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复姓合集

一、以官职称谓为氏

1. 司马

源于西周官职“司马”,掌管军事与战争,如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任司马,其后人以官为氏。汉代司马迁家族即属此支。

2. 司徒

周代设置的官职,负责管理土地、人民及教化事务。春秋时期,卫国、陈国等诸侯国有司徒氏,以官职为姓。

3. 司空

起源于周代掌管工程建设的官职,如尧帝时大禹曾任司空治水。春秋时晋国大夫士蒍任司空,其后代以官为氏。

4. 巫马

周代专门治疗马匹疾病的官职,隶属于夏官府。孔子弟子巫马施即出自此姓,后多简化为巫氏或马氏。

二、以封地或居住地为氏

1. 欧阳

越王无疆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阳亭(今浙江湖州),子孙以封地为氏。欧阳氏在唐宋时期成为江南望族。

2. 上官

楚怀王幼子子兰被封于上官邑(今河南滑县),其后代以邑名为氏。唐代诗人上官婉儿即属此族。

3. 西门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居住于都城西门,后裔以西门为氏。战国魏文侯时期的西门豹即属此姓。

4. 东郭

齐桓公后裔居住于齐国都城外城(郭)的东门附近,遂以东郭为氏。《孟子》中记载的东郭先生即为此姓。

三、以祖先名号或身份为氏

1. 夏侯

周武王封夏禹后裔东楼公于杞国,战国时杞国被楚灭,杞简公之弟佗逃至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王族之后,封其为侯爵,称夏侯氏。

2. 公孙

周代诸侯嫡长子称“世子”,其余儿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氏后演变为姓氏,如春秋时期的公孙侨(子产)。

3. 王孙

与公孙类似,指王的孙子。楚国大夫王孙圉、齐国大夫王孙贾均属此姓,后多简化为王氏。

四、以职业或技艺为氏

1. 漆雕

源于周代吴国的漆艺职业,从事漆器制作的工匠以技艺为氏。孔子弟子漆雕开、漆雕哆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漆氏。

2. 陶丘

春秋时期居住在陶丘(今山东定陶)从事制陶业的家族,以地名为氏。《左传》中记载的齐大夫陶丘德即为此姓。

五、少数民族改姓

1. 独孤

鲜卑族独孤部原属拓跋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改为刘姓,部分后裔恢复独孤氏。唐代诗人独孤及即属此族。

2. 慕容

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因戴“步摇冠”被称为“慕容”,后以部落名为氏。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等国均为慕容氏所建。

3. 呼延

匈奴呼衍部后裔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氏。北宋名将呼延赞、《水浒传》中的呼延灼均属此姓,后多简化为呼氏。

4. 宇文

鲜卑族宇文部以部落名为氏,北魏时期成为北方大族。北周政权即由宇文氏建立,后多改为宇氏或文氏。

六、特殊来源

1. 第五

汉高祖迁徙齐国田氏贵族时,以数字为氏区分,排行第五的一支以“第五”为姓。东汉宰相第五伦、唐代宰相第五琦均属此姓。

2. 东方

一说源于伏羲后裔,因伏羲创八卦以东方为尊;另一说汉武帝时期东方朔因出生时东方破晓,遂以东方为氏。

3. 万俟

鲜卑族万俟部落随拓跋氏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氏。南宋权臣万俟卨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万氏或俟氏。

相对冷门的:

一、少数民族特殊姓氏

1. 赫连

匈奴铁弗部刘勃勃称帝后,自谓「徽赫与天连」,以「赫连」为氏,建立胡夏政权。唐代诗人赫连韬即属此族,后多简化为赫氏或连氏。

2. 秃发

鲜卑秃发部以部落名为氏,与拓跋氏同源。南凉国主秃发乌孤、秃发傉檀均属此姓,后多改为秃氏或发氏。

3. 乞伏

鲜卑乞伏部以部落名为氏,十六国时期建立西秦政权。乞伏国仁、乞伏乾归等君主均属此姓,后多改为乞氏或伏氏。

4. 哥舒

突厥族哥舒部落以部落名为氏,唐代名将哥舒翰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哥氏或舒氏。

5. 达奚

鲜卑达奚部随拓跋氏入中原后,以部落名为氏。北魏尚书达奚武、唐代宰相达奚珣均属此姓,后多改为奚氏。

二、职业与技艺相关

1. 壤驷

春秋时期秦国贵族以封地壤驷邑(今陕西扶风)为氏,孔子弟子壤驷赤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壤氏或驷氏。

2. 夹谷

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夹谷邑(今山东莱芜),以地名为氏。金朝宰相夹谷清臣、元代散曲家夹谷子敬均属此姓,后多改为谷氏或夹氏。

3. 漆雕

周代吴国漆艺工匠以技艺为氏,孔子弟子漆雕开、漆雕哆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漆氏。

三、特殊事件与赐姓

1. 饕餮

南朝梁武帝之子萧纪因争夺帝位失败,被赐姓「饕餮」(上古凶兽名),以示惩戒。此姓后世罕见,仅存于文献记载。

2. 成功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其少子以「成功」为氏,以纪念父亲功绩。明代《万姓统谱》载有成功氏,但后世未延续。

3. 第五

汉高祖迁徙齐国田氏贵族时,以数字为氏区分,排行第五的一支以「第五」为姓。东汉宰相第五伦、唐代宰相第五琦均属此姓,今陕西仍有少量分布。

四、官职与封地衍生

1. 司城

春秋时期宋国官职「司城」(掌管工程),后以官为氏。孔子弟子司城贞子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司氏或城氏。

2. 公户

战国时期赵国公族分支,因居住于公室户籍所在地而以「公户」为氏。汉代有公户满意,后多简化为公氏或户氏。

3. 梁丘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食采于梁丘邑(今山东成武),以邑名为氏。《春秋》学者梁丘贺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梁氏或丘氏。

五、自然与方位象征

1. 东野

源于周公姬旦庶子伯禽,因居住于鲁国东野(今山东曲阜东郊)而以「东野」为氏。后世以「东野」为氏者多聚居山东,现代约有1.5万人。

2. 西乞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西乞术以封地西乞(今陕西凤翔)为氏,参与秦晋崤之战。其后代以「西乞」为姓,后多简化为西氏或乞氏。

六、历史典故与罕见来源

1. 屠门

汉代从事屠宰业者以「屠门」为氏,《汉书》载有屠门少起义反王莽。此姓后世极罕见,仅存于文献。

2. 宰父

周代官职「宰父」(掌管天官府司),后以官为氏。孔子弟子宰父黑即属此姓,后多简化为宰氏或父氏。

3. 羊舌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食采于羊舌邑(今山西洪洞),以邑名为氏。羊舌肸(叔向)、羊舌赤均属此姓,后多简化为羊氏或舌氏。

七、民族融合与改姓

1. 独孤浑

鲜卑独孤浑部以部落名为氏,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改为杜氏。唐代诗人独孤及家族即属此支,后多简化为独孤氏或杜氏。

2. 贺若

鲜卑贺若部以部落名为氏,隋朝名将贺若弼即属此姓。唐代后逐渐简化为贺氏或若氏。

八、文学作品中的象征

1. 令狐

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令狐邑(今山西临猗),以地名为氏。虽金庸小说使其广为人知,但现代仅约5.5万人,集中于贵州桐梓。

2. 慕容

鲜卑族以「步摇」音译为氏,十六国时期建立前燕、后燕等国。现代仅约0.5万人,多分布于河北、辽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