们各自坐上公交车,相约在市中心的钟楼下集合,这也是瑢城的城市中心地标建筑。当高耸的钟楼上,偌大的分针指向12时,整座城市便荡漾起清亮的钟鸣。两个形影不离的幼时玩伴,当再次在一座繁华城市街头,以逃荒似的胜利者姿态欢聚的时候,子秋和若冰情不自禁的拥抱彼此,她们在钟楼下摆各种姿势合影,欢呼着、兴奋着,久久不能平复。霓虹闪烁、灯火通明,子秋拉着若冰的左手,她们在这座城市漫步和穿梭,捕捉着它的一街一景,感受着它的时代气息,默许着这里就是她们的第二故乡。
钟楼下一圈的餐饮招牌都是县城所没有的,肯德基、麦当劳、悠仙美地、丹枫白露……两人看的都不知去哪家试个新鲜。见多识广的若冰指着门头上有个大大的英文字母“M”的店,神灵活现的告诉子秋,这就是传说中黄头发、高鼻子、绿眼睛的老外开的餐厅。那晚,她们不惜拿出了三天的伙食费,走进了当时特别时髦的外国人餐厅——麦当劳,准备奢侈的体验一把洋人的大餐。
麦当劳门口滑稽的小丑造型让两人忍俊不禁,互相看了看彼此壮壮胆,终于跟着人流走了进去。推门入店,炸鸡的香味、店员“欢迎光临麦当劳”的大声招呼、前方人潮杂乱喧嚣的声浪扑面而来,两人呆呆的左右看看,好一会儿才找着座位坐了下来。看见有穿着黄色制服的店员经过,两人连忙小声说要点餐,店员很客气的告诉她们点餐请到点餐台,点完餐就在旁边等餐再拿回来,两人“啊”了一声瞬间脸都红了。点餐时懵懵懂懂听着店员推荐,连脑袋都是糊涂的,点着头就买了套餐,回来一看位子又被占了。好在麦当劳人流快,再等着两个位子还是靠着大窗户的。坐下来的两人先是抿了一口热咖啡,差点烫着舌头,互相看着发笑,又有样学样学着别人把汉堡往嘴里送,汉堡的松软、生菜的香脆、鸡块的嫩滑是她们从没吃过的新奇,蘸上番茄酱外酥里嫩的薯条更是一扫而光,吃完还意犹未尽地吮了下手指上不小心蘸上的酱,只觉得这一刻是如此的快乐和自豪,也算是吃过外国餐的人了,连带觉着窗外的月亮都分外的圆。
(五)
大学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轻松的,但作为新生的同学们还是延续了高中时的风格,他们依然紧张而努力着,生怕落后做了乌龟,以后想要追赶可就难了。
“唉,这学期我们就要普通话等级考试了,我一直翘卷舌不清,l、n不分,你们有准备么?”盘着腿坐在上铺的豆豆翻着《普通话等级考试教材》,嘟着嘴心不在焉的翻看着。
“准备什么啊,对我来说,普通话就是方言,到时随意发挥就行。”雅雅专注地对着镜子修着眉,连头都没抬下。
豆豆望着她妆容精致的脸,又想起她总是一副来自海南大城市莫名的优越感,翻了个不雅的白眼。
“你呢,子秋” 豆豆觉得无趣,又把目光转向下铺的子秋。
“哎呀,考试不是还早呢么,到时再说。”子秋正埋头记录着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到酣畅淋漓的忘我境界,根本没在意的随便回了句。
“唉!”豆豆叹了口气,随手翻开书本,盯着那些字大眼小眼地瞪了半天,发现啥也看不进去。想通了,她便收起了书,打开电脑,继续追着最新的电视剧。
一下子,宿舍变得安静起来,只有风扇还在孜孜不倦地转着,发出呼呼的响声,吹走夏日里沉闷的气息。
“我回来了。”宿舍里三个女孩子瞬间抬起头,目光殷切地朝门口看去。
宿舍门口的玲玲费力地提着好几个袋子,一边走进来一边说:“豆豆,你要的酸奶;雅雅,你的鸭血粉丝;子秋,你要的‘面包’。”
雅雅第一个飞蹿过去,拿过鸭血粉丝,一边直嚷嚷在宿舍宅一天了,快饿死了。
子秋悠悠地站起身,拿着她的生活用品走到了卫生间。
“谢谢啦,玲玲。”豆豆笑着拿过她的酸奶,“对了,这学期普通话考试,你报了吗?”
“嗯,报了。” 玲玲有些羞怯,她来自北方的小县城,说话一直带着很浓的口音。
等玲玲出去打水后,豆豆和雅雅迅速地对视了一眼。
“唉,你说她也报了,这不是在浪费钱吗?”豆豆小声说着。
“不知道啊。” 雅雅大口吃着鸭血粉丝,语气里是明显的质疑。
“那我们赶紧想办法练啊,可别让报名费打了水漂。”子秋从卫生间出来,听到二人的对话立刻提议道。
“是啊,你们可别忘了拉我一把,我可不想一个人补考。” 提着水回来的玲玲满脸愁容的哀求道。
“我有收音机,从今晚开始我把它贡献出来,我们一起枕着播音入眠。”豆豆说着迅速的从上铺爬下来,把她的收音机放到了桌上。
“好啊,这主意不错呢。”大家拍手叫好一呼百应,纷纷拨弄起那台收音机,迅速收拾完眼前的一切,各自静悄悄的爬上小床,闭目倾听那电波里流淌的声音。
(六)
当一切都平静下来的时候,身在异乡的子秋也会有思乡的情绪。一个下着细雨的周末晚,她拿了把伞像解脱似地带着些许伤感的心情走下宿舍楼。任细雨绵绵的飘洒在雨伞上和城市的街道上,她彷徨地迈着小步无目的地向前走着。走至学校门前的电话亭旁,“思乡”的情绪在脑海中陡然涌起,很自然很娴熟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顿时电话那头传来爸妈特有的音色,充满动力和爱抚。
“孩子啊,大学生活你都适应了吧,不管怎样先把自己吃饱穿暖,晚上一个人睡觉记得把被子盖好。”这是妈妈温暖的声音。
“恩,知道了。”子秋忽然抑制不住伤感,眼中噙着泪花答应着。
“子秋啊,我是爸爸,在外求学就要完全靠自己了,学习就要有学习的样儿。至于家里吗你就不要挂念了,一切都好……”这是电话那头传来的爸爸的声音。
电话在亲情的流淌中轻轻挂上,但爸妈的余音却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荡人心弦,发人深省。当子秋深切地领略到这份感受后,泪水成线地簌簌往下流着,那是感激、幸福的泪水。饱含激情的子秋带着应有的压力和爸妈的问候,漫步于城市依旧喧闹的雨景中,慢慢咀嚼着人生的辛酸和苦楚。尽管前面的路还很长,有风也有雨,然而爸爸妈妈爱的鼓励却总能让平淡的生活充满奇迹。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当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每当远在异地的她唱起这首歌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其实,子秋并不是“只知埋头读书,不知抬头看路”的学生。她在用勤奋获得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却也在用敏锐的目光洞察着瑢城的一切发展和变迁,她在努力寻找可以与这座城市发展跳跃相同节奏的脉搏。每到周末,子秋大多数时间会去阅览室看书,而她最喜欢的事却是一个人云游瑢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七章 激情饱满拥抱大学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