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谢珩收到信息,《陶片》所有来参加试镜的人员已经都过了一遍,于是去参加最后的核心决策会议。
位于市中心的华瑞大厦顶层,柔和但明亮的自然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照亮了铺满演员资料和项目策划书的宽大桌面。
长桌一端坐着导演沈默,他脸上惯有的严肃此刻被一种沉思的专注取代,指尖正敲击着桌上的试镜录像平板。
制片人姜锐,一位气质干练的中年女性,推了推眼镜,正快速翻阅着手中的几份演员综合评估报告和成本预算对照表。
谢珩坐在略靠边的位置,一身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深色定制西装,手中拿着一份与《陶片》无关的集团季度报表,间歇处理着其他事务,姿态依旧沉稳专注,目光偶尔扫过桌面的演员资料。
除了他们三人,还有一两位重要的平台方和监制代表。
气氛既不算太轻松,也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
沈默率先开口:“几位老师的试镜录像和相关资料,各位应该都仔细看过了。我们就不绕弯子,直接切入正题。现在还未确定的,应该只有主演的人选问题了。实话实说,顾砚章……这个年轻人,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姜锐点头附和:“确实。爆发力和层次感在年轻一代里很突出,尤其那段发现石棺秘密后的独白,绝望中的疯癫演得层次分明,没有为了夸张而夸张,确实抓人。”她的手指点在另一份资料上,“林恺也不错,稳定,老牌话剧演员的功底摆在那儿,就是……缺少一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稍显模式化。离那种被苦难打磨出的粗粝感和偶尔的偏执差了点火候。”她说着,目光若有似无地瞥向谢珩。
另一位监制补充:“顾砚章的性价比更高。林恺的经纪人报了个高价,附加条件也不少。姜制片那边的成本分析,压力不小。”他把一份文件推向桌子中央。
而一位平台方的负责人带着点客套的笑容,看向谢珩:“谢总,您可是牵头人,金主爸爸的意见至关重要啊。沈导他们倾向顾砚章,我们觉得艺术性肯定是要保障,但是其他方面,比如有几个有流量的艺人,也很有意愿……”
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谢珩身上。
谢珩恰好将手中的季度报表翻过最后一页,轻轻合上文件夹。
“各位,我介入影视投资时间不长。”他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得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对创作的具体环节,各位是深耕多年的专家,我还在学习。既然把这个项目交给各位负责,艺术创作领域的事情,核心就是一条:一切以作品质量为唯一标准。”
“选哪个演员合适,怎么呈现故事内核更打动人,这些专业判断,我相信沈导的判断力,也尊重导演和制片团队的共识。至于市场预期、成本控制,有姜制片把关分析,有各位平台的宣发建议。”他转向姜锐,目光又扫过平台方代表,“这些都是重要的支撑,我们需要兼顾平衡。”
“作为主要投资方,我们看重的是这个项目最终能呈现的艺术价值和口碑根基,这才是长久立足的根本。至于具体人选,我没有任何个人意见,大家不必顾虑资方的想法而影响专业决策。”
“只要各位专业人士认为是最合适的,能扛起角色的演员,就是我们共同认可的选择。”
他修长的手指在光洁的桌面上轻点了一下,像是在为这句话落下注脚。
沈默严肃的脸上似乎掠过一丝轻松,嘴角微微上扬。
“谢总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我再藏着掖着就显得外行了。”他身体微微前倾,拿起平板,再次点开顾砚章试镜的某一小段,“就是他。他就是我们要找的‘安石’,我能看到他眼里的火苗是真的,不是表演。那种被命运碾碎又挣扎着用泥土把自己一点点粘合起来的韧劲和绝望中的偏执,他身上有。”
姜锐看着谢珩毫无异议的表情,又看了眼沈默笃定的样子,也笑着拍板:“既然谢总尊重专业意见,沈导也确定了人选,那我们就这么定了。后续合约我来跟进。热度我们需要,但要找对地方烧火。”
之前说话的监制和平台代表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了然。
他们迅速调整了方向:“姜制片说得对!宣发策略我们会围绕话剧的独特性和演员的契合点深度挖掘,热度一样能造出来。沈导的眼光,我们绝对信服!”
会议在高效达成共识后结束,众人陆续收拾文件起身。
谢珩也起身,整理了一下袖口。
沈默走到他身边,在其他人稍远的距离时,低沉着声音,难得开了个带点调侃意味的玩笑:“这届投资人,觉悟高的少见。”
谢珩微微侧头,唇角浮起一丝笑意,同样低声回应:“沈导满意就好。别让专业创作太负重前行。”
沈默哼了一声,听起来像是赞同。他拍了拍谢珩的手臂,没再多说,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谢珩看着沈默的背影,目光又落在那摊开的演员资料上,顾砚章那张带着点倔强的试镜照正对着他。
他心中快速掠过评审资料时看到的那些评语。
“爆发力惊人……”
“情感真挚,像一团湿透泥泞却挣扎着要点燃自己的火苗!”
“眼神里有种东西,像是个饿坏了的孩子盯着唯一的面包,又像个不要命的学徒工盯着熄灭的炉火,渴望重新点燃它。”
谢珩拿起钢笔,在季度报表的空白处快速写下几个潦草的关键词,然后收回目光,迈步离开。
顾砚章接到《陶片》正式通知的电话时,正在公寓的小阳台上给几盆绿植浇水。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暖融融的。
电话那头制片人的声音带着公式化的祝贺,顾砚章握着手机,指尖却微微发颤,连声应着“谢谢”,声音有些发飘。
挂了电话,他靠在阳台栏杆上,深深吸了一口气。
初春微凉的空气涌入肺腑,带着泥土和草木新生的气息。
成功了。
那个在无数个日夜啃噬他心神、让他魂牵梦绕的角色——“安石”,终于属于他了!
巨大的喜悦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这不是普通的偶像剧或商业片,这是与国话合作、谢珩亲自牵头、业内瞩目的先锋话剧。他必须做到最好,不辜负这个舞台,也不辜负……
顾砚章心神一动,想起了试镜时默默坐在一旁,却第一时间给予他掌声的谢珩。
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当《陶片》官宣主演阵容的消息一出,网上还是掀起了波澜。
“顾砚章?演话剧?还是安石?他行吗?”
“流量爱豆转型演了几部偶像剧就想跨界演先锋话剧?星曜这是要砸招牌?”
“关系户吧?听说……”
“花瓶一个,演演偶像剧还行,安石这种深度角色他hold得住?”
有对他演技的怀疑,有对他偶像出身的批判,更有甚者,编造出捕风捉影的谣言,暗示他能拿到角色是靠了不正当手段。
不过大部分粉丝在努力控评维护,也有不少人表示还是要支持期待的。顾砚章在心里安慰自己。
但他趴在床上,还是忍不住翻看手机上的评论,指尖划过那些带着恶意的字眼,眼神平静,但紧抿的唇线泄露了一丝紧绷。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娱乐圈是常态,他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但面对《陶片》这样珍视的机会,那些质疑还是像细小的针,扎在心上,带来一阵阵隐痛和更深的不安。
他也忍不住有些怀疑,自己真的能演好吗?毕竟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演戏剧……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经纪人杨明发来的信息。
“砚章,别看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司已经发声明了,澄清谣言,强调选角公正性。谢董那边也亲自过问了,舆情很快会压下去。专心排练,用实力说话!”
几乎是同时,星曜传媒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措辞严谨的声明,严厉驳斥了关于选角不公及顾砚章靠关系的谣言,并附上了导演沈默对顾砚章试镜表现的高度评价节选。声明末尾,盖着星曜传媒鲜红的公章,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紧接着,几个跳得最凶的营销号账号收到了星曜法务部的律师函警告,相关负面话题热度迅速下降。
顾砚章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份措辞强硬、盖着红章的声明,紧绷的心弦微微一松。
杨哥说的,谢珩亲自过问……
顾砚章揉了揉脸颊,深吸一口气,将那些嘈杂的声音隔绝在外。
对,用实力说话。
《陶片》的排练在国家话剧院提供的专业排练厅进行。
这里空间开阔,木质地板光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和旧纸张的气息,墙上贴着巨大的剧本分镜和人物关系图,充满了严肃而专注的艺术创作氛围。
谢珩作为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和资方代表,不定期会出现在排练厅。
他通常坐在角落的阴影里,带着笔记本电脑或文件,安静地观看,很少出声打扰。
不过存在感很强,即使不言不语,也无形中给整个排练场带来一种沉静的压力,和某种奇特的安定感。
排练的强度很大。
导演沈默是出了名的“戏痴”加“魔鬼”,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加上安石这个角色情感层次极其复杂,从最初的隐忍坚定,到面对强权时的爆发与控诉,再到身陷囹圄、直面死亡时的悲怆与超脱,每一处转折都需要精准而充满张力的表达。
谢珩来的次数不多,每次都能碰上顾砚章。
这人好像将所有时间都泡在了排练厅,一遍遍地走位,念台词,揣摩情绪。
偶尔从笔记本屏幕前抬起头,都能看见汗水浸湿了他的练功服,嗓子也因为反复的嘶吼而沙哑。
谢珩安静观察着他沉浸在安石的世界里,努力一点点与角色融为一体。
有时顾砚章有些晕乎地从台词本里抬起头,会撞入谢珩的眸光,然后就能看到谢珩微微颔首,收回目光。
次数多了,顾砚章就大着胆子,在休息的间隙和这位资方大佬兼制片人搭话。
“谢董,你是刚从公司过来吗?”
“谢董,刚才的表演你觉得怎么样?”
“谢董,你为什么要投资这部剧啊?”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为了排解排练的压力,顾砚章想找个人聊聊。
谢珩看着那张略带紧张却还是鼓起勇气的脸,脸色和声音依旧淡淡的,却有问必答,回答得很认真,充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从市场角度看,《陶片》的剧本具有深度的思辨内核和强烈的现实回响,填补了主流戏剧市场的空白区域。原著在知识阶层有一定影响力,忠实读者转化率高。导演……”
“……基于项目风险评估模型……预期收益来源……更在于项目成功后带来的品牌溢价、后续IP转化潜力以及对公司剧目版图多元化的战略补充……通过小规模点映和高校巡演预热口碑,配合精准营销,目标客户群转化率和投资回报比在可接受区间内。”
看见顾砚章有些迷茫的神情,谢珩心中暗道自己使用的语言过于专业化了,正想换一种说法,就听顾砚章道:“虽然我听不太懂您说的那些……具体怎么算的,但是,谢董,您真的好厉害啊!”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眼神亮晶晶的,“我会努力排练,不辜负您的预期的!”
谢珩眉峰轻动,微微低头,目光重新落在顾砚章脸上。
那双眼睛纯粹得不掺一丝杂质,只有纯粹的佩服和“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到的但一定很厉害”的笃定,显得格外鲜活。
他忍不住微微笑,道:“数据模型能推演趋势,而戏剧的价值,在于点燃人心。”
“我相信,只要你不辜负自己,就一定能做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相信
点击弹出菜单