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八章 破碎家庭姐弟情深

(一)

鸟儿欢唱花儿飘香的周末清晨,子秋依旧早早的起床,弯着身猫着腰穿上运动鞋,蹑手蹑脚的走出宿舍,她在学校门口那棵梧桐树下的“烧饼大叔”那买了两块烧饼,把它们揣在挎包里便步行上路了。

走到一处老街道,子秋看见一家“来来家政服务”的店门口围着几个大学生,他们正在挑选、捆绑着类似广告牌样的纸板。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什么,五六分钟的工夫便四散开去。

子秋定睛一看那店门口贴的告示:“统一方便面”广招地方促销员,大学生优先,欢迎来店咨询报名。

店里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女人,正拿着计算器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你想做促销员吗?一天三十块。”看到子秋在店门口徘徊,中年女人抬起头冲她喊道。

“哦?那我该怎么做呢?”子秋听说可以赚钱,有点心动了,她走进店里,怯生生的问道。

“这个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双休日兼职的,早八点到下午六点,中午不休息。摊位就摆在各家超市的门口,这是厂家协助超市促销方便面的方式。你要是愿意,我们就简单的签个合同吧。”中年女人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说明了一切。

子秋也没多做考虑,再想想刚刚走掉的一拨人,她决定尝试一下这份所谓的大学生兼职。

第二天一早,子秋跟豆豆借了辆自行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她来到“来来家政服务”店门口,昨天偶遇的那些大学生依然还在各自张罗着,只是这一刻,子秋也成了他们当中的一员。经过打听才知道,这里有很多人就是瑢城商学院的学生,他们已经读大二大三了,听说学哥学姐们早就做兼职了,子秋心里更加塌实了。

由于她加入的比较晚些,离学校较近的超市已经被别人认领了,子秋只能到相对较远的新城路一带的永和超市,这家超市离学校大概要三十分钟的车程。子秋麻利的把那些搭广告台用的纸板捆绑到车后座,瞪上车便消失在城市喧闹的人群中。

(二)

赶到永和超市门口时,那家的店门才刚刚打开,子秋说明来意后,老板娘便告诉她货架放在哪儿,广告台搭在哪儿,接下来的一切就得由她自己去张罗了。

超市门口的促销台搭好后,子秋从货架上取出各种口味的方便面,一边贴着促销广告语,一边大声的吆喝着。

超市对面是瑢城相对较大、规模集中的永和菜场,天气晴朗的清晨,这里买菜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不甚热闹。过了不多时,永和超市的右门边来了个推着车搭台卖彩票的阿姨。

子秋的台子和“彩票”阿姨的台子相视而立,活像两尊门神立在永和超市的门口。闲暇时分,子秋便凑过去跟“彩票阿姨”拉家常。

面容慈善、眼神淡定的“彩票”阿姨听说子秋是大学生兼职,看她待人热情本分,便悄悄告诉了子秋她家的不幸。

原来,二十年前,“彩票”阿姨生下了第一个女孩天天,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甜蜜之中时,小天天却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患者。从此,这个家庭便走上了与病魔相抗争的道路。

“彩票”阿姨除了像所有母亲那样要照顾好这个幼小的生命,还要每天学习康复知识来拯救这个羸弱的生命。那些如撕心裂肺般煎熬的日子,就这样艰难的行进着。直到第三年,“彩票”阿姨生下了第二个女儿晴晴,为的是将来好有个妹妹来照顾天天。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为了患病女儿未来的生计,“彩票”阿姨提前退休了,她经朋友介绍在离家最近的永和超市门口卖起了彩票,因为这份职业是“小儿麻痹症”的天天完全可以胜任的。而这个岗位也正是母亲为女儿未来生计谋划的一个寄托。

临近中午时分,一个清纯漂亮的女孩推着轮椅向彩票点走来,不难看出,推车的正是妹妹晴晴,坐在轮椅上打扮入时、性格阳光、边说边比划的正是天天,她是来给“彩票”阿姨换岗的。

后来的每一周,但凡子秋来上岗,她都会见到“彩票”阿姨和天天,闲暇时便和这对母女聊聊天。每当看到彩票点前,忙得不亦乐乎的阿姨和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天天,子秋心里就会有种莫名的感动。

“统一”方便面在瑢城的促销计划持续了两个月后便结束了,子秋也在这次社会体验中获得了自认不扉的劳务费。

然而远比劳务费珍贵的是,子秋在“彩票”阿姨一家身上看到了人类用顽强和不屈,谱写着生命的意义。为了给这段经历一个纪念性的回忆,再次回到校园后的子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身心疲惫的阿姨,病魔缠身的天天,她们的生活里没有一味的悲观伤痛,更多的却是乐观豁达。四肢健全的我何其有幸,难道不更应该以激情饱满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每一天吗……”

(三)

新鲜而快乐的大一生活在漫不经心中度过,子秋总觉得日子过得单调乏味,时间始终是机械式地重复运动着,却不因个人的欢乐、激动、兴奋拟或悲伤、惆怅、抑郁而驻足,仍旧那样,不带任何情感永久地循环着。而子秋的心情,也如这时间一般平淡:生活不具动力、生命缺乏活力。

子秋知道,大学生活不如高中生活那般煎熬,相反却是自由散漫、养尊处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经营和规划。

于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子秋决定去学校附近的小区找份家教。当子秋走进居民区时,看见了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便凑上去跟他们攀谈。

“小朋友,你要找家教吗?”为了省下中介费,子秋决定自我推荐。

“你是谁啊?”孩子们停下游戏,很好奇的看着她问道。

“我是隔壁这所大学的学生,想来这做兼职家教。”子秋指指小区隔壁的学校大院,笑着对孩子们说道。

“哦,我已经有家教了。”

“我也是……”

“姐姐,我倒是想找个家教的,但这事还得问我奶奶。”其中一个小女孩给子秋提供了信息。

“哦,是吗,太好了。那你奶奶人呢,我们去找她?”子秋想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我奶奶就在那边呢。奶奶,奶奶……”小女孩一边回答着子秋,一边对着小区门口奋力的用手召唤着。

“宝贝儿,怎么了?跑坏奶奶了……”一位五六十岁、 看起来很精干的城里老太,一路小跑着走到小女孩面前,气喘吁吁的问道。

“奶奶,她想做家教的,我们要不要请她?”小女孩用左手拽了拽老太的衣角,用右手的食指指了指子秋,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行不行,谁知道她是干吗的?我们还是到正规的中介去找吧!”老太太不容子秋解释,拉着小女孩便走了。

一招不成,子秋倒也没有灰心,她继续在几座小区间转悠。走到一处街道时,突然前面有一对母子正迎面走来。

“阿姨,您好!请问您的孩子需要家教吗?”看到孩子便看到了希望,子秋不假思索的走上前去问道。

“哦,我们是想找呢,但要问下他爸爸……”阿姨穿着深色的衣服、体态发福,怕是担心她那不标准的普通话被子秋见笑吧,她用手捂着嘴小声的说道,但人倒显得很友好而和善。

“好嘞好嘞,这是我的手机号,您随时跟我联系!”子秋早已拿出笔和纸,给阿姨留下了联系方式。

阿姨接过子秋的纸条,低下头与躲在她身后的胖男孩耳语了几句。只见那个男孩十岁左右,比同龄的孩子胖出狠多,活像一只憨厚的大熊猫,害羞而胆怯的躲在他妈妈的身后,默不作声。正当子秋转身要走的时候,那位阿姨叫住了她,

“哎,姑娘,要不你现在就跟我回去吧,他爸正好在家呢。”

“哦?真的吗,这真是太好了!”子秋喜出望外,跟着母子俩回家了。

(四)

阿姨家住在附近一幢小区的三楼,这是一个三室一厅、装修一新的公寓。门打开后,阿姨让子秋换了鞋便邀请她进去,只见客厅的沙发上正坐着位看电视的中年男子,皮肤黝黑,身体微微发福,眼睛说笑时眯成一条缝,想必这就是男主人了。

“你去打牌,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中年男子很疑惑的问道。

“哦,我在小区遇到个做家教的,你看怎么样?”阿姨说着,便把子秋领到中年男子面前。

“叔叔,我是瑢城商学院的学生,想找份家教做兼职的。补习费由你们来定,我主要是想磨练下自己。现在就看您给不给我这个机会了?”不等叔叔开口,子秋倒是反宾为主了。

“哈哈,你这姑娘还挺机灵的,就让我们家宁夏跟你学学这胆气,我答应你先试用一个星期吧。”叔叔倒也爽快的就答应了。

“哎,好嘞,谢谢叔叔、谢谢阿姨,那我从今晚就开始吧,免费试用。”说着,她便兴高采烈的领着胖男孩走进了书房。

就这样,子秋开始了她的家教生涯。试用一周后,宁阿姨和胖弟弟满心欢喜的让她留了下来,她也和这个家庭结下了不解之缘。

未来的每一周,子秋就在学校和家教间穿梭着,倒也忙得不亦乐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去阿姨家给胖弟弟补课,从来不会在意补课时间和酬劳的多少,一门心思想要帮助胖弟弟解决学习难题。宁阿姨烧得一手好菜,经常会做各种拿手的酸菜鱼、大白菜烧牛肉、红烧鲳边鱼……每到饭点了字秋都会被盛情留下来一起用餐,由于她的用心付出和勤奋努力,使她慢慢融入到家教宁阿姨的家庭中,甚至成了很重要的家庭成员。日子久了,子秋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自从那次见过男主人夏叔叔后,后来就再也没见过。

一个周末的夜晚,外面雷电交加、下着滂沱的大雨,子秋给胖弟弟补完课就要起身回宿舍了。

“子秋,外面下这么大的雨,你就别走了吧!反正是周末。”正要出门,却撞上了打完牌刚回家的宁阿姨,她一边着急的说着,一边拉着子秋的手往屋子里走。

“阿姨,我还是回去吧,这不太好吧!”子秋还想推脱。

“哎呀,有什么不好的,家里又没有男人,我还有话要跟你说呢。”阿姨几乎是央求着要她留下。

晚上,阿姨特意从冰箱里拿出菜来,好好的烧了顿饭犒劳子秋和胖弟弟。

等收拾完一切后,胖弟弟也已回房休息了,子秋便和宁阿姨一起坐到了她的房间沙发上。外面依旧是电闪雷鸣,让人心惊胆战。

“子秋,这是你这个月的家教费,拿着吧!”宁阿姨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

她起身从抽屉里掏出三百元。

“阿姨,您给多了吧。平时我还会在你家吃个饭啥的,就给两百吧!”第一次领取劳动费,子秋显得有些激动却也腼腆。

“没事,拿着吧!我是个没文化的人,以后我和宁夏还要靠你呢。”宁阿姨说什么都要她收下。

“我看你人还不错,所以呢,不防把我家的事情告诉你。我这一辈子算是毁了,如果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早就不想活了……”宁阿姨说到这,早已泪流满面。

宁阿姨干脆去洗手间拿块毛巾来,因为回忆会让她更痛苦,她要索性向子秋倾诉个够。原来,看似锦衣玉食的家庭生活背后,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悲苦……

(五)

“我以后一定要找个读书人……” 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家境殷实,没心思读书的宁阿姨初中没读完便辍学在家。

明知自己读书甚少的她,默默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定位,对于那些读书人尤其是大学生充满崇拜和好感。

由于父母在镇上经营的饭店生意火暴,宁阿姨一家也被誉为“镇上首富”,在这样的情境下,身为掌上明珠的她,倍受全镇人的宠爱和青睐,到门上提亲说媒的人络绎不绝。

那么多条件不错的小伙子都没能打动宁阿姨的心,直到有一天,听人说邻镇有个小伙叫夏为仁,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较贫寒,但读书时学习成绩相当好,后来被保送到城里去读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瑢城某事业单位工作。

听了这话,宁阿姨顿有好感,她告知父母可以约见。

第一次见面是在夏为仁老家,那天在场的有双方父母及媒人,还有些前来看热闹的邻里。

夏为仁的家相当简陋,只有三间瓦房,外加一个小矮灶,他的父母年岁已高,佝偻着身体,碗端着糖水,小心翼翼的招呼着客人,足以可见生活的艰辛。

然而宁阿姨却被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但透着灵光和聪明的男人所吸引,不由得抿嘴偷笑。

看着女儿满意的神情,宁阿姨的父亲满心欢喜的拍板了,但有一个条件:夏为仁得做倒插门的女婿。原本就被生活所累的夏为仁父母,在众人的游说和怂恿下答应了。“这个媒做的好,一个有钱,一个有才……哈哈!”“就是就是,我们就等着吃喜糖哦!”……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在众人的祝福和企盼中圆满落幕。

夏为仁是个聪明有抱负却出生寒门的有为青年,不知道当命运向他召唤的时候,他的内心有没有一丝挣扎和反抗,他是因为穷怕了而被荣华富贵所俘虏,还是宁阿姨本人就是他渴望已久的梦中情人,这些都不得而知。

为了筹办婚礼,夏为仁不但没花一分钱,他的父母还得到了几千元的礼金,婚房自然是在宁阿姨家,这或许就是“倒插门”的约定。

而宁阿姨呢,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年少时有父母的宠爱,花钱从不眨眼、说话理直气壮、事事被人恭维;青春时可以拥有夏为仁的呵护,他就是她心中的“读书人”、“白马王子”,于是她在憧憬着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数月后,夏为仁顺理成章的做了宁阿姨的乘龙快婿。

结婚那天,街上挤忙了前来看热闹的人群,礼炮声此起彼伏,八辆轿车接送的气派以及卡车装载彩礼的丰硕,令全镇人羡慕不已。

这样的婚礼办了足足三天三夜,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悉数捧场,戏台上的各种表演更是全民开放。

容光焕发、满面春风的宁阿姨父亲,高举酒杯向全镇人宣布了两人的婚礼,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祝福。

按理说,这样的婚姻应该是令人羡慕与企盼的,婚姻过后的生活应该是甜蜜而温馨的。然而世事难料,婚姻喧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不可逆转的悲剧。

(六)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婚姻亦讲究门当户对,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果说攀附一个比自己优越的人,看似自己讨了别人的便宜,而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去品味。

婚后相敬如宾的日子没过多久,宁阿姨和夏为仁原本的个性色彩显现出来。宁阿姨读书不多,富足的生活养成她娇生惯养的性格,她认为夏为仁应该感谢自己给了他现在的一切物质生活,动不动就会和夏为仁发脾气、给脸色。

然而,夏为仁却是一个尊严永远不会屈服的人,他毕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相反他讨厌别人的可怜与同情。夏为仁也曾跟自己发过誓,要做冲天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知道他那轰轰烈烈的婚礼,算不算是他人生的一次**。

一年后,他们在小打小闹中迎来了儿子的出生,取名为两个人的姓,叫宁夏。原本以为这一喜事足以冲淡两人的不和,然而却因儿子必须跟宁阿姨来姓,将矛盾更大的激化。就这样忍辱负重的过了几年,夏为仁受够了寄人篱下的感受,痛定思痛,他决定下海经商了。

商场奋斗几年后,聪明的他有了小小的起色,慢慢拥有了自己的一片舞台,同时也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男主感觉。男人一旦拥有了自我便开始随心所欲,

更何况他在情感上却是维系着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不知何时他学会了沾花惹草,而这个和他有私情的女人,恰恰是宁阿姨的同乡姐妹,一个面容绞好、身材修长,见人总是浅浅的低头含笑,说话轻声细语温柔到发酥,让男人无不心生怜惜渴望保护的少妇。

“他们一起坐三轮车进城,逛商场了。”“那女的刚戴了一条明晃晃的项链,以前没见过。”“瞧那狐狸精背着个啥牌子的好包,一晃二抖的样子,把镇上男人的魂儿都勾跑了。”“她男人反正常年在外,今早我一看她家后门怎么开着的。” ……身处城里的宁阿姨尽管眼不见为净,但她的耳朵里经常会有好心的同乡告诉她这些情敌的蛛丝马迹。这些在她和夏为仁十多年夫妻之间都未曾有过的甜蜜场景,现在居然发生在她丈夫和别的女生身上,这份刺骨的痛让原本脾气暴躁的宁阿姨也变得没了脾气,身心俱疲的她像只泄了气的皮球,惟有忍气吞声才能继续喘息存活。

他们的奸情甚至被宁阿姨当场抓过现行,夏为仁跪下求她放走那女人,然后不停的扇自己嘴巴,甚至流着泪写下保证书。这些对于一个选择背叛的男人来说,终是于事无补,尽管他也知道自己在玩火,可他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他对待宁阿姨的态度已经有了极深的心理反应,那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抗拒。

他可以出手大方的给宁阿姨和小孩生活费,“梅子,我能做的,只有为你疯狂的赚钱……”言下之意,能为她所做的就是给她钱花,但情感上的付出却是另当别论。夏为仁还算是个负责任的男人,但是身体和精神的出轨或许是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七)

窗外的雨依旧噼里啪啦的下着,眼前的宁阿姨早已哭得泣不成声,似乎是把她这十年的苦水全吐出来了。

“十年了,我已经习惯了独自一人照顾孩子。那次你能看到他,还是孩子让他顺便回家的。而我呢,每天除了睡觉,就只能打麻将了,生活中也没什么朋友。”

宁阿姨目光呆滞的看向窗外,抽泣着说到。

“阿姨,那你干脆跟她离婚得了,这世界谁离开谁都能活。”子秋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用解除婚约来拯救她。

“可我读书少,从来没有上过班,人到中年了还能干吗呢。为了孩子忍一忍,能拖一天是一天吧!” 宁阿姨沮丧而无奈的说着,她的人生仿佛跌入了谷底。

“阿姨,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现在至少还有我,不怕。”子秋抱住痛苦不已的宁阿姨,拍打着她的肩膀极力的安慰着。

看着眼前被婚姻伤透了的宁阿姨,子秋再次定义了自己心中的爱情三步曲:初恋时的激情,在命中注定的一瞬间,如果彼此都能有心花怒放的感受,都有相互仰视的渴望,这会使爱情历久弥新;激情后的亲情,当爱情步入婚姻就会演变成亲情,在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中滋生甜蜜;永恒的伴侣,婚姻不是谁攀附谁,而是比肩作战、比翼齐飞,这会使爱情永不褪色。

当晚,宁阿姨领了子秋住到了那间空置的客房,她俨然被这个家庭毫无保留的接纳了。后来的日子里,子秋对这个家更关心了,因为她是有文化的大学生,所以宁阿姨家的一切事务都会请她参与。长期以往,子秋甚至顶了这个家的半个男人。宁阿姨家所在社区的社会活动、胖弟弟学校的家长座谈会、宁阿姨老家亲戚来瑢城的接待……子秋都要像个小主人一样去应对。婚姻破碎的家庭,其实最大受害者要数孩子。宁阿姨的儿子宁夏,他是个乖巧、懂事却也自卑的孩子,因为身体肥胖、成绩不理想、长期缺少父亲的关爱,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自从子秋走进这个家庭后,他也似乎变得开朗多了。因为子秋不光是教他学习,还会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他们一个叫对方“小姐姐”,一个叫对方“胖弟弟”。数月下来,胖弟弟的学习有了起色,整个人也变得活泼开来,跟子秋之间更是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